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南瑾路过时双手合十,对众人行了个佛礼。
正要离开,却被静贤主持出声唤住,“贵妃娘娘请留步。”她递过一个叠得精巧的金纸元宝,“娘娘也为大行皇后添一份心意吧。”
南瑾并未伸手去接,反而抬眼问道:“住持以为,这世间当真存在轮回转世吗?”
静贤住持双手合十,颔首道:“众生皆在生生死死中流转,此身坏灭,灵魂不熄,依其业力重投胎胞,如车轮转动,循环不息,即是轮回。”
南瑾目光转向番莲花盆中跳跃的火苗,语气平淡,“既入轮回,重获新生,那这些纸钱冥饷于亡者又有何用?本宫听闻佛家亦云,若生前执念过深,便难入六道轮回。那么,亡者又将魂归何处?”
静贤主持面色沉静,缓声道:“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贵妃并非大行皇后,又如何知晓她临终之际心中仍存执念?又如何断定,她未曾过上心中所求之生活?”
南瑾被她问得哑口,只得双手合十道一句,“住持有大智慧,原是本宫执着了。”
说罢接过元宝,投入熊熊火堆之中。
烈火噼啪作响间,隐约听得主持低声问了一句,
“那么娘娘您呢?贫尼见娘娘眉宇间凝有愁绪,似怀踌躇。贫尼斗胆也问娘娘一句,您可能一念放下,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宫想要的生活?”
南瑾垂眸,火光在她眼中明灭。
脑海中闪过的,竟是从前在镇国公府为奴时的光景。
那时虽受尽折辱,日日辛苦,但爹娘尚在,总还能在孤苦中盼着休沐时与父亲一同去打猎,或是随母亲去集市采买、近郊出游。日子清贫,却总有盼头。
后来爹娘含冤而死,她的盼头便只剩下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为他们讨回公道。
再后来这公道得了,她也一路走到今日高位,
如此蓦然回首,却才恍然发觉,她心中最渴望的东西,或许在最初之时,就已经得到了。
只可惜,
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许多事并非是你想回头,便能有回头路可走。
火光映照着南瑾的侧脸,她极淡地笑了笑,摇头低语道:“本宫想要的,或许此生都不会再得到了。”
静贤主持念了声佛,轻声追问:“那么,您试过吗?”
南瑾蓦然一怔:“您说什么?”
主持浅笑安然,“既未真正尝试,结局尚未注定,娘娘又何来如此定论?”
南瑾闻言一时默然。
她缓缓抬头,望向宫墙框出的四四方方的天,心念微动,却也不过付诸一笑,再不言语。
后来的数月,后宫在南瑾的治理下再未掀起波澜。
沈晏辞因彻查贪腐一事,踏足后宫的次数愈发少。
即便来了,多半也只去了南瑾宫中。
其他妃嫔连他面都见不着,到底也是没了争斗的必要。
到了五月底,这桩牵连甚广的贪腐巨案终于有了定数。
彼时南瑾正饶有兴致地教永馨学说新词,织香近前低声禀道:
“娘娘可听说了?前朝传来消息,皇上已下旨结案,并为此大赦天下,举国休沐三日,实在是大喜事了。”
南瑾默然颔首。
她知道沈晏辞是如何惩罚户部尚书的。
沈晏辞并未与他多费唇舌,只命人当着他的面,将他的妻妾儿女逐一凌迟。
一刀刀割下去,一个咽气了便再换下一个。
反正他妻妾子嗣众多,总有一个是他真正在意的。
前朝无人同情他,也没人质疑沈晏辞的手段残忍。
他既贪了那么些银子,这般接二连三的动作亲眷又如何会毫不知情?
日后待他归老退下,他的妻儿便可踩在百姓的尸骨血肉上享尽荣华富贵。
这世间从未有得来便宜的事儿,
所以他们无论被以何种酷刑折磨致死,到底也不算冤枉了。
第461章 万般自在
后来户部尚书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将所犯之事巨细无遗尽数招认。
最终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头颅被悬挂于菜市口示众三年,以儆效尤。
沈晏辞又令所有牵涉此案的官员,只要肯将贪污银钱双倍吐出,便可保全性命。
一时间,昔日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纷纷变卖家产,或写下欠条承诺分期偿还朝廷。
他们被削职为民,沦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亲身体验着每月辛苦劳作却赚不足一两银子,还需悉数上缴朝廷,仅余吊钱苟活果腹的滋味。
如此惩罚,于深受其害的百姓而言,简直比直接杀了这些贪官更令人拍手称快。
此番全国收缴的赃款牵涉两朝,足有数十万两白银。
朝廷分文未取,全数交由南宫煜牵头,分发至各受灾州县百姓手中。
南宫煜亲自监督全程,确保这些银子分文未少地落入百姓囊中。
历朝历代帝王治理天下,多少讲究“水至清则无鱼”,总会予官员些许甜头,方能驱使他们尽心为朝廷办事。
沈晏辞亦深谙此道。
只是如今四海升平,天下一统,既然这水要混,这“鱼”利也是该让百姓分润,而不是由着官员中饱私囊。
对于留任的官员,沈晏辞也未亏待。
他从各地税收中划拨出一部分,为所有官员增加了二成到四成不等的俸禄,算是上上恩赏。
但恩赏之下亦有严苛条件:
一旦发现官员尸位素餐、无所作为,便立即革职查办,绝无转圜余地。
且倘若再发生贪腐案件,凡经手涉事者,朝廷也不会再浪费时间、人力去细查,只雷厉风行,直接将所有涉事之人满门抄斩。
如此一来,官员为保身家性命,不得不互相监督惕厉。
若存着走青云路当官只为牟取私利,而非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心思,倒不如自行辞官,早早摘了乌纱,先保全了性命去。
沈晏辞这番新政,南瑾皆有耳闻。
她不得不承认,旁事不论,沈晏辞的确算得上一个好帝王。
大赦天下的这几日,后宫也格外热闹。
后妃们白日里抓九打牌,入夜聚在一起享美食品佳酿,也是自在有趣的。
沈晏辞有时也会来,
但因着永馨日日长大,已不用睡在御儿榻中,南瑾多陪伴她在偏殿睡着。
故而沈晏辞即便来了承乾宫,也多是与南瑾用膳闲谈,少有留宿之时。
这一日,织香说永馨已用不上御儿榻,请示南瑾是否要将御儿榻收入库中。
南瑾瞧将儿榻上悬挂着的金锁不动声色地取下,这才吩咐织香将空榻抬走。
她看着掌中这枚沉甸甸的金锁,感慨良多。
若将此物公之于众,朝野必将掀起滔天巨浪。
大懿极重皇室血脉纯正,即便沈晏辞是人人称颂的明君,此事也足以令前朝臣子与他离心离德,动摇国本。
可若搅动这风云,无论结局如何,对于南瑾而言皆是死局。
若沈晏辞胜,南瑾必死无疑。
若沈晏辞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永馨、宸轩、盈月、常睿,乃至所有后妃,皆难逃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这般自毁毁人的做法,更将引得天下动荡,民不聊生。
南瑾沉默良久,最终将金锁仔细包裹封存,收入暗匣。
其实她从始至终,都没有打算过要用它来制衡沈晏辞。
也并非她自诩多么大义凛然,为了天下苍生而放弃了私仇。
她只是想明白了,逝者已矣,而她的生活终究还要继续。
正如知笙留给她的最后那句话一样: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所以她不怨了,也能放下了。
前朝大事既定,沈晏辞也终于得了松快。
这日他兴致颇高,来南瑾宫中用晚膳时,特意带了两壶上好的九酝春酒,邀南瑾于月下对酌。
南瑾酒量浅薄,只饮了两杯便以茶代酒,陪着他闲话絮语。
自打知笙离去后,南瑾心中对沈晏辞的怨怼也渐渐消散,
如今二人相处,倒自然而然地生出几分如同相识多年旧友般的默契与平静。
酒过三巡,沈晏辞对南瑾道:
“这阵子朕忙于前朝,后宫诸事全都压在你一人肩上,实在辛苦你了。朕想着必得赏你些什么,你只管仔细想想有何所求,只要你提,朕无有不允。”
南瑾闻言浅笑,“那我可真得好好思量思量,可不能叫皇上轻易讨了便宜去。”
后来,壶中酒几乎尽数入了沈晏辞腹中。
醉意朦胧间,他忽而抓住南瑾的手腕,眼神迷离地望着她,含糊问道:
“瑾儿,朕想知道你是何时喜欢上朕的?又或者说,你到底有没有......”
后面的话语愈发模糊不清,消散在酒气里。
南瑾不知该如何回答这问题,只当他是醉得厉害了,便顺势反问一句,
正要离开,却被静贤主持出声唤住,“贵妃娘娘请留步。”她递过一个叠得精巧的金纸元宝,“娘娘也为大行皇后添一份心意吧。”
南瑾并未伸手去接,反而抬眼问道:“住持以为,这世间当真存在轮回转世吗?”
静贤住持双手合十,颔首道:“众生皆在生生死死中流转,此身坏灭,灵魂不熄,依其业力重投胎胞,如车轮转动,循环不息,即是轮回。”
南瑾目光转向番莲花盆中跳跃的火苗,语气平淡,“既入轮回,重获新生,那这些纸钱冥饷于亡者又有何用?本宫听闻佛家亦云,若生前执念过深,便难入六道轮回。那么,亡者又将魂归何处?”
静贤主持面色沉静,缓声道:“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贵妃并非大行皇后,又如何知晓她临终之际心中仍存执念?又如何断定,她未曾过上心中所求之生活?”
南瑾被她问得哑口,只得双手合十道一句,“住持有大智慧,原是本宫执着了。”
说罢接过元宝,投入熊熊火堆之中。
烈火噼啪作响间,隐约听得主持低声问了一句,
“那么娘娘您呢?贫尼见娘娘眉宇间凝有愁绪,似怀踌躇。贫尼斗胆也问娘娘一句,您可能一念放下,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宫想要的生活?”
南瑾垂眸,火光在她眼中明灭。
脑海中闪过的,竟是从前在镇国公府为奴时的光景。
那时虽受尽折辱,日日辛苦,但爹娘尚在,总还能在孤苦中盼着休沐时与父亲一同去打猎,或是随母亲去集市采买、近郊出游。日子清贫,却总有盼头。
后来爹娘含冤而死,她的盼头便只剩下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为他们讨回公道。
再后来这公道得了,她也一路走到今日高位,
如此蓦然回首,却才恍然发觉,她心中最渴望的东西,或许在最初之时,就已经得到了。
只可惜,
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许多事并非是你想回头,便能有回头路可走。
火光映照着南瑾的侧脸,她极淡地笑了笑,摇头低语道:“本宫想要的,或许此生都不会再得到了。”
静贤主持念了声佛,轻声追问:“那么,您试过吗?”
南瑾蓦然一怔:“您说什么?”
主持浅笑安然,“既未真正尝试,结局尚未注定,娘娘又何来如此定论?”
南瑾闻言一时默然。
她缓缓抬头,望向宫墙框出的四四方方的天,心念微动,却也不过付诸一笑,再不言语。
后来的数月,后宫在南瑾的治理下再未掀起波澜。
沈晏辞因彻查贪腐一事,踏足后宫的次数愈发少。
即便来了,多半也只去了南瑾宫中。
其他妃嫔连他面都见不着,到底也是没了争斗的必要。
到了五月底,这桩牵连甚广的贪腐巨案终于有了定数。
彼时南瑾正饶有兴致地教永馨学说新词,织香近前低声禀道:
“娘娘可听说了?前朝传来消息,皇上已下旨结案,并为此大赦天下,举国休沐三日,实在是大喜事了。”
南瑾默然颔首。
她知道沈晏辞是如何惩罚户部尚书的。
沈晏辞并未与他多费唇舌,只命人当着他的面,将他的妻妾儿女逐一凌迟。
一刀刀割下去,一个咽气了便再换下一个。
反正他妻妾子嗣众多,总有一个是他真正在意的。
前朝无人同情他,也没人质疑沈晏辞的手段残忍。
他既贪了那么些银子,这般接二连三的动作亲眷又如何会毫不知情?
日后待他归老退下,他的妻儿便可踩在百姓的尸骨血肉上享尽荣华富贵。
这世间从未有得来便宜的事儿,
所以他们无论被以何种酷刑折磨致死,到底也不算冤枉了。
第461章 万般自在
后来户部尚书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将所犯之事巨细无遗尽数招认。
最终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头颅被悬挂于菜市口示众三年,以儆效尤。
沈晏辞又令所有牵涉此案的官员,只要肯将贪污银钱双倍吐出,便可保全性命。
一时间,昔日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纷纷变卖家产,或写下欠条承诺分期偿还朝廷。
他们被削职为民,沦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亲身体验着每月辛苦劳作却赚不足一两银子,还需悉数上缴朝廷,仅余吊钱苟活果腹的滋味。
如此惩罚,于深受其害的百姓而言,简直比直接杀了这些贪官更令人拍手称快。
此番全国收缴的赃款牵涉两朝,足有数十万两白银。
朝廷分文未取,全数交由南宫煜牵头,分发至各受灾州县百姓手中。
南宫煜亲自监督全程,确保这些银子分文未少地落入百姓囊中。
历朝历代帝王治理天下,多少讲究“水至清则无鱼”,总会予官员些许甜头,方能驱使他们尽心为朝廷办事。
沈晏辞亦深谙此道。
只是如今四海升平,天下一统,既然这水要混,这“鱼”利也是该让百姓分润,而不是由着官员中饱私囊。
对于留任的官员,沈晏辞也未亏待。
他从各地税收中划拨出一部分,为所有官员增加了二成到四成不等的俸禄,算是上上恩赏。
但恩赏之下亦有严苛条件:
一旦发现官员尸位素餐、无所作为,便立即革职查办,绝无转圜余地。
且倘若再发生贪腐案件,凡经手涉事者,朝廷也不会再浪费时间、人力去细查,只雷厉风行,直接将所有涉事之人满门抄斩。
如此一来,官员为保身家性命,不得不互相监督惕厉。
若存着走青云路当官只为牟取私利,而非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心思,倒不如自行辞官,早早摘了乌纱,先保全了性命去。
沈晏辞这番新政,南瑾皆有耳闻。
她不得不承认,旁事不论,沈晏辞的确算得上一个好帝王。
大赦天下的这几日,后宫也格外热闹。
后妃们白日里抓九打牌,入夜聚在一起享美食品佳酿,也是自在有趣的。
沈晏辞有时也会来,
但因着永馨日日长大,已不用睡在御儿榻中,南瑾多陪伴她在偏殿睡着。
故而沈晏辞即便来了承乾宫,也多是与南瑾用膳闲谈,少有留宿之时。
这一日,织香说永馨已用不上御儿榻,请示南瑾是否要将御儿榻收入库中。
南瑾瞧将儿榻上悬挂着的金锁不动声色地取下,这才吩咐织香将空榻抬走。
她看着掌中这枚沉甸甸的金锁,感慨良多。
若将此物公之于众,朝野必将掀起滔天巨浪。
大懿极重皇室血脉纯正,即便沈晏辞是人人称颂的明君,此事也足以令前朝臣子与他离心离德,动摇国本。
可若搅动这风云,无论结局如何,对于南瑾而言皆是死局。
若沈晏辞胜,南瑾必死无疑。
若沈晏辞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永馨、宸轩、盈月、常睿,乃至所有后妃,皆难逃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这般自毁毁人的做法,更将引得天下动荡,民不聊生。
南瑾沉默良久,最终将金锁仔细包裹封存,收入暗匣。
其实她从始至终,都没有打算过要用它来制衡沈晏辞。
也并非她自诩多么大义凛然,为了天下苍生而放弃了私仇。
她只是想明白了,逝者已矣,而她的生活终究还要继续。
正如知笙留给她的最后那句话一样: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所以她不怨了,也能放下了。
前朝大事既定,沈晏辞也终于得了松快。
这日他兴致颇高,来南瑾宫中用晚膳时,特意带了两壶上好的九酝春酒,邀南瑾于月下对酌。
南瑾酒量浅薄,只饮了两杯便以茶代酒,陪着他闲话絮语。
自打知笙离去后,南瑾心中对沈晏辞的怨怼也渐渐消散,
如今二人相处,倒自然而然地生出几分如同相识多年旧友般的默契与平静。
酒过三巡,沈晏辞对南瑾道:
“这阵子朕忙于前朝,后宫诸事全都压在你一人肩上,实在辛苦你了。朕想着必得赏你些什么,你只管仔细想想有何所求,只要你提,朕无有不允。”
南瑾闻言浅笑,“那我可真得好好思量思量,可不能叫皇上轻易讨了便宜去。”
后来,壶中酒几乎尽数入了沈晏辞腹中。
醉意朦胧间,他忽而抓住南瑾的手腕,眼神迷离地望着她,含糊问道:
“瑾儿,朕想知道你是何时喜欢上朕的?又或者说,你到底有没有......”
后面的话语愈发模糊不清,消散在酒气里。
南瑾不知该如何回答这问题,只当他是醉得厉害了,便顺势反问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