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奶奶今年60,爸爸,你告诉过我,她是53年上的大学。”
  小孩明亮的猫瞳盛满了智慧,能生下这么聪明的孩子,戴豫和白婉自然也智力超群,和大侦探想到了一块。
  围着餐桌坐着的四个人又是王春花在状况外,“唉呀妈呀,跟不上你们的节奏了。”
  母亲在医大读书时的集体合影保留下来的不多,一共三张,戴豫全给挑了出来。
  四十年岁月刻蚀,老照片泛黄,当年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如今绝大多数已迈入花甲。
  目光从照片上的身影一一扫过,戴豫抬头问二姨,“我妈是在咱谭城读的医大,平时回家的时间多吗?”
  王春花摇头,“很少回来,连放寒暑假都不回家,不是学习就是训练。”
  她给大宝孙讲古时也说过,当时她有报考文工团的机会,家里就俩闺女,只能走一个,最后还是她留了下来。在本地上学,用了走这个词并不算夸张。
  谭城的医科大学和白婉工作的美院一样,最初校址都在老革命根据地。医科大学原身是军医学校,四十年代末合并了谭城的国立和私立两所医学院,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建国后的头几年医科大学依然实行军事化管理,大合照也能看出来,大家都穿军装。在王春花的记忆里,从上大学开始,姐姐就彻底脱离了家庭,从家中出走了。
  小孩提出的时间节点很关键,53年入学,4年在校学习时间,不等毕业,56年将遭遇第一场全国性的大风波。
  王春花终于跟上大部队思路,回忆道:“你姥爷工人阶级出身,56年反的主要是知识分子,你妈在学校那会虽然没怎么受波及,但毕业后被分配去了西北偏远地区的医院,直到经人介绍跟你爸相亲,才调动关系回了谭城,当时是64年,她运气好,找了你爸这棵大树为她遮风挡雨,要不66年不知道会被整成啥样。”
  她说到了点子上。
  逗逗大侦探凭借超绝的记忆力,把大人们所讲的几次风波记得很清楚,关于奶奶毕业去西北的经历,在过年的餐桌上也听二姨奶提过一嘴,所以她才能立即串起整件事的因果。
  “严大爷说,56年有好多老师和学生被送去了大西北改造,有好些都没回来,二姨奶,奶奶是不是在学校有了对象,毕业后为了陪他,才去了大西北,后来两人闹掰了,又回到谭城跟爷爷结婚的?”
  王春妮结婚在那个时代已经很晚了,她将近三十岁才生了戴豫,找了因公被派去苏联学习技术,同样晚婚的戴守业。王春花比姐姐小两岁,她的大女儿,嫁去外地的李红梅比戴豫还大三岁。
  白婉也是这么认为的,从53年入学到64年回谭城,这十一年年时间,前婆婆都经历了什么?会不会遇到一生挚爱,在大时代变故下,不得不遗憾分离,蹉跎二十年,人到中年又再续前缘?
  “她的大学生活十分封闭,去外头寻觅真爱的可能性不大,这个爱人最有可能出现在同学中。”白老师也捡起一张照片细看。
  一家三口,一人持一张集体大合照分头寻觅,那时候专业区分没有现在这么细,王春妮就读的医学专业一共138人,女生只有21人,剩下的全是男生。
  男多女少,女生应该很抢手。
  光看照片当然看不出来,大家都穿着统一的军装,脸还没有大逗逗的小拇指盖大。但就算这样,小孩还是认出了一个人,“这个人像大刘大爷。”市局法医刘承志五官粗狂,很有特色,照片上的人跟他长得很像。
  戴豫肯定了闺女的眼力,“那是他爸,他家是医学世家,他也是医大毕业的。他爸一毕业就结了婚,22岁就有了他,所以他才比我大那么多。”
  照片不用再看,找人不看脸,有个窍门。二姨不知道钻石的存在,他们三人清楚。
  如果钻石是母亲挚爱送的,他的家境肯定相当不一般,所以才连56年的反/右风波都没能逃掉。
  大学在本地有一个好处,想要打听人和事方便。
  戴豫给法医大刘打电话,他家老爷子马
  上就要退休了,还没干够,连过年都没休息,在医院值班呢。
  时间还早,戴豫不想耽误,准备去医大一院找大刘他爸老刘聊聊。
  没走成,被王春花给拽住了。“大豫,你先等等,听二姨给你捋捋。”
  “你们仨的意思是,我姐当年不得不结婚,婚后心里还想着老情人,对你,对你爸都不热乎,合计离婚合计了快三十年,终于要解脱了,碰到老头出事,婚没离成。老情人生气你爸耽误他的好事,把人给杀了,我姐为了替他遮掩,装疯卖傻,最后真把自己折腾疯啦?”
  她最后吐出的“啦”字跟她飙高音一样又尖又细。耳背的都能听出来二姨奶正在经历剧烈的心灵动荡。
  除了最后有可能涉及到五百万巨款的经济纠纷,其他都对。
  见三个小辈脸上不置可否的表情,王春花用洪荒之力喊了句,“这扯不扯?”
  平时最爱看狗血电视剧的大妈轮到自家的狗血事坚决不接受,掐着腰数落大宝孙,“你是不是傻?周康盛说啥你都信,她是大夫又怎样?是大夫就不能扯老婆舌啦?”
  小孩眼神发飘,钻石不能告诉二姨奶,以二姨奶咋咋呼呼的劲,不得嘎巴一下就抽过去啦,抽了再喘不上气就糟了,跟钻石比还是她的命重要。
  戴豫安抚二姨,“这里还有几个点没捋顺,我知道偏信周康盛的话肯定不行,就像逗逗说的,证据都被我翻烂了,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不从社会关系查,咱家的案子真就成悬案了。有个突破口,那我就先试试,我会多找几个我妈的老同学了解情况,你放心,二姨。”
  王春花忧心忡忡回了家。
  白婉没跟着一起,戴豫带着闺女去了单位对面的医大,法医他爸老刘是心脑血管科大夫。
  当时教学质量跟今天没法比,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医学生全靠丰富的社会实践,积攒从医经验,单拎出来都可以做全科大夫,现代医学划分细致,他们又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进修的方向,从而成为科室骨干。
  刘大夫主攻心脑血管,逗逗奶奶则主治前列腺。
  老刘不像他那个脾气不好的法医儿子,人很和善。接过戴豫递来的照片,带着花镜细看,不住地唏嘘,“老了,全都老了。”
  大侦探没耐性,上来就问,“爷爷,这里有多少人不是老死的,是半道就嘎的?”
  把老头问愣了,掀起眼镜打量一脸聪明相的小姑娘,“这孩子就是我家那头犟驴提到的神童吧?”
  “嗯呐,我得阿兹伯格症啦,那是天才病。”小孩喜滋滋地回应道。
  老刘摇头失笑,“爷爷给人瞧了三十多年病,头一次碰到得病开心成你这样的,你来爷爷这边,我告诉你都谁嘎了。”
  老刘点了5个人出来,138人的基数,死亡率不高也不低。
  “这个人是我宿舍的,61年去太湖那头调研疟疾疫情,被传染上疫病,没救回来。小孙67年下放林场,伐木被砸了脑袋,人当场就不行了。张辉是手术时感染了致命细菌,拖了两年才走的……”
  他对老同学感情很深,半路走散的同学,走散的原因他记得十分清楚。
  小孩和爸爸对视一眼,死的5个人虽然都是男的,4个死于疾病,1个死于意外。没有一个死于运动时期的迫害。
  如果奶奶的老情人是诈死,他该在这5个人里的。
  算了,不迂回了,大侦探直接问出口,“刘爷爷,我奶奶上学时找过对象吗?”
  老刘又是一愣,抬头问戴豫,“你打听这个干嘛?”
  “给我妈治病,唤醒她的早期记忆。”戴豫编了个闺女曾用过的理由。
  刘大夫还真信了,“也好,死马当活马医,刺激治疗兴许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随即摇头,“虽然当年我们上学时关系很不错,但大家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大二就开始解剖尸体,每天搞完实践,还要背书,净想着知识点了,我还真不知道你妈谈没谈恋爱。”
  “刘爷爷,你成天学习,怎么还会那么早结婚呀?”
  老刘点点小家伙的大脑门,“啥都瞒不住你,我媳妇是我家给我定的娃娃亲,一毕业就被压着结婚,我上学还早,21就毕业了。”
  问老刘班级里当年有没有资本家,富农后代,家庭成分特别不好的同学,答只有一个最富的,是沪市的大资本家后代,就是那个死在林场的小孙。
  小孙跟逗逗奶奶一点关系都没有,连话都没说过几句。
  谈话结果不是父女俩想要的,有一点好,奶奶当年的老同学有好几个都在医大附属医院工作。
  老刘打内线电话帮忙联系,戴警官带着神探闺女楼上楼下跑,打听母亲上学时的往事,也许是时间过得太久,老大夫们的回答都不甚具体,也没人发现王春妮上学时处过对象。
  “不会真像你二姨奶说的,咱们陷入狗血怪圈了吧?”戴豫率先不自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