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见孩子们喜欢吃,大人都没舍得动筷。
“阿娘,吃啊!”虎子见母亲没怎么动筷。
“你吃,阿娘不饿!”裴五娘子笑笑,给儿子夹菜。
“阿娘吃!”虎子将自己碗中的肉夹给母亲,“以后儿子也像阿樱村老一样能干,让阿耶、阿娘顿顿吃上肉!”
“诶!我家虎子出息了!”这话把裴五娘子感动得差点儿热泪盈眶。
“老杨!咱哥俩走一个!”阿德端起碗对杨老汉道,“当年多有冒犯,对不住!”
“阿德,过了的事就不再提!干了!”杨老汉一口饮下。
当年阿德时不时带着俚人来劫掠杨老汉他们,吃尽苦头。
那会儿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如今成了座上宾,彼此把酒言欢。
此一时、彼一时,真是人生如戏,处处惊喜!
一碗酒干完,阿德似乎有话要说,表情纠结。
“阿公可是遇到困难?大过年的拧着眉头!”苏樱问。
“唉,阿樱既然问起,我就直言!”阿德一咬牙,“我们能不能送几个娃到你们村学读书?”
这话太突然,一众村老面面相觑。
“束脩多少我们给!”阿德眼巴巴望着众人。
金风寨没有先生,俚人的文化靠口口相传,不比汉人,有书本,孩子们能系统接受教育。
以前不觉得,跟荒沟村接触久了,阿德意识到双方的差距,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
要想金风寨持续发展下去,后生必须能干有见识、有胆量,就必须睁眼看外面的世界。
书是最好的窗口,俚人孩子也要读书。
第193章 安全防范意识
“呃…”杨老汉一时没想好该怎么回复。
村学是苏家小郎君们免费办的,村里人就不说了,金风寨的娃来读,束脩收还是不收?该收多少?
杨老汉为难的看向苏步成,“苏村老,你咋说?”
苏步成笑笑,问旁边一桌的大儿,“伯彦,你们意下如何?”
苏伯彦起身,冲阿德躬身行礼,“阿公不嫌弃小子们才疏学浅,尽管将孩子送来,荒沟村、金风寨是近邻,帮过我们大忙,不收束脩!”
“这!”阿德以为会被拒绝,或是高昂的束脩,没想到人家免费,念着两村是近邻!
这让阿德头领很是感动,瞧瞧人家的格局、见识!金风寨真的很有必要送孩子来读书!
“多谢小郎君!我们回去后就挑人!”阿德激动道。
“我们挑聪明、乖巧、爱读书的孩子来学,绝不给小郎君们添麻烦!”
端起酒碗,对在座的几位苏家小先生敬酒,苏仲彦、苏时彦、苏辰彦、苏权彦忙起身还礼。
“阿公,金风寨到荒沟村耗时两三个时辰,不如让孩子在这里寄宿。
月末、农忙时节回家,可省去每日来回奔波之苦。”苏伯彦体贴道。
每日天不亮起床,天黑尽还到不了家。
这里四周全是大山,猛兽出没,很不安全,夏季暴雨多,容易遇到山洪。
苏伯彦做事细致,把很多细节都考虑到。
“这、这如何是好!能让孩子们读书已是天大的情面,小郎君还替孩子想这么多!”阿德看苏伯彦的眼神,崇拜加欣赏。
自己大孙子阿黑也能干,可阿黑徒有孔武之力,没有苏伯彦的才气。
阿德突然有些贪心,希望金风寨能出几个苏伯彦。
“哈哈哈…”在场最高兴的不外乎胡县令。
汉人、俚人亲密无间,相互帮衬共同发展,多好!
特别是俚人愿意接受汉人的文化教育,这又是一大进步,说明他们对汉人文化、思想的认同,这不正是千百年来各朝各代想要的归化?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岭南成为下一个富庶的江南还远吗?
“来,祝咱们荒沟村、金风寨更增进彼此友谊,希望将来你们更加亲密!”胡县令敬在座的村老、村民们。
“愿荒沟村、金风寨世代友好!”众人再次端起碗,一饮而尽。
“伯彦兄高义,不问敬佩!”胡大郎与苏伯彦碰杯。
“不问兄谬赞,伯彦兄弟几人不敢忘却所学,教书不过是温故而知新,当不得高义!”苏伯彦谦虚道。
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荒沟村新年聚餐结束。
阿德邀请胡县令去金风寨,杨老汉、苏步成、苏伯彦应邀随行。
心情大好的胡县令一高兴,不免开怀畅饮,上马车时有几分微醺,呵呵傻乐,显得憨态可掬。
把胡夫人嫌弃的,冲他瞪眼睛,一点儿不注意形象。
原本还有苏樱,但苏樱婉拒了,明天全村要去城里挣钱、逛街,她还有许多事儿安排、落实。
第一件事儿就是让杨大郎、裴三郎跑一趟黑风乡,雇几辆牛车。
炸油条的一应用具、食材等不少,总不能扛着走几十、上百里地吧?
还有不少妇孺,大过年的,奢侈一把,坐牛车!
到正月十五,多的都挣回来!
妇人们把锅碗瓢盆洗干净收好,家家户户存的茶油汇总。
“阿樱,咱们真的要炸油条?”村民们难得休闲、放松,饭后依然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坐一堆晒太阳。
“当然!”苏樱忙得像陀螺,“现在开始教大家如何炸油条!”
把在场的人分作几组,从和面开始,动手操作。
当金黄的油条在油锅里浮起时,吃饱没一会儿的众人好像又饿了。
食材、油都很贵重,没有耗费太多,几组学会、掌握火候后,就收了。
炸的油条一家分两三根,都是老人、孩子分食。
苏樱将用具、食材、油盐等分成七份,正好一个姓一组。方便管理。
“现在还有最重要的两件事!”苏樱拍拍手,众人看向她。
“首先是安全问题,过年人多,各家一定要看好自家孩子!
孩子们记住不要乱跑!不要单独行动!不要往偏僻小巷里钻!
还有那种找不到路,让你带路的,别理会!让他找大人带路!
当心被拍花子的抓走,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给人做奴仆都是好的,最怕的是去青楼、男风馆!记住了吗?”
苏樱担心大家光顾着挣钱,忘了孩子的安全,特意提醒。
“记住了!”孩子们齐声道。
“记住!若是不小心被拍花子的抓住,首先装顺从麻痹对方,趁对方松懈时,瞅准机会逃跑,往人多的地方跑。
若人贩子带着经过闹市或有人经过身边,故意损坏路人物品!”苏樱补充道。
她可不想好好的过年遇到孩子被丢的事儿,孩子们没有防范意识,此刻先打上预防针,教孩子们如何自救。
“阿樱,为何要损坏人家的物品,那旁人还愿意救你?”有孩子不解其意。
“他的东西被损坏,自然不会放你走啊!若是你喊救命,那人惧怕人贩子,不救你咋办?
但你若损坏他的物品,不管你是谁,他指定不能让你走的,必定要拉着见官,这样你就得救了!”
不待苏樱解答,就有人给出答案,是虎子。
“对,虎子说的很正确!”苏樱赞许的冲虎子竖起大拇指,这孩子真聪明,“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啦!”孩子们恍然大悟。
孩子们一直困囿于荒沟村,从不知外面世道的险恶,没有安全防范意识。
苏樱的话让他们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到处充满危险。有些惴惴不安,又盼着进城。
“第二个!售卖油条时,你们若是算学好的,可以帮着爹娘算账,收钱找补什么的,也能算你们一份工钱哦!想不想体验挣钱的快乐?”
“想!”孩子们声音更大了,眼睛全都亮晶晶的。
耶,能自己挣钱了!
王三郎、郑娘子一众村民听了,只有欢喜,丝毫不觉得让孩子挣钱是丢人的事儿。
以前觉得商贾铜臭味重,可生活在底层时,活下来才是王道,挣钱的快乐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第194章 摆摊
“东西装好了吗?”放完爆竹,杨大郎、裴三郎等挨着清点牛车。
从黑风乡雇了六辆牛车回来,吃过晚饭早早安歇,这会儿子时正,该出发了,路上起码得三个时辰。
孩子们睡眼惺忪,一听要出发,强睁着睡眼出门。
外面漆黑一片,唯有牛车处亮着火把。
“嘶!”更深露重,孩子们刚从暖被窝里爬出来,忍不住打个冷颤,缩着脖子往车上爬。
每家都留了人看家、喂猪。
小孩子坐车,大孩子走路,牛车坐不下。
杨大郎看向苏家,一只火把不紧不慢过来。
苏家自己有一辆牛车,装的是自家的家当。
苏老二赶车,小桃、阿棠、兆彦窝在中间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像几只小猪。
“阿娘,吃啊!”虎子见母亲没怎么动筷。
“你吃,阿娘不饿!”裴五娘子笑笑,给儿子夹菜。
“阿娘吃!”虎子将自己碗中的肉夹给母亲,“以后儿子也像阿樱村老一样能干,让阿耶、阿娘顿顿吃上肉!”
“诶!我家虎子出息了!”这话把裴五娘子感动得差点儿热泪盈眶。
“老杨!咱哥俩走一个!”阿德端起碗对杨老汉道,“当年多有冒犯,对不住!”
“阿德,过了的事就不再提!干了!”杨老汉一口饮下。
当年阿德时不时带着俚人来劫掠杨老汉他们,吃尽苦头。
那会儿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如今成了座上宾,彼此把酒言欢。
此一时、彼一时,真是人生如戏,处处惊喜!
一碗酒干完,阿德似乎有话要说,表情纠结。
“阿公可是遇到困难?大过年的拧着眉头!”苏樱问。
“唉,阿樱既然问起,我就直言!”阿德一咬牙,“我们能不能送几个娃到你们村学读书?”
这话太突然,一众村老面面相觑。
“束脩多少我们给!”阿德眼巴巴望着众人。
金风寨没有先生,俚人的文化靠口口相传,不比汉人,有书本,孩子们能系统接受教育。
以前不觉得,跟荒沟村接触久了,阿德意识到双方的差距,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
要想金风寨持续发展下去,后生必须能干有见识、有胆量,就必须睁眼看外面的世界。
书是最好的窗口,俚人孩子也要读书。
第193章 安全防范意识
“呃…”杨老汉一时没想好该怎么回复。
村学是苏家小郎君们免费办的,村里人就不说了,金风寨的娃来读,束脩收还是不收?该收多少?
杨老汉为难的看向苏步成,“苏村老,你咋说?”
苏步成笑笑,问旁边一桌的大儿,“伯彦,你们意下如何?”
苏伯彦起身,冲阿德躬身行礼,“阿公不嫌弃小子们才疏学浅,尽管将孩子送来,荒沟村、金风寨是近邻,帮过我们大忙,不收束脩!”
“这!”阿德以为会被拒绝,或是高昂的束脩,没想到人家免费,念着两村是近邻!
这让阿德头领很是感动,瞧瞧人家的格局、见识!金风寨真的很有必要送孩子来读书!
“多谢小郎君!我们回去后就挑人!”阿德激动道。
“我们挑聪明、乖巧、爱读书的孩子来学,绝不给小郎君们添麻烦!”
端起酒碗,对在座的几位苏家小先生敬酒,苏仲彦、苏时彦、苏辰彦、苏权彦忙起身还礼。
“阿公,金风寨到荒沟村耗时两三个时辰,不如让孩子在这里寄宿。
月末、农忙时节回家,可省去每日来回奔波之苦。”苏伯彦体贴道。
每日天不亮起床,天黑尽还到不了家。
这里四周全是大山,猛兽出没,很不安全,夏季暴雨多,容易遇到山洪。
苏伯彦做事细致,把很多细节都考虑到。
“这、这如何是好!能让孩子们读书已是天大的情面,小郎君还替孩子想这么多!”阿德看苏伯彦的眼神,崇拜加欣赏。
自己大孙子阿黑也能干,可阿黑徒有孔武之力,没有苏伯彦的才气。
阿德突然有些贪心,希望金风寨能出几个苏伯彦。
“哈哈哈…”在场最高兴的不外乎胡县令。
汉人、俚人亲密无间,相互帮衬共同发展,多好!
特别是俚人愿意接受汉人的文化教育,这又是一大进步,说明他们对汉人文化、思想的认同,这不正是千百年来各朝各代想要的归化?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岭南成为下一个富庶的江南还远吗?
“来,祝咱们荒沟村、金风寨更增进彼此友谊,希望将来你们更加亲密!”胡县令敬在座的村老、村民们。
“愿荒沟村、金风寨世代友好!”众人再次端起碗,一饮而尽。
“伯彦兄高义,不问敬佩!”胡大郎与苏伯彦碰杯。
“不问兄谬赞,伯彦兄弟几人不敢忘却所学,教书不过是温故而知新,当不得高义!”苏伯彦谦虚道。
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荒沟村新年聚餐结束。
阿德邀请胡县令去金风寨,杨老汉、苏步成、苏伯彦应邀随行。
心情大好的胡县令一高兴,不免开怀畅饮,上马车时有几分微醺,呵呵傻乐,显得憨态可掬。
把胡夫人嫌弃的,冲他瞪眼睛,一点儿不注意形象。
原本还有苏樱,但苏樱婉拒了,明天全村要去城里挣钱、逛街,她还有许多事儿安排、落实。
第一件事儿就是让杨大郎、裴三郎跑一趟黑风乡,雇几辆牛车。
炸油条的一应用具、食材等不少,总不能扛着走几十、上百里地吧?
还有不少妇孺,大过年的,奢侈一把,坐牛车!
到正月十五,多的都挣回来!
妇人们把锅碗瓢盆洗干净收好,家家户户存的茶油汇总。
“阿樱,咱们真的要炸油条?”村民们难得休闲、放松,饭后依然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坐一堆晒太阳。
“当然!”苏樱忙得像陀螺,“现在开始教大家如何炸油条!”
把在场的人分作几组,从和面开始,动手操作。
当金黄的油条在油锅里浮起时,吃饱没一会儿的众人好像又饿了。
食材、油都很贵重,没有耗费太多,几组学会、掌握火候后,就收了。
炸的油条一家分两三根,都是老人、孩子分食。
苏樱将用具、食材、油盐等分成七份,正好一个姓一组。方便管理。
“现在还有最重要的两件事!”苏樱拍拍手,众人看向她。
“首先是安全问题,过年人多,各家一定要看好自家孩子!
孩子们记住不要乱跑!不要单独行动!不要往偏僻小巷里钻!
还有那种找不到路,让你带路的,别理会!让他找大人带路!
当心被拍花子的抓走,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给人做奴仆都是好的,最怕的是去青楼、男风馆!记住了吗?”
苏樱担心大家光顾着挣钱,忘了孩子的安全,特意提醒。
“记住了!”孩子们齐声道。
“记住!若是不小心被拍花子的抓住,首先装顺从麻痹对方,趁对方松懈时,瞅准机会逃跑,往人多的地方跑。
若人贩子带着经过闹市或有人经过身边,故意损坏路人物品!”苏樱补充道。
她可不想好好的过年遇到孩子被丢的事儿,孩子们没有防范意识,此刻先打上预防针,教孩子们如何自救。
“阿樱,为何要损坏人家的物品,那旁人还愿意救你?”有孩子不解其意。
“他的东西被损坏,自然不会放你走啊!若是你喊救命,那人惧怕人贩子,不救你咋办?
但你若损坏他的物品,不管你是谁,他指定不能让你走的,必定要拉着见官,这样你就得救了!”
不待苏樱解答,就有人给出答案,是虎子。
“对,虎子说的很正确!”苏樱赞许的冲虎子竖起大拇指,这孩子真聪明,“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啦!”孩子们恍然大悟。
孩子们一直困囿于荒沟村,从不知外面世道的险恶,没有安全防范意识。
苏樱的话让他们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到处充满危险。有些惴惴不安,又盼着进城。
“第二个!售卖油条时,你们若是算学好的,可以帮着爹娘算账,收钱找补什么的,也能算你们一份工钱哦!想不想体验挣钱的快乐?”
“想!”孩子们声音更大了,眼睛全都亮晶晶的。
耶,能自己挣钱了!
王三郎、郑娘子一众村民听了,只有欢喜,丝毫不觉得让孩子挣钱是丢人的事儿。
以前觉得商贾铜臭味重,可生活在底层时,活下来才是王道,挣钱的快乐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第194章 摆摊
“东西装好了吗?”放完爆竹,杨大郎、裴三郎等挨着清点牛车。
从黑风乡雇了六辆牛车回来,吃过晚饭早早安歇,这会儿子时正,该出发了,路上起码得三个时辰。
孩子们睡眼惺忪,一听要出发,强睁着睡眼出门。
外面漆黑一片,唯有牛车处亮着火把。
“嘶!”更深露重,孩子们刚从暖被窝里爬出来,忍不住打个冷颤,缩着脖子往车上爬。
每家都留了人看家、喂猪。
小孩子坐车,大孩子走路,牛车坐不下。
杨大郎看向苏家,一只火把不紧不慢过来。
苏家自己有一辆牛车,装的是自家的家当。
苏老二赶车,小桃、阿棠、兆彦窝在中间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像几只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