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回过神后,纷纷恭维:“就是,你家这几个孩子那是真聪明!”
“听话又懂事!”
“这么就养这么好……”
听到这些话,贺存心情愉悦,比店里赚钱了还开心!
毕竟自己店里赚钱的事儿,那是每天如此,听人家夸几个孩子,没那么常见,谁让现在的人都这么含蓄内敛,谦虚。
当然,也是这一点儿,导致贺存的教育方式与大家格格不入。
谁让大家都谦虚到骨子里去了,没人会大胆又热烈的表达对自己孩子的喜欢、夸奖。
但是贺家就不一样,别家孩子心心念念的认同、夸奖,在贺家随处可见,随时可闻。
这些小事儿却给几个孩子带来了不少变化,做了错事不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即便心里有担心,却也知道家里人不会苛责自己,在贺存面前还会分析自己这次出现的错误,下次应避免些什么……
虽然和贺存预想的差了不少,但总体来说,有进步,相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说,他们家的教育方式算独树一帜,显得非常异类。
想到村子里动不动就被竹条伺候的小孩们,贺存淡笑道:“孩子嘛!该夸就夸,不要太过功利,一味压制,不见得什么好事;内心自信,做事无惧无畏,就算成功了一半。”
边上的婶子听到这话,连连摇头,满腹牢骚的抱怨:“唉!我家那几个不听话,又没点儿主见……”
“被骂多了,自然就不自信了,做事没主见,畏首畏脑。”贺存扬了扬眉,开玩笑般,“婶子,多夸夸他,日后会变好很多。”
说完这句,看到路过的林杨,贺存打个岔,甩开几位婶子,追了上去,他实在不想和几位婶婶讲自己的育儿经验,完全就不可能讲通。
这种事儿,不要掺和,走为上策。
第120章 古法制糖
“东家, 您找我?”
“嗯,你父亲伤势如何了?回来以后一直在忙,还没抽出时间去看他。”
林杨:“看过大夫了, 说是静养一段时间就好。”
“那就好,过段时间我还会招一批人去青州干活, 村子里的人你熟, 到时候给我这边挑上十来个手脚利索的年轻人?”
“那我就先替村里人谢谢东家。”
两人朝前走着,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相互照应,应该的。”
走远了后, 贺存侧身对身边的林杨说道:“你哥林松去了兰州城, 有段时间才能回来, 沈温书的意思是让你代替你的父亲的位置,管理白云村的事物,这白云村日后可就交给你了。”
“县令派人给我说过了。”林杨不自在的捏了捏手, “东家对我很放心啊?”
贺存反问:“那是自然, 村里人还有其他人选么?”
其他人,和沈温书说的差不多, 不熟悉, 还麻烦,要是再出些其他幺蛾子, 就可就糟心了。
“东家真看得起我。”
“哈哈哈, 你这话说的可就太奇怪了。”贺存拍了拍他的肩膀,“贺家的本部在这里, 白云村自然不会差, 只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多挣钱, 过好日子。”
“东家放心,白云村什么都可以变,唯有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林杨立即承诺。
他父亲之前就一直叮嘱他这一点,他可不会忘记白云村村民们之前过得都是什么日子;只要贺家还在白云村,他们这些作为受益者的村民就不会混的差。
所以这次有人找贺家的茬,没等到林大河出手,就被大家群起而攻之。
光是停工半个月,村子里本该上班的七大姑八大姨只差没把罪魁祸首骂死,一遍遍叮嘱家里人,绝对不可以找贺家麻烦;一个个都盯着村里那些不安分的人。
但凡这些人有小动作,都会被拉出来批斗一顿。
没办法,在他们看来,贺家人一个个都在外面忙着,把他们在厂里制好的产品销售出去,这件事可太重要了!关系到她们的工钱!
等他去后山的庄稼地里转悠一圈回去,就见贺轩在长廊上擦着长发。
“大哥,今儿怎么得空回来了?”
“找你有点事。”贺轩也不含糊,开门见山。
听说他语气中的郑重,贺存收起懒散,“那去书房说。”
两人先后进了书房。
“沈温书的调令下来了,岭南知府,下月去青州上任。”
这个速度,贺存有点吃惊,“这么快?!”
不过他很久之前就提议过,可转念一想,“他去青州,那白云村?”
贺轩擦着头发的手放了下来。
顿时领会了的贺存,不确定询问:“是大哥?”
不等贺轩说话,他在边上嘀咕道:“是大哥多好啊!这样以后我们办事岂不是更方便……”
这下都不用他解释什么,面前的人接受良好。
冷静下来的贺存,“就这件事?”
贺轩疑惑:这不算大事?!
贺存:这算什么大事?这一早他就猜到了……
贺存摸了摸鼻子,“那大哥也是下个月上任?”
“嗯。”
贺存暗自可惜:那多可惜啊!以后就不能随时出去玩了。
贺存:“那大哥在家好好休息几天,再上任。”
“听说几个小家伙被打了?”贺轩放下手里的毛巾,缓缓道:“汴京城那边可能还会派人来,你的商队、店铺平日多留意点儿。”
“嗯,大哥自己也注意点。”
看他始终皱着眉。
“还有什么事能难倒大哥?”贺存摸到椅子上,懒懒散散的坐着。
贺轩微微叹了口气,“我在想那位说的事儿,怎么办?”
“那你就成立一个人才引进小组,让那些人想办法,引进人才,你都是县令了,还要自己做事儿。”
贺轩好脾气道:“那是你运气好,什么人都让你给赶上了。”
“我这都是自己找的人。”贺存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一个人,“我这里有一个人,说不定能为你所用,虽然我没把人收拢下来。”
崔玉这个人可用,虽然贺存不知道他在顾忌什么,但他能感觉出来,那是个有大本事的人,要是贺轩能把人请回来,有这样一个得力干将在身边,日后会很省心。
有点感兴趣了,这可是自家弟弟都收拢不到的人,贺轩笑着问道:“哦?还有你收拢不了的人,说说这人是谁?”
“就以前给我修房子的那个崔玉,你应该见过。”
贺轩回忆了一下,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
“赶明儿我给你们俩牵个线。”贺存沉思了一下,“你也可以考察一番,要是能用,就带回来放在身边,反正他闲得很。”
贺轩一展愁眉,笑道:“说了半天,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吧?”
“国家尚未富强,有志青年怎可游手好闲?”
“确实,这话说得好。”
“对吧,所以让大家一边建设国家,一边实现抱负,互惠互利嘛!”
听到屋外余姨娘挨个敲门喊人吃饭,贺存揽着人往外走去。
这肩膀没什么肉,贺存捏了捏手下肉,“你是不是瘦了?也不找个人照顾一下饮食起居?”
贺存皮笑肉不笑,“你不会还想着她吧?”
“没个正经!”贺轩没好气道:“最近事有点多,沈温书一天到晚在家陪着柳蓉,人手不够,有点忙。”
“工作狂,实在不是就找几个做饭的婆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不用我给你说吧。”
“知晓了,孩子们都在,你一会儿别说了……”
贺存哼了一声,不再说话,带着人朝餐厅走去,当然要在几个孩子面前维护一下大人的自尊心喽!
晚饭后,贺轩贺修文两父子在窗边对弈,一快一慢,一运筹帷幄,一步步惊心;贺子文端正坐在棋桌边上,微微皱眉,默默看着他完全看不懂的棋局。
但一看到自己所支持的大哥手中的棋子,越来越少,小孩那两撇小眉毛都快挤到一起了。
在一边看兵书的韩则,时不时给怀里的贺子安解说两句。
浑身没有骨头的贺存坐没坐相,懒懒散散的靠在椅子上,书一盖,先睡为敬。
莫约过了一个多时辰,才被贺轩叫醒。
……
十月,甘蔗冬收。
早早赶到青州的贺存,先去甘蔗地里查看验收情况。
得益于岭南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这甘蔗质量异常的好。
已经收了好几块地,谢行有点不确定这些甘蔗都能在这段时间被处理完,“东家,这些全都收割?”
“收,熬煮到最后也没剩多少,都收了。”
想到如今的制糖效率,有点愁,但东家新准备了不少工具,希望能效率高点儿。
回城后,贺存又去了其他私人家庭作坊学习制糖。
甘蔗制糖在这时代早已出现,只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不理想,工作效率低下,这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官府对糖实行管控,他们私下自己做着吃可以,售卖那是不可能的。
“听话又懂事!”
“这么就养这么好……”
听到这些话,贺存心情愉悦,比店里赚钱了还开心!
毕竟自己店里赚钱的事儿,那是每天如此,听人家夸几个孩子,没那么常见,谁让现在的人都这么含蓄内敛,谦虚。
当然,也是这一点儿,导致贺存的教育方式与大家格格不入。
谁让大家都谦虚到骨子里去了,没人会大胆又热烈的表达对自己孩子的喜欢、夸奖。
但是贺家就不一样,别家孩子心心念念的认同、夸奖,在贺家随处可见,随时可闻。
这些小事儿却给几个孩子带来了不少变化,做了错事不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即便心里有担心,却也知道家里人不会苛责自己,在贺存面前还会分析自己这次出现的错误,下次应避免些什么……
虽然和贺存预想的差了不少,但总体来说,有进步,相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说,他们家的教育方式算独树一帜,显得非常异类。
想到村子里动不动就被竹条伺候的小孩们,贺存淡笑道:“孩子嘛!该夸就夸,不要太过功利,一味压制,不见得什么好事;内心自信,做事无惧无畏,就算成功了一半。”
边上的婶子听到这话,连连摇头,满腹牢骚的抱怨:“唉!我家那几个不听话,又没点儿主见……”
“被骂多了,自然就不自信了,做事没主见,畏首畏脑。”贺存扬了扬眉,开玩笑般,“婶子,多夸夸他,日后会变好很多。”
说完这句,看到路过的林杨,贺存打个岔,甩开几位婶子,追了上去,他实在不想和几位婶婶讲自己的育儿经验,完全就不可能讲通。
这种事儿,不要掺和,走为上策。
第120章 古法制糖
“东家, 您找我?”
“嗯,你父亲伤势如何了?回来以后一直在忙,还没抽出时间去看他。”
林杨:“看过大夫了, 说是静养一段时间就好。”
“那就好,过段时间我还会招一批人去青州干活, 村子里的人你熟, 到时候给我这边挑上十来个手脚利索的年轻人?”
“那我就先替村里人谢谢东家。”
两人朝前走着,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相互照应,应该的。”
走远了后, 贺存侧身对身边的林杨说道:“你哥林松去了兰州城, 有段时间才能回来, 沈温书的意思是让你代替你的父亲的位置,管理白云村的事物,这白云村日后可就交给你了。”
“县令派人给我说过了。”林杨不自在的捏了捏手, “东家对我很放心啊?”
贺存反问:“那是自然, 村里人还有其他人选么?”
其他人,和沈温书说的差不多, 不熟悉, 还麻烦,要是再出些其他幺蛾子, 就可就糟心了。
“东家真看得起我。”
“哈哈哈, 你这话说的可就太奇怪了。”贺存拍了拍他的肩膀,“贺家的本部在这里, 白云村自然不会差, 只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多挣钱, 过好日子。”
“东家放心,白云村什么都可以变,唯有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林杨立即承诺。
他父亲之前就一直叮嘱他这一点,他可不会忘记白云村村民们之前过得都是什么日子;只要贺家还在白云村,他们这些作为受益者的村民就不会混的差。
所以这次有人找贺家的茬,没等到林大河出手,就被大家群起而攻之。
光是停工半个月,村子里本该上班的七大姑八大姨只差没把罪魁祸首骂死,一遍遍叮嘱家里人,绝对不可以找贺家麻烦;一个个都盯着村里那些不安分的人。
但凡这些人有小动作,都会被拉出来批斗一顿。
没办法,在他们看来,贺家人一个个都在外面忙着,把他们在厂里制好的产品销售出去,这件事可太重要了!关系到她们的工钱!
等他去后山的庄稼地里转悠一圈回去,就见贺轩在长廊上擦着长发。
“大哥,今儿怎么得空回来了?”
“找你有点事。”贺轩也不含糊,开门见山。
听说他语气中的郑重,贺存收起懒散,“那去书房说。”
两人先后进了书房。
“沈温书的调令下来了,岭南知府,下月去青州上任。”
这个速度,贺存有点吃惊,“这么快?!”
不过他很久之前就提议过,可转念一想,“他去青州,那白云村?”
贺轩擦着头发的手放了下来。
顿时领会了的贺存,不确定询问:“是大哥?”
不等贺轩说话,他在边上嘀咕道:“是大哥多好啊!这样以后我们办事岂不是更方便……”
这下都不用他解释什么,面前的人接受良好。
冷静下来的贺存,“就这件事?”
贺轩疑惑:这不算大事?!
贺存:这算什么大事?这一早他就猜到了……
贺存摸了摸鼻子,“那大哥也是下个月上任?”
“嗯。”
贺存暗自可惜:那多可惜啊!以后就不能随时出去玩了。
贺存:“那大哥在家好好休息几天,再上任。”
“听说几个小家伙被打了?”贺轩放下手里的毛巾,缓缓道:“汴京城那边可能还会派人来,你的商队、店铺平日多留意点儿。”
“嗯,大哥自己也注意点。”
看他始终皱着眉。
“还有什么事能难倒大哥?”贺存摸到椅子上,懒懒散散的坐着。
贺轩微微叹了口气,“我在想那位说的事儿,怎么办?”
“那你就成立一个人才引进小组,让那些人想办法,引进人才,你都是县令了,还要自己做事儿。”
贺轩好脾气道:“那是你运气好,什么人都让你给赶上了。”
“我这都是自己找的人。”贺存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一个人,“我这里有一个人,说不定能为你所用,虽然我没把人收拢下来。”
崔玉这个人可用,虽然贺存不知道他在顾忌什么,但他能感觉出来,那是个有大本事的人,要是贺轩能把人请回来,有这样一个得力干将在身边,日后会很省心。
有点感兴趣了,这可是自家弟弟都收拢不到的人,贺轩笑着问道:“哦?还有你收拢不了的人,说说这人是谁?”
“就以前给我修房子的那个崔玉,你应该见过。”
贺轩回忆了一下,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
“赶明儿我给你们俩牵个线。”贺存沉思了一下,“你也可以考察一番,要是能用,就带回来放在身边,反正他闲得很。”
贺轩一展愁眉,笑道:“说了半天,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吧?”
“国家尚未富强,有志青年怎可游手好闲?”
“确实,这话说得好。”
“对吧,所以让大家一边建设国家,一边实现抱负,互惠互利嘛!”
听到屋外余姨娘挨个敲门喊人吃饭,贺存揽着人往外走去。
这肩膀没什么肉,贺存捏了捏手下肉,“你是不是瘦了?也不找个人照顾一下饮食起居?”
贺存皮笑肉不笑,“你不会还想着她吧?”
“没个正经!”贺轩没好气道:“最近事有点多,沈温书一天到晚在家陪着柳蓉,人手不够,有点忙。”
“工作狂,实在不是就找几个做饭的婆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不用我给你说吧。”
“知晓了,孩子们都在,你一会儿别说了……”
贺存哼了一声,不再说话,带着人朝餐厅走去,当然要在几个孩子面前维护一下大人的自尊心喽!
晚饭后,贺轩贺修文两父子在窗边对弈,一快一慢,一运筹帷幄,一步步惊心;贺子文端正坐在棋桌边上,微微皱眉,默默看着他完全看不懂的棋局。
但一看到自己所支持的大哥手中的棋子,越来越少,小孩那两撇小眉毛都快挤到一起了。
在一边看兵书的韩则,时不时给怀里的贺子安解说两句。
浑身没有骨头的贺存坐没坐相,懒懒散散的靠在椅子上,书一盖,先睡为敬。
莫约过了一个多时辰,才被贺轩叫醒。
……
十月,甘蔗冬收。
早早赶到青州的贺存,先去甘蔗地里查看验收情况。
得益于岭南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这甘蔗质量异常的好。
已经收了好几块地,谢行有点不确定这些甘蔗都能在这段时间被处理完,“东家,这些全都收割?”
“收,熬煮到最后也没剩多少,都收了。”
想到如今的制糖效率,有点愁,但东家新准备了不少工具,希望能效率高点儿。
回城后,贺存又去了其他私人家庭作坊学习制糖。
甘蔗制糖在这时代早已出现,只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不理想,工作效率低下,这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官府对糖实行管控,他们私下自己做着吃可以,售卖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