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接过手,两人便在边上的坐着慢慢看。
“爹爹,刚才我去找那个小朋友了,他家在收玉米。”
“与人打过招呼了?喜不喜欢那个小朋友?”贺存将他的爪子捞出来,嗯,很好,已经在自己的衣服上擦干净了。
“喜欢。”贺子安点了点头,随即补充道:“但是最喜欢哥哥了!”
等他们在边上慢慢看,瞥见厨房里的菜,贺存洗手开始做饭,有几天没做饭了,做点好吃的。
有人帮着打下手,倒也轻松,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香味,原本还在看书、练字的几小孩丢下手里的书,就到厨房候着。
金黄金黄的酥脆虾球、番茄炒蛋以及两大碗的红烧排骨。
不等贺存喊人吃饭,几个孩子非常有眼色,迅速收拾好院子里的餐桌,拿着自己的碗筷摆放好,盛饭、添菜一站式服务。
原本在院子里消食的几个孩子,看着书直发困,不需要人提醒,一个人就回屋午休。
摇椅上的贺存,看着徐玉树传来的厚厚一封信,淡然打开。
得益于贺存的帮助,夏收结束后,西边将士们收获了第一批粮食,去年捎过去的冬麦有点产量,麦子——面粉,按照贺存的办法,磨成细面,做成臊子面,战士们吃了顿饱。
至于其它粮食,就要等到九、十月份以后,才能有所收获,贺存看着桌上一小袋灰扑扑的面粉,这算啥,千里送面粉,礼轻情意重。
棉花长势不错,结了不少棉铃,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徐玉树的喜悦。
想想也是,还有什么比掌握自己的命运还要幸福,毕竟当初的西北是真一穷二白,落后又闭塞;现在也算不上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但自己掌握了温饱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显得不重要。
如果能做到不依靠汴京城的粮草,徐家还担心什么?什么都不必担心了。
要是汴京那边给人逼急了,自己还要担心一番自己的处境。
洋洋洒洒的几页纸,什么养蜜蜂收蜂蜜、去势的猪崽……怎么每一项都和他自己的产业如此相似。
想到每次跟在屁股后面的徐一,完全想得通,感情在这儿偷师学艺呢!完完全全的第一手资料,即便做不到贺存这边这般细致周全,学个五六分也差不多了。
这个徐玉树真是一点不吃亏,一份钱就结两份工的工钱,难怪之前送地皮、送商铺这么大手笔,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
正大光明的在自己手下偷师学艺呢!不过他也没损失什么,见到这边干什么,徐一就写信传回去,省了自己上手教,这不还是给自己省麻烦!
西北瓜果产量高,可惜路途太过遥远,成熟的西瓜又脆又容易坏,不便运输,不然直接销到关中地区,又是一笔创收。
只能自己吃的徐玉树,想尽办法想要将西瓜卖出去。
这玩意儿要是送到汴京去,一两一个都不为过,他现在穷得发疯,让人试了又试,还真带着西瓜一路向东贩卖。
完全不担心人力物力,他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能吃苦的人一抓一大把,贺存的信就是跟着西瓜车一路送来的。
“你们西瓜卖的如何?”贺存嘴角含着笑,问了对面的徐一。
徐一顿了顿,思索片刻后,“价格美丽,销量很好。”
“就是货源不够?”贺存笑着补充。
徐一带着点儿遗憾,“嗯,不好运输,有的送到半路就裂开了,路上耗损多,而且有的瓜送到关中都坏了。”
想到后世放鸡蛋的那个架子,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运输,不过这些个办法应该已经试过了。
贺存:“你们怎么运送的?”
徐一解释道:“将西瓜装在铺满稻草的车里,我们试了好几种方法,效果都差不多。”
果真如此,想来也只有这种办法可长途运输了。
不过徐玉树那里最不缺的就是种地的人,宽阔的地,所以这些瓜是卖出去一个算一个,“有钱赚就不算亏本,这事儿倒是可以干。”
“小将军也这么说,就算是费点儿时间精力,卖瓜的钱都可以换粮食,给战士们吃顿饱饭了。”
确实是这个理,西北如今最紧缺的就是粮食嘛!如何其他事儿,都可以往后缓缓,等到冬天来了,又缺衣服。
幸好今年种了棉花,可是收棉花也要等到十月份去了,更别说做成衣服了,看来西北战士们又得熬过一个冬了,不过今年至少可以吃饱肚子!
原先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当真难过,也难怪人家奋起反抗。
贺存看似无厘头的问了一句,“制冰会吗?”
虽不知道东家突然问这么一句,是个什么意思,徐一老实回答:“不会。”
这话是真是假哦?!怎么看这些人都不像是不会制冰的人;跟在自己身后,看着自己发家致富的人,怎么想都不像!hei tui! 不老实的家伙!
“一会儿我给你些方子,算了,你直接去冷饮店里直接学吧,之后直接用厚厚的棉被裹上冰块,围在马车四周,这样做可以保鲜,回去以后,可以试一试。”
话题一转,他继续说道:“听说汴京城的瑕疵布便宜,你现在就可以收购点儿,带回西北。”
“伪装成商人,去收购汴京城里各大制衣店里的滞销货、无伤大雅的瑕疵品……这些都可以带回去加工一下,不然冬天那些受过伤的战士们有得熬。”
听他这么说,徐一这才想起来西北冬夜的寒冷,用了多年缝缝补补的被子,一点也不暖和,冬衣也单薄,脚要不停动,不然一会儿就冷了。
经贺存这么一提醒,徐一恍然大悟,这笔卖西瓜得到的钱,完完全全可以让部分战士度过一个寒冬。
扑通一声,徐一半跪在地上行礼,诚意十足:“多谢东家提点。”
他挥了挥手,“帮你们也是在帮我自己,下午休息吧,临走前过来一趟,我回封信,你带回去。”
“好。”话音刚落,人就消失在面前了。
信最末尾,先是写了徐玉树感谢,又絮絮叨叨写下了几个月后西北冬天的担忧。
哼!!这小算盘都快敲碎了!徐玉树这是赖上自己了吧!是吧!厚颜无耻的家伙!
西北?谁实话,他这里也没什么好建议,将士御寒的衣物、军中马匹的粮草,这都是大问题,想了又想,提笔在一边的纸上写着什么,火炕、秸秆、皮毛……
有了解决思路,贺存提笔刷刷刷的将脑海中的思路全都写了下来。
大不了修大通铺,下面修个火炕,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给烧起来,这玩意儿又不费时间、金钱,随便找个地儿烧点土砖,糊上一层胶泥,就完成了。
至于衣服的事儿,之前说的那些办法不刚刚好,而且徐玉树今年养了不少羊,那么多皮毛,学外族人做衣服也可解决一部分问题。
这么多士兵,要想一次性解决问题,再这样一个缺衣少食的大环境下,是完全不可能的;化整为零,一部分一部分的解决,问题就简单多了。
炭笔在米色的纸张上留下最后一笔,贺存甩了甩有点发酸的手,一口气将滞留在纸上的炭灰吹飞。
回头再看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将信纸收进信封之中,希望这些办法能帮到他吧。
次日,王允回梧州城,恰巧在城外的贺存送了他一程。
看着站在身边一个劲挥手的小孩,和自己家的有点像,想到自己离开的时候,家里的几个崽崽也是如此,有点小小的伤感和欣慰。
伸手挼来一把毛毛绒绒的小脑袋,见他抬头看着自己,眼里倒影出自己的身影,有点呆萌可爱!
边上的贺子文,乌拉~乌拉~立即拉响警报,危机感迎面而来,一个挪步,悄无声息挤到贺存身边,用头蹭了蹭贺存的大手,“爹爹?!”
看到自家傻儿子一双葡萄大眼看着他,也很可爱!
捏捏他的小奶膘,挼挼他细细软软的头发,嗯,不得不说,自家儿子确实好看,等再长大一点儿,自己就要慢慢看着他走远,这几个孩子以后的生活圈子,会越来越宽广。
嗯,所以得出了什么结论!小孩子还是小时候欺负好,长大了就不好欺负了。
一把被人抱起来,本来有点惊慌,紧紧抓着贺存衣服的贺子文见到自家爹爹噙着笑意的眼,顿时明白了这是故意的。
傲娇小家伙噘着嘴,看着他,势必要讨教一个说法。
吧唧一口,贺存直接亲在他的脑门上。
顿时眼神飘忽的贺子文摸了摸刚才那个桂圆味的小香啵,明明没有酒味,人却已经醉了,脸上也渡上了一层粉红。
“走喽!崽崽~”
边上的贺子安拉着刚才送人离开的小朋友,一个劲的凑到人面前,拉着人嘀嘀咕咕说着什么。
刚才脸上还有一丝离愁别绪的小孩子,顿时被贺子安强势打散了。
有点小好奇的贺存走到他身后,正大光明的偷听一下。
“爹爹,刚才我去找那个小朋友了,他家在收玉米。”
“与人打过招呼了?喜不喜欢那个小朋友?”贺存将他的爪子捞出来,嗯,很好,已经在自己的衣服上擦干净了。
“喜欢。”贺子安点了点头,随即补充道:“但是最喜欢哥哥了!”
等他们在边上慢慢看,瞥见厨房里的菜,贺存洗手开始做饭,有几天没做饭了,做点好吃的。
有人帮着打下手,倒也轻松,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香味,原本还在看书、练字的几小孩丢下手里的书,就到厨房候着。
金黄金黄的酥脆虾球、番茄炒蛋以及两大碗的红烧排骨。
不等贺存喊人吃饭,几个孩子非常有眼色,迅速收拾好院子里的餐桌,拿着自己的碗筷摆放好,盛饭、添菜一站式服务。
原本在院子里消食的几个孩子,看着书直发困,不需要人提醒,一个人就回屋午休。
摇椅上的贺存,看着徐玉树传来的厚厚一封信,淡然打开。
得益于贺存的帮助,夏收结束后,西边将士们收获了第一批粮食,去年捎过去的冬麦有点产量,麦子——面粉,按照贺存的办法,磨成细面,做成臊子面,战士们吃了顿饱。
至于其它粮食,就要等到九、十月份以后,才能有所收获,贺存看着桌上一小袋灰扑扑的面粉,这算啥,千里送面粉,礼轻情意重。
棉花长势不错,结了不少棉铃,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徐玉树的喜悦。
想想也是,还有什么比掌握自己的命运还要幸福,毕竟当初的西北是真一穷二白,落后又闭塞;现在也算不上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但自己掌握了温饱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显得不重要。
如果能做到不依靠汴京城的粮草,徐家还担心什么?什么都不必担心了。
要是汴京那边给人逼急了,自己还要担心一番自己的处境。
洋洋洒洒的几页纸,什么养蜜蜂收蜂蜜、去势的猪崽……怎么每一项都和他自己的产业如此相似。
想到每次跟在屁股后面的徐一,完全想得通,感情在这儿偷师学艺呢!完完全全的第一手资料,即便做不到贺存这边这般细致周全,学个五六分也差不多了。
这个徐玉树真是一点不吃亏,一份钱就结两份工的工钱,难怪之前送地皮、送商铺这么大手笔,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
正大光明的在自己手下偷师学艺呢!不过他也没损失什么,见到这边干什么,徐一就写信传回去,省了自己上手教,这不还是给自己省麻烦!
西北瓜果产量高,可惜路途太过遥远,成熟的西瓜又脆又容易坏,不便运输,不然直接销到关中地区,又是一笔创收。
只能自己吃的徐玉树,想尽办法想要将西瓜卖出去。
这玩意儿要是送到汴京去,一两一个都不为过,他现在穷得发疯,让人试了又试,还真带着西瓜一路向东贩卖。
完全不担心人力物力,他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能吃苦的人一抓一大把,贺存的信就是跟着西瓜车一路送来的。
“你们西瓜卖的如何?”贺存嘴角含着笑,问了对面的徐一。
徐一顿了顿,思索片刻后,“价格美丽,销量很好。”
“就是货源不够?”贺存笑着补充。
徐一带着点儿遗憾,“嗯,不好运输,有的送到半路就裂开了,路上耗损多,而且有的瓜送到关中都坏了。”
想到后世放鸡蛋的那个架子,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运输,不过这些个办法应该已经试过了。
贺存:“你们怎么运送的?”
徐一解释道:“将西瓜装在铺满稻草的车里,我们试了好几种方法,效果都差不多。”
果真如此,想来也只有这种办法可长途运输了。
不过徐玉树那里最不缺的就是种地的人,宽阔的地,所以这些瓜是卖出去一个算一个,“有钱赚就不算亏本,这事儿倒是可以干。”
“小将军也这么说,就算是费点儿时间精力,卖瓜的钱都可以换粮食,给战士们吃顿饱饭了。”
确实是这个理,西北如今最紧缺的就是粮食嘛!如何其他事儿,都可以往后缓缓,等到冬天来了,又缺衣服。
幸好今年种了棉花,可是收棉花也要等到十月份去了,更别说做成衣服了,看来西北战士们又得熬过一个冬了,不过今年至少可以吃饱肚子!
原先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当真难过,也难怪人家奋起反抗。
贺存看似无厘头的问了一句,“制冰会吗?”
虽不知道东家突然问这么一句,是个什么意思,徐一老实回答:“不会。”
这话是真是假哦?!怎么看这些人都不像是不会制冰的人;跟在自己身后,看着自己发家致富的人,怎么想都不像!hei tui! 不老实的家伙!
“一会儿我给你些方子,算了,你直接去冷饮店里直接学吧,之后直接用厚厚的棉被裹上冰块,围在马车四周,这样做可以保鲜,回去以后,可以试一试。”
话题一转,他继续说道:“听说汴京城的瑕疵布便宜,你现在就可以收购点儿,带回西北。”
“伪装成商人,去收购汴京城里各大制衣店里的滞销货、无伤大雅的瑕疵品……这些都可以带回去加工一下,不然冬天那些受过伤的战士们有得熬。”
听他这么说,徐一这才想起来西北冬夜的寒冷,用了多年缝缝补补的被子,一点也不暖和,冬衣也单薄,脚要不停动,不然一会儿就冷了。
经贺存这么一提醒,徐一恍然大悟,这笔卖西瓜得到的钱,完完全全可以让部分战士度过一个寒冬。
扑通一声,徐一半跪在地上行礼,诚意十足:“多谢东家提点。”
他挥了挥手,“帮你们也是在帮我自己,下午休息吧,临走前过来一趟,我回封信,你带回去。”
“好。”话音刚落,人就消失在面前了。
信最末尾,先是写了徐玉树感谢,又絮絮叨叨写下了几个月后西北冬天的担忧。
哼!!这小算盘都快敲碎了!徐玉树这是赖上自己了吧!是吧!厚颜无耻的家伙!
西北?谁实话,他这里也没什么好建议,将士御寒的衣物、军中马匹的粮草,这都是大问题,想了又想,提笔在一边的纸上写着什么,火炕、秸秆、皮毛……
有了解决思路,贺存提笔刷刷刷的将脑海中的思路全都写了下来。
大不了修大通铺,下面修个火炕,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给烧起来,这玩意儿又不费时间、金钱,随便找个地儿烧点土砖,糊上一层胶泥,就完成了。
至于衣服的事儿,之前说的那些办法不刚刚好,而且徐玉树今年养了不少羊,那么多皮毛,学外族人做衣服也可解决一部分问题。
这么多士兵,要想一次性解决问题,再这样一个缺衣少食的大环境下,是完全不可能的;化整为零,一部分一部分的解决,问题就简单多了。
炭笔在米色的纸张上留下最后一笔,贺存甩了甩有点发酸的手,一口气将滞留在纸上的炭灰吹飞。
回头再看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将信纸收进信封之中,希望这些办法能帮到他吧。
次日,王允回梧州城,恰巧在城外的贺存送了他一程。
看着站在身边一个劲挥手的小孩,和自己家的有点像,想到自己离开的时候,家里的几个崽崽也是如此,有点小小的伤感和欣慰。
伸手挼来一把毛毛绒绒的小脑袋,见他抬头看着自己,眼里倒影出自己的身影,有点呆萌可爱!
边上的贺子文,乌拉~乌拉~立即拉响警报,危机感迎面而来,一个挪步,悄无声息挤到贺存身边,用头蹭了蹭贺存的大手,“爹爹?!”
看到自家傻儿子一双葡萄大眼看着他,也很可爱!
捏捏他的小奶膘,挼挼他细细软软的头发,嗯,不得不说,自家儿子确实好看,等再长大一点儿,自己就要慢慢看着他走远,这几个孩子以后的生活圈子,会越来越宽广。
嗯,所以得出了什么结论!小孩子还是小时候欺负好,长大了就不好欺负了。
一把被人抱起来,本来有点惊慌,紧紧抓着贺存衣服的贺子文见到自家爹爹噙着笑意的眼,顿时明白了这是故意的。
傲娇小家伙噘着嘴,看着他,势必要讨教一个说法。
吧唧一口,贺存直接亲在他的脑门上。
顿时眼神飘忽的贺子文摸了摸刚才那个桂圆味的小香啵,明明没有酒味,人却已经醉了,脸上也渡上了一层粉红。
“走喽!崽崽~”
边上的贺子安拉着刚才送人离开的小朋友,一个劲的凑到人面前,拉着人嘀嘀咕咕说着什么。
刚才脸上还有一丝离愁别绪的小孩子,顿时被贺子安强势打散了。
有点小好奇的贺存走到他身后,正大光明的偷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