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门框投下的阴影遮住了她半边脸庞,只露出唇角勾起的那抹诡异笑容,
  “你若是不来,这五十两银子自也会留给你。不过......它们就只能拿来做你的帛金了。”
  第422章 透风的墙
  祥叔一股脑将他当年经历的所有事,全都事无巨细地说与南瑾。
  说完这些,仿佛压在他心底的那块石头也终于可以落下。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奈道:“阿瑾,我不过是一介草民,即便我知道你爹娘枉死的真相,我又能如何?镇国公府权势熏天,这世间的公道,从来都只握在他们这些上位者手中。我没得选......”
  他抬眼看着南瑾。
  见她脸色发青,紧抿着唇,连身子也在不受控地颤抖着。
  于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她道:
  “不过一切都熬过去了。我听说镇国公犯了重罪,已被皇上下旨满门抄斩。想来你爹娘在天之灵能看得仇人伏诛,也是有所慰藉了。”
  他顿了顿,脸上又浮现出困惑来,“只是有一件事我始终都想不明白。当年镇国公明明下了死令,要将你们南家满门杀绝灭口。可到最后他为什么会放过了你?
  我从前听你爹说过,你姐姐南菀趋炎附势,成日里都巴结着柳嫣然。若说柳嫣然替她向镇国公求情,饶她一人性命或许还有可能。可你向来不讨柳嫣然欢喜,她怎么会放过你?”
  这也正是南瑾如今心头最大的疑惑。
  南菀再是会巴结柳嫣然,她也不过是个奴婢,在他们这些上位者眼中,最多也就算条会巴结的狗罢了。
  若父母当年的死因真如祥叔所言,那么以柳扶山那般狠辣的性子,他怎么可能会放过她们姐妹俩?
  毕竟他从不是个做事顾头不顾尾,会大发善心的主儿。
  祥叔口中所说的那个姑娘,大抵便是阿容了。
  她是被人胁迫要强行送往渝州,而后在反抗争执间发生了意外,赔上了性命。
  可为什么当日她和皇后一同去暴室逼问柳扶山的时候,柳扶山却说是因为柳执舟在温霖涧强迫了阿容,此事正好被南仲怀撞见,他才会对南家下了死手?
  柳抚山那时已成了阶下囚,他为何到死也不肯说出真相?
  还有祥叔提到的那个逼迫阿容的男子,他又是谁?
  他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主子’办事,而阿容又说他的‘主子’是自己的姐夫。
  那么......
  当日要送走阿容的人便是沈晏辞?!
  是他执意要将阿容送走,所以才有了这场意外的发生,也间接导致了她的父母被害......
  南瑾细细思忖着所有别的可能,
  但越是深想,越是几乎可以笃定了所有事的罪魁祸首就是沈晏辞!
  给了祥叔五十两银子,并把他送来金陵府保她周全的那名女子应当就是兰婼。
  兰婼有心报复大懿,而朱婉音又一早入了沈晏辞的潜邸,说不定那时兰婼也在暗中盯着潜邸的动静。
  她见阿容独自外出,兴许一路尾随着也是想有所动作。
  结果却不料撞见了这么一出大戏!
  兰婼选择将祥叔送来金陵府,该是她一早就做足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她和朱婉音不能成事,她便会将祥叔的地址留给皇后。
  沈晏辞南巡时必然会将皇后带在身边,那么皇后便会寻着地址找来满江楼,从祥叔口中得知当年的真相。
  可也不对......
  兰婼为什么最终会把纸条给了她?
  还有那枚如意结,兰婼为什么要一直留着那枚如意结?
  难不成兰婼一早就知道了,她会有入宫的一日?
  如此想着,南瑾只觉有莫名的寒意攀上了她的每一寸肌肤,
  冻得她连带舌根都阵阵发麻,喉咙也像是被堵住,再是问不出祥叔一句,只能死死攥紧了拳。
  直到,
  她听见身后有人唤了一声。
  “夫人,您是哪个包房的?小的迎您过去。”
  南瑾惊悸回头,
  目光所及,只见拐角处露出了一抹熟悉的薄粉色衣裙,随那声音响起,便如同受惊的蝶翼倏然隐去。
  是皇后!
  南瑾顾不上任何反应,忙追过去。
  却只见得皇后在云熙的搀扶下,脚步虚浮踉跄,失魂落魄地往回走。
  而采颉则一脸惊慌失措地站在原地,看着追来的南瑾,语气自责道:
  “主儿......夫人她出来找您,见了奴婢又不许奴婢唤出声。她方才就站在角落里,您和祥叔说的那些话......她、她全都听见了。”
  第423章 自欺欺人
  因着阿容的缘故,一直以来南瑾和皇后都有着共同的敌人。
  她们并肩携手,一同手刃了仇敌,
  也因着这份同仇敌忾,彼此相知相交,在深宫之中难得相处成了知心的朋友。
  可现在却要让她们骤然知道了,
  或许一直以来她们身上背负的血仇,从未真正地得报过。
  她们的仇人可以是权势滔天的镇国公,可以是老谋深算的中书令,甚至可以是这天下任何一个手握权柄的权贵。
  但那个人唯独不能是皇上。
  不能是沈晏辞。
  她们的权势借他而来,
  若他当真才是那把刺向她们的刀,
  那便是再多的努力,皆成了徒劳笑柄了。
  南瑾知道此刻皇后心中的激荡绝不亚于她,
  她们总是携手的,该面对的,也总会一并面对。
  南瑾立在房门外默默良久,终于定下心来,轻轻推开了房门。
  皇后就坐在厢房窗边的横榻上。
  听得门响,她没有回头,只是寂寥地看着窗外漫天纷飞若雪的柳絮。
  南瑾什么也说不出,她唯有沉默地走过去挨着皇后坐下,挽住她的衣袖,就这么陪她静静坐着。
  良久,听皇后有些疲惫道:
  “我心里是该好受的。我总以为阿容是被那个畜生玷污了,生前受尽折辱而死。如今听得这般,最起码知晓了阿容死之前并未承受过许多痛苦。我是该好受的,是该好受的......”
  她反复重复着这句话,可眼泪早已簌簌地流了下来。
  窗外春色那样好,
  而皇后的神情却唯余落寞了。
  人在遭遇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时,往往会下意识选择逃避。
  会自我劝服自己,编织出许多能说得过去的理由,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能好受些,才能撑着将日子过下去。
  皇后擦去眼泪,蓄满泪意的眸底莫名迸出几分清亮来。
  她握紧了南瑾的手,字句清晰道:
  “太后一直都不喜欢阿容。从前阿容和端王的婚事太后也是不许的。祥叔方才说,那个逼迫阿容要将她送去渝州的人,说不定......是太后的人?”
  她眼里带着深深的期许,像是盼着南瑾能认同她所言。
  可怎么会呢......
  若是太后出手,她又何必大费周折将阿容送去渝州?只管派了班子的人,了断了阿容的性命便是。
  且柳扶山也没有必要去帮着太后善后。
  有那么一个瞬间,南瑾仿佛想通了,
  当日镇国公府大厦倾颓时,沈晏辞曾说柳执舟逃去了滇南,被官兵围剿仍负隅顽抗,已被就地正法。
  可从头到尾柳执舟都没有露过面。他的死活,也从来都只在沈晏辞的口中罢了。
  南瑾一直隐隐觉得蹊跷,
  沈晏辞如此爱重皇后,他为何会答允身怀六甲的她去暴室那种地方,向柳扶山问得一个真相?
  此刻想来,她和皇后当日找来善口技者,模仿柳执舟受刑的惨嚎,以此逼得柳扶山说出的真相,
  或许从始至终都落入了沈晏辞精心算计的一环。
  南瑾在镇国公府长大,他太清楚柳扶山有多疼爱他那个儿子。
  如果柳执舟没有死,沈晏辞大可以用他的性命去威胁柳扶山,逼他说出那些看似是真相的谎言。
  这一切的一切,太后做不到。
  能做到的人,唯有沈晏辞。
  南瑾心念急转,她迎着皇后期许的眼神,瞻前顾后间,到底也只能顺着皇后的话违心地说出一句,
  “皇上......不至于此。”
  可是南瑾能想到的,聪慧如皇后,她又如何会想不到?
  柳扶山当日还说,是他算计了南宫将军,是他在背地里动了手脚,要了南宫将军的命。
  如果阿容的死与沈晏辞脱不了干系,而柳扶山又曾助力沈晏辞登上帝位,
  那么南宫将军的死,难道真的与沈晏辞没有丝毫牵连?
  皇后缓缓地、缓缓地抬起头,再次望向窗外。
  碧空如洗,春光融融,柳絮纷飞若雪,
  可她的心却像是留在了上京的冬日里,再是暖不起来了。
  她与沈晏辞的相识始于南宫家的算计,
  而正也是因着这样的算计,她以为自己得遇良人,一路相伴至今,沈晏辞也的确算得上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