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老憨察觉出水河兴致不高:“你呢,不是也还没下工,怎么也回来了?”
  水河闻言,下意识转身去添火:“不放心孩子,就先回来了。”
  老憨看着她,走过去,隐约有点懂她为什么,她是不是也听说了?可那个孩子距离他们太远了,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就连她以为的可以收到孩子‘出发’的消息,都做不到,她知道的时候,孩子已经回来了……
  老憨站得近了,年迈的手想试着安慰,看到自己枯败的皮肤又收回来。
  她本来该在握戟的人身边,有非常了不起的儿子,他什么都没有。
  不禁收回手,声音很低:“总算……总算最先听到了消息……”他不是自卑,他怎么会跟那样的贵人们比。
  他就是……就是为水河担忧……
  水河点点头:“嗯……”
  “……你没事吧?”
  “没事。”
  老憨觉得她没说的那么好受:“做的什么饭,都闻到香味了……”
  “摊饼。”
  “……”老憨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水河拿出面,放在木案上,一点点的忙着。
  老憨拘谨地将手放在裤子上擦擦,想上前帮忙又不知道跟她待在一块对不对?
  她这时候是不是想一个人忙着,而不是看见他……“我去外面看看,买几个……小菜……”
  老憨走了两步又回头看看,走远了些,又回头看看,见她还在那里忙碌着,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
  “我称病?!”
  “对。”赵意肯定。
  许寻贺挠挠头,也不是不行,只是:“……那我称病,试试看?”
  赵意放下茶杯:“也许不会有什么用,你别抱太大希望。”
  “……我知道。”他又不是小孩子了,他从小到大不知病过多少次了。
  赵意拍拍他的肩膀:“出来一起喝酒!明天再病!”
  许寻贺赶紧跟出去:“我不会喝酒。”
  “你可以演杂技!给大家助助兴!”
  “师兄!”
  ……
  老憨晚上回来,将一块往小将军府内运送青菜的牌子交给水河。
  水河为女儿擦擦嘴,看老憨一眼,不解的接过来。
  老憨顿时有点无措:“不是有用的东西,就是一个小工,只能进去一会,还是只在厨房活动,肯定不能看得到人,而且,而且,菜也不是给贵人们送,就是给下人们做饭的厨房和菜色,没什么用的牌子……”
  水河握着手里的牌子,看到了上面的字:“你……”
  “真见不到人,见不到,就是去去他住的地方看看……”
  水河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来,本来,她已经想好跟他分开……
  后来他没有离开,她也不是非要强求,即便不考虑女儿。像她这样没想过有什么的,日子越来越好的今天。
  对老憨在不在身边没有道德上的不满也没有良心的束缚。
  她现在很好,一切都很好,在很好上,加了一个熟悉人的一起生活而已。
  也只是一起生活。
  但他做了‘多余’的事。
  老憨见她哭,有些慌,顿时想给她拿帕子擦擦脸,又觉得自己的帕子脏,赶紧收回来,给她拿了一件质地柔软的里衣,递给她。
  明天他就给她买块能擦脸的手帕,虽然他不能给她好日子,也尽量让她好一点。
  水河笑了,将棉布的里衣收起来,用袖子擦了擦脸:“至于那么讲究。”
  老憨不知道别人讲不讲究。
  但如果是那位小将军一定会让他娘很讲究。
  “谢谢。”
  老憨就重复:“见不到……”没用的牌子,谢什么谢。
  ……
  汴京城。
  大殿之内剑拔弩张,讨伐声一片。
  “百山郡如此行径,置皇家威仪于何地?置天理王法于何地?大逆不道!其罪当诛!”
  多位大人分列两旁,散朝也不散人,再次面见圣上,气氛如同弦上之箭,一触即发。
  百山郡对南石郡动兵的消息,如同一阵狂风,席卷了整个朝堂。无一不带着几分焦急与忧虑人心惶惶。
  陆辑尘神色平和,面对多方指责,仍不动分毫:“不过是些微龃龉,伤了和气、起了口角、进而动了手罢了,各自训斥一二便可,何须尹国公如此大动干戈。”
  大动干戈?!
  太子的温和之辞,并未能平息所有的怒火。
  文臣谏官也不是吃素的:“太子殿下此言差矣!百山郡擅自兴兵,此乃藐视朝廷法度,若不严惩,各地效仿,何以振朝纲?何以安天下?”
  “那就让等人效仿一下,,再铲除不迟。”
  众臣闻言一阵错愕,既而争论愈发激烈。
  太子何意!百山郡之举,是对朝廷公然挑衅,若不严惩,必将助长其嚣张气焰,各地生乱,岂可儿戏!
  更有甚者,直接请战出征,誓要平定叛乱。
  第356章 以儆效尤
  陆辑尘神色顿时冷了下来:“出兵?!众位大人都在等这一句吗!”
  众臣闻言愣了一下,下一瞬想到什么,心里一惊,吓得纷纷跪下!
  二皇子、五皇子这一年来频频上书外放,太子一力阻止。
  两位皇子却没有退让,另辟蹊径,对太子身份真实与否质疑不断。
  太子这是怀疑他们借出兵讨伐太子势力,暗示他们站队其余皇子。
  “太子明鉴!”
  周启坐在最高位,见状,心里叹口气,最终没有开口。
  尹国公见状,跪着的他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皇上瞎了吗!天子在上,现在在场的人却因为太子一句不满,熟练地跪太子,皇上看不见吗!
  这是藐视皇上!没有将皇上看在眼里。
  而且,两郡交兵,何等闻所未闻的事,皇上一句话不说,也任由太子殿下胡来!
  徐正在一旁不参与。
  可百山郡狼子野心,他不信陆辑尘看不出来。
  百山郡第一战不取临近的敌国,不拿更富饶的云丰郡,却选了易守难攻的三郡天然屏障之地南石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徐正反而觉得,自始至终小看了那个女人,反而放虎归山。
  太子若想坐稳如今的江山,将此女招之入京,杀了最好,否则必成大患。
  太子殿下,真的不懂?
  “可太子……”跪着的人大多是大周的脊梁,虽然想不到一个女人的野心。
  但也知道兹事体大,这等两郡交兵的事,就是太子砍了他们脑袋,也要有个说法:“殿下,下官等断没有那个意思,臣等对皇上、对太子殿下,一片赤胆忠心,对大周鞠躬尽瘁,为皇上和太子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百山此举不惩不足以安天下,不足以定社稷,还望皇上、望太子殿下三思!”
  “恳请皇上,请太子殿下三思!”
  尹国公见皇上依旧不动,恨铁不成钢地握紧手掌。
  这一年来皇上几乎明着将权力交给了太子,太子肆无忌惮、随意行事,封王的事说压就压,想杀谁也敢先杀了再搜罗证据。
  这皇城被太子肃清得快成一言堂了。
  如今太子还不知足,勒令他在外的女人兴兵占郡,这分明就是嫌皇上死得晚,要夺江山。
  尹国公不明白,这么明显的事,为什么皇上就当看不见。
  他们用了那么多手段向皇上谏言,皇上却将忠臣之心踩在脚下,不闻不问不说还将质疑太子身份的官员杀了灭口。
  此等行径,此等……此等……
  尹国公也是气狠了,才想骂皇上眼瞎。
  简直愚蠢至极!
  太子早晚弑君,到时候皇上就算后悔也晚了。
  “两郡之争,本就是地方小事,何况这件事最开始又不是以这种面目传入上京城,是南石郡挑衅在先,百山上书请皇上做主,当初也是众位大人说,小事而已,不足挂齿,后来事情越演越烈,众位不说阻止,也是和稀泥,百山郡郡主不过女子,性子冲动,又眼里容不得沙子,冲动行事了,众位大人想起此事关乎国体了!”
  “殿下,此乃两回事!”殿下向来英明,不可能看不出来,两件事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一心追随殿下,也是知道殿下做事周正,当为明君,才一心效忠。
  可如今此等大事,太子怎可糊涂,怎可容一女子胡来!
  他们不信如此受皇上信任的太子殿下,是想从南方起兵,造反帝王。
  因为皇上表现得很明显,即便太子现在说要天下江山,皇上都会拱手相让。
  所以就不存在造反的动机?。
  只能是郡主一意孤行、自觉受宠,无法无天!
  此等给殿下抹黑、让大周贻笑大方的事,万不可姑息,也请殿下不受妖女蛊惑,当断则断,不可助纣为虐,不可因为恩情,一再做出此等让《太子志》蒙羞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