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方允心中了然。
这“安静便利的地方”、“非核心工作时间”、“简明扼要的背景沟通”,翻译过来不就是老干部想约她吃个晚饭吗?
还搞得跟布置*治任务一样严肃。
她心底忍不住吐槽:不愧是赵廷文,连约会都搞得像开领导小组会议,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理由充分且冠冕堂皇。
“方便。”方允没有丝毫犹豫,答得干脆利落。
脸上甚至配合地露出一丝“为工作随时待命”的认真:“工作为重,配合领导的安排是应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李秘书对方允的干脆与“上道”暗自赞许,这位新晋的“夫人”在公务场合的悟性显然极高。
他立刻报出地点:
“政务楼西侧院墙外的‘竹语轩’,您知道吗?环境清幽,菜品也清淡可口。晚上七点,您看合适吗?”
这个地方足够私密,档次和环境都符合领导身份,又不会过于奢华惹眼。
“知道,环境不错。七点没问题。”方允点头。
“好的,方老师。稍后我会将需要提前阅览的几份不涉密背景摘要发到您邮箱。晚上见。”
李秘书微微欠身,完成任务,转身离开,动作依旧无声而高效。
看着李秘书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方允轻轻吐了口气。
她低头摩挲了一下无名指上的戒指,想起会议主位上那个沉稳如山、此刻却要用“背景沟通”约饭的男人,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戏谑又无奈的弧度。
“行吧,背景沟通就背景沟通。”
她低声自语,拎着公文包向外走去,高跟鞋敲击地面,清脆作响。
“老干部的‘工作餐叙’……但愿不是条款讨论会续集。”
心底吐槽归吐槽,但想到下午会议上他专注倾听的目光,以及此刻这略显笨拙却煞费苦心的邀约方式。
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涟漪,悄然荡开心湖。
她拿出手机,给助理发了条信息,将晚上原本计划查看的几个案例推后。
抬头望向大楼外渐次亮起的城市灯火,她脚步轻快地走向停车场。
……
第12章 叫我名字就好
七点整,方允踏入“竹语轩”。
这家私房菜馆果然如其名,掩映在政务楼西侧一片静谧的竹林中,曲径通幽,环境清雅得不似在繁华都市。
服务员显然已被提前知会,恭敬地将她引至最深处一间名为“听竹”的包厢。
推开包厢门,清雅的茶香先于视觉抵达。赵廷文已经到了。
他并未坐在主位,而是选在靠窗的位置,窗外是婆娑的竹影和一弯初升的新月。
西装外套搭在一旁,他只穿着熨帖的白衬衫,领口第一颗纽扣解开,白日里的凌厉褪去几分,平添一丝松弛。
面前的茶杯氤氲着热气,他正看着窗外,侧脸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轮廓分明。
门响,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方允身上。
那眼神依旧深邃,却似乎比下午在会议室里柔和了些许。
“来了。”他声音低沉,示意了一下对面的座位,“坐。”
“赵*员长。”方允保持着得体的称呼,在他对面坐下,将公文包放在一旁。
包厢里只有他们两人,清雅的茶香里,弥漫开一种心照不宣的静默。
服务员适时奉上菜单。
赵廷文看也没看,又是直接将菜单推到了方允面前,语气陈述而非询问:“点你喜欢的。”
方允抬眼,他正端起茶杯,目光平静回视,仿佛这安排理所当然。
跟昨天领证后那顿饭一样……又是点她喜欢。
她唇角微弯,翻开菜单。
菜式是精致的淮扬与时令养生,价格不菲,却契合此地与对面人的身份。
她迅速点完,递回菜单,看向赵廷文,唇角勾起一丝戏谑:
“领导,关于项目‘背景沟通’的环节,现在开始吗?还是……等上菜?”
赵廷文放下茶杯,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似已看穿了她那点小促狭。
薄唇微启,干脆利落:“先吃饭。”
方允眉梢微挑,笑意深了些许,不再言语,端起新斟的温茶轻啜。
菜肴很快一道道上来,摆盘精致,香气四溢。
出乎方允意料的是,赵廷文并未完全食不言。
他拿起公筷,极其自然地夹了一块虾仁,放到了方允面前的骨碟里。
“这里的河鲜,处理得干净。”他的语气平淡,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方允微怔,看着他极其自然的动作,心头掠过一丝异样。
这……老干部式的关心?
“谢谢。”她笑着回应。
赵廷文吃了几口后,像是闲聊般,状似无意地开口,话题却巧妙地引向了工作边缘:
“下午的会,你准备得很充分。”
这是肯定。
方允放下筷子:“应该做的。”
赵廷文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深沉的审视,但并无压迫感:“思路清晰,要点精准。不过……”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方允立刻凝神,心知这“不过”才是关键。
赵廷文又给她碟子里添了一块嫩滑的蟹粉豆腐,动作依旧自然流畅。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在组织内,尤其是面对跨部门协调,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他抬眼,目光平静地看着方允,仿佛在传授某种经验之谈:
“比如,今天会上,你提到的‘*权稳定性’作为风险量化指标,这本身没错,数据支撑也很扎实。”
他又为她添了一筷子时蔬,继续说道:
“但下次,在领导小组层面汇报时,可以将这类词汇,转化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潜力’,更具建设性的表述。
重点落在‘我们如何通过法律框架设计,协助伙伴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像是在分析一个客观问题:
“这样,既能达到风险提示的目的,又不会让在座负责对外事务的同志感到被针对或难堪。他们后续推进协调工作,也会更顺畅。”
方允心中豁然开朗!
她下午的发言,从专业角度无懈可击,但确实忽略了组织内特有的语言艺术和部门间的微妙平衡。
赵廷文这番提点,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他不是否定她的专业,而是在教她如何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内,更有效地运用她的专业,让她的意见被更顺畅地接受和执行。
这比直接告诉她“你哪里说得不好”要高明得多,也受用得多。
“明白了,谢谢赵*员长提点。”方允这次的道谢,多了几分真诚和领悟。
她看着碟子里他夹过来的菜,忽然觉得眼前的男人,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冰冷。
赵廷文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仿佛刚才那番至关重要的“点拨”真的只是席间随意的交流。
他又给她盛了一小碗汤,然后专注于自己面前的餐食。
接下来的用餐时间,气氛变得更为松弛。
赵廷文偶尔会就某个菜品的口味或食材简单点评一两句,方允也会回应几句。
一顿饭吃得比预想中要快,也和谐得多。
当最后一道甜品被撤下,换上清茶时,方允以为所谓的“背景沟通”就要进入正题了。
然而,赵廷文端起茶杯,目光透过氤氲的热气看向她,说了一句让方允再次意外的话:
“项目的基础资料,李秘书应该已经发给你了。仔细看,有疑问直接联系他。”
他顿了顿,补充道:“工作上,他代表我。”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所谓的“背景沟通”,在刚才那顿饭和那几句提点中,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是纯粹的工作对接,无需他亲自出面。
方允看着他,一时间竟有些无言。
还真是……惜时如金,效率至上。连“约会”都压缩得如此高效实用。
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压下心底那点好笑又好气的情绪,点头应道:
“好的,赵*员长。资料我会认真看,有疑问会请教李秘书。”
赵廷文却对她的回应似乎不是很满意。
他垂眸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声音低沉平稳:“方允。”
“嗯?”女孩下意识回应。
“私下里,不用叫得那么生分。”
他的目光终于抬起,黑眸平静地看向方允,如同在交代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叫我名字就好。”
方允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温热的茶水险些漾出杯沿。
她完全没料到会在此时、此刻,在她刚刚完成了一次标准工作汇报后,听到这样一句打破界限的话。
叫我名字就好……
这“安静便利的地方”、“非核心工作时间”、“简明扼要的背景沟通”,翻译过来不就是老干部想约她吃个晚饭吗?
还搞得跟布置*治任务一样严肃。
她心底忍不住吐槽:不愧是赵廷文,连约会都搞得像开领导小组会议,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理由充分且冠冕堂皇。
“方便。”方允没有丝毫犹豫,答得干脆利落。
脸上甚至配合地露出一丝“为工作随时待命”的认真:“工作为重,配合领导的安排是应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李秘书对方允的干脆与“上道”暗自赞许,这位新晋的“夫人”在公务场合的悟性显然极高。
他立刻报出地点:
“政务楼西侧院墙外的‘竹语轩’,您知道吗?环境清幽,菜品也清淡可口。晚上七点,您看合适吗?”
这个地方足够私密,档次和环境都符合领导身份,又不会过于奢华惹眼。
“知道,环境不错。七点没问题。”方允点头。
“好的,方老师。稍后我会将需要提前阅览的几份不涉密背景摘要发到您邮箱。晚上见。”
李秘书微微欠身,完成任务,转身离开,动作依旧无声而高效。
看着李秘书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方允轻轻吐了口气。
她低头摩挲了一下无名指上的戒指,想起会议主位上那个沉稳如山、此刻却要用“背景沟通”约饭的男人,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戏谑又无奈的弧度。
“行吧,背景沟通就背景沟通。”
她低声自语,拎着公文包向外走去,高跟鞋敲击地面,清脆作响。
“老干部的‘工作餐叙’……但愿不是条款讨论会续集。”
心底吐槽归吐槽,但想到下午会议上他专注倾听的目光,以及此刻这略显笨拙却煞费苦心的邀约方式。
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涟漪,悄然荡开心湖。
她拿出手机,给助理发了条信息,将晚上原本计划查看的几个案例推后。
抬头望向大楼外渐次亮起的城市灯火,她脚步轻快地走向停车场。
……
第12章 叫我名字就好
七点整,方允踏入“竹语轩”。
这家私房菜馆果然如其名,掩映在政务楼西侧一片静谧的竹林中,曲径通幽,环境清雅得不似在繁华都市。
服务员显然已被提前知会,恭敬地将她引至最深处一间名为“听竹”的包厢。
推开包厢门,清雅的茶香先于视觉抵达。赵廷文已经到了。
他并未坐在主位,而是选在靠窗的位置,窗外是婆娑的竹影和一弯初升的新月。
西装外套搭在一旁,他只穿着熨帖的白衬衫,领口第一颗纽扣解开,白日里的凌厉褪去几分,平添一丝松弛。
面前的茶杯氤氲着热气,他正看着窗外,侧脸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轮廓分明。
门响,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方允身上。
那眼神依旧深邃,却似乎比下午在会议室里柔和了些许。
“来了。”他声音低沉,示意了一下对面的座位,“坐。”
“赵*员长。”方允保持着得体的称呼,在他对面坐下,将公文包放在一旁。
包厢里只有他们两人,清雅的茶香里,弥漫开一种心照不宣的静默。
服务员适时奉上菜单。
赵廷文看也没看,又是直接将菜单推到了方允面前,语气陈述而非询问:“点你喜欢的。”
方允抬眼,他正端起茶杯,目光平静回视,仿佛这安排理所当然。
跟昨天领证后那顿饭一样……又是点她喜欢。
她唇角微弯,翻开菜单。
菜式是精致的淮扬与时令养生,价格不菲,却契合此地与对面人的身份。
她迅速点完,递回菜单,看向赵廷文,唇角勾起一丝戏谑:
“领导,关于项目‘背景沟通’的环节,现在开始吗?还是……等上菜?”
赵廷文放下茶杯,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似已看穿了她那点小促狭。
薄唇微启,干脆利落:“先吃饭。”
方允眉梢微挑,笑意深了些许,不再言语,端起新斟的温茶轻啜。
菜肴很快一道道上来,摆盘精致,香气四溢。
出乎方允意料的是,赵廷文并未完全食不言。
他拿起公筷,极其自然地夹了一块虾仁,放到了方允面前的骨碟里。
“这里的河鲜,处理得干净。”他的语气平淡,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方允微怔,看着他极其自然的动作,心头掠过一丝异样。
这……老干部式的关心?
“谢谢。”她笑着回应。
赵廷文吃了几口后,像是闲聊般,状似无意地开口,话题却巧妙地引向了工作边缘:
“下午的会,你准备得很充分。”
这是肯定。
方允放下筷子:“应该做的。”
赵廷文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深沉的审视,但并无压迫感:“思路清晰,要点精准。不过……”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方允立刻凝神,心知这“不过”才是关键。
赵廷文又给她碟子里添了一块嫩滑的蟹粉豆腐,动作依旧自然流畅。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在组织内,尤其是面对跨部门协调,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他抬眼,目光平静地看着方允,仿佛在传授某种经验之谈:
“比如,今天会上,你提到的‘*权稳定性’作为风险量化指标,这本身没错,数据支撑也很扎实。”
他又为她添了一筷子时蔬,继续说道:
“但下次,在领导小组层面汇报时,可以将这类词汇,转化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潜力’,更具建设性的表述。
重点落在‘我们如何通过法律框架设计,协助伙伴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像是在分析一个客观问题:
“这样,既能达到风险提示的目的,又不会让在座负责对外事务的同志感到被针对或难堪。他们后续推进协调工作,也会更顺畅。”
方允心中豁然开朗!
她下午的发言,从专业角度无懈可击,但确实忽略了组织内特有的语言艺术和部门间的微妙平衡。
赵廷文这番提点,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他不是否定她的专业,而是在教她如何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内,更有效地运用她的专业,让她的意见被更顺畅地接受和执行。
这比直接告诉她“你哪里说得不好”要高明得多,也受用得多。
“明白了,谢谢赵*员长提点。”方允这次的道谢,多了几分真诚和领悟。
她看着碟子里他夹过来的菜,忽然觉得眼前的男人,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冰冷。
赵廷文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仿佛刚才那番至关重要的“点拨”真的只是席间随意的交流。
他又给她盛了一小碗汤,然后专注于自己面前的餐食。
接下来的用餐时间,气氛变得更为松弛。
赵廷文偶尔会就某个菜品的口味或食材简单点评一两句,方允也会回应几句。
一顿饭吃得比预想中要快,也和谐得多。
当最后一道甜品被撤下,换上清茶时,方允以为所谓的“背景沟通”就要进入正题了。
然而,赵廷文端起茶杯,目光透过氤氲的热气看向她,说了一句让方允再次意外的话:
“项目的基础资料,李秘书应该已经发给你了。仔细看,有疑问直接联系他。”
他顿了顿,补充道:“工作上,他代表我。”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所谓的“背景沟通”,在刚才那顿饭和那几句提点中,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是纯粹的工作对接,无需他亲自出面。
方允看着他,一时间竟有些无言。
还真是……惜时如金,效率至上。连“约会”都压缩得如此高效实用。
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压下心底那点好笑又好气的情绪,点头应道:
“好的,赵*员长。资料我会认真看,有疑问会请教李秘书。”
赵廷文却对她的回应似乎不是很满意。
他垂眸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声音低沉平稳:“方允。”
“嗯?”女孩下意识回应。
“私下里,不用叫得那么生分。”
他的目光终于抬起,黑眸平静地看向方允,如同在交代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叫我名字就好。”
方允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温热的茶水险些漾出杯沿。
她完全没料到会在此时、此刻,在她刚刚完成了一次标准工作汇报后,听到这样一句打破界限的话。
叫我名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