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那是那个劫匪男孩的家庭住址、背景信息、周边数据,一切她能查到的零碎信息,全都整齐地归档在她的笔记软件里。
她看得很细,连旁边小学的名称和街区治安等级都一一标注。
做完这一切,她才站起身,走向卧室换衣服。
她换上了一条洗得略有褪色的牛仔裤和白色运动鞋,宽松朴素。
一个小时后,她从东伦敦地铁站走出来。
站口没有站牌,只有锈迹斑斑的铁栏杆和破旧水泥阶梯。
阳光透过密集的楼群洒下来,光线被分割得凌乱。
空气一下子变了味儿,不再是市中心那种混合着香水咖啡和金钱的精致气息,而是潮湿、发霉、混杂着铁锈味和油脂残渣,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尿骚味。
道路两旁是红砖公寓楼,外墙剥落,电线杂乱地垂在空中。墙上满是粗粝的涂鸦,五颜六色的衣物挂在铁制阳台上。
几个穿着帽衫的年轻人蹲在街角的便利店前,叼着烟,神情懒散却目光警觉。
她走过去时,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她,看她的打扮,看她的鞋子,看她有没有戴表、拎名牌包,看她是不是迷路的观光客,还是闯错地方的富人小孩。
简初不动声色地垂下眼,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双手插在牛仔裤口袋里,步伐平稳,没有加快,也没有刻意放慢,目光平静地扫过周遭的一切。
她没有立刻朝那个地址走去。
简初在街角挑了一家看起来生意还不错的土耳其烤肉店坐下,拿了一盒无糖酸奶。
窗子是老式的铝合金推拉窗,玻璃有些模糊,隐约能看清外面人来人往的剪影。
她没有戴耳机,也没有翻手机,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四周食客交谈的声音,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混杂其中,句子像在空气里磕磕绊绊地踉跄而出,却也真实。
简初目光落在窗外,街边一辆旧公交车停下,人群拥挤上车,一位母亲用力拽着儿子的胳膊,旁边有人大声吆喝,夹杂着笑声与咒骂。
这一切吵闹又喧哗,毫无秩序,却意外地充满生命力。
她拿起酸奶,喝了一口。
半小时后,她付了钱,走出店门。
阳光偏西,天色昏黄,她沿着街道一路走到巷口,前方那条窄巷便是她要去的地方,那劫匪的住处。
可还没走进去,她就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女人。
那女人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肤色偏深,头发随意地挽着,衣衫旧得发白,脚上穿着一双磨烂的帆布鞋。她怀里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孩子正在啼哭,声音凄厉又绵长。
女人显然手忙脚乱,她一边笨拙地哄着孩子,一边还提着两个硕大的塑料购物袋,几乎要拖在地上,袋子里塞满了尿布、奶粉,还有几把从lidl买的廉价蔬菜。她低着头,一步一步地走得吃力。
一阵风吹过。
“啪”的一声,塑料提手终于不堪重负,断了。
购物袋应声倒在地上,橙子骨碌碌地滚了出来,几颗土豆散落在水泥路上,还有一罐沉甸甸的婴儿奶粉,正好滚到简初的脚边。
女人发出一声疲惫的惊呼,声音不大,却带着一丝几乎要被生活压垮的慌张。
她低头想弯腰去捡,可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她只能抱紧了婴儿,站在原地发愣,眼圈瞬间红了。
那种红不是委屈,也不是尴尬,而是一种积蓄已久的无力,她知道没人会帮她,也不指望谁来搭把手。
她只是站在那里,几乎僵住,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摇摇欲坠的袋子,看着满地的狼藉,沉默着,仿佛下一秒就要崩溃。
简初什么都没说。
她只是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先将奶粉罐捡起来,拍了拍上面的灰。然后是橙子,土豆,一一拾起,动作安静又利落。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环保袋,把那些掉落的东西都装进去,然后站起身,将袋子递给她。
“我帮你吧。”简初开口,声音轻。
女人愣了一下,没有立刻接过,只是看着她,眼里浮起某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她似乎太久没有被人这样对待过了,久到都不记得该如何回应。
简初没再催,只是笑了一下,很轻,然后抬手替她理了理肩上扯歪的包带。
她看着那个女人怀里的孩子,心里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她也是这样,一个人,从街头走到街尾,买着最便宜的食物,靠打工维持生活,一手提着包,一手护着某个沉甸甸的希望。
简初看着她,她的五官其实并不丑,眼角还带着些青春期残留的圆润,却硬生生地被生活碾成了一张让人一眼忘不掉的脸。
年轻,却疲惫,柔弱,却带着倔强地支撑。那是一种不属于这个年纪被现实逼迫出的早熟和麻木,像一根被拧干的抹布。
简初没多做解释,只是下意识地指了指她怀里正哭闹不休的婴儿,还有那只快要撕裂的购物袋,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你先顾着孩子。”
风又吹了一阵,带着这个街区独有的霉味、油烟味,还有隐隐约约的腐烂气息。简初站在原地不动,那双眼睛里没有怜悯,也没有同情。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带攻击性的真诚,那女人终于迟疑了一下,喉咙里挤出一句沙哑的“谢谢”。声音很轻,像是连她自己都没听清。
简初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她提起自己的环保袋,又接过了她手里那只几乎要断裂的购物袋,沉得压手,两人一前一后,默契地走进了那条巷子。
巷子很窄,红砖墙已经斑驳得不像话,墙缝里长着青苔,地上有几只流浪猫蜷着身打盹。她们并肩走着,脚步几乎是一样的节奏,沉默中带着一种微妙的同频感。
巷子尽头,是一栋红砖公寓,至少有五十年历史了。楼下的防盗门是坏的,门口堆着几只废旧的婴儿推车和一辆破掉的自行车。女人在其中一扇油漆剥落的木门前停下,单手从口袋里摸出钥匙,动作缓慢又谨慎。
她似乎犹豫了几秒,然后才转身,伸手想从简初那里接回购物袋。
简初将袋子递给她,目光却无意识地落在那门上的门牌号——
“flat3b”。
她的指尖顿了一下。
正是那个男孩,在警局里反复念着的地址。
那女人抱着孩子,拖着两袋几乎压垮她的东西,一步一步走进那栋没有楼道灯的旧楼房。
走进门前,她忽然又回头看了简初一眼。
她没说多余的话,只是再一次,用那种几乎听不见的语调,轻声道了句:
“thankyou.”
门缓缓合上。
简初站在巷口,没有走,她忽然意识到,那男孩他没有说谎。
他口中那个“单亲的姐姐”、“两个孩子”、“拼命打工”的故事,不是杜撰出来博取同情的说辞,不是律师常听到的推脱,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从那片混乱的街区离开后,简初没有直接回酒店。
她上了一辆公交车,上车时没有看清路线,只在最前排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司机启动发动机,车厢缓缓晃动着。
她望着窗外,看见那些破旧的老建筑在阴沉的天色下闪过,一盏盏路灯被拉成光的线条,街边的广告牌和来来往往的行人,像倒带中的胶片,一幕幕往昔被唤醒。
不知不觉间,车停在了莱斯特广场附近。
她下了车,顺着记忆的方向,朝那家中餐馆走去。
街口的招牌依旧挂着,是红底金字的中文灯牌,霓虹已经有些陈旧,在这天气里闪得断断续续。
就是这里。
她站在街对面,没有靠近。
门后橘黄的灯光照亮了一小块油腻的玻璃,玻璃上还有油手印。简初安静地看着,眼前浮现出许多年前的自己,那个裹着廉价羽绒服、把手泡在冷水里刷盘子刷到手肿得握不住手机的女孩。
她曾在那间逼仄的后厨,一边洗盘子一边背法律条文。
简初没有走近。她只是在那里站了一会儿,像是在给过去的自己收个尾。
餐馆门口忽然响起一声铃响。
一个亚洲面孔的女孩推门进去,脚步匆匆。几秒后,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也走了出来,靠在门边抽烟。他的眼神不耐。
简初静静地看着,眼神平静如水,心里却没有再升起当年的愤怒与委屈。
有些仇,早已过去;有些账,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讨。
她不知道那个女孩能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会不会也在留学生群里抱怨老板的刻薄和压榨。
但她知道,那种困顿无援的感觉,是真的。她也走过那段路。
简初最后看了一眼那扇玻璃门,转身离开。
夜色渐深,天边的云压得更低了。她就这样缓缓穿过人潮,重新融入这个城市无声滚动的夜里。
她看得很细,连旁边小学的名称和街区治安等级都一一标注。
做完这一切,她才站起身,走向卧室换衣服。
她换上了一条洗得略有褪色的牛仔裤和白色运动鞋,宽松朴素。
一个小时后,她从东伦敦地铁站走出来。
站口没有站牌,只有锈迹斑斑的铁栏杆和破旧水泥阶梯。
阳光透过密集的楼群洒下来,光线被分割得凌乱。
空气一下子变了味儿,不再是市中心那种混合着香水咖啡和金钱的精致气息,而是潮湿、发霉、混杂着铁锈味和油脂残渣,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尿骚味。
道路两旁是红砖公寓楼,外墙剥落,电线杂乱地垂在空中。墙上满是粗粝的涂鸦,五颜六色的衣物挂在铁制阳台上。
几个穿着帽衫的年轻人蹲在街角的便利店前,叼着烟,神情懒散却目光警觉。
她走过去时,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她,看她的打扮,看她的鞋子,看她有没有戴表、拎名牌包,看她是不是迷路的观光客,还是闯错地方的富人小孩。
简初不动声色地垂下眼,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双手插在牛仔裤口袋里,步伐平稳,没有加快,也没有刻意放慢,目光平静地扫过周遭的一切。
她没有立刻朝那个地址走去。
简初在街角挑了一家看起来生意还不错的土耳其烤肉店坐下,拿了一盒无糖酸奶。
窗子是老式的铝合金推拉窗,玻璃有些模糊,隐约能看清外面人来人往的剪影。
她没有戴耳机,也没有翻手机,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四周食客交谈的声音,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混杂其中,句子像在空气里磕磕绊绊地踉跄而出,却也真实。
简初目光落在窗外,街边一辆旧公交车停下,人群拥挤上车,一位母亲用力拽着儿子的胳膊,旁边有人大声吆喝,夹杂着笑声与咒骂。
这一切吵闹又喧哗,毫无秩序,却意外地充满生命力。
她拿起酸奶,喝了一口。
半小时后,她付了钱,走出店门。
阳光偏西,天色昏黄,她沿着街道一路走到巷口,前方那条窄巷便是她要去的地方,那劫匪的住处。
可还没走进去,她就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女人。
那女人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肤色偏深,头发随意地挽着,衣衫旧得发白,脚上穿着一双磨烂的帆布鞋。她怀里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孩子正在啼哭,声音凄厉又绵长。
女人显然手忙脚乱,她一边笨拙地哄着孩子,一边还提着两个硕大的塑料购物袋,几乎要拖在地上,袋子里塞满了尿布、奶粉,还有几把从lidl买的廉价蔬菜。她低着头,一步一步地走得吃力。
一阵风吹过。
“啪”的一声,塑料提手终于不堪重负,断了。
购物袋应声倒在地上,橙子骨碌碌地滚了出来,几颗土豆散落在水泥路上,还有一罐沉甸甸的婴儿奶粉,正好滚到简初的脚边。
女人发出一声疲惫的惊呼,声音不大,却带着一丝几乎要被生活压垮的慌张。
她低头想弯腰去捡,可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她只能抱紧了婴儿,站在原地发愣,眼圈瞬间红了。
那种红不是委屈,也不是尴尬,而是一种积蓄已久的无力,她知道没人会帮她,也不指望谁来搭把手。
她只是站在那里,几乎僵住,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摇摇欲坠的袋子,看着满地的狼藉,沉默着,仿佛下一秒就要崩溃。
简初什么都没说。
她只是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先将奶粉罐捡起来,拍了拍上面的灰。然后是橙子,土豆,一一拾起,动作安静又利落。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环保袋,把那些掉落的东西都装进去,然后站起身,将袋子递给她。
“我帮你吧。”简初开口,声音轻。
女人愣了一下,没有立刻接过,只是看着她,眼里浮起某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她似乎太久没有被人这样对待过了,久到都不记得该如何回应。
简初没再催,只是笑了一下,很轻,然后抬手替她理了理肩上扯歪的包带。
她看着那个女人怀里的孩子,心里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她也是这样,一个人,从街头走到街尾,买着最便宜的食物,靠打工维持生活,一手提着包,一手护着某个沉甸甸的希望。
简初看着她,她的五官其实并不丑,眼角还带着些青春期残留的圆润,却硬生生地被生活碾成了一张让人一眼忘不掉的脸。
年轻,却疲惫,柔弱,却带着倔强地支撑。那是一种不属于这个年纪被现实逼迫出的早熟和麻木,像一根被拧干的抹布。
简初没多做解释,只是下意识地指了指她怀里正哭闹不休的婴儿,还有那只快要撕裂的购物袋,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你先顾着孩子。”
风又吹了一阵,带着这个街区独有的霉味、油烟味,还有隐隐约约的腐烂气息。简初站在原地不动,那双眼睛里没有怜悯,也没有同情。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带攻击性的真诚,那女人终于迟疑了一下,喉咙里挤出一句沙哑的“谢谢”。声音很轻,像是连她自己都没听清。
简初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她提起自己的环保袋,又接过了她手里那只几乎要断裂的购物袋,沉得压手,两人一前一后,默契地走进了那条巷子。
巷子很窄,红砖墙已经斑驳得不像话,墙缝里长着青苔,地上有几只流浪猫蜷着身打盹。她们并肩走着,脚步几乎是一样的节奏,沉默中带着一种微妙的同频感。
巷子尽头,是一栋红砖公寓,至少有五十年历史了。楼下的防盗门是坏的,门口堆着几只废旧的婴儿推车和一辆破掉的自行车。女人在其中一扇油漆剥落的木门前停下,单手从口袋里摸出钥匙,动作缓慢又谨慎。
她似乎犹豫了几秒,然后才转身,伸手想从简初那里接回购物袋。
简初将袋子递给她,目光却无意识地落在那门上的门牌号——
“flat3b”。
她的指尖顿了一下。
正是那个男孩,在警局里反复念着的地址。
那女人抱着孩子,拖着两袋几乎压垮她的东西,一步一步走进那栋没有楼道灯的旧楼房。
走进门前,她忽然又回头看了简初一眼。
她没说多余的话,只是再一次,用那种几乎听不见的语调,轻声道了句:
“thankyou.”
门缓缓合上。
简初站在巷口,没有走,她忽然意识到,那男孩他没有说谎。
他口中那个“单亲的姐姐”、“两个孩子”、“拼命打工”的故事,不是杜撰出来博取同情的说辞,不是律师常听到的推脱,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从那片混乱的街区离开后,简初没有直接回酒店。
她上了一辆公交车,上车时没有看清路线,只在最前排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司机启动发动机,车厢缓缓晃动着。
她望着窗外,看见那些破旧的老建筑在阴沉的天色下闪过,一盏盏路灯被拉成光的线条,街边的广告牌和来来往往的行人,像倒带中的胶片,一幕幕往昔被唤醒。
不知不觉间,车停在了莱斯特广场附近。
她下了车,顺着记忆的方向,朝那家中餐馆走去。
街口的招牌依旧挂着,是红底金字的中文灯牌,霓虹已经有些陈旧,在这天气里闪得断断续续。
就是这里。
她站在街对面,没有靠近。
门后橘黄的灯光照亮了一小块油腻的玻璃,玻璃上还有油手印。简初安静地看着,眼前浮现出许多年前的自己,那个裹着廉价羽绒服、把手泡在冷水里刷盘子刷到手肿得握不住手机的女孩。
她曾在那间逼仄的后厨,一边洗盘子一边背法律条文。
简初没有走近。她只是在那里站了一会儿,像是在给过去的自己收个尾。
餐馆门口忽然响起一声铃响。
一个亚洲面孔的女孩推门进去,脚步匆匆。几秒后,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也走了出来,靠在门边抽烟。他的眼神不耐。
简初静静地看着,眼神平静如水,心里却没有再升起当年的愤怒与委屈。
有些仇,早已过去;有些账,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讨。
她不知道那个女孩能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会不会也在留学生群里抱怨老板的刻薄和压榨。
但她知道,那种困顿无援的感觉,是真的。她也走过那段路。
简初最后看了一眼那扇玻璃门,转身离开。
夜色渐深,天边的云压得更低了。她就这样缓缓穿过人潮,重新融入这个城市无声滚动的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