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李世民终于完全轻松下来,眉开眼笑:“我很高兴,这次的事,你没有参与。”
  张良后退了半步,像是受不了这种过分直白的坦诚,心情复杂道:“别这么快高兴,我虽未参与,但得知出事后,故意黄昏出城,其实也是想过引你上钩,要加害你的。”
  这大约是张良和燕丹最大的不同,燕丹一心只想杀嬴政,而张良从始至终都想对付太子。
  当然,他这个“对付”,也太有水分了,一晚上啥也没干。
  “论心哪有好人?我比较喜欢论迹。”李世民朗然一笑,“此事与你无关,我便能给阿父,还有我自己一个交代了。”
  张良想过刺杀李世民,那无所谓,毕竟也没动手。只要这辈子他没有刺杀嬴政就好。
  李世民脚步轻快得飘飘悠悠的,愉悦地向外走去。
  刘邦送他到门外,张良也跟了出去。
  “留步,外面都是雨,就别出来了。”李世民叮嘱。
  “你路上小心,我可不想一觉睡醒被秦王抄家。”刘邦半开玩笑道。
  “阿父没那么凶,你们不要对他有偏见。”太子嘟嘟囔囔地挥手。
  “行行行,你说的有道理。”刘邦敷衍了一句,揣着手一直看到所有黄色的伞全都消失。
  马车在夜色里渐行渐远渐无声,唯有秋雨潇潇,秋风瑟瑟。
  “我现在明白庞煖和李牧为什么会降了。”张良喃喃自语。
  “你第一天认识他吗?”刘邦转身向里面走,“秦国有这么一位秦王,又有他这样的太子,百年国祚还是没问题的,你还是别瞎折腾了。”
  认命吧,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秦国就是好命,代代明君雄主,这一代更是出类拔萃,万里挑一的主出了两个,历代以来所积攒的优势,都在此时爆发了,帮助秦国走向巅峰。
  夜色渐深,太子总算回来了。
  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立极殿,却看见了熟悉的玄色身影,顿时怔住,傻乎乎地左右看了看:“我走错宫殿了吗?”
  “没有。”嬴政回答。
  李世民拖着步子靠近他,一屁股坐在榻上,深沉地思考片刻,然后道:“我能不能不沐浴?”
  “饮了几杯,醉成这样?路都走不稳了。”嬴政上下扫视他。
  “我没有喝很多,才三杯。”他竖起两根手指,又连忙添加了一根,数了数,确实是三根,才自信地点头。
  很好,养了十几年,一醉酒回到当年三岁前。
  “发梢都是水汽,饮完解酒汤,去沐浴,等会我有事问你,白日里没有问完。”
  “哦。”李世民乖乖听话喝汤,晃晃悠悠拖拖沓沓摇走了。
  嬴政等了好半晌,差点以为这醉猫睡池子里了,才看见他溜达出来。
  “过来。”
  “阿父还有事要问我?”
  “刺杀的事,你早就知道?”嬴政冷不丁问。
  “我知道一点点。”李世民诚实道。
  “那为何不早些告诉我?”嬴政有点生气,但没有发作。
  “奉常有提醒阿父血光之灾吗?”
  “没有。”
  “老师也没有提醒我。我便想,这次应该不会见血,没有什么危险。”
  “这还不够危险?”嬴政瞪视他,“若你早点告知与我,今日之事便不会发生。”
  “那明日呢?除了一个荆轲,照样会有其他的刺客。燕赵人心不稳,多的是刺客,一时半会是杀不尽的。”
  “这个理由不足以说服我。”嬴政不悦。
  “我以为,可控的危险比不可控的危险解决起来要容易点。而我会尽全力保护阿父的。”李世民偷偷瞄他,认真地小声道,“章台宫是我们的地盘,四处都是我们的人,而我就在阿父身边,我不会让你受伤的。”
  “虽有惊无险,但我连这样的‘惊’也不想有。你每一次都自诩有十足的把握,而把我蒙在鼓里,这样的感觉,我不喜欢。”嬴政深深地看着他,“若有万一呢?”
  “……”
  “你隐瞒了我很多事。”这才是嬴政介意的地方。“你幼年时什么都愿意同我说,长大了反而与我疏远了,这么重要的事都不说。”
  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太子不再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什么预言都往外秃噜。
  四岁,还是五岁?
  “我是你的父亲,你却反过来把我当孩子隐瞒,你觉得合适吗?”
  秦王耿耿于怀,太子唯唯诺诺。
  “阿父若是回到庄襄王时代,会把你所知道的一切全部告知他吗?”他悄咪咪地问。
  “……”嬴政可疑地沉默了。
  人甚至无法共情一分钟前的自己。
  做父亲来说,他当然希望孩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所有秘密都告诉自己;但反过来,他若知道未来,愿意把自己所知的全部“未来”告知当时的长辈吗?
  这就未必了。
  尤其涉及几国邦交和战争的部分,如果太相信这所谓“未来”而出了差错,那责任可大了,麻烦也很多。
  嬴政沉默了许久,李世民主动道:“我让阿父觉得不安了吗?”
  嬴政嗯了一声。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阿父早就知道,我根本不会预言,也不会算命,我不过是像阿父知道百年前的事那样,知道一些现今的事罢了。这些事未必是真的,故事里的人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我怕说出来会误导阿父,造成更糟糕的后果……”
  他来到这个世界,都十二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联系,已经变了很多很多了。
  “然,我还是想听你说。”嬴政坚持,“我不希望你我父子之间,日后因为这些事生出嫌隙。”
  两个同样都喜欢占据主动权的人凑到一起,彼此碰撞,产生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无法求同存异的话,就只能有人退让。
  这些年,嬴政退让的次数要多很多,心都磨圆了,嘴也磨利了,遇到这种让他不高兴的事,直接就抓着太子问个清楚。
  彼此摊开了,再寻求解决的办法,总比闷在心里好。
  李世民原先不大想说,因为说了荆轲刺秦,就不可能只说荆轲刺秦。
  一步退,则步步退。
  嬴政会问更多,他得回答得也更多。那牵扯得就广了。
  李世民犹犹豫豫道:“阿父一定要知道吗?”
  “一定。”
  “好吧……那我想想从哪说起。”
  李世民也愿意为嬴政退一次,哪怕这一次,退得很多。
  从哪儿开始说呢?这漫长的故事。
  第144章 嬴政睡不着
  李世民心底其实也松了口气,前世的事就没必要提了,把这一世可以说的部分,一股脑和盘托出。
  “那得从阿父你亲政之前讲起。我只是在说我知道的地方,就像《春秋》《竹书纪年》之类的,有真有假,阿父你自己甄别……”
  “嗯,你讲吧。”嬴政专心听着。
  于是太子就开始讲他前世从史书上看的故事,主要是《史记》和《战国策》,再掺和点其他的史料,从嫪毐之乱一路讲到荆轲刺秦,嘴巴都说干了。
  嬴政听得皱起了眉:“这差得委实有点远。”
  “是吧?已经差很多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拿这些东西来映照的话,无异于管中窥豹。要是用来打仗,更是纸上谈兵。所以我才没说的。”他还趁机为自己找补了一句。
  “那匕首本该藏在地图里,为何变成了人首?这样的差异,是否有因?”嬴政不确定,“与张良有关吗?”
  “他应该没有参与。”李世民也没说死。
  “应该?”
  “燕丹在咸阳待过几个月,子房也在咸阳,若他有意,出谋划策、传递消息太容易了,但此次刺客皆冲着阿父,全忽略了我,这不是他的作风。”
  “确实更像燕丹的手笔,他深恨于我。”嬴政权衡了一下,和李世民一样,也觉得果然还是燕丹的可能最大,大到接近百分百了。
  燕丹是真的恨嬴政。
  “你把张良揽于麾下了?”
  “还没有。”
  “还有你做不到的事?”嬴政似笑非笑,带着点上扬的轻快。
  “不要嘲笑我……”太子嘟嘟囔囔。
  “所以你就把张良放了?”
  “阿父好厉害,消息太快了。”
  “什么消息?这还需要消息?就你这个心慈手软的性情,能放的你都放了,除了战场上能果决些——不,连战场上,你都舍不得杀敌方大将。”
  “这不是为了替阿父招揽贤才,多多益善嘛。”李世民笑着辩解,“杀人容易救人难。打下来那么多土地,人心总要收服,人才也要重用,这样才能长治久安,不至于总是生乱。子房若真对阿父对手,我必杀他。既然没有,还是留下来以观后用吧。”
  而这是很漫长的过程。
  治天下,可比打天下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