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想!”孩童们齐声道。
“那,好吧!待明日县衙、州府的人来了,我们后日开课。”苏樱想了想道。
穷人首要的基本原则是生存下来,不管虎子他们以后能不能走出岭南,至少目前他们需要这些实用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技能可以让穷人很好的生存下来、慢慢发展,苏樱愿意帮大家。
之所以要等县衙、州府的一起,是因为那些人也是来学习这些的,干脆全都一起教。
以星星之火,将现代的先进知识、技能反哺给古人。
第128章 日子清贫而美好
傍晚在粉条坊里用大铁锅做菜,村老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珍藏的好东西,有鸡蛋、有上次没吃完腌制的野猪肉、镇上买的面粉、时鲜蔬菜。
几个能干妇人上灶,苏樱只管动动嘴皮子,全程都不用她动手。
孩子们想来添灶火,顺便蹭吃的,被妇人们撵出去。
全村喜气洋洋,比过年还热闹。
铁锅真的比瓦罐做菜顺手多了,传热快,菜熟的快,大铁锅一起锅就是一大盆。
乡下人一大家子用太适合不过,妇人们都很心动,想
盘算着待有钱了,家里也添置一口铁锅。
妇人们在苏樱指挥下,从生疏到熟练不过几分钟。
搓成团的丸子丢进油锅,很快漂浮起来,然后变成一个个金黄的圆滚滚,香气四溢。
酸菜炖肉,那酸菜一下油锅,吃了油的酸菜,香的叫人流口水,自己做了许久的粉条下锅,终于能尝尝肉味粉条啥味儿。
还有蛋炒蛋,鸡蛋下油锅里,妈呀!这辈子都没闻过这么香的东西!
下了米饭不断翻炒,起锅时撒一把葱花,不贪嘴的郑娘子都忍不住咕咚一声。
旁人都听到,郑娘子呵呵直笑。
杨春华的脸也不自觉的红了。
夫人们嘻嘻哈哈笑着打趣对方是馋猫。
忙碌好一阵,做了一大盆蛋炒饭、一大盆素丸子、一大盆猪肉炖酸菜粉条、一大盆红烧魔芋。
茶油没用多少,先炸丸子,然后再分别炒肉炖酸菜粉条、红烧魔芋和蛋炒饭,就这样,榨丸子的油还剩下一大碗。
每家一碗蛋炒饭、一碗炖粉条、一碗魔芋和数着人头分的素丸子。
因为用了茶油,又是铁锅炒菜,那香味儿,简直要人命!
三十二户人家,排着队从粉条厂领取,家家有份,分量不多,但人人都尝鲜。
每个人都有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付出辛劳这么些时日,一点点的回报来了,怎能不开心、怎能不激动?
几位木匠单独多给一个素丸子,是对他们的奖励,这些时日他们最辛苦。
“好啦,分完了!”灶台上的几个大盆子空了,苏樱笑道。
“这盆里有不少油水,用水洗一洗,汇起来煮粥,可香呢!”杨春华舀一瓢热水挨个将盆子涮一遍。
“阿姐,真是个过日子的!”苏樱无奈笑笑,没有阻拦。
看着盆底的油汤,别说杨春华,就连许久不沾油荤的苏樱都馋,也舍不得倒掉。
将涮过的油汤水装碗里,把盆子摞起,妇人们端着盆子出来。
屋外村民们没有散去,端着碗静静看着苏樱。
“怎么啦?”苏樱不解,以为大家嫌少,“这次油不多,只能做这么些,剩下的油还要送一些给胡二郎君,让他拿去给客商推荐。”
“阿樱,谢谢你!”村民们齐声道,冲苏樱鞠一躬,眼中有些湿润。
“大家客气了,快回去吃吧,孩子们盼了一天,待会儿凉了就不香了!”村民们突然煽情,把苏樱整不会了,忙撵人,“快回去吧,以后天天都能吃上油!”
苏樱做这些,帮忙只是顺手,主要还是想自己过得不那么苦。
这些是自己心里真实想法,她并没有村民们想象中的高尚、伟大,故而不好意思受村民们的感恩戴德。
“阿姐!”人群散去,小桃、苏绿等着。
苏兆彦、苏柄彦亦步亦趋,没有如往常守着好吃的。
“兆彦、柄彦,你们怎么也在这里?不想吃蛋炒饭?不想吃炸丸子?”苏樱逗道。
“想,我们等阿姐回去一起吃!”俩小家伙难得这么懂事。
“哟,咱们兆彦、柄彦今儿怎么这么乖啊?”苏樱摸了摸两个堂弟的脑袋。
“嗯嗯,我们读书上学,是学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顽童!”苏柄彦挺了挺小胸膛,像在学堂回答先生的问题一样。
“不错嘛!读了书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好好学习,以后阿姐给你们做好多好吃的!”苏樱鼓励道。
“真的,阿姐!”苏兆彦欢喜道。
“当然啦!咱们兆彦想吃啥?”苏樱问。
“嗯,红烧肉!”苏兆彦听了苏樱介绍的红烧肉,馋的不行,做梦都想。
那种肥嘟嘟、油汪汪,一口咬下,肥肥糯糯,满嘴流油是什么滋味儿?
“阿姐,我想吃红烧大肘子!”苏柄彦心更大。
红烧肉一块儿一块儿太小,红烧大肘子,一口下去,那才爽!
“哈哈哈,好,好,待以后咱们养猪,过年杀一头大肥猪,做红烧肉、红烧大肘子!一次吃个够!”苏樱都盼望那一天呢!
家里早已摆上饭菜,如今有竹饭桌,几根小竹凳,再也不用随地蹲。
村里分发的肉菜不多,杜氏、韦氏分到每个人的碗里,老太太的比旁人多一点儿。
如今日子好了些,又买了些粮食,都吃干饭,老太太每天一碗蜂蜜水。
老太太端着碗,吃到久违的油荤,突然鼻子泛酸。
来这里不过一月,一家人就从一无所有变得有了几分模样,虽然清苦,总归日子在慢慢好转。
可惜了那没头脑的母女俩,要是能熬住,不闹腾,如今也能蹭吃蹭喝,吃香喝辣。
不知那母女俩在冯猎户那里过得咋样?
是否还是作天作地?冯猎户会不会暴揍?
抬眼看看苏老二,正将自己碗中的丸子夹给苏兆彦,满眼慈爱,并没有鳏夫的颓丧和失落。
苏家三兄弟现在很忙的,苏步成被刺史大人委以重任。
荒沟村如何一步步将规划落到实处,改善荒地土壤,变成沃土,挖水塘养水田、修石灰窑、修路,每一件都需要他精心筹谋,组织人手实施。
三兄弟斗志满满,每天不断探讨、改进方案,预算人手。
没了小秦氏、苏荷的哔哔哔,苏老二专心致志做实事,根本没空去想这母女过得好不好。
苏时彦、苏辰彦每天除了自己的功课,还要给孩子们备课,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劳力时全都下地干活。
每天过得忙碌又充实,没有母亲和妹妹的瞎搅和,他们不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日子清贫而美好!
第129章 俚人
大清早,一帮青壮挑着箩筐出发,这次不止五百斤粉条,还多了几十斤魔芋粉条、魔芋粉和几斤茶油。
路上村民们大声说笑着,这些是大家的收入来源,都指着它过上好日子呢!
走到官道口时,有好几个人早已候在路口。
是旁边岔路口的另一个山寨的俚人村民,见到荒沟村的人来这么多,挑着的箩筐满满当当,都目露羡慕之色。
村民们在路边停下,喝水休息,等着祝掌柜来收货。
与俚人默默隔开距离,暗中戒备。
这几个俚人也很奇怪,没有往镇上去,也在路边坐下,背篓不知背了啥好东西。
苏樱默了默日期,今日不是赶集日,这些俚人大清早跑到路边来做啥?
难不成荒沟村卖粉条的事儿惊动了他们?
正想着,俚人中有个身强力壮的汉子走过来,杨大郎他们立马站起来,抽出箩筐上的扁担,握在手中。
俚人壮汉见状,停在路中,眼中有不满和迟疑。
另几个俚人亦上前,围在壮汉身后,瞪着荒沟村村民。
这个山寨离荒沟村最近,当年就是他们来抢荒沟村,还打伤了好些人。
要不是大家联合起来抵抗,东西都要被抢光,连女人都要被抢走。
那时真把杨大郎他们给逼急了,不要命的拿着锄头、砍刀同俚人拼命,砍伤好几个俚人,才镇住。
见荒沟村的人很齐心,捞不到便宜,那些俚人才没再来。
不过梁子结下,每次赶集碰到,都防备着对方。
看样子这几个俚人是特意等在这里,难不成眼热荒沟村富裕,又动起歪心思?
杨大郎几人将扁担横在身前,把想要上前招呼的苏樱拽到身后,形成一道防御线。
后面的村民赶忙把箩筐往后挪,待会儿开战时,别把东西糟蹋了。
“诸位勿要冲动!”在后面看地形的苏家三兄弟听到动静,急忙挤到前面。
“把扁担放下!”苏步成按下杨大郎的扁担,沉声道。
“那,好吧!待明日县衙、州府的人来了,我们后日开课。”苏樱想了想道。
穷人首要的基本原则是生存下来,不管虎子他们以后能不能走出岭南,至少目前他们需要这些实用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技能可以让穷人很好的生存下来、慢慢发展,苏樱愿意帮大家。
之所以要等县衙、州府的一起,是因为那些人也是来学习这些的,干脆全都一起教。
以星星之火,将现代的先进知识、技能反哺给古人。
第128章 日子清贫而美好
傍晚在粉条坊里用大铁锅做菜,村老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珍藏的好东西,有鸡蛋、有上次没吃完腌制的野猪肉、镇上买的面粉、时鲜蔬菜。
几个能干妇人上灶,苏樱只管动动嘴皮子,全程都不用她动手。
孩子们想来添灶火,顺便蹭吃的,被妇人们撵出去。
全村喜气洋洋,比过年还热闹。
铁锅真的比瓦罐做菜顺手多了,传热快,菜熟的快,大铁锅一起锅就是一大盆。
乡下人一大家子用太适合不过,妇人们都很心动,想
盘算着待有钱了,家里也添置一口铁锅。
妇人们在苏樱指挥下,从生疏到熟练不过几分钟。
搓成团的丸子丢进油锅,很快漂浮起来,然后变成一个个金黄的圆滚滚,香气四溢。
酸菜炖肉,那酸菜一下油锅,吃了油的酸菜,香的叫人流口水,自己做了许久的粉条下锅,终于能尝尝肉味粉条啥味儿。
还有蛋炒蛋,鸡蛋下油锅里,妈呀!这辈子都没闻过这么香的东西!
下了米饭不断翻炒,起锅时撒一把葱花,不贪嘴的郑娘子都忍不住咕咚一声。
旁人都听到,郑娘子呵呵直笑。
杨春华的脸也不自觉的红了。
夫人们嘻嘻哈哈笑着打趣对方是馋猫。
忙碌好一阵,做了一大盆蛋炒饭、一大盆素丸子、一大盆猪肉炖酸菜粉条、一大盆红烧魔芋。
茶油没用多少,先炸丸子,然后再分别炒肉炖酸菜粉条、红烧魔芋和蛋炒饭,就这样,榨丸子的油还剩下一大碗。
每家一碗蛋炒饭、一碗炖粉条、一碗魔芋和数着人头分的素丸子。
因为用了茶油,又是铁锅炒菜,那香味儿,简直要人命!
三十二户人家,排着队从粉条厂领取,家家有份,分量不多,但人人都尝鲜。
每个人都有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付出辛劳这么些时日,一点点的回报来了,怎能不开心、怎能不激动?
几位木匠单独多给一个素丸子,是对他们的奖励,这些时日他们最辛苦。
“好啦,分完了!”灶台上的几个大盆子空了,苏樱笑道。
“这盆里有不少油水,用水洗一洗,汇起来煮粥,可香呢!”杨春华舀一瓢热水挨个将盆子涮一遍。
“阿姐,真是个过日子的!”苏樱无奈笑笑,没有阻拦。
看着盆底的油汤,别说杨春华,就连许久不沾油荤的苏樱都馋,也舍不得倒掉。
将涮过的油汤水装碗里,把盆子摞起,妇人们端着盆子出来。
屋外村民们没有散去,端着碗静静看着苏樱。
“怎么啦?”苏樱不解,以为大家嫌少,“这次油不多,只能做这么些,剩下的油还要送一些给胡二郎君,让他拿去给客商推荐。”
“阿樱,谢谢你!”村民们齐声道,冲苏樱鞠一躬,眼中有些湿润。
“大家客气了,快回去吃吧,孩子们盼了一天,待会儿凉了就不香了!”村民们突然煽情,把苏樱整不会了,忙撵人,“快回去吧,以后天天都能吃上油!”
苏樱做这些,帮忙只是顺手,主要还是想自己过得不那么苦。
这些是自己心里真实想法,她并没有村民们想象中的高尚、伟大,故而不好意思受村民们的感恩戴德。
“阿姐!”人群散去,小桃、苏绿等着。
苏兆彦、苏柄彦亦步亦趋,没有如往常守着好吃的。
“兆彦、柄彦,你们怎么也在这里?不想吃蛋炒饭?不想吃炸丸子?”苏樱逗道。
“想,我们等阿姐回去一起吃!”俩小家伙难得这么懂事。
“哟,咱们兆彦、柄彦今儿怎么这么乖啊?”苏樱摸了摸两个堂弟的脑袋。
“嗯嗯,我们读书上学,是学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顽童!”苏柄彦挺了挺小胸膛,像在学堂回答先生的问题一样。
“不错嘛!读了书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好好学习,以后阿姐给你们做好多好吃的!”苏樱鼓励道。
“真的,阿姐!”苏兆彦欢喜道。
“当然啦!咱们兆彦想吃啥?”苏樱问。
“嗯,红烧肉!”苏兆彦听了苏樱介绍的红烧肉,馋的不行,做梦都想。
那种肥嘟嘟、油汪汪,一口咬下,肥肥糯糯,满嘴流油是什么滋味儿?
“阿姐,我想吃红烧大肘子!”苏柄彦心更大。
红烧肉一块儿一块儿太小,红烧大肘子,一口下去,那才爽!
“哈哈哈,好,好,待以后咱们养猪,过年杀一头大肥猪,做红烧肉、红烧大肘子!一次吃个够!”苏樱都盼望那一天呢!
家里早已摆上饭菜,如今有竹饭桌,几根小竹凳,再也不用随地蹲。
村里分发的肉菜不多,杜氏、韦氏分到每个人的碗里,老太太的比旁人多一点儿。
如今日子好了些,又买了些粮食,都吃干饭,老太太每天一碗蜂蜜水。
老太太端着碗,吃到久违的油荤,突然鼻子泛酸。
来这里不过一月,一家人就从一无所有变得有了几分模样,虽然清苦,总归日子在慢慢好转。
可惜了那没头脑的母女俩,要是能熬住,不闹腾,如今也能蹭吃蹭喝,吃香喝辣。
不知那母女俩在冯猎户那里过得咋样?
是否还是作天作地?冯猎户会不会暴揍?
抬眼看看苏老二,正将自己碗中的丸子夹给苏兆彦,满眼慈爱,并没有鳏夫的颓丧和失落。
苏家三兄弟现在很忙的,苏步成被刺史大人委以重任。
荒沟村如何一步步将规划落到实处,改善荒地土壤,变成沃土,挖水塘养水田、修石灰窑、修路,每一件都需要他精心筹谋,组织人手实施。
三兄弟斗志满满,每天不断探讨、改进方案,预算人手。
没了小秦氏、苏荷的哔哔哔,苏老二专心致志做实事,根本没空去想这母女过得好不好。
苏时彦、苏辰彦每天除了自己的功课,还要给孩子们备课,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劳力时全都下地干活。
每天过得忙碌又充实,没有母亲和妹妹的瞎搅和,他们不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日子清贫而美好!
第129章 俚人
大清早,一帮青壮挑着箩筐出发,这次不止五百斤粉条,还多了几十斤魔芋粉条、魔芋粉和几斤茶油。
路上村民们大声说笑着,这些是大家的收入来源,都指着它过上好日子呢!
走到官道口时,有好几个人早已候在路口。
是旁边岔路口的另一个山寨的俚人村民,见到荒沟村的人来这么多,挑着的箩筐满满当当,都目露羡慕之色。
村民们在路边停下,喝水休息,等着祝掌柜来收货。
与俚人默默隔开距离,暗中戒备。
这几个俚人也很奇怪,没有往镇上去,也在路边坐下,背篓不知背了啥好东西。
苏樱默了默日期,今日不是赶集日,这些俚人大清早跑到路边来做啥?
难不成荒沟村卖粉条的事儿惊动了他们?
正想着,俚人中有个身强力壮的汉子走过来,杨大郎他们立马站起来,抽出箩筐上的扁担,握在手中。
俚人壮汉见状,停在路中,眼中有不满和迟疑。
另几个俚人亦上前,围在壮汉身后,瞪着荒沟村村民。
这个山寨离荒沟村最近,当年就是他们来抢荒沟村,还打伤了好些人。
要不是大家联合起来抵抗,东西都要被抢光,连女人都要被抢走。
那时真把杨大郎他们给逼急了,不要命的拿着锄头、砍刀同俚人拼命,砍伤好几个俚人,才镇住。
见荒沟村的人很齐心,捞不到便宜,那些俚人才没再来。
不过梁子结下,每次赶集碰到,都防备着对方。
看样子这几个俚人是特意等在这里,难不成眼热荒沟村富裕,又动起歪心思?
杨大郎几人将扁担横在身前,把想要上前招呼的苏樱拽到身后,形成一道防御线。
后面的村民赶忙把箩筐往后挪,待会儿开战时,别把东西糟蹋了。
“诸位勿要冲动!”在后面看地形的苏家三兄弟听到动静,急忙挤到前面。
“把扁担放下!”苏步成按下杨大郎的扁担,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