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太子点点头,看向王磡:“王仆射意下如何?”
王磡眼观鼻子,并未立即作答。
说来说去,如今让人得了可乘之机,皆因王氏族内以文人居多,并无军功匹配的武将。
可纵然如此,他也不想让太子拣这个大便宜。
“褚将军确实年轻有为。不过,既然说到凝聚人心……”王磡徐徐道,“臣以为还不如径直用谢家子弟来的了当。谢世子乃是常阳侯独子,长年随其四处征战,乃北府都督的不二人选。他虽在丧期,但事急从权,此时,也该出来担下重任才是。”
说罢,他叹口气:“常阳侯戎马一生,最终为国捐躯,可歌可泣。太子若任用外人来掌北府,常阳侯恐怕泉下难安。北府效忠谢氏者数不胜数,若众将不服,再生事端,恐又是另一场兵变。”
太子从容道:“王仆射的提议,我并非没有想过,只是,谢世子也有话说。”
他说罢,让人从外头唤来谢霄。
王磡的目光定了定。今日这一切,皆有备而来,着实让他不曾料到。
太子道:“谢将军,方才你说过的话,还请再说一回。”
谢霄应下,道:“臣仰慕豫章王世子已久,愿加入江州军,为世子效力。”
此话一出,不仅王磡十分震惊,就连司马隽也露出讶色。
他也是刚刚与王磡一道来到,并不知道太子竟有这般谋划。
“谢将军可知自己在说什么?”王磡质问,“将北府拱手让人?”
谢霄神色鉴定:“祖辈壮大北府,乃是为了北御强番,拱卫建康。北府之重,乃诸府之最,北府都督当以能者居之。然而在下年少资浅,难堪重任。听闻太子欲以褚将军为北府之首,在下欣喜不已。以褚将军的能耐,必能重振北府。”
王磡冷笑一声,道:“这话,将军可是真心的?我若是常阳侯,得知子孙竟如此怯懦,定然心寒。”
谢霄满脸通红,紧了紧拳头。
太子见状劝道:“王仆射言重了。那些事情都过去了,多说无益,还要紧要着当下好。”
“王仆射错了。”谢霄忽而颤抖道,“当初在会稽一役,皆因我不懂审时度势,一味冒进才误入圈套。父亲已经拿性命教我,逞匹夫之勇,才会踏上死路。”
他眼圈发红,继续说:“确实,王仆射并非我父,并不知父亲对我的期望。王仆射也并非武将,不知都督二字之重。王仆射骂我懦弱,我无以辩解。可这是我自己的路,我意已决,便不会回头。”
他说罢,转向太子一拜:“请太子成全。”
太子轻轻叹息,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拍了拍他颤抖的肩膀。
“古人云,知耻近乎勇。少将军不容易,我允了。”
他说罢,对司马隽道:“子珩回头看看军中职缺,而后报与外兵曹报备。”
司马隽看了看谢霄,也应下。
而后,太子对王磡笑道:“连谢氏也答应用褚越为北府都督,王仆射就允了吧。说来说去,这也是北府自己的决定。”
王磡冷着脸,道:“军国大事,岂容儿戏!此事,臣必向圣上及太后禀报!”
“如此,那我等便说回军国大事。”太子道,“子珩,去将那按了手印的供词呈来,我与王仆射好好议论议论,该治谁的罪。”
王磡正要说话,王治突然咳嗽起来。
他盯着王磡,使了个眼色。
王磡虽不耐烦,但还是以如厕之名,暂且退下。
“今夜之事,父亲三思!”到了僻静处,王治拉着王磡劝道。
他方才瞥了一眼那供词,心惊肉跳。那上头并无王磡的名字,倒是处处都是“王治”二字。
“那北府都督之位,抵得上儿子的性命么?”他擦着头上的汗,道,“他们不敢将父亲如何,可是若拿儿子拿捏父亲,到时,便是百害无一利。”
王磡铁青着脸不说话。
“儿子知道父亲气不过。”王治道,“可是来日方长,谁说那褚越接了北府之位就一帆风顺了?日后我们有的是法子将他拉下马。”
王磡恼怒地看他:“没用的东西!若非你把事情办砸了,我等会被人反将一军么?日后日后,今日办不成的事,你还盼着日后能办成?异想天开!”
第69章 失踪
王治的眼中划过震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王磡固然气极,可王治也是
第一回听父亲骂他没用的东西。
“父亲……”
王磡剜了他一眼,不再理会,回到议事堂与太子道:“太子执意要褚越为北府都督,臣无话可说。不过,臣有一议。此番北府之事,牵扯甚大,不若就此打住。否则,莫说朝中,便是宫中,太子也难交代。”
这话,可谓咄咄逼人。
看他张牙舞爪的模样,太子心中却忽而有些许释怀。看不到他锒铛入狱,看他狗急跳墙也是极好。
“王仆射放心。”太子笑道,“我说到做到。”
王磡听罢,也不再言语,拂袖而去。
静默片刻,堂外送来夜风,伴着阵阵柏树的香气。
烛火扑了扑,太子终于松了一口气,全身卸了劲一般,瘫坐在榻上。
“这老匹夫,死到临头了,还这般跋扈。”
“虚张声势罢了。”司马隽道,“他也知道自己处于下风,只是咽不下那口气。”
太子哼一声:“不过看他气的脸色发白,还真的痛快。”
他从案上拿起扇子,轻轻摇了摇,回味道:“今夜是又继妃立功了。若非她占卜得了崔泮的去向,恐怕你我手上没有像样的手段能让王磡就范。”
即便司马隽心不甘情不愿,可事实跟前,他也无法否认。更何况,她此番并非依靠什么鬼神之说,而是唆使了程瑜去抓捕崔泮,比那神神叨叨之术更叫人信服。
“太子说的是。”他道。
“我看你还是连夜去一趟王府,将继妃接回家。我怕是王磡气不过,回去了为难继妃。”
“太子放心吧,继妃已经回去了。”司马隽淡淡道,“她不会让自己吃亏。”
他说罢,将鲁氏用程瑜的消息换得回府一事告诉太子,惹得太子哈哈大笑。
“我看继妃不仅占卜了得,更是心思活络,慧眼独具。若为男子,当为名士。我要想想,该如何嘉奖她。”
司马隽却以为不必。只太子方才那番话,应该便能让她开心。
他倒是想起另一件事情,于是问:“倒是方才谢将军那番说辞让我十分意外。太子是何时劝说谢将军的?”
“你以为是我劝说的?”太子笑而摇头,“是谢将军自己说的。我初听时也十分意外,怎有人放着到手的北府都督不当,偏要到你麾下做事?不过谢将军的解释倒是颇为恳切,设身处地想想,倒也合宜。他一无资历,二无靠山,还是先磨砺一番才能服众。他这一提可是来的及时,否则方才王仆射那话,我还不知如何接下去。”
司马隽听罢,不知为何,他并不相信这是谢霄自己的决定。
毕竟从鲁氏到了褚宅之后,谢霄一直陪在鲁氏身边。这女子自从出现,许多巧合,在司马隽眼里就会变得不那么理所当然。
正思量间,邓廉急匆匆地从外院进来,道:“世子,不好了,褚将军不见了。”
邓廉刚刚得了孙微传来的消息,便匆匆回府。
待出了城,到了半道上,忽见前头一群人打着火把,继妃就在里头。
他迎上前,只见护卫从道旁的深沟里捞出两个死人,正是褚越的随从。
不过好消息是,他们翻遍了附近,只找到褚越的马,而褚越并不在里头。
邓廉继续道:“看样子是被人劫走了。王妃说让世子好好想想,究竟是谁人对褚将军动的手?”
“流年不利,我等才把褚越送上北府都督之位。”太子皱着眉,“莫不是王磡动的手?”
司马隽起初也下意识地怀疑,可仔细想想,并不像。
若王磡已经擒了褚越,方才何必与他们争辩北府都督的人选?
究竟是谁?
他回想起来,下午他从王宅归来才见过褚越,而后他去伏击崔泮,褚越就出了事。
电光火石之间,他心头倒是有个答案。
他带着邓廉入了牢狱,找到了崔泮。
崔泮靠在墙边坐着,倒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
他笑道:“世子来了?”
司马隽令人将牢门打开,上前去给了崔泮一拳。
“褚越何在?”他问道。
崔泮拭干嘴角的血渍,仍笑道:“烦请世子备下上好的马,令路上的哨卡放行,我自当告诉世子褚将军所在。”
司马隽不由分说地从腰间抽出匕首,刺穿崔泮的肩膀。
“我再问一遍,褚越何在?”
崔泮痛的蜷缩起来,大声嚎叫:“你杀了我。杀吧!正好,我叫褚越陪葬!”
王磡眼观鼻子,并未立即作答。
说来说去,如今让人得了可乘之机,皆因王氏族内以文人居多,并无军功匹配的武将。
可纵然如此,他也不想让太子拣这个大便宜。
“褚将军确实年轻有为。不过,既然说到凝聚人心……”王磡徐徐道,“臣以为还不如径直用谢家子弟来的了当。谢世子乃是常阳侯独子,长年随其四处征战,乃北府都督的不二人选。他虽在丧期,但事急从权,此时,也该出来担下重任才是。”
说罢,他叹口气:“常阳侯戎马一生,最终为国捐躯,可歌可泣。太子若任用外人来掌北府,常阳侯恐怕泉下难安。北府效忠谢氏者数不胜数,若众将不服,再生事端,恐又是另一场兵变。”
太子从容道:“王仆射的提议,我并非没有想过,只是,谢世子也有话说。”
他说罢,让人从外头唤来谢霄。
王磡的目光定了定。今日这一切,皆有备而来,着实让他不曾料到。
太子道:“谢将军,方才你说过的话,还请再说一回。”
谢霄应下,道:“臣仰慕豫章王世子已久,愿加入江州军,为世子效力。”
此话一出,不仅王磡十分震惊,就连司马隽也露出讶色。
他也是刚刚与王磡一道来到,并不知道太子竟有这般谋划。
“谢将军可知自己在说什么?”王磡质问,“将北府拱手让人?”
谢霄神色鉴定:“祖辈壮大北府,乃是为了北御强番,拱卫建康。北府之重,乃诸府之最,北府都督当以能者居之。然而在下年少资浅,难堪重任。听闻太子欲以褚将军为北府之首,在下欣喜不已。以褚将军的能耐,必能重振北府。”
王磡冷笑一声,道:“这话,将军可是真心的?我若是常阳侯,得知子孙竟如此怯懦,定然心寒。”
谢霄满脸通红,紧了紧拳头。
太子见状劝道:“王仆射言重了。那些事情都过去了,多说无益,还要紧要着当下好。”
“王仆射错了。”谢霄忽而颤抖道,“当初在会稽一役,皆因我不懂审时度势,一味冒进才误入圈套。父亲已经拿性命教我,逞匹夫之勇,才会踏上死路。”
他眼圈发红,继续说:“确实,王仆射并非我父,并不知父亲对我的期望。王仆射也并非武将,不知都督二字之重。王仆射骂我懦弱,我无以辩解。可这是我自己的路,我意已决,便不会回头。”
他说罢,转向太子一拜:“请太子成全。”
太子轻轻叹息,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拍了拍他颤抖的肩膀。
“古人云,知耻近乎勇。少将军不容易,我允了。”
他说罢,对司马隽道:“子珩回头看看军中职缺,而后报与外兵曹报备。”
司马隽看了看谢霄,也应下。
而后,太子对王磡笑道:“连谢氏也答应用褚越为北府都督,王仆射就允了吧。说来说去,这也是北府自己的决定。”
王磡冷着脸,道:“军国大事,岂容儿戏!此事,臣必向圣上及太后禀报!”
“如此,那我等便说回军国大事。”太子道,“子珩,去将那按了手印的供词呈来,我与王仆射好好议论议论,该治谁的罪。”
王磡正要说话,王治突然咳嗽起来。
他盯着王磡,使了个眼色。
王磡虽不耐烦,但还是以如厕之名,暂且退下。
“今夜之事,父亲三思!”到了僻静处,王治拉着王磡劝道。
他方才瞥了一眼那供词,心惊肉跳。那上头并无王磡的名字,倒是处处都是“王治”二字。
“那北府都督之位,抵得上儿子的性命么?”他擦着头上的汗,道,“他们不敢将父亲如何,可是若拿儿子拿捏父亲,到时,便是百害无一利。”
王磡铁青着脸不说话。
“儿子知道父亲气不过。”王治道,“可是来日方长,谁说那褚越接了北府之位就一帆风顺了?日后我们有的是法子将他拉下马。”
王磡恼怒地看他:“没用的东西!若非你把事情办砸了,我等会被人反将一军么?日后日后,今日办不成的事,你还盼着日后能办成?异想天开!”
第69章 失踪
王治的眼中划过震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王磡固然气极,可王治也是
第一回听父亲骂他没用的东西。
“父亲……”
王磡剜了他一眼,不再理会,回到议事堂与太子道:“太子执意要褚越为北府都督,臣无话可说。不过,臣有一议。此番北府之事,牵扯甚大,不若就此打住。否则,莫说朝中,便是宫中,太子也难交代。”
这话,可谓咄咄逼人。
看他张牙舞爪的模样,太子心中却忽而有些许释怀。看不到他锒铛入狱,看他狗急跳墙也是极好。
“王仆射放心。”太子笑道,“我说到做到。”
王磡听罢,也不再言语,拂袖而去。
静默片刻,堂外送来夜风,伴着阵阵柏树的香气。
烛火扑了扑,太子终于松了一口气,全身卸了劲一般,瘫坐在榻上。
“这老匹夫,死到临头了,还这般跋扈。”
“虚张声势罢了。”司马隽道,“他也知道自己处于下风,只是咽不下那口气。”
太子哼一声:“不过看他气的脸色发白,还真的痛快。”
他从案上拿起扇子,轻轻摇了摇,回味道:“今夜是又继妃立功了。若非她占卜得了崔泮的去向,恐怕你我手上没有像样的手段能让王磡就范。”
即便司马隽心不甘情不愿,可事实跟前,他也无法否认。更何况,她此番并非依靠什么鬼神之说,而是唆使了程瑜去抓捕崔泮,比那神神叨叨之术更叫人信服。
“太子说的是。”他道。
“我看你还是连夜去一趟王府,将继妃接回家。我怕是王磡气不过,回去了为难继妃。”
“太子放心吧,继妃已经回去了。”司马隽淡淡道,“她不会让自己吃亏。”
他说罢,将鲁氏用程瑜的消息换得回府一事告诉太子,惹得太子哈哈大笑。
“我看继妃不仅占卜了得,更是心思活络,慧眼独具。若为男子,当为名士。我要想想,该如何嘉奖她。”
司马隽却以为不必。只太子方才那番话,应该便能让她开心。
他倒是想起另一件事情,于是问:“倒是方才谢将军那番说辞让我十分意外。太子是何时劝说谢将军的?”
“你以为是我劝说的?”太子笑而摇头,“是谢将军自己说的。我初听时也十分意外,怎有人放着到手的北府都督不当,偏要到你麾下做事?不过谢将军的解释倒是颇为恳切,设身处地想想,倒也合宜。他一无资历,二无靠山,还是先磨砺一番才能服众。他这一提可是来的及时,否则方才王仆射那话,我还不知如何接下去。”
司马隽听罢,不知为何,他并不相信这是谢霄自己的决定。
毕竟从鲁氏到了褚宅之后,谢霄一直陪在鲁氏身边。这女子自从出现,许多巧合,在司马隽眼里就会变得不那么理所当然。
正思量间,邓廉急匆匆地从外院进来,道:“世子,不好了,褚将军不见了。”
邓廉刚刚得了孙微传来的消息,便匆匆回府。
待出了城,到了半道上,忽见前头一群人打着火把,继妃就在里头。
他迎上前,只见护卫从道旁的深沟里捞出两个死人,正是褚越的随从。
不过好消息是,他们翻遍了附近,只找到褚越的马,而褚越并不在里头。
邓廉继续道:“看样子是被人劫走了。王妃说让世子好好想想,究竟是谁人对褚将军动的手?”
“流年不利,我等才把褚越送上北府都督之位。”太子皱着眉,“莫不是王磡动的手?”
司马隽起初也下意识地怀疑,可仔细想想,并不像。
若王磡已经擒了褚越,方才何必与他们争辩北府都督的人选?
究竟是谁?
他回想起来,下午他从王宅归来才见过褚越,而后他去伏击崔泮,褚越就出了事。
电光火石之间,他心头倒是有个答案。
他带着邓廉入了牢狱,找到了崔泮。
崔泮靠在墙边坐着,倒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
他笑道:“世子来了?”
司马隽令人将牢门打开,上前去给了崔泮一拳。
“褚越何在?”他问道。
崔泮拭干嘴角的血渍,仍笑道:“烦请世子备下上好的马,令路上的哨卡放行,我自当告诉世子褚将军所在。”
司马隽不由分说地从腰间抽出匕首,刺穿崔泮的肩膀。
“我再问一遍,褚越何在?”
崔泮痛的蜷缩起来,大声嚎叫:“你杀了我。杀吧!正好,我叫褚越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