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给昭武帝,给文武百官留下陈王治家不严,无能的印象,派发给陈王的差事他们都要好好斟酌……不必和陈王正面硬刚,陈王会在政治上一步步慢性死亡。
更何况,此事下手的是宣璐,宣奇虽然不再是京都守备,但宣奇才退下来,人脉还没冷,再加之,此事也会给军中有女儿的将领警钟,陈王想要接触军中势力,那边是一个难上加难,再上一个难度。
魏王等这么久,才等到的绝杀,又怎么会愿意给陈王做出补救反应的时间。
**
在满朝文武退下后,顾丛嘉今日像个跟屁虫一样,亦步亦趋的跟着昭武帝身后,来到了明心殿。
昭武帝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小跟屁虫,“有事?”
顾丛嘉桃花眼闪闪,“父皇,你是不是已经有了人选?”
昭武帝:“知道还问?”
不同于其他人,顾丛嘉是最了解昭武帝没有之一,顾丛嘉知道昭武帝刚才花那么多时间去听陈王他们解释并不是因为多么生气,昭武帝的吝啬不会让他将过多的情绪投入到这上面,他只是在冷静的判断,是谁幕后算计。
说的越多,透露的信息越多,哪怕是撒谎,也要更多的谎言去圆,这样,言语之间就会有漏洞,哪怕是再小,但这样的小漏洞对于昭武帝根本不是事,只要有,那就能去查,只要同你说的不对,那就可以定罪。
现在,昭武帝心里已经有了第一个该排查的目标,当然,也是最怀疑的人。
顾丛嘉:“我猜一个人选,想知道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的。”
“我猜,六。”
昭武帝颔首,他让大理寺第一个查的也是这个人,说的太完美了,有绝对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只是,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嫌疑,怎么就他毫无嫌疑?
帝王的多疑在一瞬间就升了起来。
真那么清白无辜?他不信。
昭武帝看着龇牙笑的顾丛嘉,低头翻开折子,提醒道:“满足了就去休息,你别忘了,近来你刚多加了一门课。”
顾丛嘉一下子就不乐了,“哦。”
像是没了力气,走的慢悠悠的,虽然他知道多学东西很好,但是,还是笑不起来。
“我应该不用派人去查了。”
“为什么?这么快就有了证据?”
顾丛嘉又猛然迸发了热情,转过身问。
“你要是能在上完课后与我对弈一局不输,我就告诉你。”
昭武帝慢悠悠道,眼底深处尽是期许。
“一言为定。”
顾丛嘉又走的快了些,他永远有旺盛的好奇心,尤其关于他那几位皇兄的事情,毕竟,他们可是对手,虽然这只是他单发面自封的。
可能在陈王他们看来,自己只是被忌惮,还轮不到对手的程度,但是,没关系,他可以单方面了解他的对手。
毕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
直至顾丛嘉的背影不见,昭武帝捏着魏王递上来的奏折,笑的玩味,吩咐道:“让大理寺即刻去查。”
第116章 第116章立储(3)
因魏王动作的迅速,奏折在第一时间到了昭武帝的御案上,于是就有了陈王妃惊愕的,为什么大理寺来的那么快。
这样大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其他人的。
这个其他人,自然也包括璃国使团。
莫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可置信的再问了一遍:“你说什么?”
“公主,公主死了……”
下人说的小心,觑着莫大人的神色。
再说一遍的消息证明他没有听错,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为了他们的谋算——陈王府有且只有璃国公主诞下子嗣,扶持其登上大周的皇位,此次给公主的陪嫁里可是有一个精通医术的侍女,虽然这侍女的主要作用是让陈王府只有公主孕育子嗣,但是她精通医术,怎么样也不能让公主中毒死在后宅吧?!
难不成,陈王府的环境已经恶劣如斯了吗?还有其他人带着更医术高超的侍女?
莫叔如此想着,不得其解,但在这个时候,公主死了,他心中又无法抑制的有庆幸……不是庆幸公主死了,而是这时候,公主死了,他能用此事保住他的仕途。
其实,这不是医术的问题,这纯粹是见识的问题,魏王给璃国公主的定情香囊,璃国公主贴身佩戴了不少时日,没有问题,味道也清新好闻,宣璐因嫉妒给璃国公主下的药也只是会让人全身起疹子,侍女也能治,但是,当两者合二为一,前脚闻了香味,后脚中了药,那么,这就是天下顶尖的毒药之一,神仙难救。
更无解的是,这种毒药,见过的人少之又少,魏王专门搜罗的东西,侍女自然是没见过的,她又怎么知道公主是怎么中毒的……大理寺再怎么审问,她唯一确认的也只有,公主是因宣璐下药而死的。
这种情形对陈王来说,特别的不妙,后宅纷争,军中将领的女儿害死了外邦公主,而且,前一个是陈王在万寿节亲自求娶的,后一个也是万寿节赐婚的,当初人人道陈王好福气,现在这等场面,谁不唏嘘。
旁人唏嘘倒是小事,重要的是,璃国公主此事,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是陈王治家不严,无能的名头就会按在陈王身上,还有宣璐那边,她出事,宣奇不恨死陈王才怪,这也是个麻烦。
但是,大理寺是各种排查,也没查出来璃国公主是怎么中毒而死的,宣璐给的药他们也查过,根本不是毒,最起码不是能让人丧命的东西,但是,璃国公主就是死了。
陈王第一时间拜访了璃国使团,璃国公主死了,人已经死了,引发的问题可以处理,现在是宣璐,她还没出事,陈王若是处理的好,宣璐是可以不偿命的……再怎么说,璃国公主也只是个投靠大周的小国的公主。
璃国追究,那宣璐就要为此负责,再怎么样,她都是第一嫌疑人,且嫌疑极大,但若是璃国不追究。
璃国使团上奏认为此事另有隐情,以陈王的能量是能把宣璐捞出来的,只要宣璐不死,那么陈王这边来自军中的麻烦就能消弭掉。
现在,就是陈王同璃国使团,准确来说是莫叔谈。
这件事的不幸在于,因顾丛嘉羊毛制衣之故,来给昭武帝贺寿的使团们还在,璃国公主一死,影响很不好,幸运也在于此,在大理寺还未确凿给宣璐定下罪名的时候,璃国使团还在,他能来此商讨,以利益让璃国使团不再追究此事。
再怎么说,此事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宣璐确确实实害了璃国公主,只要璃国不计较,宣璐就能活着。
陈王:“不知莫大人意下如何?”
陈王的姿态放的极低,给出承诺,只要是在陈王能力范围之内,不损害大周的利益,陈王都会去做。
只是,莫叔看着陈王,摇了摇头:“王爷,您现在能让其余小国不再限制我们购买粮食等物资吗?”
陈王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他现在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能耐,他要是现在有这样的威望,他还搁这同莫叔好声好气的商量,直接就威胁了好吗,毕竟,商量有一定可能性谈崩,但是拿捏威胁,百分百起效。
莫叔:“王爷,恕我不能答应您。”
他前几日收到自家王上的修书,其中狠狠斥责了他,责问他到底在大周干了什么,为什么璃国周围的小国都限制他们购买粮食了?!
要知道,璃国底下是金矿,能种植的土地很少,而且璃国也有钱,一般都是掏钱从其他国家那里购买大量粮食,结果现在,被限制了……不是说不卖,就是原本从周围各个国家里统共可以收到几千斤,但今年统共只收到了一千斤,直接被砍了三分之一,上层还好,但底层的物价飞涨,璃国内现在都出现了好几起暴动。
璃国当然要问其他国家为什么今年卖给他们的粮食少了,毕竟这几个国家土好种子也不错,一年能长好几茬,他们出钱买一些新米,还有不少陈米的,价钱也没低到哪里去,往年都谈的好好的,怎么今年?
在出了几千两之后,他们终于问到了,昭武大帝给璃国附近的小国都写了信——璃国有钱,不缺粮食。
昭武帝对于周围国家来说,是威慑性的,他都这么说了,谁还敢多卖粮食给璃国,往年都占了那么多回便宜了,今年也可以收手,给璃国多留点钱。
关键是,璃国不缺钱,缺的是粮食……往年能用陈米将那些暴民打发了,今年连陈米都没了,国内的形势很不乐观。
由此,璃国王一封修书,告诉莫叔,如果他不能解决这件事,那他就不用回来了。
莫叔正为此一筹莫展呢,结果,璃国公主死了,你说巧不巧,莫叔正好能拿此事大做文章,解决此事。
他怎么可能同意上奏不追究此事,不追究此事,那璃国粮食的问题怎么办?他的仕途又怎么办?
这件事要是让罗许知道,罗许肯定会呸一声活该,你拿几百万两,大头给陈王,然后,小头给昭武帝,你把昭武帝看做什么?这不得罪昭武帝才鬼了,有这种结果,也是璃国使团自己做的孽。
更何况,此事下手的是宣璐,宣奇虽然不再是京都守备,但宣奇才退下来,人脉还没冷,再加之,此事也会给军中有女儿的将领警钟,陈王想要接触军中势力,那边是一个难上加难,再上一个难度。
魏王等这么久,才等到的绝杀,又怎么会愿意给陈王做出补救反应的时间。
**
在满朝文武退下后,顾丛嘉今日像个跟屁虫一样,亦步亦趋的跟着昭武帝身后,来到了明心殿。
昭武帝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小跟屁虫,“有事?”
顾丛嘉桃花眼闪闪,“父皇,你是不是已经有了人选?”
昭武帝:“知道还问?”
不同于其他人,顾丛嘉是最了解昭武帝没有之一,顾丛嘉知道昭武帝刚才花那么多时间去听陈王他们解释并不是因为多么生气,昭武帝的吝啬不会让他将过多的情绪投入到这上面,他只是在冷静的判断,是谁幕后算计。
说的越多,透露的信息越多,哪怕是撒谎,也要更多的谎言去圆,这样,言语之间就会有漏洞,哪怕是再小,但这样的小漏洞对于昭武帝根本不是事,只要有,那就能去查,只要同你说的不对,那就可以定罪。
现在,昭武帝心里已经有了第一个该排查的目标,当然,也是最怀疑的人。
顾丛嘉:“我猜一个人选,想知道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的。”
“我猜,六。”
昭武帝颔首,他让大理寺第一个查的也是这个人,说的太完美了,有绝对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只是,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嫌疑,怎么就他毫无嫌疑?
帝王的多疑在一瞬间就升了起来。
真那么清白无辜?他不信。
昭武帝看着龇牙笑的顾丛嘉,低头翻开折子,提醒道:“满足了就去休息,你别忘了,近来你刚多加了一门课。”
顾丛嘉一下子就不乐了,“哦。”
像是没了力气,走的慢悠悠的,虽然他知道多学东西很好,但是,还是笑不起来。
“我应该不用派人去查了。”
“为什么?这么快就有了证据?”
顾丛嘉又猛然迸发了热情,转过身问。
“你要是能在上完课后与我对弈一局不输,我就告诉你。”
昭武帝慢悠悠道,眼底深处尽是期许。
“一言为定。”
顾丛嘉又走的快了些,他永远有旺盛的好奇心,尤其关于他那几位皇兄的事情,毕竟,他们可是对手,虽然这只是他单发面自封的。
可能在陈王他们看来,自己只是被忌惮,还轮不到对手的程度,但是,没关系,他可以单方面了解他的对手。
毕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
直至顾丛嘉的背影不见,昭武帝捏着魏王递上来的奏折,笑的玩味,吩咐道:“让大理寺即刻去查。”
第116章 第116章立储(3)
因魏王动作的迅速,奏折在第一时间到了昭武帝的御案上,于是就有了陈王妃惊愕的,为什么大理寺来的那么快。
这样大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其他人的。
这个其他人,自然也包括璃国使团。
莫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可置信的再问了一遍:“你说什么?”
“公主,公主死了……”
下人说的小心,觑着莫大人的神色。
再说一遍的消息证明他没有听错,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为了他们的谋算——陈王府有且只有璃国公主诞下子嗣,扶持其登上大周的皇位,此次给公主的陪嫁里可是有一个精通医术的侍女,虽然这侍女的主要作用是让陈王府只有公主孕育子嗣,但是她精通医术,怎么样也不能让公主中毒死在后宅吧?!
难不成,陈王府的环境已经恶劣如斯了吗?还有其他人带着更医术高超的侍女?
莫叔如此想着,不得其解,但在这个时候,公主死了,他心中又无法抑制的有庆幸……不是庆幸公主死了,而是这时候,公主死了,他能用此事保住他的仕途。
其实,这不是医术的问题,这纯粹是见识的问题,魏王给璃国公主的定情香囊,璃国公主贴身佩戴了不少时日,没有问题,味道也清新好闻,宣璐因嫉妒给璃国公主下的药也只是会让人全身起疹子,侍女也能治,但是,当两者合二为一,前脚闻了香味,后脚中了药,那么,这就是天下顶尖的毒药之一,神仙难救。
更无解的是,这种毒药,见过的人少之又少,魏王专门搜罗的东西,侍女自然是没见过的,她又怎么知道公主是怎么中毒的……大理寺再怎么审问,她唯一确认的也只有,公主是因宣璐下药而死的。
这种情形对陈王来说,特别的不妙,后宅纷争,军中将领的女儿害死了外邦公主,而且,前一个是陈王在万寿节亲自求娶的,后一个也是万寿节赐婚的,当初人人道陈王好福气,现在这等场面,谁不唏嘘。
旁人唏嘘倒是小事,重要的是,璃国公主此事,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是陈王治家不严,无能的名头就会按在陈王身上,还有宣璐那边,她出事,宣奇不恨死陈王才怪,这也是个麻烦。
但是,大理寺是各种排查,也没查出来璃国公主是怎么中毒而死的,宣璐给的药他们也查过,根本不是毒,最起码不是能让人丧命的东西,但是,璃国公主就是死了。
陈王第一时间拜访了璃国使团,璃国公主死了,人已经死了,引发的问题可以处理,现在是宣璐,她还没出事,陈王若是处理的好,宣璐是可以不偿命的……再怎么说,璃国公主也只是个投靠大周的小国的公主。
璃国追究,那宣璐就要为此负责,再怎么样,她都是第一嫌疑人,且嫌疑极大,但若是璃国不追究。
璃国使团上奏认为此事另有隐情,以陈王的能量是能把宣璐捞出来的,只要宣璐不死,那么陈王这边来自军中的麻烦就能消弭掉。
现在,就是陈王同璃国使团,准确来说是莫叔谈。
这件事的不幸在于,因顾丛嘉羊毛制衣之故,来给昭武帝贺寿的使团们还在,璃国公主一死,影响很不好,幸运也在于此,在大理寺还未确凿给宣璐定下罪名的时候,璃国使团还在,他能来此商讨,以利益让璃国使团不再追究此事。
再怎么说,此事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宣璐确确实实害了璃国公主,只要璃国不计较,宣璐就能活着。
陈王:“不知莫大人意下如何?”
陈王的姿态放的极低,给出承诺,只要是在陈王能力范围之内,不损害大周的利益,陈王都会去做。
只是,莫叔看着陈王,摇了摇头:“王爷,您现在能让其余小国不再限制我们购买粮食等物资吗?”
陈王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他现在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能耐,他要是现在有这样的威望,他还搁这同莫叔好声好气的商量,直接就威胁了好吗,毕竟,商量有一定可能性谈崩,但是拿捏威胁,百分百起效。
莫叔:“王爷,恕我不能答应您。”
他前几日收到自家王上的修书,其中狠狠斥责了他,责问他到底在大周干了什么,为什么璃国周围的小国都限制他们购买粮食了?!
要知道,璃国底下是金矿,能种植的土地很少,而且璃国也有钱,一般都是掏钱从其他国家那里购买大量粮食,结果现在,被限制了……不是说不卖,就是原本从周围各个国家里统共可以收到几千斤,但今年统共只收到了一千斤,直接被砍了三分之一,上层还好,但底层的物价飞涨,璃国内现在都出现了好几起暴动。
璃国当然要问其他国家为什么今年卖给他们的粮食少了,毕竟这几个国家土好种子也不错,一年能长好几茬,他们出钱买一些新米,还有不少陈米的,价钱也没低到哪里去,往年都谈的好好的,怎么今年?
在出了几千两之后,他们终于问到了,昭武大帝给璃国附近的小国都写了信——璃国有钱,不缺粮食。
昭武帝对于周围国家来说,是威慑性的,他都这么说了,谁还敢多卖粮食给璃国,往年都占了那么多回便宜了,今年也可以收手,给璃国多留点钱。
关键是,璃国不缺钱,缺的是粮食……往年能用陈米将那些暴民打发了,今年连陈米都没了,国内的形势很不乐观。
由此,璃国王一封修书,告诉莫叔,如果他不能解决这件事,那他就不用回来了。
莫叔正为此一筹莫展呢,结果,璃国公主死了,你说巧不巧,莫叔正好能拿此事大做文章,解决此事。
他怎么可能同意上奏不追究此事,不追究此事,那璃国粮食的问题怎么办?他的仕途又怎么办?
这件事要是让罗许知道,罗许肯定会呸一声活该,你拿几百万两,大头给陈王,然后,小头给昭武帝,你把昭武帝看做什么?这不得罪昭武帝才鬼了,有这种结果,也是璃国使团自己做的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