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还有对顾丛嘉的殷勤,在朝堂上为花都与担任副考官一事陈王一脉出力甚多,两次送礼和关怀,昭武帝既那么在意顾丛嘉,那么这些发生在不久前的事,昭武帝应该还留有印象。
这些,都能让昭武帝对陈王的怒火少一些,再加之其他人什么也没做,却逾矩学他,那昭武帝对于他们的怒火就会更深。
两相对比下,陈王可不显得是个好儿臣了。
此乃一箭双雕之局,哪怕届时被罚,收益也比弊处大,且,他被罚肯定是最轻的,其他人肯定比他重,同样受伤的两个人,一个轻伤,一个重伤,那肯定是轻伤的赢了一局。
陈王想着,唇角便勾了起来。
吏部尚书看着他,心中说不清是庆幸还是遗憾,庆幸陈王不似康王那般平庸无能,又遗憾陈王不似康王那般,他们程家必然做不到如苏氏那样权势滔天。
但,想到康王妻族最近的动作,吏部尚书打了一个激灵,还是陈王这样的好。
康王实在是,对于外人,高傲到天上去,对于自己人,耳根子又软的不行,对苏昭仪,对康王妃都是。
苏齐贤那老头还没发现自己被偷家了吧……想到这,吏部尚书也好心情的眯眼笑了起来。
程尚书和陈王相对而笑,虽然他们各自的想法不同,但都笑着,气氛总体是和乐的。
只不过,这和乐的气氛也没维持多久,“殿下,陛下带着秦王殿下往张太师府里去了……”
陈王和吏部尚书一下站了起来,谁都知道,张太师病笃。
“快,为本王更衣。”
秋天落叶缤纷,为应秋天枫叶的漫野之景,陈王穿的是一件赤色常服,同枫叶的颜色相近,还佩戴着相应的和田玉佩。
颜色过于明亮,不适合穿到张太师府去。
吏部尚书也连忙告退了,最近朝中目光都聚集在会试上,他偷的闲暇,会试又快结束了,才来陈王府稍坐一二。
但现在,他也得忙起来了,一来,陛下都去了,张太师官至一品,他也得去吊唁,二来,瞧着陛下的态度,张太师应还有死后追封。这件事哪怕还有礼部在礼仪上搭把手,但大头还需要吏部负责。
得知昭武帝带着秦王一同去了张太师府,京中有头有脸的人家皆动了起来。
陛下都已经去了,他们不能不去……包括康王他们。
原本一个一品官员过世,还不够格让亲王全来吊唁的,但,昭武帝去了,那京城不管是谁,都得去……你不去,怎么,你比陛下还尊贵吗?
太医卡时间的本领很强,刚好让昭武帝带着顾丛嘉见张太师最后一面。
昭武帝看着病床上的人,和此前见他的样子大不一样,形销骨立,瘦的颧骨高高凸起,唯独那双眼睛还明亮着。
心中徒然有些伤感起来,哪怕张太师曾经教他是为了不让大周动乱,但那些教导,那些相处并非作假,为他铺路,坚定的支持他登基也是真的。
“夫子。”
昭武帝松开了顾丛嘉的手,对着张太师,左手握右手拇指,掩于胸前。
是学生对师长的常见礼。
张太师看着他,眼中有些热泪,他还以为之前胆大妄为找昭武帝近乎逼问的那番话已经消磨了他们之间的师生之谊。
没想到,昭武帝还愿意承认他这个老师……
“泽瑜。”
“夫子,泽瑜在。”
应张太师要求,他被人扶着坐起来,坐的端端正正,喊出了昭武帝的字。
昭武帝也如同往日那般,回答了自己的夫子。
昭武帝立起身,张太师看着他,消瘦的脸上尽是骄傲,这是他的学生。
顾丛嘉看着他们俩,乖巧的,很安静。
待到张太师把目光投向了他,顾丛嘉立刻行了一个作揖礼,礼貌非常:“张太师。”
第67章 第67章科举(14)
张太师目光慈蔼,“秦王殿下。”
“你喊我丛嘉便好。”顾丛嘉有些匆忙道。
张太师都喊了昭武帝的字,昭武帝应了,现在他对自己用尊称……他敢喊,顾丛嘉还不敢应呢。
虽然说他和昭武帝父子感情好,但也不能这么去挑战皇权尊卑啊。
顾丛嘉上一辈子历史可是好好学了的,不知道有多少皇子在受宠的时候逾制,皇帝当时没意见,还笑呵呵的再赏赐些逾制的东西,但过了一段时间,曾经壮年的皇帝逐渐老去,曾经的喜爱变成了忌惮,好嘛这就成了罪证,‘作为一个皇子,却用逾制的东西,诅咒君父早死,视为大不敬’虽然,他穿来的这个朝代是架空的,但皇帝,古往今来,都一个样。
虽然他也没到逾制这个地步,但谨慎总是没错的。
昭武帝代表着的至高皇权,顾丛嘉自认没胆子也不想去挑战。
由于顾丛嘉年龄还小,未到及冠,昭武帝没替他取字,所以,目前只能喊名。
当然,张太师是长辈,又到了临危之际,他喊名自然不算冒犯。
昭武帝不会说什么,顾丛嘉也会应。
顾丛嘉的想法自然瞒不过在场的众人,张太师瞥了一眼昭武帝,却没瞧出昭武帝的神色有何改变,又收回了视线。
看着顾丛嘉,端肃道:“礼不可废。”
顾丛嘉:啊?那你刚才?你都喊了昭武帝的字,再尊称喊我……张太师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出于礼貌,顾丛嘉并未问出口,但他的神色却是明晃晃的。
张太师难得有些羞赧,不过脸上的红晕却为他添了几许生气:“臣刚才一时失态,情难自抑,请陛下见谅。”
昭武帝:“张太师十分恪守礼制。”
虽然昭武帝没直接说见谅,但这番话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张太师守礼,他用尊称,顾丛嘉应就好了。
且,依顾丛嘉对昭武帝的了解,他一般不轻易夸人,就算夸人,也是克制的‘不错,还成’等字眼,十分这两个字,应该能算顾丛嘉从昭武帝口中听见的最高的赞誉了。
顾丛嘉轻微的扯了扯昭武帝的衣角,昭武帝低下头,他神色认真,声音很小:“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噢。”
要记得这个事,以后不许说我逾制噢。
昭武帝眼中的情绪莫名,但也认真的回了顾丛嘉,“嗯。”
张太师看着这一幕,眼中的笑容俞盛,那天他在陛下那里隐晦的得到了一个答案,他回来后就去用自己的渠道了解了秦王。
从出生起便患怪症,非常孝顺——身患怪症,但在皇后出殡那一天奇异的清醒并去给皇后磕头,孝意感天动地,那一天高烧过后,怪症痊愈。
身负圣宠,陛下破例为其年少封王等等。
这是非常浅显的,民间对于秦王殿下的认知。
而处于张太师这个地位,他又能知道,秦王殿下天生早慧,出互市之策,让苏齐贤狠栽了一个大跟头……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帝国下一任储君,张太师是满意且支持的。
心中最后的疑虑,古往今来,渐渐长成的皇子和年老的帝王之间的矛盾也被顾丛嘉今日的谨慎给打消了。
现下,秦王殿下是年岁最小的亲王,他的夫子,花都与担任科举副考官,武学师傅,吴武大将军,周朝独一档的武将,还有陛下给予的无上盛宠与荣耀……举朝都找不出比他更能自得自满的人了,他还只有五岁。
但,他依然恪守尊卑,谨慎再三,就因自己喊陛下的字,而尊称于他……
不仅仅是对于皇权尊卑的敬畏,更是不想因为这种事,影响他们之间的父子情谊,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顾丛嘉没做过皇帝,不知道那皇位之上的人为什么对权势看的那般重,甚至越年老,对手中的权势看的越重。
他不能确定昭武帝以后会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只是谨慎而小心,不想为以后埋下祸端。
张太师看了眼昭武帝,想必这场景,陛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他快死的时候,能够看见这一幕,好,真好啊。
他猛烈的咳嗽了几声,脸上的红晕也在飞速的褪去。
看着周围人焦急的神色,张太师倒是笑了起来,人固有一死,到他这个岁数,算喜丧,而且在死前还能放下一桩心事,何尝不喜?
张太师笑着,从枕头里摸出一块令牌,颤颤巍巍的想要递给顾丛嘉,“秦王殿下。”
见张太师拿出这块令牌,周围张家子弟的瞳孔紧缩了一瞬。
顾丛嘉人小,但察言观色的本领不是盖的,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他人的不对劲,看向昭武帝。
“去吧。”昭武帝轻声。
顾丛嘉这才走到了张太师床前,接过了那块令牌。
令牌正面上写着‘书’字,反面由复杂的花纹篆刻。
顾丛嘉有些好奇,这令牌是做什么的?顾丛嘉还记得刚才其他人的神色变换。
张太师却没有给顾丛嘉解释,他声音有些虚弱了,却是带着笑的:“秦王殿下以后常来张氏书屋看看啊。”
这些,都能让昭武帝对陈王的怒火少一些,再加之其他人什么也没做,却逾矩学他,那昭武帝对于他们的怒火就会更深。
两相对比下,陈王可不显得是个好儿臣了。
此乃一箭双雕之局,哪怕届时被罚,收益也比弊处大,且,他被罚肯定是最轻的,其他人肯定比他重,同样受伤的两个人,一个轻伤,一个重伤,那肯定是轻伤的赢了一局。
陈王想着,唇角便勾了起来。
吏部尚书看着他,心中说不清是庆幸还是遗憾,庆幸陈王不似康王那般平庸无能,又遗憾陈王不似康王那般,他们程家必然做不到如苏氏那样权势滔天。
但,想到康王妻族最近的动作,吏部尚书打了一个激灵,还是陈王这样的好。
康王实在是,对于外人,高傲到天上去,对于自己人,耳根子又软的不行,对苏昭仪,对康王妃都是。
苏齐贤那老头还没发现自己被偷家了吧……想到这,吏部尚书也好心情的眯眼笑了起来。
程尚书和陈王相对而笑,虽然他们各自的想法不同,但都笑着,气氛总体是和乐的。
只不过,这和乐的气氛也没维持多久,“殿下,陛下带着秦王殿下往张太师府里去了……”
陈王和吏部尚书一下站了起来,谁都知道,张太师病笃。
“快,为本王更衣。”
秋天落叶缤纷,为应秋天枫叶的漫野之景,陈王穿的是一件赤色常服,同枫叶的颜色相近,还佩戴着相应的和田玉佩。
颜色过于明亮,不适合穿到张太师府去。
吏部尚书也连忙告退了,最近朝中目光都聚集在会试上,他偷的闲暇,会试又快结束了,才来陈王府稍坐一二。
但现在,他也得忙起来了,一来,陛下都去了,张太师官至一品,他也得去吊唁,二来,瞧着陛下的态度,张太师应还有死后追封。这件事哪怕还有礼部在礼仪上搭把手,但大头还需要吏部负责。
得知昭武帝带着秦王一同去了张太师府,京中有头有脸的人家皆动了起来。
陛下都已经去了,他们不能不去……包括康王他们。
原本一个一品官员过世,还不够格让亲王全来吊唁的,但,昭武帝去了,那京城不管是谁,都得去……你不去,怎么,你比陛下还尊贵吗?
太医卡时间的本领很强,刚好让昭武帝带着顾丛嘉见张太师最后一面。
昭武帝看着病床上的人,和此前见他的样子大不一样,形销骨立,瘦的颧骨高高凸起,唯独那双眼睛还明亮着。
心中徒然有些伤感起来,哪怕张太师曾经教他是为了不让大周动乱,但那些教导,那些相处并非作假,为他铺路,坚定的支持他登基也是真的。
“夫子。”
昭武帝松开了顾丛嘉的手,对着张太师,左手握右手拇指,掩于胸前。
是学生对师长的常见礼。
张太师看着他,眼中有些热泪,他还以为之前胆大妄为找昭武帝近乎逼问的那番话已经消磨了他们之间的师生之谊。
没想到,昭武帝还愿意承认他这个老师……
“泽瑜。”
“夫子,泽瑜在。”
应张太师要求,他被人扶着坐起来,坐的端端正正,喊出了昭武帝的字。
昭武帝也如同往日那般,回答了自己的夫子。
昭武帝立起身,张太师看着他,消瘦的脸上尽是骄傲,这是他的学生。
顾丛嘉看着他们俩,乖巧的,很安静。
待到张太师把目光投向了他,顾丛嘉立刻行了一个作揖礼,礼貌非常:“张太师。”
第67章 第67章科举(14)
张太师目光慈蔼,“秦王殿下。”
“你喊我丛嘉便好。”顾丛嘉有些匆忙道。
张太师都喊了昭武帝的字,昭武帝应了,现在他对自己用尊称……他敢喊,顾丛嘉还不敢应呢。
虽然说他和昭武帝父子感情好,但也不能这么去挑战皇权尊卑啊。
顾丛嘉上一辈子历史可是好好学了的,不知道有多少皇子在受宠的时候逾制,皇帝当时没意见,还笑呵呵的再赏赐些逾制的东西,但过了一段时间,曾经壮年的皇帝逐渐老去,曾经的喜爱变成了忌惮,好嘛这就成了罪证,‘作为一个皇子,却用逾制的东西,诅咒君父早死,视为大不敬’虽然,他穿来的这个朝代是架空的,但皇帝,古往今来,都一个样。
虽然他也没到逾制这个地步,但谨慎总是没错的。
昭武帝代表着的至高皇权,顾丛嘉自认没胆子也不想去挑战。
由于顾丛嘉年龄还小,未到及冠,昭武帝没替他取字,所以,目前只能喊名。
当然,张太师是长辈,又到了临危之际,他喊名自然不算冒犯。
昭武帝不会说什么,顾丛嘉也会应。
顾丛嘉的想法自然瞒不过在场的众人,张太师瞥了一眼昭武帝,却没瞧出昭武帝的神色有何改变,又收回了视线。
看着顾丛嘉,端肃道:“礼不可废。”
顾丛嘉:啊?那你刚才?你都喊了昭武帝的字,再尊称喊我……张太师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出于礼貌,顾丛嘉并未问出口,但他的神色却是明晃晃的。
张太师难得有些羞赧,不过脸上的红晕却为他添了几许生气:“臣刚才一时失态,情难自抑,请陛下见谅。”
昭武帝:“张太师十分恪守礼制。”
虽然昭武帝没直接说见谅,但这番话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张太师守礼,他用尊称,顾丛嘉应就好了。
且,依顾丛嘉对昭武帝的了解,他一般不轻易夸人,就算夸人,也是克制的‘不错,还成’等字眼,十分这两个字,应该能算顾丛嘉从昭武帝口中听见的最高的赞誉了。
顾丛嘉轻微的扯了扯昭武帝的衣角,昭武帝低下头,他神色认真,声音很小:“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噢。”
要记得这个事,以后不许说我逾制噢。
昭武帝眼中的情绪莫名,但也认真的回了顾丛嘉,“嗯。”
张太师看着这一幕,眼中的笑容俞盛,那天他在陛下那里隐晦的得到了一个答案,他回来后就去用自己的渠道了解了秦王。
从出生起便患怪症,非常孝顺——身患怪症,但在皇后出殡那一天奇异的清醒并去给皇后磕头,孝意感天动地,那一天高烧过后,怪症痊愈。
身负圣宠,陛下破例为其年少封王等等。
这是非常浅显的,民间对于秦王殿下的认知。
而处于张太师这个地位,他又能知道,秦王殿下天生早慧,出互市之策,让苏齐贤狠栽了一个大跟头……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帝国下一任储君,张太师是满意且支持的。
心中最后的疑虑,古往今来,渐渐长成的皇子和年老的帝王之间的矛盾也被顾丛嘉今日的谨慎给打消了。
现下,秦王殿下是年岁最小的亲王,他的夫子,花都与担任科举副考官,武学师傅,吴武大将军,周朝独一档的武将,还有陛下给予的无上盛宠与荣耀……举朝都找不出比他更能自得自满的人了,他还只有五岁。
但,他依然恪守尊卑,谨慎再三,就因自己喊陛下的字,而尊称于他……
不仅仅是对于皇权尊卑的敬畏,更是不想因为这种事,影响他们之间的父子情谊,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顾丛嘉没做过皇帝,不知道那皇位之上的人为什么对权势看的那般重,甚至越年老,对手中的权势看的越重。
他不能确定昭武帝以后会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只是谨慎而小心,不想为以后埋下祸端。
张太师看了眼昭武帝,想必这场景,陛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他快死的时候,能够看见这一幕,好,真好啊。
他猛烈的咳嗽了几声,脸上的红晕也在飞速的褪去。
看着周围人焦急的神色,张太师倒是笑了起来,人固有一死,到他这个岁数,算喜丧,而且在死前还能放下一桩心事,何尝不喜?
张太师笑着,从枕头里摸出一块令牌,颤颤巍巍的想要递给顾丛嘉,“秦王殿下。”
见张太师拿出这块令牌,周围张家子弟的瞳孔紧缩了一瞬。
顾丛嘉人小,但察言观色的本领不是盖的,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他人的不对劲,看向昭武帝。
“去吧。”昭武帝轻声。
顾丛嘉这才走到了张太师床前,接过了那块令牌。
令牌正面上写着‘书’字,反面由复杂的花纹篆刻。
顾丛嘉有些好奇,这令牌是做什么的?顾丛嘉还记得刚才其他人的神色变换。
张太师却没有给顾丛嘉解释,他声音有些虚弱了,却是带着笑的:“秦王殿下以后常来张氏书屋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