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所以,在当今的赏赐中,银钱是最罕见的,也是圣心所在的明证。
  这一下,无数羡慕嫉妒的目光都投向了几座府邸,但因为这几人以前就是众所周知的陛下心腹,所以,这水花也就说不上多大。
  而接到赏赐的几人却没有其他朝臣想象的开心,从宫里回到自己府邸,早上还传的沸沸扬扬的流言已然不见,再加上昭武帝那不同寻常的态度,他们还有什么猜不到的。
  陛下怕是早就知道了……这么一想,众人冷汗都出来了,其他人可以无所谓圣心所在,可他们是倚靠陛下看重才获此高位的,若是陛下对他们不满,那……
  而后获得陛下赏赐银钱时,就越发庆幸自己做出的决定——同陛下禀报此事。
  而此时的苏府,苏丞相一脸头疼,他此刻终于知道为什么顾丛嘉的名声油泼不进了,他们的话术有问题——牵扯到了昭武帝,民间不是对张文忠有滤镜,民间是对昭武帝绝对信任,不是因为张文忠临终批语从而使顾丛嘉名声镀了金身,而是因为昭武帝!
  他们说顾丛嘉谋害苏昭仪,可以,但,说昭武帝偏袒,凉薄,那就不行!
  苏丞相头疼的原因就在于此,知道原因,当然要改,他倒是可以重新想话术,可他们先前说了很久的顾丛嘉谋害庶母,昭武帝偏袒凉薄不给追封,以致于现在只要提到顾丛嘉谋害庶母,其他人也会想到后面陛下偏袒这几句,但,昭武帝是说不得的!
  这算什么,昭武帝平常护着顾丛嘉也就算了,在民间,他的名声还能护着顾丛嘉的名声?
  苏丞相都被自己的想法给气笑了,但偏生一时之间,还真没有什么好话术,现在只能等大理寺去查顾丛嘉了……苏丞相叹了一口气,暂时停了手下的动作。
  毕竟,大规模的在京中传播流言,也是需要钱的,做的事有成效那自然是值得的,但没有成效的事,还费钱,那还是先等等吧。
  **
  翌日,早上的天气很好,异常明亮,太阳早早的就挥洒下了她的光辉。
  会试应届七千人,录取四百零二人,殿试开始。
  古老厚重的宫门朝学子们打开,一群人欣喜又紧张的踏进宫门。
  而另一边,大理寺卿带着人向明武殿走去,京中流言虽可控,但若是一直不让大理寺查的话,人言可畏,昭武帝不想让顾丛嘉的名声有一点污点。
  故而,在大理寺卿第三次上奏折的时候,昭武帝同意了他们去问顾丛嘉,并批语,好好的查,查清楚!
  因着昭武帝非常明显的态度,所以此次是由大理寺卿带队过来问顾丛嘉几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陛下那么爱重秦王,要是其他人问话的时候不小心对秦王不敬,大理寺卿毫不怀疑会牵扯到自己。
  虽说当官的没几个是不长眼的,但是,这种事情还是自己来比较保险。
  秦王之尊,他亲自来问话也是说得过去的。
  大理寺卿在路上想东想西的,直到来到明武殿前,不由得屏住了呼吸,昭武帝将秦王殿下护的很严实,秦王上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还是很久之前的新年宴会。
  大理寺卿进来后,没敢抬头,第一时间:“臣请秦王安。”
  没人说话,大理寺卿一时忐忑,怕秦王是因为他来问其关于谋害苏昭仪的事从而给自己一个下马威——长时间的弯腰行礼,但显然,并没有。
  顾丛嘉还没有跌份到那种程度,他还不至于因为大理寺卿来问他一些事而对其无礼,再怎么说,大理寺卿也是朝廷命官,来也是秉公办案,且,这也是昭武帝的一番心意——京中流言可畏,他不想自己的名声有污。
  昭武帝的意思,顾丛嘉自然是明白的,他当接受老父亲的一番好意。
  大理寺卿被明和扶起来,另有宫人安置好了椅子,让其坐下。
  大理寺卿心中的忐忑被这一番动作很好的安抚住了,显然,秦王是不介意他们此次问话的。
  大理寺卿这才敢抬头,上首的人脸上还带着点婴儿肥,桃花眼,一副乖巧可亲的容貌,但,端坐着,如陛下一般漆黑的瞳孔里仿若藏着深海,气质如渊,便让人不敢因其容貌而小瞧。
  大理寺卿想,这气质,与陛下有八成像……这就是陛下亲自抚养的秦王殿下吗。
  这样想着,大理寺卿的态度又柔了几分,他努力的挤出一抹柔和的笑容:“听闻殿下您和苏昭仪有几分恩怨?”
  ……经过一番问话之后,大理寺卿心渐渐松下来,秦王殿下还是好说话的。
  只不过……看着眼前这一幕,大理寺卿的心又死了。
  大理寺卿来是为了防止底下人说错话冒犯了秦王从而牵连到自己,但他自己来,这都不用牵连了,直接完蛋。
  在大理寺卿渐渐引导,知道顾丛嘉在前不久撞上了永和宫大宫女之后,他眼神一亮,便请求顾丛嘉将能否将那天的衣服拿给他,因为,他们查到,苏昭仪的死因乃是因为佛经上的毒。
  而恰巧,顾丛嘉曾经撞上了木雅,她还带着几本佛经。
  这便是他们锁定秦王为嫌疑人的主要原因。
  顾丛嘉同意了,然而,在明和将衣服递给大理寺卿的下一瞬,大理寺卿的瞳孔瞬间缩起,眼睁睁的看着原本端坐那里的秦王倒下,一副人事不知的模样。
  大理寺卿都顾不得去接衣服了,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他要完蛋了。
  秦王在他问话这天当众晕倒,不管怎么样,他都逃不掉。
  苏丞相等待的时机到了,殿试完毕,回到府中,他就收到了大理寺去往宫中的消息,正安排人打算重新传播流言的时候,他又收到了一条信息。
  顾丛嘉昏倒,昭武帝大怒,大理寺一行人已全部下狱了。
  底下的人看着苏丞相,小心翼翼的:“大人?”
  苏丞相回神,“方才吩咐你们的事先等等。”
  “是。”虽然不解,但做人下属第一件事就是不该问的别问。
  待人走了之后,苏丞相笑了起来,在庄文君被昭武帝任为右相之后,他头一次这么高兴。
  苏丞相高兴,很高兴,他费这么大力气在京城传播流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破坏顾丛嘉的名声,让其名声臭不可闻,断绝其嫡子礼法正统的竞争力吗?
  现在顾丛嘉晕倒了,要是恶意一点想,会不会是他曾经的怪症复发了?
  要是顾丛嘉身上的怪症复发,都不用苏丞相在做什么,顾丛嘉身上礼法正统的竞争力自会消失,这样的结果,比苏丞相破坏其名声的后果要更好。
  苏丞相预想中的结果,顾丛嘉的名声会在朝中,在民间臭了,但还是会有陛下,昭武帝怕是不会因这些而改变对秦王的态度。
  那么,康王要登位还是会有阻力——昭武帝不喜他,但欢喜嫡子。
  哪怕这个嫡子在世上的名声已经臭了,但昭武帝欢喜。
  陛下欢喜嫡子,漠视长子的态度,再加上嫡子身体健康,这也算是个不小阻力,但那时,有了众老大臣支撑的长子是可以直面这些阻力的。
  顾丛嘉的名声臭了,康王的名声被洗白,得到众位老大臣的支持,哪怕后面还有阻力,这已是苏丞相能够设想的最好的结果了,但万万没想到,世事还能更好——顾丛嘉的怪症复发,那么昭武帝欢喜嫡子,漠视长子态度的阻力会小了三成不止……谁让顾丛嘉的身体不好呢?
  这就回到了之前顾丛嘉身患怪症的时候了。
  苏丞相心想,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
  现在的苏齐贤还没想过顾丛嘉是被下毒,而且这个毒是苏氏下得的可能性。
  毕竟,他当初也没打算给顾丛嘉下毒——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对一个备受帝王宠爱的皇子下毒,他是想让家族繁荣昌盛,而不是想把家族拖到地府。
  陈王怎么也没想过今天会这么混乱,他虽被罚闭门思过,但这和幽禁又不一样,外面的消息昭武帝是不禁止他们流通的,再说了,当初弹劾四个人拉拢人心,结党营私,就只有康王和陈王好端端的,没被削爵。
  轮到谁的消息传递困难也轮不到他们俩啊。
  所以,从殿试开始,陈王就在不停的接收消息。
  今日第一条消息,因京中流言过甚,大理寺入宫询问顾丛嘉了。
  第二条,殿试后,庄闻明,金源和一个名叫李安的学子留下,请求面见陛下,陛下见了,是苏禾大总管亲自送他们出宫的。
  第三条,顾丛嘉昏迷了,昭武帝将大理寺众人下狱。
  第四条,禁军出动,苏府被围,苏盛被押送到宫中了。
  陈王惊愕的抬头,“这是发生了什么?”
  苏氏,京畿第一世族,哪怕现在有些衰败,但依然不可轻动,之前陈王,赵王他们那么攻击康王一脉,攻击苏氏,导致苏氏元气大伤,都没有如今这般严重——下一任继任者被押送进宫,苏府被围。
  对于陈王的问话,下属只有沉默,他们没查到,也不知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