第170章
  廖红卿一脸惊奇:“这还要提醒?我以为你早就清楚。”
  彭知礼恼了,一跺脚:“你们这些大人合起伙来欺负我!你不跟我说,我上哪儿知道去?”
  廖红卿认真道:“你身边所有伺候的人都是娘安排的,那些人最先是娘的下人。他们认你为主,确实不该再将你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告知别人,但他们也是真心希望你好,若你做了错事……比如在国丧期间不妥当,你倒了霉,他们也好不了。”
  闻言,彭知礼似懂非懂:“得让下人们利益和我一致,他们就会听我的?”
  廖红卿再次道:“不止是下人如此,天底下所有人都是如此。”
  彭知礼起身一礼:“姐姐,对不住,弟弟不该怀疑你。”
  廖红卿冷哼了一声,这小子本来就没怀疑她,而是怀疑了身边的下人,偏偏下人不说实话,都是伺候他许久的人,他不愿意随便疑心他们,所以才跑来找她印证。她愿意解释这么多,也是不希望那些人被他责罚。
  下人难做,尤其是夹在两个主子中间,偏两个主子意见还不一时,更加艰难,一个弄不好,就会很惨,被发卖都是轻的。
  彭知礼与姐姐谈过后,确实欢喜了许多。
  白如意还好奇呢:“你怎么劝的?”
  “曲姑娘劝好的。”廖红卿说了她另有人选的事。
  白如意都无语了。
  “这么快?”她顿了顿又道:“不过,还得感谢她的当断则断。”
  若是曲婉儿哭哭啼啼,或者愿意赌一把,白如意才要烦恼。
  *
  廖红卿两天后去了庄子上。
  贺元安三天两头回来一趟,难得的是,贺风康也跟着跑了两次。
  这日,贺元安没来,只有贺风康一个人来。
  贺风康来过几回,有自己的屋子住,都不需要顾氏再费心安排。
  天气渐热,白日里日头很毒,廖红卿会选在傍晚时带孩子出门散步。隔着老远,看见贺风康等在路旁,明明发现了她们一行人,却没有要避开的意思。
  嫂嫂和小叔子之间,除了必要场合,私底下都会互相避让。贺风康这副模样,明显是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两边人还隔着五六步远,贺风康就躬身行礼:“嫂嫂。”
  廖红卿做出一副慈和的模样:“三弟,天不早了,早些回去歇着。白日才好当差。”
  值得一提的是,兄弟俩都有读书,但国丧在即,要考也要等三年后。贺侯不想让儿子等那么久,与贺元安当初入仕的年纪比起来,兄弟俩已迟了许多。因此,就在前几日,兄弟俩被贺侯一起塞进了京城护军,从小兵做起。
  这差事上两日休一日,不算累。护军中还有不少京城官员家中子弟,兄弟俩若擅结交,又有世子兄长做靠山,以后的日子不会差。
  贺风康再次行了一礼:“谢嫂嫂的关切,弟有事想要请教嫂嫂。”
  说着,看了丫鬟一眼。
  廖红卿大概能猜到他要问些什么,也不好糊弄,一挥手,丫鬟们退到了五步开外。
  贺风康很是急切:“嫂嫂可知姨娘如今在何处?弟寻了许久,一点消息都无。”原本以为在这个庄子上哪个偏僻的屋子里关着,他来了几趟,每次都有悄悄打探,缺一无所获。
  久寻不见姨娘,他怀疑人已不在人世。
  若真没了,他身为人子,好歹要让姨娘入土为安,若是姨娘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受苦,还得赶紧把人救出来。
  “若是嫂嫂知情,还请嫂嫂告知一二,弟感激不尽。”
  说完,又是一礼。
  廖红卿无奈:“我是真不知。不过,应该不在这个庄子上,你去别处寻一寻吧。”
  两人不亲近,廖红卿过门近两年,和他没说几句话。实则,与其到处寻人,不如去求一家之主。
  贺风康认真道谢:“若嫂嫂他日得知消息,也请告诉弟弟一声。”
  廖红卿提醒:“可以让你大哥帮着打听。”
  贺风康:“……”
  他不敢啊。
  之前他就想找嫂嫂问一问,那时兄长还在,他是提都不敢提。
  “姨娘也是为了我。”
  归根结底,一切确实是因他而起。
  廖红卿沉默了一瞬,抬步就走:“天不早了,早些歇着吧。”
  第161章 三年
  贺风康未成亲先让身边的丫鬟有了身孕。
  有了孩子不赶紧落胎,让那肚子养到四个月才告知长辈,分明就是想留下这个孩子。
  侯爷夫妻不想要孩子,但也不可能下手害孙子,便随了欣姨娘的心意,既是试探她,也是放弃了她和孩子。
  孩子没了,欣姨娘犯下了害侯府子嗣的罪名……但说到底,她都是为了儿子。
  贺风康看着嫂嫂背影,想叫住嫂嫂,主动承认自己有错,可又觉得嫂嫂可能不爱听。
  *
  一直到三年后,才总算是有了欣姨娘的消息。
  欣姨娘被侯爷直接送到了林州,去给那些老弱病残做饭,每天从早到晚有干不完的活。身边还总有几个人说她是疯子,于是,她说自己是侯府三公子的生母,就成了疯子说的疯话。
  彼时贺风康已做了什长,成熟了许多,知道了自家姨娘的下落,也没想过去把人接回来。
  国丧后,皇上开了恩科,被压了几年的秀才们纷纷报名参加秋闱,从三月有消息起,陆陆续续有各地的学子从外地赶来……有一半是为参加来年的春闱。
  奉禹书院中,众人也特别紧张。
  彭知礼从正月起就不回京了,放假了也窝在自己的院子里苦读。白如意虽心疼,却也不拦着。
  孩子有孩子的路要走,小时不吃苦,苦日子在后头。
  她最近有在帮儿子相看亲事。
  彭知礼今年十八,确实该议亲了。去年她就在打探,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
  他是奉禹书院学子,还是太傅大人的外孙,又有一个守卫京都的继父,出身不说绝好,也绝对不差。
  但他也有短处,日后成亲了,肯定是夫妻俩单独住,没有长辈在旁边帮着操持,身为他的妻子,肯定会辛苦一些。当然,本身能力要足,否则整个府邸都会乱七八糟。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白如意挑儿媳妇,不大看家世,更愿意看重姑娘本身的能力。可是
  姑娘们养在深闺之中,也不可能站出来让她挑选。
  倒是曾经的那个曲婉儿不错,和安家的三公子定亲后,在安家的扶持下,她开了一间脂粉铺子,生意做得还行。白如意身边的丫鬟偶然发现此事,对方知道是将军夫人身边的人,还大方送了一盒香粉。
  白如意心里遗憾,嘴上却不敢说,只悄悄跟女儿念叨:“很会做事,早知道我就不拦着了……”
  廖红卿笑了:“他们没成,根由不在您身上。”
  当时彭继文只是希望儿子考虑好,是彭知礼主动放弃,他自己怕误了人家姑娘。”
  “也是。”白如意叹气,“我这边迟迟不定,彭家那头估计要插手。”
  但如果让她因为防着彭家而随便替儿子选一个人,她又不太乐意。
  廖红卿这两日也有点事。
  安东侯府有不少亲戚,平时没有多少来往,如果人家求上门,不太影响自身的前提下,侯府都会出手相帮。
  最近有客远道而来。
  贺侯年轻时有上过战场,那会儿侯府长辈们还在,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悄悄跑去战场上跟一群大兵杀敌。认识了不少兄弟,来的这客人,就是曾经其中一个兄弟的妻儿。
  仗打完了,那人退伍回乡,做了个衙差,日子不好不坏,临终之前有写信入京,让他以后帮着照看妻儿。
  贺侯收到消息时,人已入土了,曾经在战场上一起拼死拼活的兄弟俩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这些年来,他一直有让人给母子三人送银子。
  那家的小子也争气,与贺元安同龄,即将入京参加来年的春闱。
  贺侯得了消息,便给府里留了话,让准备一个小院子,好安顿一家五口。
  顾氏近几日得了风寒,身子有些不适,大夫说让卧床休养。她便顺手将府里的所有事情丢给儿媳妇。
  对于让儿媳妇管家,她真的特别放心。这几年来,儿媳管家就没有出过大岔子。
  那家人姓周。
  书生周成全,带着母亲和十六岁的妹妹入京。
  一家子没有从正门拜访,而是先去了偏门,手上拿着一封信,说是找侯爷。
  贺侯不在,顾氏又在病中,下人禀到了廖红卿跟前。
  “应该是外地人,带着点淮南口音。”
  早在一个月之前,廖红卿就已吩咐下去,必须对上门来拜访的人客客气气……其实以前她就嘱咐过,最近又嘱咐了一次。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哪怕只是侯府的门房,走出去也有头有脸,能得不少人追捧。廖红卿怕他们飘飘然,再把客人给气走了。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fhm.html" title="倾碧悠然"target="_blank">倾碧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