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苏樱看看在场的人,除了荒沟村的,剩下的胡县丞父子、师爷、户曹吏,谁来赶牛车?一会儿谁把空车推回来?
“嗤嗤!这是胡二郎君连牛带车一并送的,”苏老三忍不住笑道。
侄女向来聪慧,也有猜不到的时候。
“啊?!这不好吧?郎君,你们不得亏死!”苏樱心中愈发不安。
江东犁本就利薄,又有分期,胡家半年以内被资金拖住,若分期的人太多,资金一旦周转不开,会把自己搞垮。
胡二郎没有买头老牛敷衍苏樱,而是买了一头年轻健壮的。
看样子没超过两岁,正是最能耕地的年龄,农人可舍不得卖掉,想来价格不菲。
这胡二郎还真是个实诚人。
“无妨,一辆牛车,亏也亏不到哪里去!”胡二郎不在意笑道。
装了这么多东西,都舍不得再坐人。
苏老二主动牵着牛,其他人小心护着大水缸,往回走。
第87章 要想富先修路
走了没多会儿,又与早上那队土著遇上。
见苏樱他们赶着牛车,装着大水缸子,还有三把犁,都不时回头瞅,不时低声说着什么。
欢声笑语的气氛瞬间冷却,彼此沉默。
一直走到分叉路口,那队土著磨磨蹭蹭往岔道去。
苏樱他们的路牛车再进不去,大家解开绳索,卸下货,将牛车拆解。
然后扛水缸的扛水缸、扛犁的扛犁、扛车轱辘的扛车轱辘、扛车架的扛车架,沿着山路往里走。
苏樱直觉背后有人偷窥,回头没看到人,唯有晃动的树枝。
“大人,这里俚人跟汉人不交往吗?”苏步成问出心中疑惑。
岭南自秦以来就纳入中原版图,那时岭南人叫百越人,如今叫俚人。
千百年了,双方还没彼此融入,都小心翼翼,都戒备着对方。
“交往?我倒是想,可是这些年俚人跟汉人之间各过各的,井水不犯河水。”胡县丞叹口气。
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相处方式,以前相当排斥汉人,经常发生械斗,为了争抢土地、粮食、水源。
“那你们如何管理俚人?”苏步成好奇。
“如何管理?官府公文传达到山寨头人那里,有事儿找头人。
他们也不敢激怒官府,虽不是很乐意,但苛捐杂税只要不过分,他们都老实缴纳,其余时候,几乎不跟汉人往来。”
遇到汉人跟俚人起纠纷,官府有时也很无力。
这里穷山恶水,俚人是土著,不好惹,汉人除了以前驻军的后人,多是流犯,也需要生存,不争抢不行。
大多时候,双方打着打着,就形成微妙的平衡关系。
没有突发事件、过激事件,大家就这么各过各的。
苏步成想说什么,想想还是没开口。
自己不过一流犯,人家客气尊称一声苏先生。
不能因此忘了分寸,蹬鼻子上脸,对人家的管理指手画脚。
走了大半个时辰,在一个垭口停下歇息,每个人的背都打湿了。
喝喝水,拿出自带的饭团补充体力。
苏樱请胡家父子、师爷、户曹吏吃胡饼。
胡县丞、师爷、户曹吏还好,经常下乡,饿惯了。
胡二郎头一次走这么远的乡路,临时决定的,没准备吃喝,又饿又渴得不行。
竹筒的水一口气灌下一大半,接过胡饼狼吞虎咽,“你们这里还有多远?”
“还有大半个时辰!”苏樱回道。
“那你们的货物要运出来可不容易啊!”胡二郎直摇头,这路又远又难走。
“不会耽误你取货!我们把货送到岔路口,你派人在那儿接。”
“也只能这样!”胡二郎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放心,这路迟早能进马车,待农闲时我们组织修路,把路拓宽。”苏樱语出惊人。
“修路!”胡二郎惊呼,他压根没往这上面想过。
据说荒沟村不过三十二户人,这山路至少有二十几里,那点儿人手能行吗?
县衙每年有徭役,都是修官道或河流堤坝、护坡啥的。
村民自发修路简直闻所未闻。
旁边的胡县丞几人、苏步成、杨大郎一众村民都愣住,能行吗?
“要想把生意做大,这条路不拓宽不行,通行不便会限制后续发展。
不但人力成本高,运送极为不便,以后还有茶油,运送难且损耗大。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通了,生意才能做大!”
哇!苏樱说的好有道理!
“阿樱!我们真能修通吗?”村民们既盼望又担心没那个实力。
这可是山路,全是大石头,每一次出行都极其不便。
“怎么不能,愚公能移山,我们不过修条马路,一年不够,就两年,两年不够,就三年!三年时间怎么着也够了!”苏樱信心满满。
“看不出女娘竟有如此气魄!”胡县丞很是震惊,“苏先生有此女,不知前世修了多少福!”
当了十几年县丞,胡县丞已进入无为而治的境界,却不想突然冒出一位猛士,撸起袖子就要干。
好久没这么热血沸腾,胡县丞被苏樱的话所振奋,很好奇荒沟村的村民能修出一条怎样的马路。
“阿樱,咱们真的要修路?就那么几个人手,还要生产粉条,剩下没啥人,三年能行吗?”杨大郎犹豫道。
又不是平路,推平夯实就行了,山路以山石为主,铁锤、凿子不知凿到何年何月。
“只要安排合理,统筹得当,当然能行!我们修马路,依山而修。
尽量绕开山石修在土路上,实在绕不开的想办法去掉山石,可以减轻很多劳动量。
具体的等农忙过后,找几个熟悉的人,大家合计合计,把线路定下来,再定后面的。”
苏樱讲的很有条理。
“阿樱这么一说,好像路也不是那么难修!”杨大郎挠挠头,说不出哪里有问题。
苏樱笑笑没说话,修路哪有那么简单?
可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光坐着想,不付诸实际行动,这路永远不会自己出现。
好在这里是岭南,虽是山路,但植被茂密,说明附着的土壤层深厚,真正裸露的山石并不多,依着山势走,稍微绕一下,修建难度大大降低。
“二叔,你在工部不是主管修路吗,正好派上用场。”苏樱冲一直没吭声的苏老二道。
众人目光全看过去,苏老二、老三正忙着给牛喝水、喂青草。
“我经手的是京城官道养护,跟山路不同…”苏老二被众人注目,有些慌张。
“二叔,路该建在什么土质上,怎么样才算合格,你最清楚!我们还得仰仗你现场指导呢!”苏樱不给二叔拒绝的机会。
“对对,苏二郎君,我们什么都不懂,你多担待些!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村民们附和道。
“我、我…”苏老二从来没如此高光过,紧张的不知该如何表达。
“好啦,二叔,到时还有几位村老一起,你不用紧张。”苏樱笑道。
这二叔干活儿实打实,不善钻营,在工部事儿没少干,功劳全让别人得去,在从九品上的位置上一直蹲着。
大家歇息一阵,继续赶路。
粉条还没开始生产,经销商已经来了,连修路都开始考虑了。
村民们感觉从来没这么繁忙过,事情已排到三年后。
第88章 种地哪有不辛苦的
午时四刻回到村子,老远就有人跑过来迎接。
看到十二个大水缸外还有三把犁、牛和车,村民们沸腾了,都围上来看热闹。
“都让一让,别挤着县丞大人!”杨大郎大声喊道。
村民们光顾着看牛和车,压根没注意到队伍中多了几位陌生人。
一听是县丞大人,忙规规矩矩站好,局促不安的看着胡县丞几人。
“胡大人?您怎么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杨老汉及村老们忙上前迎接。
“从未到过荒沟村,随苏先生过来看看,说是蕨根、葛根能榨粉。”胡县丞亲和道。
“大人请看,这就是蕨根粉、葛根粉!”杨老汉指着七个盖着面筛的大水缸。
解开盖子,面上的渣水颜色淡了许多,淡茶色,下面厚厚的沉淀,足足半缸子。
“这么多?”胡县丞看着心动,一缸子能沉淀出半缸子,产量不低嘛!
“不算多!这是蕨根粉,三缸子才剩下这半缸,这两缸是葛根粉,四缸半得的。”杨老汉眉眼间全是笑意。
胡二郎、师爷、户曹吏也凑过来看,杨大郎几个壮汉开始倒渣水,显露出淀粉的真实颜色。
蕨根粉呈灰白色,葛根粉要白一些,两者很容易区分开。
“这是料渣?”胡二郎看到院子外有一堆褐色的根须样渣滓。
“是!那是葛根料渣,沤烂发酵可做地肥,阿樱说的。”杨老汉道。
“嗤嗤!这是胡二郎君连牛带车一并送的,”苏老三忍不住笑道。
侄女向来聪慧,也有猜不到的时候。
“啊?!这不好吧?郎君,你们不得亏死!”苏樱心中愈发不安。
江东犁本就利薄,又有分期,胡家半年以内被资金拖住,若分期的人太多,资金一旦周转不开,会把自己搞垮。
胡二郎没有买头老牛敷衍苏樱,而是买了一头年轻健壮的。
看样子没超过两岁,正是最能耕地的年龄,农人可舍不得卖掉,想来价格不菲。
这胡二郎还真是个实诚人。
“无妨,一辆牛车,亏也亏不到哪里去!”胡二郎不在意笑道。
装了这么多东西,都舍不得再坐人。
苏老二主动牵着牛,其他人小心护着大水缸,往回走。
第87章 要想富先修路
走了没多会儿,又与早上那队土著遇上。
见苏樱他们赶着牛车,装着大水缸子,还有三把犁,都不时回头瞅,不时低声说着什么。
欢声笑语的气氛瞬间冷却,彼此沉默。
一直走到分叉路口,那队土著磨磨蹭蹭往岔道去。
苏樱他们的路牛车再进不去,大家解开绳索,卸下货,将牛车拆解。
然后扛水缸的扛水缸、扛犁的扛犁、扛车轱辘的扛车轱辘、扛车架的扛车架,沿着山路往里走。
苏樱直觉背后有人偷窥,回头没看到人,唯有晃动的树枝。
“大人,这里俚人跟汉人不交往吗?”苏步成问出心中疑惑。
岭南自秦以来就纳入中原版图,那时岭南人叫百越人,如今叫俚人。
千百年了,双方还没彼此融入,都小心翼翼,都戒备着对方。
“交往?我倒是想,可是这些年俚人跟汉人之间各过各的,井水不犯河水。”胡县丞叹口气。
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相处方式,以前相当排斥汉人,经常发生械斗,为了争抢土地、粮食、水源。
“那你们如何管理俚人?”苏步成好奇。
“如何管理?官府公文传达到山寨头人那里,有事儿找头人。
他们也不敢激怒官府,虽不是很乐意,但苛捐杂税只要不过分,他们都老实缴纳,其余时候,几乎不跟汉人往来。”
遇到汉人跟俚人起纠纷,官府有时也很无力。
这里穷山恶水,俚人是土著,不好惹,汉人除了以前驻军的后人,多是流犯,也需要生存,不争抢不行。
大多时候,双方打着打着,就形成微妙的平衡关系。
没有突发事件、过激事件,大家就这么各过各的。
苏步成想说什么,想想还是没开口。
自己不过一流犯,人家客气尊称一声苏先生。
不能因此忘了分寸,蹬鼻子上脸,对人家的管理指手画脚。
走了大半个时辰,在一个垭口停下歇息,每个人的背都打湿了。
喝喝水,拿出自带的饭团补充体力。
苏樱请胡家父子、师爷、户曹吏吃胡饼。
胡县丞、师爷、户曹吏还好,经常下乡,饿惯了。
胡二郎头一次走这么远的乡路,临时决定的,没准备吃喝,又饿又渴得不行。
竹筒的水一口气灌下一大半,接过胡饼狼吞虎咽,“你们这里还有多远?”
“还有大半个时辰!”苏樱回道。
“那你们的货物要运出来可不容易啊!”胡二郎直摇头,这路又远又难走。
“不会耽误你取货!我们把货送到岔路口,你派人在那儿接。”
“也只能这样!”胡二郎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放心,这路迟早能进马车,待农闲时我们组织修路,把路拓宽。”苏樱语出惊人。
“修路!”胡二郎惊呼,他压根没往这上面想过。
据说荒沟村不过三十二户人,这山路至少有二十几里,那点儿人手能行吗?
县衙每年有徭役,都是修官道或河流堤坝、护坡啥的。
村民自发修路简直闻所未闻。
旁边的胡县丞几人、苏步成、杨大郎一众村民都愣住,能行吗?
“要想把生意做大,这条路不拓宽不行,通行不便会限制后续发展。
不但人力成本高,运送极为不便,以后还有茶油,运送难且损耗大。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通了,生意才能做大!”
哇!苏樱说的好有道理!
“阿樱!我们真能修通吗?”村民们既盼望又担心没那个实力。
这可是山路,全是大石头,每一次出行都极其不便。
“怎么不能,愚公能移山,我们不过修条马路,一年不够,就两年,两年不够,就三年!三年时间怎么着也够了!”苏樱信心满满。
“看不出女娘竟有如此气魄!”胡县丞很是震惊,“苏先生有此女,不知前世修了多少福!”
当了十几年县丞,胡县丞已进入无为而治的境界,却不想突然冒出一位猛士,撸起袖子就要干。
好久没这么热血沸腾,胡县丞被苏樱的话所振奋,很好奇荒沟村的村民能修出一条怎样的马路。
“阿樱,咱们真的要修路?就那么几个人手,还要生产粉条,剩下没啥人,三年能行吗?”杨大郎犹豫道。
又不是平路,推平夯实就行了,山路以山石为主,铁锤、凿子不知凿到何年何月。
“只要安排合理,统筹得当,当然能行!我们修马路,依山而修。
尽量绕开山石修在土路上,实在绕不开的想办法去掉山石,可以减轻很多劳动量。
具体的等农忙过后,找几个熟悉的人,大家合计合计,把线路定下来,再定后面的。”
苏樱讲的很有条理。
“阿樱这么一说,好像路也不是那么难修!”杨大郎挠挠头,说不出哪里有问题。
苏樱笑笑没说话,修路哪有那么简单?
可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光坐着想,不付诸实际行动,这路永远不会自己出现。
好在这里是岭南,虽是山路,但植被茂密,说明附着的土壤层深厚,真正裸露的山石并不多,依着山势走,稍微绕一下,修建难度大大降低。
“二叔,你在工部不是主管修路吗,正好派上用场。”苏樱冲一直没吭声的苏老二道。
众人目光全看过去,苏老二、老三正忙着给牛喝水、喂青草。
“我经手的是京城官道养护,跟山路不同…”苏老二被众人注目,有些慌张。
“二叔,路该建在什么土质上,怎么样才算合格,你最清楚!我们还得仰仗你现场指导呢!”苏樱不给二叔拒绝的机会。
“对对,苏二郎君,我们什么都不懂,你多担待些!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村民们附和道。
“我、我…”苏老二从来没如此高光过,紧张的不知该如何表达。
“好啦,二叔,到时还有几位村老一起,你不用紧张。”苏樱笑道。
这二叔干活儿实打实,不善钻营,在工部事儿没少干,功劳全让别人得去,在从九品上的位置上一直蹲着。
大家歇息一阵,继续赶路。
粉条还没开始生产,经销商已经来了,连修路都开始考虑了。
村民们感觉从来没这么繁忙过,事情已排到三年后。
第88章 种地哪有不辛苦的
午时四刻回到村子,老远就有人跑过来迎接。
看到十二个大水缸外还有三把犁、牛和车,村民们沸腾了,都围上来看热闹。
“都让一让,别挤着县丞大人!”杨大郎大声喊道。
村民们光顾着看牛和车,压根没注意到队伍中多了几位陌生人。
一听是县丞大人,忙规规矩矩站好,局促不安的看着胡县丞几人。
“胡大人?您怎么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杨老汉及村老们忙上前迎接。
“从未到过荒沟村,随苏先生过来看看,说是蕨根、葛根能榨粉。”胡县丞亲和道。
“大人请看,这就是蕨根粉、葛根粉!”杨老汉指着七个盖着面筛的大水缸。
解开盖子,面上的渣水颜色淡了许多,淡茶色,下面厚厚的沉淀,足足半缸子。
“这么多?”胡县丞看着心动,一缸子能沉淀出半缸子,产量不低嘛!
“不算多!这是蕨根粉,三缸子才剩下这半缸,这两缸是葛根粉,四缸半得的。”杨老汉眉眼间全是笑意。
胡二郎、师爷、户曹吏也凑过来看,杨大郎几个壮汉开始倒渣水,显露出淀粉的真实颜色。
蕨根粉呈灰白色,葛根粉要白一些,两者很容易区分开。
“这是料渣?”胡二郎看到院子外有一堆褐色的根须样渣滓。
“是!那是葛根料渣,沤烂发酵可做地肥,阿樱说的。”杨老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