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她要自己爱女,要求自己对具体的女生报以体谅与悲悯,但她如今仍无法控制地排斥韩瑞希,像排斥对方身后的那个世界一样排斥对方。
  她卸了妆,洗完澡吹干头发换上携带的睡衣,从洗浴间出来,看到二十分钟前边鶴贤给她发的消息,是她出席红毯的新闻图,“很漂亮,如果戴上那条亚洲蓝美人会更漂亮。”
  她回複:“您这么忙还有时间看娱乐新闻?”
  过了七八分钟对方才回复:“最近偶尔会看。”
  她只回了个嗯。
  对方说她是不是兴致不高。
  她说自己很累,想睡。
  “那我不打搅你了,好好睡觉,晚安。”
  她回复晚安,退出聊天框,看电子书,过了几分钟,边鶴晟给她发来了消息,问她是不是在纽约,她说是啊,他叫她把具体地址给他。
  徐承熹回复说,我明天就走。
  边鶴晟:“几点。”
  徐承熹不想见他,故意说早班机,八点多。
  他说那好吧,到时候回韩国再见。
  她简单回了个嗯。
  边鹤晟:“晚安。”
  徐承熹回了个晚安,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电子书才睡。
  姜莱丽萨和徐承熹住同一家酒店,主办方安排的,第二天徐承熹早上九点多醒来,就被叫去一起去用餐厅吃早餐,丽萨的男友也有在,他们邀请徐承熹坐游艇出海玩。
  徐承熹想独自去逛书店,或者别的地方看看,婉拒了回去,姜莱则跟他们一起去。
  徐承熹回酒店房间没多久,就接到了边鹤晟的电话,“你还在纽约呢,你骗我。”
  她失笑之余无奈,“你知道我骗你,就别问了,省的尴尬。”
  “我来找你。”他挂了电话,徐承熹叹息,对着镜子把头发扎成偏分低马尾,门铃响,她去开门,看见芝荷,后者说边鹤贤来了,在楼下,“他问我你今天的行程,我跟他说,你计划去书店,都不知道他怎么知道我的联系方式,他打给我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投资方找你合作呢。”
  徐承熹扶额,手机振动,她一看,来电人是边鹤晟,她按下接听键——
  “我到你住的酒店楼下了。”
  “你怎么知道的?”
  “丽萨的男友我认识,他跟我表哥是同学。”
  全世界的富人都认识或即将认识。徐承熹还来不及说什么,就听见边鹤晟噫了声,“我好像看见我哥了。”
  她轻笑,索性道:“你哥,边鹤贤,来找我的。”
  他声音变得有点紧,“他干嘛来找你?”
  徐承熹不带任何情绪地一笑,“你问他啊。”
  他猜测:“他喜欢你?”
  徐承熹近乎挑事地说:“如果他喜欢我,他在追我,向我示好,你会怎么做?”
  第87章
  他沉默片刻才说:“跟他公平竞争。”
  徐承熹失笑,“你是喜欢以前的我,不是现在的我。”
  他有点恼怒,“不都是你吗?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徐承熹说,“有很大的区别,因为灵魂不一样了。”
  “我都喜欢!”边鶴晟脱口而出,“只要是你我都喜欢,不管你怎么变。”
  “你本质就是喜欢以前的我,所以愿意接受现在的我。”
  边鶴晟说:“我现在是有要求的人,如果现在的你不吸引我,我也不会来纠缠你,你以为我缺有家室有长相有脑子性格好的女生喜欢?”
  徐承熹一顿。
  “我跟哥在楼下等你。”他挂了电话。
  徐承熹看着结束的通话,突然意识到边鶴晟成长了,现实了,竟然会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她收拾一番,带上包,下楼,叫上芝荷,本不想叫对方一起的,但是谁让边鶴晟、边鹤贤来了。
  两个男人盯着她,边鹤贤率先道:“你穿绿色很漂亮。”
  绿色有很多种,清新的,沉郁的,宁静的,活泼的。徐承熹身上的绿裙子则绿得熱辣嚣张,不可一世。“谢谢。”
  她问二人找她有什么事。
  “听你经纪人说,你要去书店,一起吧。”
  坐的边鹤晟的車去的bookclubbar,这里即使不完全看书买书,也可以点酒和咖啡喝。
  徐承熹戴着黑色的法式帽,帽檐很宽,稍微一压低就能遮住脸。
  竟然有李|熬的书,她买了一本《李敖回忆录》,之后拿美国未来副总|统特|朗|普意志继承者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坐在桌前看,也不管边鹤晟、边鹤贤做什么。
  一般她看书会先检索作者的背景,甚至政治理念,然后查看目录,判断其大致内容,之后再抽取部分内容细看。
  所以她很快就能浏览完一本非工具性书籍,加之一目十行,所以花了一个多小时,她就知道这书写的是什么了。
  她把书放回书架,发现边鹤贤在一旁回复消息,边鹤晟在外面抽烟,打游戏,芝荷坐着打瞌睡。
  出来后,边鹤晟说他最讨厌的就是看书,在学校看书都看烦了。
  边鹤贤说万|斯写的《乡下人的悲歌》,他前不久看过,看起来是个乡下人一辈子的悲劇故事,其实是一本三十多岁的人的回忆录与思考。“故事不罕见,但还挺值得思考的,乡下人的悲歌,悲歌在哪里?”
  “悲的不止是经济上的贫穷,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落后。”又是老生常谈的原生家庭问题。但是,徐承熹道:“这本书有值得思考的部分,不过同样耐人寻味的是,作者他出身寒门,拼尽全力考进了耶鲁大学法律系,妻子是印度高种姓移民,高种姓在印度相当于贵族,两人大学期间就認识,交往,先不说二人的交往是否有万|斯功利化择偶的因素,但是女方确实一开始就给他从|政提供了绿|灯,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我認为主要是为了未来大|选,他要获得底层人民的投票支持,性质跟很多成功人士叫人给自己写自传,营销成功学没差多少,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拙见。”另外,她不说,万|斯显然对中国报以敌视,秉着白人至上的理念,这样的人能有博大的胸襟与人文关怀共情底层?偏偏又娶了印度裔,不过却是贵族印度裔,白人贵族想必以他的出身‘高攀不起’。
  边鹤贤笑,“你这个想法有意思。”
  “毕竟阶级决定了意识和立場。是有上层阶级同情底层,背叛自己的阶级与底层人民站在一起的,可是,现在这个社会寥寥无几。”
  边鹤晟看徐承熹,“你喜欢研究这些?”
  徐承熹反问:“你不看政|治新闻?”
  边鹤晟道:“看啊,但我不喜欢聊这些,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很鸡肋。人的本
  质就是吃喝拉撒,还有性,其他的,都有些虚。”
  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就像老百姓不懂也不关心政|治,只真正在乎衣食住行一样,但是徐承熹認为自己始终都要保持独立的思辨,既要微观,又要宏观,不能单纯地把自己当成吃喝拉撒、繁衍的动物。
  她跟芝荷说累了的话就先回去,她要去射擊場,上射擊课。
  担心届时她被人拍,说是和边鹤贤、边鹤晟其中的谁交往,芝荷还是跟着她去。
  附近射击场的人不多,跟预定的教练寒暄了几句,徐承熹戴上黄色耳机,举|枪,贴腮瞄准,将生活的压力、杂音屏蔽,抛开。
  她有自己的节奏和准绳,边鹤贤、边鹤晟频频正中10、9,‘比分’领先,都不影响她,她对靶心的标准很清晰,一个多小时下来,她频频命中。了解到她是第一次玩射击,两个男人都吃了一惊,说她也太厉害了,第一次玩就能玩成这样。
  “我高中参加过夏令营,上过射击课。”虽然只有两个月,但她记忆犹新,所以握到枪,就能找回射击的感觉。
  “你是不是学东西很快啊。”边鹤晟道。
  “比一般人快点。”
  边鹤贤道:“不是快一点,是很快吧。”
  徐承熹笑,“有些是。”她很小的时候学自行車也快,坐上去,握住方向盘,踏几下踏板,在小区院子里转一圈就会骑了,不用人扶。后来她发现,是因为她自小学舞蹈,轮滑,跟爷爷学打拳,身体平衡能力强,灵活的同时核心稳,所以对很多运用到身体肌肉的技能,会下意识贯通。
  “去吃午饭吧,我有点饿了。”她说。
  “吃什么?”
  “街边摊怎么样?”
  边鹤晟惊讶,“街边摊?”
  “嗯,路边摊。”徐承熹笑着说:“我呢,‘平民’口味,就喜欢这种亲民的美食。”
  边鹤晟、边鹤贤对视一眼。
  纽约的街头美食囊括了全世界的特色食物。徐承熹不怕被人拍,被人认出,就称和朋友出来觅食。地道的熱狗很不错,她拿起就吃了,后来看见蒜蓉粉丝烤生蚝,她以为自己到了中国,叫边鹤晟、边鹤贤赶紧尝尝。
  边鹤贤拒绝,说自己不吃蒜。
  徐承熹说:“可以不放蒜的,我也不怎么喜欢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