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冯清岁意味深长道:“大概是给人打掩护吧。”
五花眨了眨眼。
翌日,冯清岁把骆仪萱来找她的事告诉纪长卿,末了,道:“马三火说不定被承恩侯府藏起来了。”
纪长卿颔首:“十有八九。”
尚国公府被削爵,骆仪菀被斩首,承恩侯府不再获授盐引,骆五又被判了刑,骆仪萱这会理应夹起尾巴做人。
却偏要往冯清岁跟前跑。
一般人可能以为她这是在示好,想通过讨好冯清岁间接讨好纪长卿,好为承恩侯府挽回一点损失。
纪长卿倒觉得,这更像是承恩侯府的迷惑举措。
“我会让人盯紧承恩侯府及其姻亲的各处产业。”他笑道,“但愿他们不要让我失望才好。”
承恩侯府敢私制烈性炸药,便是造反。
一旦背上造反的罪名,承恩侯府的下场可想而知。
到时小皇帝又要失去一份助力了。
聊完承恩侯府后,纪长卿勾唇笑道:“我刚刚收到屈明璋的信鸽,他禀报了个好消息,你知道是什么吗?”
冯清岁挑眉:“他找到痘牛了?”
纪长卿点头:“没错,还找到了两头,我让他留一头在河州培育,送一头进京,估计半个月后就能送到。”
冯清岁提醒道:“牛痘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就会自愈,进京路上也得培育痘牛才行。”
“我记得,有提醒他。”纪长卿回道,“保存痘种的方法也都告诉他了。”
冯清岁不由多出几分期待。
她虽然种过牛痘,但彼时她尚未恢复视力,也不知道师父那是在给她种牛痘,稀里糊涂的。
如今终于可以亲身实践。
“到时我给你种。”
她对纪长卿道。
语气没有半点暧昧。
然而纪长卿想到自己上臂将会永久留下由她亲自制造的疤痕,浑身上下瞬间热意弥漫。
“好。”他噙着笑道,“我等着。”
冯清岁:()
为何感觉眼前这人笑得有点色气?
是她看错了吗?
几日后,冯清岁去给闻既明拆线。
见他伤口恢复得不错,夸道:“你这伤口护理得很不错。继续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很快就能痊愈了。”
闻既明拿起枕边的医书,笑道:“我这几日闲着无事,翻了一下那天你给郝大夫推荐的太后娘娘的医著,学了不少术后护理常识。”
冯清岁莞尔一笑:“都说闻大人博闻强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是多翻了几本书,算不得什么本事。”
闻既明谦笑道。
“你和太后娘娘这身医术,才是真本事。”
先前他不曾见识过冯清岁的医术,还当戚玉真对她的推崇是偏爱之言,如今亲身经历,方知自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他抓住机会,翻开书,向冯清岁请教自己圈出来的不解之处。
冯清岁一一为他解答。
答完笑道:“闻大人于医术一道,悟性颇高,若用心钻研,往后遇上头疼脑热、咳嗽或积食腹泻等轻症,可以为自己或家人调理。”
闻既明道:“这正是我潜心研读的本意。”
呦呦和鹿鸣时常流涕咳嗽发热,他先前不知所以,只能干着急。
如今看了太后娘娘的著作,方知是小儿三岁前正常现象,只要耐心护理,多半会自愈,毋需焦虑。
“不过万不能托大。”冯清岁提醒,“该看大夫还得看大夫,切勿学了点皮毛就自作主张,延误病情就悔之晚矣。”
闻既明颔首:“定铭记于心。”
他这次受伤,纪长卿给他放了半个月假,拆完线还能休上好几天,将医书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下后,他去医馆待了几天,跟坐馆大夫又学了一番。
休假结束前一天的夜里,他被哭声惊醒,忙起床更衣,赶去隔壁。
戚玉真正抱着嚎啕大哭的鹿鸣在廊下走来走去。
“他怎么了?”
闻既明问道。
戚玉真回道:“他没发热也没腹泻,半夜突然哭起来,奶娘说他可能吃撑了。”
闻既明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腹部,确实有点鼓胀,轻拍还会发出“咚咚”声。
“我给他按按吧。”
他柔声道。
戚玉真诧异道:“你以前给他按过?”
闻既明摇头。
“没有,以前都是府医帮他按的,不过我刚看过太后娘娘的医著,跟平安堂大夫学了小儿推拿。”
戚玉真:“……”
“你这三脚猫功夫还是别往孩子身上使了,万一越按越糟糕怎么办?”
闻既明道:“我就给他揉一下肚子,不会乱来,若是不奏效,就去请大夫。”
戚玉真迟疑了一下方点头。
她将孩子放到罗汉榻上。
闻既明摩擦了一下双手,温热手心后方将手放到孩子肚腹,而后小心翼翼地轻柔按摩。
按了十几圈后,孩子“噗噗噗”放了一连串响屁,哭声缓了下来。
他心中一喜,继续按揉。
孩子的手脚渐渐停止动作,哭声也停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均匀的呼吸声。
他收了手。
戚玉真递过来一张帕子。
“辛苦了,擦擦汗吧。”
闻既明伸手碰了下额头,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出了汗。
天气明明很凉,他怎么……忽而明白过来,是他因为紧张而冒的汗。
他默不作声地接过帕子。
戚玉真将孩子送回房间后,再出来已不见了闻既明,她笑了笑,心道本来还想夸他两句,没想到他这么快走了。
自己便也回房歇息。
翌日,百官上朝之际,一行壮汉护着一辆由四匹马拉着的平板车,朝皇宫门口走去。
路人见平板车上站着一头浑身都是痘疮的牛,全都瞠目结舌。
“这不是病牛吗?赶着一头病牛进城作甚?”
“好恶心!这牛也太恐怖了,这些痘疮要是传给人怎么办?”
“会传人?天哪!”
路两边的人瞬间有多远闪多远。
有人报给巡逻的兵马司衙差,衙差拦住这一行人去路。
走在最前头的壮汉从怀里抽出一纸公文,衙差看过后,眼睛睁得比马车上那头牛的眼睛还大。
这头牛,竟然是……祥瑞?
老天。
哪个不要命的,竟敢把病牛当祥瑞进献。
一看落款,河州禾城知县屈明璋。
衙差:“……”
这位不是永宁公主的前驸马吗?
莫非对自己被发配到穷乡僻壤当知县不满,想要狠狠报复一下皇室?
真是疯得没边了。
他不要命,他们可还要命呢。
若是就这么放他们走到宫门口,他们保准要挨棍子。
衙差刚要发话,壮汉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
赫然是摄政王手谕。
这头牛,竟是摄政王下令寻找的祥瑞。
衙差:“……”
摄政王这么快就忍不住了吗?
这是要嘲讽陛下呢?还是想祸害全京城的人?
他这么个小人物,竟然赶上了历史转折点。
将公文和手谕都还给壮汉后,衙差退到一边,让这群壮汉带着病牛继续前行。
而后缀在后面,一同往宫门走去。
——绝非看热闹,守护东城区是他应尽的职责。
壮汉们到了宫门前,呈上方才给衙差看过的手谕和公文,守门侍卫随即打开宫门,放他们进宫。
第272章 种痘
勤政殿空间有限,大部分官员只能站在殿外广场上听政。
露天听朝是件极其考验耐力的事。
不管风霜雨雪,都要站立在天底下,站得足僵欲裂不说,还听不清殿内议政内容,只能靠前方官员口口相传。
玩过口口相传游戏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传了十个人后,十有八九面目全非。
站在队末的官员将听到的内容和翰林院学士出殿宣读的诏书一对,总觉得自己上了个假朝。
怎么能不削尖脑袋往上爬呢?
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风水还有轮流转的一天。
那头浑身长满痘疮的病牛被牵进广场时,勤政殿内的官员还一无所知,站在队末的官员便率先发现了。
他们惊得甚至顾不上朝仪,失声问道:“这是什么?”
牵着牛进来的壮汉道:“河州禾城知县献上来的祥瑞。”
众官:“???”
祥瑞?
哪个祥哪个瑞?
白龟白鹿白孔雀才叫祥瑞好吗。
管一头病牛叫祥瑞,嫌头顶上的脑袋太沉,不想要了?
还是他们站太久,幻视幻听了?
有人禁不住揉了揉眼睛,捏了捏耳朵,揉捏完再看那头牛,和先前看的一样,就是一头长满痘疮的普通黄牛。
五花眨了眨眼。
翌日,冯清岁把骆仪萱来找她的事告诉纪长卿,末了,道:“马三火说不定被承恩侯府藏起来了。”
纪长卿颔首:“十有八九。”
尚国公府被削爵,骆仪菀被斩首,承恩侯府不再获授盐引,骆五又被判了刑,骆仪萱这会理应夹起尾巴做人。
却偏要往冯清岁跟前跑。
一般人可能以为她这是在示好,想通过讨好冯清岁间接讨好纪长卿,好为承恩侯府挽回一点损失。
纪长卿倒觉得,这更像是承恩侯府的迷惑举措。
“我会让人盯紧承恩侯府及其姻亲的各处产业。”他笑道,“但愿他们不要让我失望才好。”
承恩侯府敢私制烈性炸药,便是造反。
一旦背上造反的罪名,承恩侯府的下场可想而知。
到时小皇帝又要失去一份助力了。
聊完承恩侯府后,纪长卿勾唇笑道:“我刚刚收到屈明璋的信鸽,他禀报了个好消息,你知道是什么吗?”
冯清岁挑眉:“他找到痘牛了?”
纪长卿点头:“没错,还找到了两头,我让他留一头在河州培育,送一头进京,估计半个月后就能送到。”
冯清岁提醒道:“牛痘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就会自愈,进京路上也得培育痘牛才行。”
“我记得,有提醒他。”纪长卿回道,“保存痘种的方法也都告诉他了。”
冯清岁不由多出几分期待。
她虽然种过牛痘,但彼时她尚未恢复视力,也不知道师父那是在给她种牛痘,稀里糊涂的。
如今终于可以亲身实践。
“到时我给你种。”
她对纪长卿道。
语气没有半点暧昧。
然而纪长卿想到自己上臂将会永久留下由她亲自制造的疤痕,浑身上下瞬间热意弥漫。
“好。”他噙着笑道,“我等着。”
冯清岁:()
为何感觉眼前这人笑得有点色气?
是她看错了吗?
几日后,冯清岁去给闻既明拆线。
见他伤口恢复得不错,夸道:“你这伤口护理得很不错。继续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很快就能痊愈了。”
闻既明拿起枕边的医书,笑道:“我这几日闲着无事,翻了一下那天你给郝大夫推荐的太后娘娘的医著,学了不少术后护理常识。”
冯清岁莞尔一笑:“都说闻大人博闻强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是多翻了几本书,算不得什么本事。”
闻既明谦笑道。
“你和太后娘娘这身医术,才是真本事。”
先前他不曾见识过冯清岁的医术,还当戚玉真对她的推崇是偏爱之言,如今亲身经历,方知自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他抓住机会,翻开书,向冯清岁请教自己圈出来的不解之处。
冯清岁一一为他解答。
答完笑道:“闻大人于医术一道,悟性颇高,若用心钻研,往后遇上头疼脑热、咳嗽或积食腹泻等轻症,可以为自己或家人调理。”
闻既明道:“这正是我潜心研读的本意。”
呦呦和鹿鸣时常流涕咳嗽发热,他先前不知所以,只能干着急。
如今看了太后娘娘的著作,方知是小儿三岁前正常现象,只要耐心护理,多半会自愈,毋需焦虑。
“不过万不能托大。”冯清岁提醒,“该看大夫还得看大夫,切勿学了点皮毛就自作主张,延误病情就悔之晚矣。”
闻既明颔首:“定铭记于心。”
他这次受伤,纪长卿给他放了半个月假,拆完线还能休上好几天,将医书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下后,他去医馆待了几天,跟坐馆大夫又学了一番。
休假结束前一天的夜里,他被哭声惊醒,忙起床更衣,赶去隔壁。
戚玉真正抱着嚎啕大哭的鹿鸣在廊下走来走去。
“他怎么了?”
闻既明问道。
戚玉真回道:“他没发热也没腹泻,半夜突然哭起来,奶娘说他可能吃撑了。”
闻既明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腹部,确实有点鼓胀,轻拍还会发出“咚咚”声。
“我给他按按吧。”
他柔声道。
戚玉真诧异道:“你以前给他按过?”
闻既明摇头。
“没有,以前都是府医帮他按的,不过我刚看过太后娘娘的医著,跟平安堂大夫学了小儿推拿。”
戚玉真:“……”
“你这三脚猫功夫还是别往孩子身上使了,万一越按越糟糕怎么办?”
闻既明道:“我就给他揉一下肚子,不会乱来,若是不奏效,就去请大夫。”
戚玉真迟疑了一下方点头。
她将孩子放到罗汉榻上。
闻既明摩擦了一下双手,温热手心后方将手放到孩子肚腹,而后小心翼翼地轻柔按摩。
按了十几圈后,孩子“噗噗噗”放了一连串响屁,哭声缓了下来。
他心中一喜,继续按揉。
孩子的手脚渐渐停止动作,哭声也停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均匀的呼吸声。
他收了手。
戚玉真递过来一张帕子。
“辛苦了,擦擦汗吧。”
闻既明伸手碰了下额头,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出了汗。
天气明明很凉,他怎么……忽而明白过来,是他因为紧张而冒的汗。
他默不作声地接过帕子。
戚玉真将孩子送回房间后,再出来已不见了闻既明,她笑了笑,心道本来还想夸他两句,没想到他这么快走了。
自己便也回房歇息。
翌日,百官上朝之际,一行壮汉护着一辆由四匹马拉着的平板车,朝皇宫门口走去。
路人见平板车上站着一头浑身都是痘疮的牛,全都瞠目结舌。
“这不是病牛吗?赶着一头病牛进城作甚?”
“好恶心!这牛也太恐怖了,这些痘疮要是传给人怎么办?”
“会传人?天哪!”
路两边的人瞬间有多远闪多远。
有人报给巡逻的兵马司衙差,衙差拦住这一行人去路。
走在最前头的壮汉从怀里抽出一纸公文,衙差看过后,眼睛睁得比马车上那头牛的眼睛还大。
这头牛,竟然是……祥瑞?
老天。
哪个不要命的,竟敢把病牛当祥瑞进献。
一看落款,河州禾城知县屈明璋。
衙差:“……”
这位不是永宁公主的前驸马吗?
莫非对自己被发配到穷乡僻壤当知县不满,想要狠狠报复一下皇室?
真是疯得没边了。
他不要命,他们可还要命呢。
若是就这么放他们走到宫门口,他们保准要挨棍子。
衙差刚要发话,壮汉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
赫然是摄政王手谕。
这头牛,竟是摄政王下令寻找的祥瑞。
衙差:“……”
摄政王这么快就忍不住了吗?
这是要嘲讽陛下呢?还是想祸害全京城的人?
他这么个小人物,竟然赶上了历史转折点。
将公文和手谕都还给壮汉后,衙差退到一边,让这群壮汉带着病牛继续前行。
而后缀在后面,一同往宫门走去。
——绝非看热闹,守护东城区是他应尽的职责。
壮汉们到了宫门前,呈上方才给衙差看过的手谕和公文,守门侍卫随即打开宫门,放他们进宫。
第272章 种痘
勤政殿空间有限,大部分官员只能站在殿外广场上听政。
露天听朝是件极其考验耐力的事。
不管风霜雨雪,都要站立在天底下,站得足僵欲裂不说,还听不清殿内议政内容,只能靠前方官员口口相传。
玩过口口相传游戏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传了十个人后,十有八九面目全非。
站在队末的官员将听到的内容和翰林院学士出殿宣读的诏书一对,总觉得自己上了个假朝。
怎么能不削尖脑袋往上爬呢?
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风水还有轮流转的一天。
那头浑身长满痘疮的病牛被牵进广场时,勤政殿内的官员还一无所知,站在队末的官员便率先发现了。
他们惊得甚至顾不上朝仪,失声问道:“这是什么?”
牵着牛进来的壮汉道:“河州禾城知县献上来的祥瑞。”
众官:“???”
祥瑞?
哪个祥哪个瑞?
白龟白鹿白孔雀才叫祥瑞好吗。
管一头病牛叫祥瑞,嫌头顶上的脑袋太沉,不想要了?
还是他们站太久,幻视幻听了?
有人禁不住揉了揉眼睛,捏了捏耳朵,揉捏完再看那头牛,和先前看的一样,就是一头长满痘疮的普通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