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也不是说他们这些人多卑微,就死盯着一个平阳侯。
  主要是这场皇室聚会到现在,给长辈敬酒,晚辈给自己敬酒……大部分的皇室中人都有了想要进一步了解站位的人选,但平阳侯,没有,他家中的晚辈就没动过。
  所以,他们才一个接一个的二次给平阳侯敬酒。
  再者,这场聚会里,平阳侯算是能量最大的那个了,他是宗正。
  聚会里这么大块肉,当然会想人吃到嘴。
  但,现在这个情况就很奇特了……
  魏王朝平阳侯敬完酒之后的聚会气氛就有些怪异,主要在于平阳侯没动作。
  怎么,这么多王爷拉拢,竟没有一个心动的吗?
  其他皇室族人在心里嘀咕,康王他们天潢贵胄,都要脸,一次两次拉拢不成,他们也没有其他动作,但,每个人默默喝酒,无人敢去打扰。
  平阳侯眼睛已经不复清明了,六位王爷都敬了酒,他每次都是一口闷一杯,现在还能站着,多亏他酒量好。
  他像是感受不到场里怪异的气氛,笑眯眯的抬头,今晚这烟花是真漂亮啊。
  六位王爷的用意他不是不明白,但,老人家的谨慎是刻在骨子里的,怕把棺材本赔没,所以,他是不能这么轻易的下决心站位的。
  就算只是接触,可能站位,那也要小心一些,先帝时期那腥风血雨的夺嫡真的很让老人家心有余悸啊。
  这一不小心就是灭家之祸,怎么能这么快就下决定呢?
  他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在他看来,从龙之功比不上全家平安。
  第40章 六子夺嫡(20)这是阳谋
  本来宴会上平阳侯那老头装傻一直不站位已经够郁闷了,但事实告诉他们,还有更郁闷的。
  聚会结束后,回到自己王府,知道自己的人调查到了昭武帝今日的行踪,让陈王,赵王他们惊诧且多疑。
  惊诧于昭武帝的行踪那么好知道的?
  随即多疑,这不会是别人调查到的然后让自己的人再调查以此给自己扣上窥探帝踪的罪名吧?
  虽然众人肯定都有窥探过帝踪,没成功过再加上小心掩饰,也就不会有什么事。
  但,成功了又不一样了,这要是宣传出去,窥探帝踪那绝不是一件小事,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殒命,哪怕是他们,扣上这个罪名,也决计讨不到好。
  所以,得知自己的属下调查到了帝踪,陈王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听,而是在脑海里仔细思考,这是不是其他人下的套。
  待在脑海中细细过上一遍确定现在自己的所有敌人没有时间精力去给自己下帝踪上的罪名之后,陈王他们才示意人说,他们也很想昭武帝今日有事,是什么重要的朝政要事让昭武帝不参加皇室聚会。
  陈王本以为昭武帝的有事是朝政要事,结果……
  他嘴角逐渐拉平,几乎要维持不住脸上的微笑,所以,父皇今日有事不参加皇室聚会的有事就是陪顾丛嘉在京中游玩?
  先在福仙楼吃饭,路上消食,停下赏烟花秀,看完烟花秀,抱着顾丛嘉去看杂技,因为顾丛嘉困了然后回宫。
  这行程,父皇还真挺忙的啊。
  陈王简直要控制不住心中的戾气,昭武帝的有事就是陪着顾丛嘉玩,那他们这些人,费尽心思让平阳侯谏言举办皇室聚会,耗费心力一版又一版的打腹稿小心翼翼的准备向父皇开口的他们算什么?!
  算他们心力多吗?!
  陈王面无表情,赵王还笑着但眼底已不见笑意,雍王放下这份情报不想再看,楚王嗤笑,魏王静静的看着,眼底没什么情绪。
  几位王爷显然是有些破防,而康王,昭武帝今晚没去其实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但,他还是破防了,甚至比其他王爷更加破防。
  不为别的,只因为昭武帝为了陪顾丛嘉在京城游玩而推了皇室聚会这件事,太赤裸裸了,毫无保留的展现了顾丛嘉的荣宠之盛。
  从最开始的为顾丛嘉出气,幼龄封王,到现在昭武帝几乎在明说皇室中人加码捆一起都没有他陪顾丛嘉玩来的重要,一次比一次更加震撼的荣宠。
  康王脸色很难看,他和顾丛嘉生来对立,一个长,一个嫡,此消彼长,原本那些老大人们就因为顾丛嘉身体健康而不再那么坚定的支持自己,昭武帝又为他层层加码,顾笔现在都不敢想那些老大人如今的看法,他们还会偏向自己吗?
  那些人秉持正统,偏向自己无非就是因为自己是长子,但现在不仅有嫡子,还有着昭武帝明晃晃的圣宠……
  康王看着苏丞相,有什么办法吗?
  自出生起就被苏氏和母妃洗脑,高傲尊贵的皇长子并不能接受自己势弱的可能。
  苏丞相叹了口气,“等这局过去吧。”
  他刚刚才把整个朝廷拖下水,现在该安静些了,再搞出动作,哪怕是苏氏也兜不住了。
  蚂蚁也能咬死象的。
  康王,苏丞相的沉默在昭武帝的预料之中,他拿起了一份奏折批阅,心情颇好。
  苏禾悄瞄了两眼,这是张太师张大人的。
  以往陛下批完张太师的折子都会心情不愉的沉默一会,但今天,苏禾看着昭武帝无缝衔接下一本奏折,心情好像还不错,另一个反常的点在于张太师的折子,陛下终于给了批阅。
  以往,张太师的折子陛下是看过但不会给任何答复,今天,这是怎么了?
  苏禾脑海风暴,伺候陛下的一大诀窍就是急陛下之所急,想陛下之所想。
  想不通昭武帝为何如此反常,苏禾是睡不着觉的,这太可怕了,不懂昭武帝的心思他还怎么在陛下身边伺候。
  苏禾飞快的把今日的事在脑海里过来一遍,陛下今天就是陪秦王殿下出去玩了一圈,然后秦王殿下困了,陛下哄完秦王殿下睡觉后就来批阅奏折了,还有其他事吗?
  想了半天,没想通,苏禾简直要被自己的脑子给气死了,眼眸里有些急躁,而后又冷静了下来,他一定能想到的。
  昭武帝坐着批阅奏折,留苏禾在后面脑筋风暴。
  等等,今日本是陛下封笔的时候,陛下怎么还会在今日批阅奏折?
  陛下好像没有那么爱批阅奏折吧?
  那又是为什么呢?陛下哄完秦王殿下就急匆匆的来明心殿了,急匆匆……陛下有什么事很期待吗?
  苏禾的眼眸亮了起来,他已经推测出来了,陛下今日应该是有事很期待,然后张太师给了符合陛下期待的意见,所以陛下的心情才这么好。
  想通了这些,苏禾脑海安静了下来,低眉垂眼,安安静静的等着昭武帝的命令。
  至于是什么事,苏禾不关心,也不想推测,在帝王身边伺候,不懂帝王心思是灾难,太清楚帝王的心思那更是要命。
  不得不说,苏禾猜的八九不离十,只不过,昭武帝不是对某件事很期待,也不是因为张太师给了符合自己期待的意见,昭武帝期待的是张太师的态度,而张太师给出的态度终于令昭武帝满意了。
  张太师,先帝时期名满天下的大儒,更重要的是他自愿成为他的老师,当时的他只有嫡长子这个名头,帝王不喜,母族只是商户也给不出多大的助力,是张太师,自愿教授他,且给他介绍各种人脉,为他各种铺路,坚定支持他登基给了他很多帮助的长者。
  所以,面对张太师,昭武帝是感激的,他不会用对付其他人的手段去对付这样一个尽心尽力帮助过自己的长者。
  但,张太师一直坚定的支持康王也是让他很头疼。
  所以一直以来,张太师的奏折,昭武帝只是看,但从来不给批阅,沉默的拒绝。
  他知道,张太师是绝对的正统礼法的遵循者,所以当初那么尽心尽力的扶持他,现在也同样对康王付出,态度明确的站位康王。
  昭武帝想到了康王的优势,也知道长子这个身份本身就会获得一大批老大人的支持,但他还是将这个皇长子的身份给了苏氏,因为,利大于弊。
  登高才能跌重,苏氏本身就是第一世族了,必须有更高的权利和地位才能使他们动起来,他们动起来,自己才能有机会动手。
  不然,苏氏稳如泰山,自己要动手没那么名正言顺不说,还可能引起整个世族的反弹,哪能有如今局面。
  昭武帝不后悔把皇长子的身份给苏氏,但朝中对于康王的支持确实是让他有些头疼,那些保皇派老大人他们不是偏向哪一个皇子,他们就是遵循正统而已。
  但,康王绝不是他心底的储君人选。
  那么,怎么样打消这些老大人的支持就很重要了。
  顾丛嘉,他是喜爱的,因为梦里的遗憾,因为一日又一日看着他小手小脚的长大,他的孩子,他怎么会不喜欢呢?
  这之上,对于顾丛嘉的荣宠是真的,但,那些证实荣宠的举动传遍京城,却不只是因为喜爱,更是算计。
  这次那些人能轻易调查到昭武帝行踪,那自然是因为昭武帝没想过保密,他还助推了一把那些人的调查,谁让那些人实在太胆小了,不敢靠近不敢多看,他们能调查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