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岭南那么偏远地方的孩童都能靠打算盘出去游学,自己不比他们差,也能行!
“儿子要去!阿耶、阿娘、儿子要去!”李泰更是闹腾,扭着胖胖的身躯不住央求。
“观音婢,快管管青雀!”天可汗被儿子晃得脑袋晕。
“二郎,看完了?”长孙皇后问。
天可汗这才想起手中的密奏还没看完,“青雀别闹!”
“嘶!与官府、福忠合作生产水泥!”天可汗坐直身体,“小小村民,如此大口气!”
这些不应该是献给朝廷吗?居然敢狮子大开口,提出与官府合作!
在看到天然彩丝蚕将在梧县、桐县圈地养殖时,天可汗一拍案桌,“何人?既有如此头脑?”
水泥、天然彩丝蚕都是神器,拥有一样便财源滚滚!如今全落入自己手中!
“看来福忠短时间是回不来了!”天可汗仰头望天思索道,“这些都交由他打理!”
福忠现在是内帑财神,不但稳住河北道、河南道粮价,持续供应粮食。
还赚了大量钱财,源源不断流入内帑,不时送回奇珍异宝,自己赏赐时也不再抠抠搜搜。
“二郎,缫丝车、织布机尽快让将作监打造出来,我想试试!若真有那般好,可推行下去!”长孙皇后道。
“嗯?”天可汗这才发现还有几页没看完。
这次的密奏实在太长,惊喜太多,“呵呵,这个福忠促狭!”
看到福忠截走三匹天然彩丝织的锦缎笑道,可以想见那些地方官得知被人弄走一半后的捶胸顿足心痛样!
天可汗很想知道岭南道何时将那三匹送达!又会提及哪些?
“二郎,可知这荒沟村苏家何许人也?”长孙皇后问。
福忠前面的密奏只提荒沟村苏家,可这次连名带姓反复提及,皇后敏锐察觉出异样。
想来这里面有什么难言之隐,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提醒。
到底是什么?为何荒沟村层出不穷冒出新奇?以前却默默无闻?
第289章 怎么看怎么诡异
“嗯,不错不错!”看到福忠带了上千河北道灾民闯岭南,天可汗不住点头。
虽然成本高了些,但这么多灾民过去,缓解河北道、河南道压力。
同时给其他农人做表率,鼓励更多农人去岭南垦荒。
不然《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的效果打折一半,虽保住岭南良田,却没多少外地农人去垦荒,岭南更多的良田迟迟开发不出来。
“白叠子?”天可汗很意外,一个偏远蛮荒之地的人如何得知世间有此物?
待看到白叠子可大面积种植,其中的白色纤维不但可做枕芯填充物,还能做被褥、棉衣御寒时,天可汗不自觉的站起来。
再看到该物还能纺织成纱,织成棉布,比葛布、麻布更软和、透气,且纤维韧性好、弹性足。
将推动天下穿衣、御寒大改变时,天可汗激动地双手击掌,“善!”
“河南道、河北道种植,江南道纺织!还有高昌!对,高昌!不能放过,纳入我大唐版图!”天可汗念念有词。
孩子们莫名其妙看着父亲,看密奏中邪啦?
最后几页,连皇后都没看完,更别说太子李承乾和四皇子李泰,都不知天可汗说的啥。
白叠子不是花房里的珍稀之物吗?金贵得很,每次只能进花房看几眼。
豫章不自然地看一眼阿姐,两姐妹相视一笑,每年都偷偷摘了几朵棉花带回寝殿玩。
种白叠子的内侍发现少了几朵,吓得不敢出声,只能装作没看到。
不然闹开了,自己挨罚不说,还有可能赶出宫,一宦官出了宫怎么活?
皇后接过密奏看,担忧道,“如此多灾民涌入梧县,梧县吃得下么?一个下下县?”
“?”天可汗看着皇后,“确实是个问题,福忠不是有说修路解决当下的生存么?”
“二郎,后面呢?修完路后怎么办?何时垦荒?用什么垦荒?到哪里垦荒?靠什么撑到庄稼收获?”长孙皇后几连问。
这下把天可汗问住,对呀,修路是暂时的,只够一家老小吊命,后面呢?怎么福忠没写?难道没人管,没落到实处?
“这个梧县县令怎么处理的?这么敷衍,这样下去,垦荒能落到实处?”天可汗恼道。
给了那么大力度的政策,不会活学活用,做个样本县出来吗?
“二郎别急,福忠身份是商贾,不是地方官吏,兴许有些事情不便打听,再等几日,看地方官府是否有奏报!”长孙皇后劝道。
“嗯,我让户部、内侍省将岭南道一应奏报都呈上。”天可汗深以为然。
“阿耶放心,那些灾民定能妥善安置!”太子李承乾看完密奏后宽慰。
“哦,高明从哪里看出来的?”天可汗笑,想看看长子分辨、观察事务能力如何。
“阿耶,福忠为人衷心,您与阿娘交代的事儿,他必定思虑周全,不会莽撞。
敢将上千人直接带到梧县,必定是认可梧县县令的为人和治理能力,也肯定梧县吃得下这么多灾民。
至于后续的垦荒,孩儿在想,是不是他们当做难民安置,没有用垦荒政策?”太子李承乾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梧县对灾民的安置是地方官府处理灾民、流民常规操作,福忠只字未提垦荒梧县的后续,很有可能安置上有争议。
《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只给出大政方针,实施细则比较笼统,有鼓励细则,针对的是到岭南垦荒的普通农人。
未有涉及灾民迁徙垦荒的,想来梧县卡在这里,后续如何,值得关注。
“嗯,高明说的有道理!”天可汗点头,“看来实施细则还需要改进、补足!”
“阿耶,白叠子真有如此大用?”四皇子李泰见兄长的见解得了父亲赞赏,也极力表现自己。
“嗯,这个…”天可汗不确定,想了想道,“荒沟村能出品天然彩丝蚕,想来白叠子御寒也是可行的!”
“阿耶,为何种植在河北道、河南道,纺织却要在江南道,这里面有何说辞?成本不是凭白增高许多吗?”李泰说出自己的疑惑。
“嗯,青雀说的不错,青雀不错,很会思考问题!”天可汗表扬。
“阿耶,孩儿认为这里面一定有不得已的原由!”李承乾略一思索道。
“哦,高明说说看!”天可汗欣喜的看向长子。
“阿耶,能养出彩丝蚕的,必定是位见识非凡之人,自然知道就地加工成本最低。
众人皆知的思路却弃而不用,一定是本地不能纺织,或纺织不如江南,为何选择江南,一定是江南道最适宜!”李承乾抽丝剥茧分析。
这一分析,连长孙皇后都投来惊诧目光,因为李承乾说的有道理。
“高明,你说河北道、河南道为何能种却不能纺?”李泰不服。
“作物种植所涉的无非是天时、地利,想来这两道气候适宜白叠子生长!至于不能纺,不外乎技术,也许还有我们不可知的原因。”
李承乾对白叠子纺织等并不懂,仅能用自己有限的认知推理,也算猜对了大半。
天可汗夫妻对视一眼,对长子的见识、剖析事务的能力很是欣慰,心血没白费!
“蓉蓉,让花房把白叠子种子清理出来,留一些,剩余的给福忠邮去!”长孙皇后道。
“是!”贺兰蓉蓉转身出去。
“阿娘,过些时日花房的白叠子成熟,我们摘来纺织!”长乐充满期待,想试试是不是真的。
“嗯,阿娘也想知道!”长孙皇后点头。
白叠子珍稀,每年摘下的白纤维用来填充枕芯,比硬硬的瓷枕睡着舒服。
从未想过亦能做被褥、棉衣,更未想过纺织,若真如那人所言,白叠子将给天下百姓带来多大的福音?
“二郎,可知梧县荒沟村是何来历?怎地村民有如此见解?下面县衙、州府呈报可有详说?”长孙皇后心存疑惑。
冒出粉条、茶油、蜂蜜正常,毕竟是那里天生地养的,穷人要活命,自然想各种办法获取生存资源。
现在回想,其实江东犁、脚踏打谷机就很反常。
千百年来农人都不见改进,士人大夫亦未有提及,为何名不见经传的蛮荒之地竟能接连提出?
还有腐土肥田种地法,历朝历代都有司农寺,也有不少农时书籍,肥地法不少,却不见如此效果显著!
现在又是彩丝蚕、又是白叠子,怎么看怎么诡异!
第290章 好!好得很
“呃,观音婢,我亦觉得怪异!那个苏家听着耳熟,难道是岭南世家?”天可汗看向妻子,说出疑惑。
“不若请来房、杜两位大人,问一问。”长孙皇后直觉不是。
若是岭南世家,福忠不会用如此隐晦的方式提醒自己,
“唉!又有五州闹蝗灾!关中多地呈报旱灾!”
“儿子要去!阿耶、阿娘、儿子要去!”李泰更是闹腾,扭着胖胖的身躯不住央求。
“观音婢,快管管青雀!”天可汗被儿子晃得脑袋晕。
“二郎,看完了?”长孙皇后问。
天可汗这才想起手中的密奏还没看完,“青雀别闹!”
“嘶!与官府、福忠合作生产水泥!”天可汗坐直身体,“小小村民,如此大口气!”
这些不应该是献给朝廷吗?居然敢狮子大开口,提出与官府合作!
在看到天然彩丝蚕将在梧县、桐县圈地养殖时,天可汗一拍案桌,“何人?既有如此头脑?”
水泥、天然彩丝蚕都是神器,拥有一样便财源滚滚!如今全落入自己手中!
“看来福忠短时间是回不来了!”天可汗仰头望天思索道,“这些都交由他打理!”
福忠现在是内帑财神,不但稳住河北道、河南道粮价,持续供应粮食。
还赚了大量钱财,源源不断流入内帑,不时送回奇珍异宝,自己赏赐时也不再抠抠搜搜。
“二郎,缫丝车、织布机尽快让将作监打造出来,我想试试!若真有那般好,可推行下去!”长孙皇后道。
“嗯?”天可汗这才发现还有几页没看完。
这次的密奏实在太长,惊喜太多,“呵呵,这个福忠促狭!”
看到福忠截走三匹天然彩丝织的锦缎笑道,可以想见那些地方官得知被人弄走一半后的捶胸顿足心痛样!
天可汗很想知道岭南道何时将那三匹送达!又会提及哪些?
“二郎,可知这荒沟村苏家何许人也?”长孙皇后问。
福忠前面的密奏只提荒沟村苏家,可这次连名带姓反复提及,皇后敏锐察觉出异样。
想来这里面有什么难言之隐,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提醒。
到底是什么?为何荒沟村层出不穷冒出新奇?以前却默默无闻?
第289章 怎么看怎么诡异
“嗯,不错不错!”看到福忠带了上千河北道灾民闯岭南,天可汗不住点头。
虽然成本高了些,但这么多灾民过去,缓解河北道、河南道压力。
同时给其他农人做表率,鼓励更多农人去岭南垦荒。
不然《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的效果打折一半,虽保住岭南良田,却没多少外地农人去垦荒,岭南更多的良田迟迟开发不出来。
“白叠子?”天可汗很意外,一个偏远蛮荒之地的人如何得知世间有此物?
待看到白叠子可大面积种植,其中的白色纤维不但可做枕芯填充物,还能做被褥、棉衣御寒时,天可汗不自觉的站起来。
再看到该物还能纺织成纱,织成棉布,比葛布、麻布更软和、透气,且纤维韧性好、弹性足。
将推动天下穿衣、御寒大改变时,天可汗激动地双手击掌,“善!”
“河南道、河北道种植,江南道纺织!还有高昌!对,高昌!不能放过,纳入我大唐版图!”天可汗念念有词。
孩子们莫名其妙看着父亲,看密奏中邪啦?
最后几页,连皇后都没看完,更别说太子李承乾和四皇子李泰,都不知天可汗说的啥。
白叠子不是花房里的珍稀之物吗?金贵得很,每次只能进花房看几眼。
豫章不自然地看一眼阿姐,两姐妹相视一笑,每年都偷偷摘了几朵棉花带回寝殿玩。
种白叠子的内侍发现少了几朵,吓得不敢出声,只能装作没看到。
不然闹开了,自己挨罚不说,还有可能赶出宫,一宦官出了宫怎么活?
皇后接过密奏看,担忧道,“如此多灾民涌入梧县,梧县吃得下么?一个下下县?”
“?”天可汗看着皇后,“确实是个问题,福忠不是有说修路解决当下的生存么?”
“二郎,后面呢?修完路后怎么办?何时垦荒?用什么垦荒?到哪里垦荒?靠什么撑到庄稼收获?”长孙皇后几连问。
这下把天可汗问住,对呀,修路是暂时的,只够一家老小吊命,后面呢?怎么福忠没写?难道没人管,没落到实处?
“这个梧县县令怎么处理的?这么敷衍,这样下去,垦荒能落到实处?”天可汗恼道。
给了那么大力度的政策,不会活学活用,做个样本县出来吗?
“二郎别急,福忠身份是商贾,不是地方官吏,兴许有些事情不便打听,再等几日,看地方官府是否有奏报!”长孙皇后劝道。
“嗯,我让户部、内侍省将岭南道一应奏报都呈上。”天可汗深以为然。
“阿耶放心,那些灾民定能妥善安置!”太子李承乾看完密奏后宽慰。
“哦,高明从哪里看出来的?”天可汗笑,想看看长子分辨、观察事务能力如何。
“阿耶,福忠为人衷心,您与阿娘交代的事儿,他必定思虑周全,不会莽撞。
敢将上千人直接带到梧县,必定是认可梧县县令的为人和治理能力,也肯定梧县吃得下这么多灾民。
至于后续的垦荒,孩儿在想,是不是他们当做难民安置,没有用垦荒政策?”太子李承乾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梧县对灾民的安置是地方官府处理灾民、流民常规操作,福忠只字未提垦荒梧县的后续,很有可能安置上有争议。
《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只给出大政方针,实施细则比较笼统,有鼓励细则,针对的是到岭南垦荒的普通农人。
未有涉及灾民迁徙垦荒的,想来梧县卡在这里,后续如何,值得关注。
“嗯,高明说的有道理!”天可汗点头,“看来实施细则还需要改进、补足!”
“阿耶,白叠子真有如此大用?”四皇子李泰见兄长的见解得了父亲赞赏,也极力表现自己。
“嗯,这个…”天可汗不确定,想了想道,“荒沟村能出品天然彩丝蚕,想来白叠子御寒也是可行的!”
“阿耶,为何种植在河北道、河南道,纺织却要在江南道,这里面有何说辞?成本不是凭白增高许多吗?”李泰说出自己的疑惑。
“嗯,青雀说的不错,青雀不错,很会思考问题!”天可汗表扬。
“阿耶,孩儿认为这里面一定有不得已的原由!”李承乾略一思索道。
“哦,高明说说看!”天可汗欣喜的看向长子。
“阿耶,能养出彩丝蚕的,必定是位见识非凡之人,自然知道就地加工成本最低。
众人皆知的思路却弃而不用,一定是本地不能纺织,或纺织不如江南,为何选择江南,一定是江南道最适宜!”李承乾抽丝剥茧分析。
这一分析,连长孙皇后都投来惊诧目光,因为李承乾说的有道理。
“高明,你说河北道、河南道为何能种却不能纺?”李泰不服。
“作物种植所涉的无非是天时、地利,想来这两道气候适宜白叠子生长!至于不能纺,不外乎技术,也许还有我们不可知的原因。”
李承乾对白叠子纺织等并不懂,仅能用自己有限的认知推理,也算猜对了大半。
天可汗夫妻对视一眼,对长子的见识、剖析事务的能力很是欣慰,心血没白费!
“蓉蓉,让花房把白叠子种子清理出来,留一些,剩余的给福忠邮去!”长孙皇后道。
“是!”贺兰蓉蓉转身出去。
“阿娘,过些时日花房的白叠子成熟,我们摘来纺织!”长乐充满期待,想试试是不是真的。
“嗯,阿娘也想知道!”长孙皇后点头。
白叠子珍稀,每年摘下的白纤维用来填充枕芯,比硬硬的瓷枕睡着舒服。
从未想过亦能做被褥、棉衣,更未想过纺织,若真如那人所言,白叠子将给天下百姓带来多大的福音?
“二郎,可知梧县荒沟村是何来历?怎地村民有如此见解?下面县衙、州府呈报可有详说?”长孙皇后心存疑惑。
冒出粉条、茶油、蜂蜜正常,毕竟是那里天生地养的,穷人要活命,自然想各种办法获取生存资源。
现在回想,其实江东犁、脚踏打谷机就很反常。
千百年来农人都不见改进,士人大夫亦未有提及,为何名不见经传的蛮荒之地竟能接连提出?
还有腐土肥田种地法,历朝历代都有司农寺,也有不少农时书籍,肥地法不少,却不见如此效果显著!
现在又是彩丝蚕、又是白叠子,怎么看怎么诡异!
第290章 好!好得很
“呃,观音婢,我亦觉得怪异!那个苏家听着耳熟,难道是岭南世家?”天可汗看向妻子,说出疑惑。
“不若请来房、杜两位大人,问一问。”长孙皇后直觉不是。
若是岭南世家,福忠不会用如此隐晦的方式提醒自己,
“唉!又有五州闹蝗灾!关中多地呈报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