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沈时今自然没意见,加上舅舅来了,还送来了分红,他手里也宽裕了,娘亲要做什么,他也能拿出钱。
见儿子没意见,赵氏就找人租铺子,准备着开铺子。
一切都很顺利,赵氏很快就在县衙附近看中了一个铺子,虽然不大,但是位置好,铺子也亮堂,赵氏也喜欢,就这样定下。
没过几日,卖货的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好消息,百合卖出去了。
在合县的码头上就卖出去了,因为是干的不会容易坏,又方便携带,船上的商人就买了。
后面虎子又问了去合县的干货铺子问了,他们也愿意收,十五文一斤,但是一定要晒好的。
沈时今得知这个消息也很高兴,这山里既然能长野百合,自然也能种,反正村里的百姓挖蕨根也要翻土,到时候翻土了直接把百合种上,也不费什么功夫。
沈时今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第二日就召集各村里正和村长开会,大家得知这个消息也很高兴,乐呵呵的回去让村里人挖百合起来种了。
有了蕨根粉和麻绳,沈时今都不需要多解释,村里人就老老实实去做了。
赵县丞笑着道:“还是咱们大人有威信,这些里正村长一听就高高兴兴去做了。”
刘主簿也点点头道“是啊。”
沈时今轻笑道:“百姓都心里和明镜一样,若是可以,谁不愿意过好日子呢。”
“大人大善。”
沈时今轻笑道:“不过是多读了几年书,见不得百姓疾苦,作为一县父母官,也该替百姓做事。”
沈时今轻笑道:“这些日子两位大人也辛苦了,时常跟我到处跑。”
“我们哪比得上大人辛苦。”
沈时今轻笑道:“现在情况基本稳定了,后面刘主簿还是做好登记报备,不能松懈。”
“大人放心。”
沈时今笑着拿出两个小元宝,轻笑道:“两位大人可别嫌少。”
“大人……这怎么行!”
“是啊,大人我们不能要。”
沈时今轻笑道:“哪有光让人做事不给钱的,平日里不能跟着我跑也辛苦了,刘主簿的鞋都跑烂了几只了,如今都穿草鞋了,这个钱是我的一些心意,你们就不要推辞了。”
“前些日子你们日日忙那么晚,现在一切稳定,每日可以早些回家,这银子拿回去,也让家里人也高兴高兴。”
“大人。”
沈时今笑着道:“拿着吧。”
“多谢大人!”
赵县丞不好意思道:“我虽然日日回家晚,我家那口子还高兴呢,她娘家有好几个兄弟,前些年家里吃不饱饭,哥哥弟弟总要上门。我媳妇的面子难免挂不住,今年好了,我舅哥他们靠着挖蕨根,自己能吃饱了,前些日子还给我送了几斤蕨根粉和一只大肥鸡。”
赵县丞不好意思道:“给我媳妇乐得和什么似的。”
“她嘱咐我跟着大人好好办事,为老百姓做好事。”
沈时今勾了勾唇,嘴角微微上扬。
刘主簿也笑了,他们家是县城的,但是总归有几门穷亲戚,往年也……也要贴补不少,今年日子好了,村里的亲戚也送些山里都物什,虽然不值钱,但他爹高兴了,也算值了。
第216章 收税
日子过得极快,很快就到了秋天,百姓在地里忙活,每日都忙的不行,但是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刘主簿他们也忙起来了,要下地收税。
往年这个时候,村里让见了衙门的人,和老鼠见了猫一样,今年倒是改了,老百姓自己背着粮食来交税。
别说沈时今了,就是刘主簿和赵县丞也是第一次见,县衙忙得不行,温榕没事,也帮着乡亲们抬抬粮食上上秤。
大家都出来看热闹了,不少百姓也是第一次来县衙,看到站着的白面男子,还以为是哪里来的书生,听旁边的人说起,才知道是县令大人。
“大人,这是我家打的新米,大人要是不嫌弃的话,留着吃吧。”
一个黝黑的汉子,提着一个布袋,小心翼翼道。
沈时今摆摆手道:“我家里有米,咱们老百姓吃饱,我比什么都高兴。”
“大人,我家的新米也给你带了些,可千万别嫌弃啊。”
“是啊,我也带了。”
“若不是县令大人,我们哪里能靠山赚钱,大人好歹得收下。”一个干瘦的老丈大声道。
“是啊,大人可别嫌弃,这是我们的心意。”
沈时今看着众人的眼睛,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沈时今笑着道:“好了,既然大家都是这样说,我也不能推辞大家的心意。”
沈时今笑着拿茶杯,从每个袋子里挖了一小杯出来,笑着道:“今年的稻子不错,我也沾沾大家的喜气,多的我可不能收了。”
“大人,我们带都带来了。”
沈时今笑着道:“带来都是心意,本官谢谢你们的好意,本官不缺这一口吃的,你们老百姓吃饱,本官就高兴了,日后可不许带了,若是人人都送,本官这官也不做了,开个米铺好了。”
众人听到都笑了。
有些人带着孩子,交完税以后,孩子也高兴。
有的要做新衣裳,有的要买糕点吃,大家都乐呵呵的。
后面的人也有不少人给沈时今带了米,沈时今通通挖了一杯,这积少成多,到最后居然有五斤。
“大人,咱们今年的税肯定能交完,也能安心过个好年了。”
往年里,若是税收没交齐,这衙役都要下村里去要,从秋收要到过年,各有个的难处,但是也必须去要。
沈时今笑着道:“是啊。”
沈时今看着袋子里的米,笑着抓了一把,对众衙役道:“这都是百姓都一片心意,大家都分了吧,沾沾百姓的喜气。”
“是,大人!”众衙役也高兴,沈时今笑着道:“等收完粮食,给你们放几日假,大家也都辛苦了。”
“多谢大人!”衙役们也有些激动,税收这段日子,不仅仅要收钱收粮,还要下乡去看,有没有人弄虚作假,也很是辛苦。
温榕笑盈盈道:“小二,你真厉害!”
沈时今轻笑道:“小宝也厉害,人又热心,若是他们知道小宝是我的夫郎,肯定也羡慕。”
温榕嘿嘿道:“若是他们知道,小二是我的夫君,肯定也很羡慕。”
“我们家小二又聪明又好看。”
沈时今轻笑道:“嘴这么甜,是不是抹了蜜的,让我尝尝。”
沈时今贴着温榕点点头小脸,偷亲了一下。
温榕不好意思道:“小二!”
沈时今轻笑道:“好了,没人。”
沈时今原本是想去接赵氏一起回家吃饭,只是赵氏生意忙,不少妇人孩子要做衣裳,她忙不过来。
沈时今和温榕只能先回家吃饭,让小柱子给赵氏送饭。
晚上赵氏沈时今和温榕去接的赵氏,赵氏笑呵呵道:“今天真不错,不少孩子妇人来做衣服,我都要忙不过来了。”
温榕笑着道:“是因为秋收,今年收成不错,百姓们高兴。”
赵氏点点头道:“是啊”
赵氏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温柔道:“小二,我今日听好多人夸你,说你是个好官,娘真骄傲。”
“是娘亲教的好。”
赵氏看着儿子,已经比她高半个头了,忍不住轻笑道:“娘一个妇道人家,哪里就能教你了,就是我儿自己能干。”
沈时今嘴角带着笑,牵着温榕,跟着赵氏身旁,轻笑道:“我做事凭一个问心无愧。”
赵氏拍拍儿子的肩膀,笑着道:“我们家小二怎么就这么好呢。”
温榕也笑着歪歪头,看着沈时今道:“小二,你怎么就怎么好呢!”
沈时今揉了揉温榕的头发,轻笑道:“鹦鹉学舌呢?”
温榕歪歪头道:“听不懂听不懂。”
赵氏笑着道:“今日人好多,我都忙不过来,我想招个人在铺子里帮忙。”
“招人?”
“是啊。”赵氏笑着道:“小二怎么想?”
沈时今看着娘亲,低声道:“若是娘亲愿意,不如收些村里的女娃娃,就像二丫姐那样,也能给村里女娃一个谋生的手艺。”
“就算招人,也得慢慢寻摸,会针线的人估计很少,不如自己培养,就是看娘愿不愿意。”
赵氏一听这话,想了想道:“这也行啊,也算是做好事,我儿子是原县父母官,我也不能小气。”
沈时今低声道:“娘你真好。”
赵氏笑着道:“娘也是自己忙不过来了,本来也要找人,若是能帮到别人也只是顺带。”
若是往前数几年,从赵氏手里扣几个铜板都费劲,更别说把谋生的手艺穿出去。
现在的沈时今,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人,让他们变得更好。
赵氏这边要招徒弟,这话一出去,不少媳妇姑娘都来打听。
赵氏最开始照单全收,后面慢慢的淘汰。
见儿子没意见,赵氏就找人租铺子,准备着开铺子。
一切都很顺利,赵氏很快就在县衙附近看中了一个铺子,虽然不大,但是位置好,铺子也亮堂,赵氏也喜欢,就这样定下。
没过几日,卖货的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好消息,百合卖出去了。
在合县的码头上就卖出去了,因为是干的不会容易坏,又方便携带,船上的商人就买了。
后面虎子又问了去合县的干货铺子问了,他们也愿意收,十五文一斤,但是一定要晒好的。
沈时今得知这个消息也很高兴,这山里既然能长野百合,自然也能种,反正村里的百姓挖蕨根也要翻土,到时候翻土了直接把百合种上,也不费什么功夫。
沈时今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第二日就召集各村里正和村长开会,大家得知这个消息也很高兴,乐呵呵的回去让村里人挖百合起来种了。
有了蕨根粉和麻绳,沈时今都不需要多解释,村里人就老老实实去做了。
赵县丞笑着道:“还是咱们大人有威信,这些里正村长一听就高高兴兴去做了。”
刘主簿也点点头道“是啊。”
沈时今轻笑道:“百姓都心里和明镜一样,若是可以,谁不愿意过好日子呢。”
“大人大善。”
沈时今轻笑道:“不过是多读了几年书,见不得百姓疾苦,作为一县父母官,也该替百姓做事。”
沈时今轻笑道:“这些日子两位大人也辛苦了,时常跟我到处跑。”
“我们哪比得上大人辛苦。”
沈时今轻笑道:“现在情况基本稳定了,后面刘主簿还是做好登记报备,不能松懈。”
“大人放心。”
沈时今笑着拿出两个小元宝,轻笑道:“两位大人可别嫌少。”
“大人……这怎么行!”
“是啊,大人我们不能要。”
沈时今轻笑道:“哪有光让人做事不给钱的,平日里不能跟着我跑也辛苦了,刘主簿的鞋都跑烂了几只了,如今都穿草鞋了,这个钱是我的一些心意,你们就不要推辞了。”
“前些日子你们日日忙那么晚,现在一切稳定,每日可以早些回家,这银子拿回去,也让家里人也高兴高兴。”
“大人。”
沈时今笑着道:“拿着吧。”
“多谢大人!”
赵县丞不好意思道:“我虽然日日回家晚,我家那口子还高兴呢,她娘家有好几个兄弟,前些年家里吃不饱饭,哥哥弟弟总要上门。我媳妇的面子难免挂不住,今年好了,我舅哥他们靠着挖蕨根,自己能吃饱了,前些日子还给我送了几斤蕨根粉和一只大肥鸡。”
赵县丞不好意思道:“给我媳妇乐得和什么似的。”
“她嘱咐我跟着大人好好办事,为老百姓做好事。”
沈时今勾了勾唇,嘴角微微上扬。
刘主簿也笑了,他们家是县城的,但是总归有几门穷亲戚,往年也……也要贴补不少,今年日子好了,村里的亲戚也送些山里都物什,虽然不值钱,但他爹高兴了,也算值了。
第216章 收税
日子过得极快,很快就到了秋天,百姓在地里忙活,每日都忙的不行,但是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刘主簿他们也忙起来了,要下地收税。
往年这个时候,村里让见了衙门的人,和老鼠见了猫一样,今年倒是改了,老百姓自己背着粮食来交税。
别说沈时今了,就是刘主簿和赵县丞也是第一次见,县衙忙得不行,温榕没事,也帮着乡亲们抬抬粮食上上秤。
大家都出来看热闹了,不少百姓也是第一次来县衙,看到站着的白面男子,还以为是哪里来的书生,听旁边的人说起,才知道是县令大人。
“大人,这是我家打的新米,大人要是不嫌弃的话,留着吃吧。”
一个黝黑的汉子,提着一个布袋,小心翼翼道。
沈时今摆摆手道:“我家里有米,咱们老百姓吃饱,我比什么都高兴。”
“大人,我家的新米也给你带了些,可千万别嫌弃啊。”
“是啊,我也带了。”
“若不是县令大人,我们哪里能靠山赚钱,大人好歹得收下。”一个干瘦的老丈大声道。
“是啊,大人可别嫌弃,这是我们的心意。”
沈时今看着众人的眼睛,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沈时今笑着道:“好了,既然大家都是这样说,我也不能推辞大家的心意。”
沈时今笑着拿茶杯,从每个袋子里挖了一小杯出来,笑着道:“今年的稻子不错,我也沾沾大家的喜气,多的我可不能收了。”
“大人,我们带都带来了。”
沈时今笑着道:“带来都是心意,本官谢谢你们的好意,本官不缺这一口吃的,你们老百姓吃饱,本官就高兴了,日后可不许带了,若是人人都送,本官这官也不做了,开个米铺好了。”
众人听到都笑了。
有些人带着孩子,交完税以后,孩子也高兴。
有的要做新衣裳,有的要买糕点吃,大家都乐呵呵的。
后面的人也有不少人给沈时今带了米,沈时今通通挖了一杯,这积少成多,到最后居然有五斤。
“大人,咱们今年的税肯定能交完,也能安心过个好年了。”
往年里,若是税收没交齐,这衙役都要下村里去要,从秋收要到过年,各有个的难处,但是也必须去要。
沈时今笑着道:“是啊。”
沈时今看着袋子里的米,笑着抓了一把,对众衙役道:“这都是百姓都一片心意,大家都分了吧,沾沾百姓的喜气。”
“是,大人!”众衙役也高兴,沈时今笑着道:“等收完粮食,给你们放几日假,大家也都辛苦了。”
“多谢大人!”衙役们也有些激动,税收这段日子,不仅仅要收钱收粮,还要下乡去看,有没有人弄虚作假,也很是辛苦。
温榕笑盈盈道:“小二,你真厉害!”
沈时今轻笑道:“小宝也厉害,人又热心,若是他们知道小宝是我的夫郎,肯定也羡慕。”
温榕嘿嘿道:“若是他们知道,小二是我的夫君,肯定也很羡慕。”
“我们家小二又聪明又好看。”
沈时今轻笑道:“嘴这么甜,是不是抹了蜜的,让我尝尝。”
沈时今贴着温榕点点头小脸,偷亲了一下。
温榕不好意思道:“小二!”
沈时今轻笑道:“好了,没人。”
沈时今原本是想去接赵氏一起回家吃饭,只是赵氏生意忙,不少妇人孩子要做衣裳,她忙不过来。
沈时今和温榕只能先回家吃饭,让小柱子给赵氏送饭。
晚上赵氏沈时今和温榕去接的赵氏,赵氏笑呵呵道:“今天真不错,不少孩子妇人来做衣服,我都要忙不过来了。”
温榕笑着道:“是因为秋收,今年收成不错,百姓们高兴。”
赵氏点点头道:“是啊”
赵氏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温柔道:“小二,我今日听好多人夸你,说你是个好官,娘真骄傲。”
“是娘亲教的好。”
赵氏看着儿子,已经比她高半个头了,忍不住轻笑道:“娘一个妇道人家,哪里就能教你了,就是我儿自己能干。”
沈时今嘴角带着笑,牵着温榕,跟着赵氏身旁,轻笑道:“我做事凭一个问心无愧。”
赵氏拍拍儿子的肩膀,笑着道:“我们家小二怎么就这么好呢。”
温榕也笑着歪歪头,看着沈时今道:“小二,你怎么就怎么好呢!”
沈时今揉了揉温榕的头发,轻笑道:“鹦鹉学舌呢?”
温榕歪歪头道:“听不懂听不懂。”
赵氏笑着道:“今日人好多,我都忙不过来,我想招个人在铺子里帮忙。”
“招人?”
“是啊。”赵氏笑着道:“小二怎么想?”
沈时今看着娘亲,低声道:“若是娘亲愿意,不如收些村里的女娃娃,就像二丫姐那样,也能给村里女娃一个谋生的手艺。”
“就算招人,也得慢慢寻摸,会针线的人估计很少,不如自己培养,就是看娘愿不愿意。”
赵氏一听这话,想了想道:“这也行啊,也算是做好事,我儿子是原县父母官,我也不能小气。”
沈时今低声道:“娘你真好。”
赵氏笑着道:“娘也是自己忙不过来了,本来也要找人,若是能帮到别人也只是顺带。”
若是往前数几年,从赵氏手里扣几个铜板都费劲,更别说把谋生的手艺穿出去。
现在的沈时今,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人,让他们变得更好。
赵氏这边要招徒弟,这话一出去,不少媳妇姑娘都来打听。
赵氏最开始照单全收,后面慢慢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