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杨春华对苏老二动了心,可是放不下王老汉老两口。
“人各有命,你在王家侍奉这些年,儿媳当到这个份儿上,她王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王家不是还有子侄吗?再说再嫁不还是在一个村,真有事谁还会不管?
你不欠王家,再嫁也是堂堂正正,谁也拦不了你!”高氏淡然道。
看着女儿给王家当牛做马,她心里何曾好受?可村里壮劳力就那么几个,想再嫁都找不到接盘的。
好不容易小秦氏腾出位置,村老们谁不心动?谁不想热灰往自家扒拉?
刚才郑盼儿的话既是肺腑之言,又何尝不是她的真实想法?
若杨春华听不出弦外之音,一味推拒否认,高氏知道郑盼儿绝对会毫不犹豫主动出击。
郑盼儿性子直爽、泼辣,更有主动性。
现在克制,是碍着情面。
但这份情面在自己一生幸福面前不堪一击,谁不想找个好男人?谁不想有个坚实依靠?
再说这王老汉两口子,敷衍得很,女儿摔成这样,到现在连根毛都不见送来。
高氏心中不舒坦,到这份上,还指着春华侍奉他们一辈子,做梦!
人都是自私的,身为母亲,高氏希望女儿有个好归宿。
第176章 各怀心思
“大郎、二郎留下!”吃过晚饭,高氏叫住两个儿子。
“你们先歇息去吧!”哥俩让各自媳妇带着孩子先回屋。
“是!”俩妯娌对视一眼,心里直犯嘀咕。
昨晚婆婆让丈夫进山采摘猴姜,俩妯娌脸上的不快让婆婆看到,那会儿兵荒马乱的顾不上,这会儿是要秋后算账了吗?
妯娌俩一个是裴家女娘,一个是王家女娘,俩人带着孩子,惴惴不安回了屋。
“阿娘,何事?”杨大郎问。
“把你们留下是为了春华的事儿。”高氏环视一遍丈夫、儿子。
“小妹?阿娘放心,小妹只管安心在家养伤,咱家不缺她一口吃的!王大叔家那样,咋养伤?”杨大郎表态。
杨二郎看一眼兄长,没说话。
“二弟,你说是不是?”杨大郎奇怪往日与自己同步的弟弟咋不吱声?
“兄长,先听阿娘说完。”杨二郎笑嘻嘻的。
“阿娘,小妹啥事儿?”杨大郎问母亲。
“大郎,苏二郎君这人如何?”高氏问。
“苏二郎君?”杨大郎看看母亲,又看看弟弟,这是咋啦,都问苏二郎君。
“到底何事?怎么你们都问苏二郎君?哦,是不是要送谢礼?苏家人不错,比咱有本事,苏二郎君厚道,阿娘是想送啥谢礼?”杨大郎恍然大悟。
“若是将春华嫁与苏二郎君,大郎觉得如何?”高氏扔出一个惊天雷。
“什么?”杨大郎惊得站起来。
“阿娘,咱家就这么容不下小妹?不能因为苏二郎君救了小妹,咱家就这么赖上苏家,以后谁还敢救人?”
“大郎,坐下!”杨老汉瞪一眼大儿。
大儿没有二儿心思转得快,昨晚那么明显的话愣是没听出来。
“阿耶!你们要是嫌小妹碍事,我来养!”杨大郎脖子一梗道。
“小妹命苦,要是娘家都容不下她,她还能依靠谁?”
话没说完,杨大郎的眼眶红了。
春华是兄弟姊妹中最小的,最受兄长、姐姐们疼爱。
从长安一路走来,兄弟姊妹病的病、死的死,最后就剩下他们仨。
他们年长,身体强壮些,成家早,虽贫苦,几次上山差点儿喂了猛兽,好歹活下来。
小妹没了丈夫又没了孩子,公婆年事已高,全靠小妹一人撑着。
娘家是小妹最后的依靠,没想到家人竟容不下!
高氏扶额,“大郎,你能不能听娘把话说完?”
“不管你们说什么,反正要撵走小妹万万不能!”杨大郎闷声道。
“老头子你是个什么章程?”高氏见丈夫、二儿一直没说话。
“你说咋弄就咋弄!苏二郎君虽比不得他兄长,在这荒沟村,也是有本事的人。
就是性子稍微软弱了些,妻女管束不住,也是那秦氏、女娘太过恶劣,不使些严厉手段镇不住。
虽说软弱了些,但家教不错,几个小郎君教养的很好,春华去了,想来不会被欺负。”杨老汉中肯评价道。
小秦氏、苏荷的作死他们算是见证者,送给冯大壮还是他带去的,里面的是非曲直他一清二楚。
听完父亲的杨大郎才回过味儿来,“阿耶、二弟,你们早就有此意?”
“兄长,其实苏二郎君很不错,小妹嫁过去也有个依靠,不是爹娘容不下,是想小妹过得好些,总不能让小妹一辈子耗在王家!”
杨二郎也说了自己的看法。
“你们问过小妹了吗?”杨大郎心底里也认同苏老二,可他更尊重妹妹的意愿。
“问过,现在咱们不知晓苏家那边什么态度,有没有意愿。”高氏缓缓开口。
“若小妹愿意,那苏二郎君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王家那边咋交待?毕竟现在小妹算王家人。”杨大郎有些纠结。
他想小妹过得幸福,可王家公婆那样,小妹走得掉吗?人家不得戳杨家脊梁骨?
自私自利、不管不顾、趁人之危……
唾沫能淹死人。
“要啥交待?春华侍奉这么些年还不够?嫁他王家又不是卖给他王家,终生做牛做马!
但凡两个老的送一碗汤水来,我都觉得春华这些年的付出值得!
可是到这会儿,你们可曾看见一碗粥、一碗水送来?这样的婆家守着作甚?”高氏语气不善。
自己千娇百惯养大的女儿,却要以侍奉别人为孝道,若对春华好,她不会计较。
往日就不说了,生计艰难。
而今春华摔伤,日子也不似往常那般艰难,一碗粥也是一份心意!
王老汉两口子愣是没表示,高氏心里堵得慌,替女儿不值。
“找个时间我向苏郎君探探口风,看苏二郎君可有意,若能成,王老儿那边我去说!”杨老汉拍板。
王老汉两口子的态度他心中也不爽。
活儿再多,你不也有时间做饭?顺带端一碗过来,哪怕是清粥,也是一片心意不是?
唉,有的事儿不能去细想。
王老汉以前在朝堂上就不是善茬儿,跟他斗得你死我活。
流放这里,形势比人强,不得不联姻。
选的村老是各家当家人。
别看王老汉蔫不拉几,也是这些年打击太多,淡了心思。
若他儿孙满堂,这村长谁当还说不定呢!
“女人家的事儿,你一个大男人说甚?我去!”高氏抢道。
“过两日苏二郎君的棉服做好,送谢礼,同苏老太太聊聊,顺带探探口风。”
看面相,苏老太太不太好相处,又出身寒门。
越是寒门小户,穷规矩越多,婆婆越是不好相处。
也就上次为小秦氏、苏荷的事儿,俩人说过话。
高氏还需要再接触一下,既是探苏老二态度,也是看看这老太太为人处事。
夫婿好,但耐不住当婆婆的搅事,搅得夫妻不睦,这种人家多的是。
高氏不想女儿出了狼窝又入虎穴!
“阿娘叫你啥事儿?”杨大郎回到屋,妻子旁敲侧击,心虚得很。
“没啥!睡吧!”杨大郎看看妻子,忍住没说。
妻子是王家人,王老汉侄女,小妹的事儿成不成两说。
成了无妨,若没成,让小妹在王家如何自处?
王大娘子狐疑的看着丈夫背影,丈夫有心事时就习惯背过身。
家里一定有事儿瞒着自己!这一夜夫妻各怀心思,辗转反侧。
第177章 这婚事有些烫手
“哎哟,老姐姐咋有空上我家来了?快请进、快请进!”苏老太太热情迎接高氏。
大清早的高氏提着一个包袱上门,苏老太太猜着是送谢礼。
“老姐姐,多亏那日苏二郎君救了我家春华!”高氏拉着苏老太太的手道。
“老姐姐客气了,谁遇到都会出手相救!”苏老太太客套道,眼睛笑得眯成缝。
这些天就盼着王家人上门,救了人不为图个啥,但一声谢谢总该有的。
盼了几天盼来的是杨家。
“没啥拿得出手的,我家春华赶着做了身棉服,不知合不合身?那日苏二郎君为救小女,好好一身棉服刮破。”
高氏拿出崭新棉服,“苏二郎君,你试试看,可合身否?若不合身,我拿回去让春华再改改。”
要出门上工的苏家兄弟此刻都留下。
“不必客气,婶子!乡里乡亲的,救人应当的,谁碰到都会出手相助。”
苏老二没想到杨家人这么隆重,搞得他面红耳赤。
“来,试试!”高氏不容分说,将棉服塞给苏老二。
“人各有命,你在王家侍奉这些年,儿媳当到这个份儿上,她王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王家不是还有子侄吗?再说再嫁不还是在一个村,真有事谁还会不管?
你不欠王家,再嫁也是堂堂正正,谁也拦不了你!”高氏淡然道。
看着女儿给王家当牛做马,她心里何曾好受?可村里壮劳力就那么几个,想再嫁都找不到接盘的。
好不容易小秦氏腾出位置,村老们谁不心动?谁不想热灰往自家扒拉?
刚才郑盼儿的话既是肺腑之言,又何尝不是她的真实想法?
若杨春华听不出弦外之音,一味推拒否认,高氏知道郑盼儿绝对会毫不犹豫主动出击。
郑盼儿性子直爽、泼辣,更有主动性。
现在克制,是碍着情面。
但这份情面在自己一生幸福面前不堪一击,谁不想找个好男人?谁不想有个坚实依靠?
再说这王老汉两口子,敷衍得很,女儿摔成这样,到现在连根毛都不见送来。
高氏心中不舒坦,到这份上,还指着春华侍奉他们一辈子,做梦!
人都是自私的,身为母亲,高氏希望女儿有个好归宿。
第176章 各怀心思
“大郎、二郎留下!”吃过晚饭,高氏叫住两个儿子。
“你们先歇息去吧!”哥俩让各自媳妇带着孩子先回屋。
“是!”俩妯娌对视一眼,心里直犯嘀咕。
昨晚婆婆让丈夫进山采摘猴姜,俩妯娌脸上的不快让婆婆看到,那会儿兵荒马乱的顾不上,这会儿是要秋后算账了吗?
妯娌俩一个是裴家女娘,一个是王家女娘,俩人带着孩子,惴惴不安回了屋。
“阿娘,何事?”杨大郎问。
“把你们留下是为了春华的事儿。”高氏环视一遍丈夫、儿子。
“小妹?阿娘放心,小妹只管安心在家养伤,咱家不缺她一口吃的!王大叔家那样,咋养伤?”杨大郎表态。
杨二郎看一眼兄长,没说话。
“二弟,你说是不是?”杨大郎奇怪往日与自己同步的弟弟咋不吱声?
“兄长,先听阿娘说完。”杨二郎笑嘻嘻的。
“阿娘,小妹啥事儿?”杨大郎问母亲。
“大郎,苏二郎君这人如何?”高氏问。
“苏二郎君?”杨大郎看看母亲,又看看弟弟,这是咋啦,都问苏二郎君。
“到底何事?怎么你们都问苏二郎君?哦,是不是要送谢礼?苏家人不错,比咱有本事,苏二郎君厚道,阿娘是想送啥谢礼?”杨大郎恍然大悟。
“若是将春华嫁与苏二郎君,大郎觉得如何?”高氏扔出一个惊天雷。
“什么?”杨大郎惊得站起来。
“阿娘,咱家就这么容不下小妹?不能因为苏二郎君救了小妹,咱家就这么赖上苏家,以后谁还敢救人?”
“大郎,坐下!”杨老汉瞪一眼大儿。
大儿没有二儿心思转得快,昨晚那么明显的话愣是没听出来。
“阿耶!你们要是嫌小妹碍事,我来养!”杨大郎脖子一梗道。
“小妹命苦,要是娘家都容不下她,她还能依靠谁?”
话没说完,杨大郎的眼眶红了。
春华是兄弟姊妹中最小的,最受兄长、姐姐们疼爱。
从长安一路走来,兄弟姊妹病的病、死的死,最后就剩下他们仨。
他们年长,身体强壮些,成家早,虽贫苦,几次上山差点儿喂了猛兽,好歹活下来。
小妹没了丈夫又没了孩子,公婆年事已高,全靠小妹一人撑着。
娘家是小妹最后的依靠,没想到家人竟容不下!
高氏扶额,“大郎,你能不能听娘把话说完?”
“不管你们说什么,反正要撵走小妹万万不能!”杨大郎闷声道。
“老头子你是个什么章程?”高氏见丈夫、二儿一直没说话。
“你说咋弄就咋弄!苏二郎君虽比不得他兄长,在这荒沟村,也是有本事的人。
就是性子稍微软弱了些,妻女管束不住,也是那秦氏、女娘太过恶劣,不使些严厉手段镇不住。
虽说软弱了些,但家教不错,几个小郎君教养的很好,春华去了,想来不会被欺负。”杨老汉中肯评价道。
小秦氏、苏荷的作死他们算是见证者,送给冯大壮还是他带去的,里面的是非曲直他一清二楚。
听完父亲的杨大郎才回过味儿来,“阿耶、二弟,你们早就有此意?”
“兄长,其实苏二郎君很不错,小妹嫁过去也有个依靠,不是爹娘容不下,是想小妹过得好些,总不能让小妹一辈子耗在王家!”
杨二郎也说了自己的看法。
“你们问过小妹了吗?”杨大郎心底里也认同苏老二,可他更尊重妹妹的意愿。
“问过,现在咱们不知晓苏家那边什么态度,有没有意愿。”高氏缓缓开口。
“若小妹愿意,那苏二郎君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王家那边咋交待?毕竟现在小妹算王家人。”杨大郎有些纠结。
他想小妹过得幸福,可王家公婆那样,小妹走得掉吗?人家不得戳杨家脊梁骨?
自私自利、不管不顾、趁人之危……
唾沫能淹死人。
“要啥交待?春华侍奉这么些年还不够?嫁他王家又不是卖给他王家,终生做牛做马!
但凡两个老的送一碗汤水来,我都觉得春华这些年的付出值得!
可是到这会儿,你们可曾看见一碗粥、一碗水送来?这样的婆家守着作甚?”高氏语气不善。
自己千娇百惯养大的女儿,却要以侍奉别人为孝道,若对春华好,她不会计较。
往日就不说了,生计艰难。
而今春华摔伤,日子也不似往常那般艰难,一碗粥也是一份心意!
王老汉两口子愣是没表示,高氏心里堵得慌,替女儿不值。
“找个时间我向苏郎君探探口风,看苏二郎君可有意,若能成,王老儿那边我去说!”杨老汉拍板。
王老汉两口子的态度他心中也不爽。
活儿再多,你不也有时间做饭?顺带端一碗过来,哪怕是清粥,也是一片心意不是?
唉,有的事儿不能去细想。
王老汉以前在朝堂上就不是善茬儿,跟他斗得你死我活。
流放这里,形势比人强,不得不联姻。
选的村老是各家当家人。
别看王老汉蔫不拉几,也是这些年打击太多,淡了心思。
若他儿孙满堂,这村长谁当还说不定呢!
“女人家的事儿,你一个大男人说甚?我去!”高氏抢道。
“过两日苏二郎君的棉服做好,送谢礼,同苏老太太聊聊,顺带探探口风。”
看面相,苏老太太不太好相处,又出身寒门。
越是寒门小户,穷规矩越多,婆婆越是不好相处。
也就上次为小秦氏、苏荷的事儿,俩人说过话。
高氏还需要再接触一下,既是探苏老二态度,也是看看这老太太为人处事。
夫婿好,但耐不住当婆婆的搅事,搅得夫妻不睦,这种人家多的是。
高氏不想女儿出了狼窝又入虎穴!
“阿娘叫你啥事儿?”杨大郎回到屋,妻子旁敲侧击,心虚得很。
“没啥!睡吧!”杨大郎看看妻子,忍住没说。
妻子是王家人,王老汉侄女,小妹的事儿成不成两说。
成了无妨,若没成,让小妹在王家如何自处?
王大娘子狐疑的看着丈夫背影,丈夫有心事时就习惯背过身。
家里一定有事儿瞒着自己!这一夜夫妻各怀心思,辗转反侧。
第177章 这婚事有些烫手
“哎哟,老姐姐咋有空上我家来了?快请进、快请进!”苏老太太热情迎接高氏。
大清早的高氏提着一个包袱上门,苏老太太猜着是送谢礼。
“老姐姐,多亏那日苏二郎君救了我家春华!”高氏拉着苏老太太的手道。
“老姐姐客气了,谁遇到都会出手相救!”苏老太太客套道,眼睛笑得眯成缝。
这些天就盼着王家人上门,救了人不为图个啥,但一声谢谢总该有的。
盼了几天盼来的是杨家。
“没啥拿得出手的,我家春华赶着做了身棉服,不知合不合身?那日苏二郎君为救小女,好好一身棉服刮破。”
高氏拿出崭新棉服,“苏二郎君,你试试看,可合身否?若不合身,我拿回去让春华再改改。”
要出门上工的苏家兄弟此刻都留下。
“不必客气,婶子!乡里乡亲的,救人应当的,谁碰到都会出手相助。”
苏老二没想到杨家人这么隆重,搞得他面红耳赤。
“来,试试!”高氏不容分说,将棉服塞给苏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