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冯清岁:“???”
“你来写就不叫野史,而是篡改正史了吧?”
纪长卿不紧不慢道:“我可以化名,越是查不到作者身份,越是引人考究。回头我再禁一禁这本书,感兴趣的人就更多了。”
冯清岁:“……”
不愧是一人分饰两角的纪大人。
眼界就是开阔。
她还想着自费印刷白送人呢,他居然想做成畅销书。
她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叹道:“王爷文采斐然,此书定能流传千古。”
纪长卿勾起唇角,刚要开口,突然感觉手上一热,鼻尖一臭。
( ̄w ̄;)
闺女拉便便了。
忙抱孩子去换尿布。
纪昕是个安静的孩子,吃了睡,睡了吃,除了拉了饿了嚎两声,其余时候都不怎么吱声。
冯清岁一开始不习惯,半夜睡醒过来,见身侧摇篮毫无动静,慌得立刻去探孩子鼻息。
感受到呼吸气流,悬着的心才落回原处。
_| ̄|
养孩子真是越安静越不安。
纪昕满百日那天,大熙水军正式向海盗宣战,凭借坚船利炮,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肃清全部海域。
同年九月,纪长卿派宝船南下,与沿海各国建交。
次年夏,宝船用丝绸、瓷器和茶叶换回了无数珍宝,带回了红薯藤,大熙开始广泛种植红薯。
同年九月,宝船再次南下,向西而行,两年后携土豆、玉米归来。
宗鹤白率领船队随行,与各国商人展开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大熙权贵及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入其中,出海大热。
大量白银流入大熙。
有了高产粮食和大量财富,纪长卿着手土改,按阶梯税率收取土地税,使得大规模占地无利可图。
并开放盐铁特许经营权和海上贸易执照等,以土地换牌照,将世家大族兼并的土地慢慢收归国有,再分给农民耕种。
农民可以永久使用分配得到的土地,但禁止买卖,从而抑制土地兼并,避免豪强坐大危及国本。
同时发展纺织业、冶炼业、陶瓷业等手工业,吸纳剩余劳力,推动技术革新。
熙和十年,即赵安登基第十年,大熙百姓温饱无虞,国库充盈如海。
赵安自愿退位让贤。
纪长卿辞让三次,方顺应天命,接受禅位。
即位后,改国号为景,年号为景元,封纪昕为太子。
纪昕继承了父母的聪慧,自幼文武双修,年仅九岁,就能挽半石弓,诵四书五经,用沙盘推演边境地形。
她最大的喜好是看她父皇为官时写的折子。
某日,又一次在折子里看到她父皇跟皇帝表忠心,她忍不住问道:“父皇,您最初的夙愿不是当个纯臣吗?怎么后来谋权篡位?”
纪长卿纠正道:“朕是名正言顺受禅继位的,没有篡位。”
纪昕:“……”
人家赵安要是有得选,能放着皇帝不做做王爷?
“好吧,”她换了个说辞,“您为什么要当皇帝?”
纪长卿长叹了口气。
“你母后走到哪杀到哪,不当皇帝兜不住啊。”
纪昕:(●__●)
“母后不是走到哪医到哪吗?什么时候杀人了?”
纪长卿刚要回她,冯清岁走过来,嗔了他一眼,对女儿道:“少听你父皇忽悠,他就是个捡漏的,要不是我给他领路,他还在毕恭毕敬给仇人磕头呢。”
纪长卿:“……”
第292章 大结局(中)
在闺女面前耍帅失败的纪长卿决定在朝堂上找回场子。
他一口气提出了三个草案。
其一,废除贱籍,禁止人口买卖;其二,推行义务教育,所有年满六岁的孩童,无论男女,均需进学堂读书;其三,允许女子科举入仕。
草案宣读完毕,满堂寂然。
纪长卿噙着笑道:“众卿家为何一言不发?莫非没有异议?”
朝臣:“……”
不,是槽多无口。
吏部尚书持笏出列。
“陛下,‘男主外,女主内’乃天地之道,若允许女子入仕,谁来相夫教子?长此以往,家不成家,国将何存?”
话音刚落,兵部侍郎戚玉真朗声道:“下官制造的船炮将海盗打得落花流水之时,邹大人怎不说‘男主外女主内’?”
邹尚书:“……”
差点忘了朝中还有个女官。
出于避嫌而从兵部调去礼部,已经晋升礼部尚书的闻既明附和道:
“本官窃以为男子不该小看自己,男主内同样可以做得很好,不该惧怕主内而将内务推给女子,还打着天地之道的幌子遮丑。”
随即拿自己举例。
“本官一开始面对孩子哭闹也手忙脚乱如临大敌,只知将孩子扔给他们母亲,后来通过学习小儿护理,照料孩子得心应手,这十年来连大夫都省了。”
“大景正是腾飞之际,急需用人,各位万不可为了掩饰一己懦弱而将女子困于后宅,延误盛世图景。”
邹尚书:“……”
想反驳,奈何富国强兵少不了戚玉真铸造的火器。
曾任提刑官的刑部尚书张之凛开口道:“女子心细如发,善察秋毫之末,我们刑部早就盼着能添几个女司狱,陛下此番提案甚好。”
邹尚书:“???”
刑狱司那种男人进去都腿肚子打颤的地方,你竟然想安排女司狱?
张尚书:呵,那是你没见过皇后娘娘审讯的风采。
邹尚书郁闷之际,又一人出声:“臣以为,陛下这三个提案一出,从此不分良贱,不分男女,人人享有同等权利,乃圣朝气象,大景必将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盛世永昌。”
是从河州通政使升任户部尚书的屈明璋。
邹尚书:“……”
合着你们都约好了,一致捧场,就他被排除在外,担当跳梁小丑?
还是不是同僚了?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兵部尚书,六部尚书就他和兵部尚书是老臣,他们总应该意见一致吧?
下一瞬,便听兵部尚书道:“臣附议。”
邹尚书一口老血差点喷了出来。
纪长卿登基后便裁撤了丞相一职,直接统管六部,如今几个尚书都同意提案,便将诏令颁布下去。
刚和离归府的贺千千收到消息,精神一震。
“娘,我要去考科举。”
正试图劝说她和前夫重归于好的长宁伯夫人一愣。
“你说什么?”
“我要考科举。”贺千千认真道,“如今朝廷不是允许女子科举入仕了么?”
长宁伯夫人:“……”
“先不说就你那点文墨考不考得上,也不说入仕划不划算,你也不看看自己多大年纪了,都快三旬了,孩子都生三个了,你考什么科举?等你考上,都能当外祖母了。”
贺千千抬手抚了下已经开始松弛的脸颊,坚定道:“朝廷又不限制科举年龄,我就是考个十几二十年才能中举,也非考不可。”
长宁伯夫人:“……”
“你图什么?”
“我就图一口气!”
贺千千咬牙切齿道。
“齐远骁那混账骂我是个连蛋都下不好的母鸡,连生三个都生不出带把的,我要是能考中举人进士,有个一官半职,他见了我都得跪下!”
长宁伯夫人:“……”
贺千千原本是想仗着家世和美貌嫁个侯世子伯世子的,谁知自从三皇子死后,那些曾经百般讨好她的世家公子都远远避着她。
私下打听才知,他们是忌讳她三皇子未婚妻的身份,不想沾惹麻烦。
她苦等了两年才有人上门提亲。
说的是安远侯府的二公子齐远骁。
齐远骁皮囊尚可,但上有大哥,承不了爵,下有一长串弟弟,分不了多少家产,自己又连个功名都没有。
这样的人,她以前压根不拿正眼看。
奈何她无人问津,年纪又不小了,再等下去,找的人怕是连齐远骁都不如,只能硬着头皮嫁了过去。
初时齐远骁倒也将她捧在手心上,一个小妾都没收,只守着她一个人。
等她连生三个女儿,容貌和身材大不如前,他就跟换了个人似的,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对她冷嘲热讽不说,小妾还一个接一个地抬。
那些小妾生的也都是女儿,她不过说了句他大概命中无子,他就扇她耳光。
她忍无可忍,带着三个女儿和离回了娘家——托新律的福,和离只需夫妻双方同意,不需要双方族人认可。
长宁伯夫人长叹了口气。
“夫妻吵架,吵着吵着动起手来是常有的事,你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和离痛快是痛快,但你日后怎么办?茹儿她们三个离了安远侯府,可不好说亲。”
贺千千道:“娘,我以前以为找门好亲事就能过上好日子,经历过才知,靠人不如靠己。”
“你来写就不叫野史,而是篡改正史了吧?”
纪长卿不紧不慢道:“我可以化名,越是查不到作者身份,越是引人考究。回头我再禁一禁这本书,感兴趣的人就更多了。”
冯清岁:“……”
不愧是一人分饰两角的纪大人。
眼界就是开阔。
她还想着自费印刷白送人呢,他居然想做成畅销书。
她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叹道:“王爷文采斐然,此书定能流传千古。”
纪长卿勾起唇角,刚要开口,突然感觉手上一热,鼻尖一臭。
( ̄w ̄;)
闺女拉便便了。
忙抱孩子去换尿布。
纪昕是个安静的孩子,吃了睡,睡了吃,除了拉了饿了嚎两声,其余时候都不怎么吱声。
冯清岁一开始不习惯,半夜睡醒过来,见身侧摇篮毫无动静,慌得立刻去探孩子鼻息。
感受到呼吸气流,悬着的心才落回原处。
_| ̄|
养孩子真是越安静越不安。
纪昕满百日那天,大熙水军正式向海盗宣战,凭借坚船利炮,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肃清全部海域。
同年九月,纪长卿派宝船南下,与沿海各国建交。
次年夏,宝船用丝绸、瓷器和茶叶换回了无数珍宝,带回了红薯藤,大熙开始广泛种植红薯。
同年九月,宝船再次南下,向西而行,两年后携土豆、玉米归来。
宗鹤白率领船队随行,与各国商人展开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大熙权贵及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入其中,出海大热。
大量白银流入大熙。
有了高产粮食和大量财富,纪长卿着手土改,按阶梯税率收取土地税,使得大规模占地无利可图。
并开放盐铁特许经营权和海上贸易执照等,以土地换牌照,将世家大族兼并的土地慢慢收归国有,再分给农民耕种。
农民可以永久使用分配得到的土地,但禁止买卖,从而抑制土地兼并,避免豪强坐大危及国本。
同时发展纺织业、冶炼业、陶瓷业等手工业,吸纳剩余劳力,推动技术革新。
熙和十年,即赵安登基第十年,大熙百姓温饱无虞,国库充盈如海。
赵安自愿退位让贤。
纪长卿辞让三次,方顺应天命,接受禅位。
即位后,改国号为景,年号为景元,封纪昕为太子。
纪昕继承了父母的聪慧,自幼文武双修,年仅九岁,就能挽半石弓,诵四书五经,用沙盘推演边境地形。
她最大的喜好是看她父皇为官时写的折子。
某日,又一次在折子里看到她父皇跟皇帝表忠心,她忍不住问道:“父皇,您最初的夙愿不是当个纯臣吗?怎么后来谋权篡位?”
纪长卿纠正道:“朕是名正言顺受禅继位的,没有篡位。”
纪昕:“……”
人家赵安要是有得选,能放着皇帝不做做王爷?
“好吧,”她换了个说辞,“您为什么要当皇帝?”
纪长卿长叹了口气。
“你母后走到哪杀到哪,不当皇帝兜不住啊。”
纪昕:(●__●)
“母后不是走到哪医到哪吗?什么时候杀人了?”
纪长卿刚要回她,冯清岁走过来,嗔了他一眼,对女儿道:“少听你父皇忽悠,他就是个捡漏的,要不是我给他领路,他还在毕恭毕敬给仇人磕头呢。”
纪长卿:“……”
第292章 大结局(中)
在闺女面前耍帅失败的纪长卿决定在朝堂上找回场子。
他一口气提出了三个草案。
其一,废除贱籍,禁止人口买卖;其二,推行义务教育,所有年满六岁的孩童,无论男女,均需进学堂读书;其三,允许女子科举入仕。
草案宣读完毕,满堂寂然。
纪长卿噙着笑道:“众卿家为何一言不发?莫非没有异议?”
朝臣:“……”
不,是槽多无口。
吏部尚书持笏出列。
“陛下,‘男主外,女主内’乃天地之道,若允许女子入仕,谁来相夫教子?长此以往,家不成家,国将何存?”
话音刚落,兵部侍郎戚玉真朗声道:“下官制造的船炮将海盗打得落花流水之时,邹大人怎不说‘男主外女主内’?”
邹尚书:“……”
差点忘了朝中还有个女官。
出于避嫌而从兵部调去礼部,已经晋升礼部尚书的闻既明附和道:
“本官窃以为男子不该小看自己,男主内同样可以做得很好,不该惧怕主内而将内务推给女子,还打着天地之道的幌子遮丑。”
随即拿自己举例。
“本官一开始面对孩子哭闹也手忙脚乱如临大敌,只知将孩子扔给他们母亲,后来通过学习小儿护理,照料孩子得心应手,这十年来连大夫都省了。”
“大景正是腾飞之际,急需用人,各位万不可为了掩饰一己懦弱而将女子困于后宅,延误盛世图景。”
邹尚书:“……”
想反驳,奈何富国强兵少不了戚玉真铸造的火器。
曾任提刑官的刑部尚书张之凛开口道:“女子心细如发,善察秋毫之末,我们刑部早就盼着能添几个女司狱,陛下此番提案甚好。”
邹尚书:“???”
刑狱司那种男人进去都腿肚子打颤的地方,你竟然想安排女司狱?
张尚书:呵,那是你没见过皇后娘娘审讯的风采。
邹尚书郁闷之际,又一人出声:“臣以为,陛下这三个提案一出,从此不分良贱,不分男女,人人享有同等权利,乃圣朝气象,大景必将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盛世永昌。”
是从河州通政使升任户部尚书的屈明璋。
邹尚书:“……”
合着你们都约好了,一致捧场,就他被排除在外,担当跳梁小丑?
还是不是同僚了?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兵部尚书,六部尚书就他和兵部尚书是老臣,他们总应该意见一致吧?
下一瞬,便听兵部尚书道:“臣附议。”
邹尚书一口老血差点喷了出来。
纪长卿登基后便裁撤了丞相一职,直接统管六部,如今几个尚书都同意提案,便将诏令颁布下去。
刚和离归府的贺千千收到消息,精神一震。
“娘,我要去考科举。”
正试图劝说她和前夫重归于好的长宁伯夫人一愣。
“你说什么?”
“我要考科举。”贺千千认真道,“如今朝廷不是允许女子科举入仕了么?”
长宁伯夫人:“……”
“先不说就你那点文墨考不考得上,也不说入仕划不划算,你也不看看自己多大年纪了,都快三旬了,孩子都生三个了,你考什么科举?等你考上,都能当外祖母了。”
贺千千抬手抚了下已经开始松弛的脸颊,坚定道:“朝廷又不限制科举年龄,我就是考个十几二十年才能中举,也非考不可。”
长宁伯夫人:“……”
“你图什么?”
“我就图一口气!”
贺千千咬牙切齿道。
“齐远骁那混账骂我是个连蛋都下不好的母鸡,连生三个都生不出带把的,我要是能考中举人进士,有个一官半职,他见了我都得跪下!”
长宁伯夫人:“……”
贺千千原本是想仗着家世和美貌嫁个侯世子伯世子的,谁知自从三皇子死后,那些曾经百般讨好她的世家公子都远远避着她。
私下打听才知,他们是忌讳她三皇子未婚妻的身份,不想沾惹麻烦。
她苦等了两年才有人上门提亲。
说的是安远侯府的二公子齐远骁。
齐远骁皮囊尚可,但上有大哥,承不了爵,下有一长串弟弟,分不了多少家产,自己又连个功名都没有。
这样的人,她以前压根不拿正眼看。
奈何她无人问津,年纪又不小了,再等下去,找的人怕是连齐远骁都不如,只能硬着头皮嫁了过去。
初时齐远骁倒也将她捧在手心上,一个小妾都没收,只守着她一个人。
等她连生三个女儿,容貌和身材大不如前,他就跟换了个人似的,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对她冷嘲热讽不说,小妾还一个接一个地抬。
那些小妾生的也都是女儿,她不过说了句他大概命中无子,他就扇她耳光。
她忍无可忍,带着三个女儿和离回了娘家——托新律的福,和离只需夫妻双方同意,不需要双方族人认可。
长宁伯夫人长叹了口气。
“夫妻吵架,吵着吵着动起手来是常有的事,你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和离痛快是痛快,但你日后怎么办?茹儿她们三个离了安远侯府,可不好说亲。”
贺千千道:“娘,我以前以为找门好亲事就能过上好日子,经历过才知,靠人不如靠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