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齐公公等人吓得瞬间跪下。
二皇子看都没看他们一眼!现在的局面,让他接下来的事,完全陷入了被动!废物!
五弟找到他,向他表忠心,说效忠于他之时,他就想好了。
乱臣贼子的弑父名头,他绝对不能担,便想到了一个脱身之法。
本以为,有他的人扫荡过一遍皇宫,给五弟扫平障碍,接下来利用周连亘想‘黄雀在后’的心理,他的人‘死’绝,老五再不济也能斩杀野太子擒住父皇。
然后他假死脱身,回去跟舅舅汇合,再清君侧。
一切的一切,他都站在了道义制高点,到时候一呼百应,各地讨伐老五。
结果,老五竟然死了!
而他安排假死的人也没有从皇宫逃出来,所有的安排都成了泡影!
还好,他本就没有南下去找舅舅,否则现在追他的人,已经将他围死在南下的路上也不一定。
可现在也好不到哪去!
在没有任何道义的前提下,他也不得不反,比宫变还要难上一百倍,徐正这个老狐狸,竟然临阵倒戈!
“殿下,我们赶紧走吧。”万一出了事,他们最后的希望才彻底破灭了!
“还用你们说!”
……
三日后。
赵意离开了广袤的平原,抵达群山环绕的多水之地,再有一日,根据郡主一路留下的暗号不同,他大概就能与郡主汇合。
赵意没有耽搁,亲自喂马吃了草料,继续赶路。
这时候他已经感觉到了从汴京城扩散开的沉重气氛。
一路上,关关设卡,层层筛查,他被拦了不止一次;经过两川之地时,气氛更是紧张,若不是他的马又老又瞎,这匹马都走不出两川。
看来两川会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现在不过是两川借着汴京城还在准备,两相对峙而已。
好在郡主早已过了是非之地。
未来不出三天,北部必乱,赶紧回去巩固后方,趁汴京城无暇他顾,做实郡主三郡主权才是当务之急!
“驾!”在赵意看来,这场混乱,来得正是时候!
……
暮色初合时分,橘黄普照。
林之念站在青石岸边,春潮漫过卵石,濡湿她素色裤脚,却浑然未觉。
她转头,望向北方层叠的铅云。
距离她离开两川之地已经三天,辑尘应该率人封锁了邙山隘口。
魏迟渊灭了火,走过来:"昨日有一小股人夜袭两川粮道,不过没取得成效。"但小规模的试探已经开始了。
林之念并不意外:“齐恒山既然敢反,必然做足了准备,更何况他的人在此地经营多年,没有一定的把握,他怎么敢反?”
魏迟渊赞同,不过,这与他们关系不大,这是陆辑尘的事,大义站在他的一方,如果这样都输了才是可笑。
只是明知如此,林之念也走得太慢了:“你在等人?”应该不全是,那么:“你在等消息?”等什么消息。
林之念指尖勾过手里纸条一角,没有回答魏迟渊的话。
她比魏迟渊更知道,这是陆辑尘的事,是奠定他未来的一战。
理智告诉她,没有任何悬念,赢的一定是辑尘。
可相信与身处其中,怎么能一样,又怎么能不担心?
林之念想起他玄甲未卸便伏案疾书的背影。
一步步在各地田间街头走访的人,如今也要不一样了。
河风掠过芦苇荡,惊起数点白鸥,暮色更浓。
魏迟渊见她不答也不催促:“赶路吗?”
“今晚宿在这里。”
果然在等什么吗?魏迟渊无所谓:“一起。”
林之念没有看他。
河对岸亮起零星渔火,倒映在水面摇碎成金。
破庙里的草垛已经堆好。
诸言无声退到了神像后面去睡。
林之念没有什么睡意。
十年前,他拽着她在街上追一盏马灯,腰间杂玉撞碎在青石板上。
后来她捡了半月碎玉,用红绳串成璎珞,如今正躺在妆奁最底层。
林之念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件事,最近也格外多地想起以前,大概是……
最近没收到他的信吧。
也是,汴京城现在不定什么样子,他每日不知道要见多少人,决策多少事,怎么还有功夫天天写信。
她想宽慰他几句,提过几次笔后,再提就老生常谈的无味。
第390章 赵意见魏迟渊
现在唯有最后一个消息回来,她才能安心离开。
否则这场仗真打起来,对提振气势不利。
夜深人静,魏迟渊躺在干草上,借着月色,没有叨扰地看着她。
但,这次,会是他尝试着与她走下去……而不是陆辑尘。
……
夜越来越静,庙外撒了驱虫粉。
月色不知道什么时候隐了下去,凉风起,不一会夜雨淅沥沥地落下。
诸言听到声音点了蜡烛,借着手里的光亮起身补洒驱虫粉。
诸言穿好蓑衣,打开门,就见一人牵着老马,正在推外面摇摇欲坠的大门。
赵意刚好推开门,就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个人,下意识看向对方。
诸言举着蜡烛,也警戒地看着身形高大的男人。
周围很乱,北地又不太平,诸言自然警觉。
突然,赵意笑了,笑容就像他的年龄该呈现的一样,大大咧咧:“这位大哥,路过此地,天晚降雨,寻个住处, 大哥也是如此?”说着自然地往里走,庙外破败,院内杂草丛生,没有住人的样子,里面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是此间的主人。
而且,三匹马影。
对方没多少人。
诸言神色依旧警觉,刚想开口。
林之念的声音从庙内传来:“赵意?”
赵意一愣,浑身佯装的气息瞬间消散,放下马绳,快速向里面走去!
他没想到会这么快追上来,他以为最快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行。
诸言在夫人开口的一瞬,已经让开了路,顺便又看了经过自己的人一眼,少年?!
夫人这次出来带了个这么年轻的少年一起?!
诸言想到一个人,赵意!
这就是赵意?的确有几分在外闯荡的老辣。
“掌柜的。”赵意进去。
林之念已经起身。
赵意想到身上的寒意,退后三步,看到郡主无恙,心下稍安,拱手见礼,也注意到庙里还有人,见对方看了过来,客气颔首,视线又回到郡主身上。
“出去说。”林之念去拿伞,准备出去。
魏迟渊起身,披上披风:“你们在这里说,我出去看看马。”
赵意闻言,视线才又落在那个人身上,不是碰巧遇到在庙里共同避雨的人?
认识?
魏迟渊走过来。
赵意也看清了此人,玄色风衣系上的刹那,暗纹在门外的火光中若隐若现。
赵意瞬间认出,是银线绣的兽脊暗纹,即便藏在玄色色泽下也蛰伏着沉睡的威严。
而此等质感穿在他身上,也丝毫没压了他的气势。
他是……
魏迟渊的手,自然而然地落在‘小子’的肩上。她身边又换人了,他也不认识,秋平还没有见过几面,这个更没有见过。
魏迟渊低头出去,寒风吹进来卷起一缕灰尘,却被他衣摆掀起的暗流截断。
他的眉目浸在潮湿的冷气里,也不弱他的风骨,这样的人……没有几个,其中郡主还认识的?
赵意倒是听师父说过一个人——魏家家主,魏迟渊。
他是魏迟渊?
怎么会在这里?师父说此人在交高时于郡主有恩,这次,是正巧碰到?
还是云游至此,莫不是为了两川之地的事?
林之念扔给他一把雨伞。
魏迟渊接过来,对她一笑:“怕我淋雨?”
赵意闻言,瞬间垂下头。
林之念没回他。
魏迟渊也已经走入雨里。
林之念开着门确定魏迟渊走远了才开口:“消息送到了?”
赵意神色郑重:“回郡主,送到了。”
“可有亲眼看着霍秀山认下老印信?”
赵意语气肯定:“有。”两川之地,必然实控在齐恒山手里,太子想从两川之地集结就近的兵力必然徒劳。
可太子又必须尽快在两川取得进展,逼迫齐家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减少伤亡。
所以太子需要一批兵力。
而郡主起于五川郡坎沟县,自然有‘兵’,太子同样知道这里有兵,必然调用。
可郡主早在两年前就换了各地所有印信,太子手里的旧制调兵符,已经调不动郡主新换上来的人。
郡主让他再绕一路,就是要他确定太子手里那枚‘兵’符,能如常调动五川的人。
等于给了那张旧印信,一个通行的敕令。
二皇子看都没看他们一眼!现在的局面,让他接下来的事,完全陷入了被动!废物!
五弟找到他,向他表忠心,说效忠于他之时,他就想好了。
乱臣贼子的弑父名头,他绝对不能担,便想到了一个脱身之法。
本以为,有他的人扫荡过一遍皇宫,给五弟扫平障碍,接下来利用周连亘想‘黄雀在后’的心理,他的人‘死’绝,老五再不济也能斩杀野太子擒住父皇。
然后他假死脱身,回去跟舅舅汇合,再清君侧。
一切的一切,他都站在了道义制高点,到时候一呼百应,各地讨伐老五。
结果,老五竟然死了!
而他安排假死的人也没有从皇宫逃出来,所有的安排都成了泡影!
还好,他本就没有南下去找舅舅,否则现在追他的人,已经将他围死在南下的路上也不一定。
可现在也好不到哪去!
在没有任何道义的前提下,他也不得不反,比宫变还要难上一百倍,徐正这个老狐狸,竟然临阵倒戈!
“殿下,我们赶紧走吧。”万一出了事,他们最后的希望才彻底破灭了!
“还用你们说!”
……
三日后。
赵意离开了广袤的平原,抵达群山环绕的多水之地,再有一日,根据郡主一路留下的暗号不同,他大概就能与郡主汇合。
赵意没有耽搁,亲自喂马吃了草料,继续赶路。
这时候他已经感觉到了从汴京城扩散开的沉重气氛。
一路上,关关设卡,层层筛查,他被拦了不止一次;经过两川之地时,气氛更是紧张,若不是他的马又老又瞎,这匹马都走不出两川。
看来两川会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现在不过是两川借着汴京城还在准备,两相对峙而已。
好在郡主早已过了是非之地。
未来不出三天,北部必乱,赶紧回去巩固后方,趁汴京城无暇他顾,做实郡主三郡主权才是当务之急!
“驾!”在赵意看来,这场混乱,来得正是时候!
……
暮色初合时分,橘黄普照。
林之念站在青石岸边,春潮漫过卵石,濡湿她素色裤脚,却浑然未觉。
她转头,望向北方层叠的铅云。
距离她离开两川之地已经三天,辑尘应该率人封锁了邙山隘口。
魏迟渊灭了火,走过来:"昨日有一小股人夜袭两川粮道,不过没取得成效。"但小规模的试探已经开始了。
林之念并不意外:“齐恒山既然敢反,必然做足了准备,更何况他的人在此地经营多年,没有一定的把握,他怎么敢反?”
魏迟渊赞同,不过,这与他们关系不大,这是陆辑尘的事,大义站在他的一方,如果这样都输了才是可笑。
只是明知如此,林之念也走得太慢了:“你在等人?”应该不全是,那么:“你在等消息?”等什么消息。
林之念指尖勾过手里纸条一角,没有回答魏迟渊的话。
她比魏迟渊更知道,这是陆辑尘的事,是奠定他未来的一战。
理智告诉她,没有任何悬念,赢的一定是辑尘。
可相信与身处其中,怎么能一样,又怎么能不担心?
林之念想起他玄甲未卸便伏案疾书的背影。
一步步在各地田间街头走访的人,如今也要不一样了。
河风掠过芦苇荡,惊起数点白鸥,暮色更浓。
魏迟渊见她不答也不催促:“赶路吗?”
“今晚宿在这里。”
果然在等什么吗?魏迟渊无所谓:“一起。”
林之念没有看他。
河对岸亮起零星渔火,倒映在水面摇碎成金。
破庙里的草垛已经堆好。
诸言无声退到了神像后面去睡。
林之念没有什么睡意。
十年前,他拽着她在街上追一盏马灯,腰间杂玉撞碎在青石板上。
后来她捡了半月碎玉,用红绳串成璎珞,如今正躺在妆奁最底层。
林之念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件事,最近也格外多地想起以前,大概是……
最近没收到他的信吧。
也是,汴京城现在不定什么样子,他每日不知道要见多少人,决策多少事,怎么还有功夫天天写信。
她想宽慰他几句,提过几次笔后,再提就老生常谈的无味。
第390章 赵意见魏迟渊
现在唯有最后一个消息回来,她才能安心离开。
否则这场仗真打起来,对提振气势不利。
夜深人静,魏迟渊躺在干草上,借着月色,没有叨扰地看着她。
但,这次,会是他尝试着与她走下去……而不是陆辑尘。
……
夜越来越静,庙外撒了驱虫粉。
月色不知道什么时候隐了下去,凉风起,不一会夜雨淅沥沥地落下。
诸言听到声音点了蜡烛,借着手里的光亮起身补洒驱虫粉。
诸言穿好蓑衣,打开门,就见一人牵着老马,正在推外面摇摇欲坠的大门。
赵意刚好推开门,就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个人,下意识看向对方。
诸言举着蜡烛,也警戒地看着身形高大的男人。
周围很乱,北地又不太平,诸言自然警觉。
突然,赵意笑了,笑容就像他的年龄该呈现的一样,大大咧咧:“这位大哥,路过此地,天晚降雨,寻个住处, 大哥也是如此?”说着自然地往里走,庙外破败,院内杂草丛生,没有住人的样子,里面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是此间的主人。
而且,三匹马影。
对方没多少人。
诸言神色依旧警觉,刚想开口。
林之念的声音从庙内传来:“赵意?”
赵意一愣,浑身佯装的气息瞬间消散,放下马绳,快速向里面走去!
他没想到会这么快追上来,他以为最快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行。
诸言在夫人开口的一瞬,已经让开了路,顺便又看了经过自己的人一眼,少年?!
夫人这次出来带了个这么年轻的少年一起?!
诸言想到一个人,赵意!
这就是赵意?的确有几分在外闯荡的老辣。
“掌柜的。”赵意进去。
林之念已经起身。
赵意想到身上的寒意,退后三步,看到郡主无恙,心下稍安,拱手见礼,也注意到庙里还有人,见对方看了过来,客气颔首,视线又回到郡主身上。
“出去说。”林之念去拿伞,准备出去。
魏迟渊起身,披上披风:“你们在这里说,我出去看看马。”
赵意闻言,视线才又落在那个人身上,不是碰巧遇到在庙里共同避雨的人?
认识?
魏迟渊走过来。
赵意也看清了此人,玄色风衣系上的刹那,暗纹在门外的火光中若隐若现。
赵意瞬间认出,是银线绣的兽脊暗纹,即便藏在玄色色泽下也蛰伏着沉睡的威严。
而此等质感穿在他身上,也丝毫没压了他的气势。
他是……
魏迟渊的手,自然而然地落在‘小子’的肩上。她身边又换人了,他也不认识,秋平还没有见过几面,这个更没有见过。
魏迟渊低头出去,寒风吹进来卷起一缕灰尘,却被他衣摆掀起的暗流截断。
他的眉目浸在潮湿的冷气里,也不弱他的风骨,这样的人……没有几个,其中郡主还认识的?
赵意倒是听师父说过一个人——魏家家主,魏迟渊。
他是魏迟渊?
怎么会在这里?师父说此人在交高时于郡主有恩,这次,是正巧碰到?
还是云游至此,莫不是为了两川之地的事?
林之念扔给他一把雨伞。
魏迟渊接过来,对她一笑:“怕我淋雨?”
赵意闻言,瞬间垂下头。
林之念没回他。
魏迟渊也已经走入雨里。
林之念开着门确定魏迟渊走远了才开口:“消息送到了?”
赵意神色郑重:“回郡主,送到了。”
“可有亲眼看着霍秀山认下老印信?”
赵意语气肯定:“有。”两川之地,必然实控在齐恒山手里,太子想从两川之地集结就近的兵力必然徒劳。
可太子又必须尽快在两川取得进展,逼迫齐家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减少伤亡。
所以太子需要一批兵力。
而郡主起于五川郡坎沟县,自然有‘兵’,太子同样知道这里有兵,必然调用。
可郡主早在两年前就换了各地所有印信,太子手里的旧制调兵符,已经调不动郡主新换上来的人。
郡主让他再绕一路,就是要他确定太子手里那枚‘兵’符,能如常调动五川的人。
等于给了那张旧印信,一个通行的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