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冯清岁但笑不语。
  纪长卿见她似是要出门的样子,问道:“今日立冬,你不在府里待着,是要去宗家?”
  冯清岁摇头。
  “我让人做了一批毛衣和羽绒服,备了些日用品和点心,打算给慈幼院的孩子送去。”
  她去年财力有限,只给花菱所在的慈幼院的孩子送了冬服,今年清辉暖绒阁挣了不少钱,她便给其他慈幼院孩子也都制了衣。
  立冬是小与的生辰,姐姐往年都在立冬给慈幼院捐赠,她打算沿袭这一善例。
  纪长卿想起挂在慈幼院展馆的那幅绣画,眉眼不自觉带上几分柔和。
  “我等你回来吃饺子。”
  冯清岁道好。
  旋即带着五花出门。
  她先给去年未曾涉足的几家慈幼院送了冬服、日用品和点心,最后才来到花菱和她哥哥花承所在的慈幼院。
  “夫人!”
  花菱见到她,跟小蝴蝶似的,挥着双臂奔来。
  “我们院现在好暖和。”
  她迫不及待地和冯清岁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管事在我们屋里放了煤炉,那炉子烧的煤饼跟蜂窝似的,一点烟都没有,不过烧的时候不能关窗户,管事说关窗会被毒死……”
  蜂窝煤是师父提出来的,冯清岁自然知道,不过她还是津津有味地听花菱分享。
  “有了煤炉,院里随时都能喝上开水,还能烤炊饼、烤花生、烤芋头吃!”
  “我现在一点也不讨厌冬天了。”
  冯清岁莞尔一笑:“那很好。”
  她把带来的日用品和点心分给院里的孩子,花菱又是一阵欢呼。
  “是桂香楼的点心诶!哥哥昨天还说攒够铜板给我买桂香楼的点心吃。”
  花承默不作声地站在一旁,半大少年的眉眼多了几分坚毅。
  冯清岁笑问道:“你们怎么攒的铜板?”
  “帮人做煤饼。”
  花承回道。
  朝廷公开了蜂窝煤的制作方法,眼下京城百姓用的蜂窝煤,都是买回煤粉后,自己混着黄泥用模具制作的。
  花菱笑眯眯道:“哥哥做的煤饼又耐烧又容易点着,周围的店铺都爱找哥哥帮忙做。”
  “真棒。”
  冯清岁夸赞道。
  她将捎来的木盒打开,指着里边的四个瓷瓶,对花承道:“这是我新制的祛疤膏,虽然不能让你的脸恢复原样,不过应该能让疤痕淡许多。”
  说完将用法告诉花承。
  花承接过木盒,郑重道:“谢谢夫人!夫人大恩大德,花承永记在心。”
  冯清岁微微一笑:“举手之劳,不必客气。”
  和兄妹俩聊了一会后,她告辞离开。
  回到府里,戚氏唤她去慈宁堂吃饺子。
  让她意外的是,纪长卿还做了糍粑。
  “趁热吃。”
  纪长卿一脸笑意。
  刚煎好的糍粑,金黄脆壳上绽着细密纹路,咬开后,是雪白绵软的糯米芯,温热的米香气扑鼻而来。
  她小口小口吃完一个糍粑,笑叹道:“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又是一年。”
  戚氏同叹:“可不是,这日子也不知道怎么过的,一眨眼我又老了一岁,白头发又翻了一倍。”
  冯清岁伸长脖子,瞧了两眼她的发髻,疑惑道:“白发在哪?我怎么一根也找不着?”
  戚氏嗔了她一眼。
  “满天星那么多,就知道哄我。”
  “我说的可是真话。”冯清岁给纪长卿递了个眼色,“不信您问问长风。”
  纪长卿一本正经道:“娘您看着比去年还年轻。”
  “怎么可能。”
  戚氏剜了他一眼。
  “谁经历了丧子之痛会比去年年轻?”
  纪长卿:“……”
  纪长卿:“……”
  冯清岁差点没忍住笑。
  戚氏继续道:“你们身为长兄长嫂,只需为长卿服丧九个月,你们再过四个月便能重办亲事,眼下得纳征请期了。”
  纪长卿惊愕:“还要四个月?”
  “不然你以为?”
  戚氏反问。
  纪长卿:“……我以为出了国丧就可以成亲了。”
  戚氏冷哼了一声。
  怪谁?
  自己挖的坑。
  冯清岁乖巧道:“我听娘的。”
  纪长卿:“……”
  这天底下,为了给自己服孝而迟迟不能成亲的人,大概只有他一个。
  不过,在走三书六礼之前,还有件要紧的事要办。
  翌日早朝,议事完毕,他向百官宣布道:“家母昨日和老仆闲聊,意外发现本王和舍弟儿时曾因仆人混淆,身份对调。今既察明真相,自当各归其位,复其本来。”
  百官:“???”
  啥?
  你说啥?
  “即是说,本王才是次子纪长卿,而殒身江州的舍弟才是长子纪长风。”
  纪长卿继续道。
  “从今日起,本王改名纪长卿,回归次子身份。”
  百官:(☉☉)
  明明说的是人话,他们怎么就听不懂?
  谁家双胞胎一把年纪了还换名字?
  都错了那么多年了,就不能将错就错吗?
  换回来做什么?
  脑子转得快的,立刻便想到纪长风死而复活之事,眼底掠过一丝骇然。
  死回来的人,究竟是纪长卿,还是纪长风?
  若是纪长卿,勒噶的战绩算什么?文臣的终极幻想——弃笔从戎,碾压武将,威震异域?
  若是纪长风,好端端和弟弟换身份做什么?
  众官尚在思索之时,上官牧的目光已越过前方朝臣,和纪长卿对上。
  纪长卿眼里无波无澜,一派平静。
  上官牧心中惊涛骇浪,平地起惊雷。
  待纪长卿走出勤政殿,他立刻转身跟了上去。
  追上纪长卿后,他一拳击向这厮肩头,咬牙切齿道:“竟然瞒了我这么久!我上百两银子的纸钱都白烧了。”
  纪长卿转身,定定地看着他:“我们的交情只值百两银子?”
  上官牧冷笑。
  “你知道百两银子能买多少纸钱吗?够你在地府花上万载了。”
  纪长卿:“……”
  第250章 卤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回报上官牧的百两兄弟情,纪长卿主动提议:“需要我找太后,给你赐个婚吗?”
  上官牧:“……”
  肩膀立刻垮了下去。
  “对象都没有,赐什么婚。”
  纪长卿:“???”
  “你这大半年都在忙什么?”
  上官牧:“养马。你去河州赈灾那段时间,牧场的马得了瘟病,死了近四成,我一心扑在瘟病防治和马匹繁殖上,大半时间都呆在牧场,根本顾不上其他。”
  京城大乱那会他倒是有心想表现一下,可惜裴闵如回了裴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连人都见不着。
  纪长卿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有空去月老祠拜拜。”
  上官牧拧眉:“你的姻缘是跟月老求来的?”
  纪长卿:“我的不是。不过你显然没有我的本事,还是找月老帮一下忙比较好。”
  上官牧:(▼皿▼#)
  这厮如假包换,是不损他会死的纪长卿无疑!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纪长卿更完名后,第一件事便是催母亲下聘书。
  戚氏道:“你既要走三书六礼,先前的冥婚便做不得数,清岁怕是要回宗家住一段时间。”
  纪长卿:“?!”
  “婚礼前三天再住到宗家不行吗?”
  戚氏反问他:“住三天和住三个月有什么区别?你们如今在府里也不是每天都碰得上面。”
  纪长卿:“……”
  怎么没区别?
  清岁住府里,他想见就能见,要是住到宗家,他想见她还不知要经过几个人。
  “娘,”他眸色幽静,“清岁不在府里,你一个人岂不寂寥?”
  戚氏:“我耐了这么多年寂寞,早就习惯了。”
  纪长卿:“……”
  “要不还是问一下清岁的意见吧。”
  戚氏道好。
  随即命人请了冯清岁过来。
  冯清岁听完事情始末,沉吟片刻,道:“我先回宗家,娘您再下定吧。”
  感情都是处出来的,她和宗家人只见过几面,彼此性情都不算了解,到宗家住一段时间,和他们熟络熟络也好。
  纪长卿:“!”
  这人应得这么干脆,就一点都不留恋纪府吗?
  “去了宗家,你就尝不到我的手艺了。”他幽幽道,“万一你吃不惯那边的饭菜……”
  冯清岁微微一笑:“要是吃不惯,我就回来找二爷开小灶。”
  纪长卿:“……”
  好吧,起码她还是在意他的厨艺的。
  冯清岁和宗家商定后,过完腊八节,便收拾行囊,准备搬去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