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是钦差大臣!我们有救了!”
“大人!胡县令紧闭城门,驱除流民,一粒粮食都不肯施舍,大人一定要斩了这狗官!”
“大人快救救我爹,他拉了一天的血便……”
……
一排箭簇整齐斜射在最前方流民身前的地面上。
流民齐齐止步。
“老幼妇孺列左,青壮列右,伤病者卧道旁,一炷香内,不成队者逐出赈灾之列。”
纪长卿朗声道。
“推搡作乱者,当暴民处置。”
流民当即被镇住,慌忙如他所说,列起队来。
纪长卿旋即命人埋锅煮粥烧水,着医官诊治伤病患者,眨眼便将方才乱糟糟的局面,变得整齐有序。
站在城楼上,居高临下看着这一幕的大腹便便中年男子眸光微闪。
旋即转身下了城楼。
不一会,城门“咔咔”打开。
中年男子领着一大帮人从门内快步走出。
“云怀县县令胡虎威,叩见丞相大人。”
“蒙天恩垂怜,遣诸位大人率京师将士赈济,实乃云怀百姓之福。”
“下官谨代阖县黎庶,恭请圣安。”
说完齐齐跪拜在地。
纪长卿骑马慢步走到他们跟前,沉声问道:“为何不开仓赈济灾民?”
胡县令抬头,惭愧道:“非是下官不愿开仓赈灾,盖因粮仓被匪盗劫掠烧毁,如今已成废墟,城中百姓存粮有限,难以伸出援手。”
“且临县因放流民入城接济,遭混在流民里的劫匪烧杀劫掠,占城为王。”
“下官恐城中百姓性命不保,不得不将流民拒之城外。”
纪长卿盯着他看了会,方缓声道:“起来吧。”
“谢大人!”
胡县令领着一众县官从地上爬起。
“大人请入城。”
纪长卿淡淡道:“等灾民吃上东西,再进城也不迟。”
胡县令忙不迭道:“大人说的是。”
铁锅里飘出麦饭香气时,灾民们忍不住咽口水,望眼欲穿地看着沸腾的饭锅。
待麦饭煮好,分发到他们手里,顾不得烫,便往口里送。
冯清岁和众医官诊完伤病患者,给其他流民也都一一诊了脉,将可能感染了痢疾之人也都隔离开来。
“我们会十二个时辰供应热水,所有人务必取用热水,不得私饮生水。”
诊脉时,他们逐一交代流民。
“如厕需统一到茅厕,不得随地大小便,违者将按故意传播疫病处置。”
裴云湛尚未完全康复,毋需参与赈济。
他坐在马车里,远远看着忙碌的同僚,和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救治病患的冯氏。
想起自己先前讽刺冯氏的话,像被人狠狠扇了一耳光似的,脸上火辣辣地疼。
原来,他才是来“游山玩水”之人。
被羞愧灼烧了一会后,他又想起初次见冯氏时,冯氏放着重伤的樵夫樵妇不治而去治富贵公子那一幕,心里头一次掠过疑惑。
莫非那富贵公子当真伤得比樵夫樵妇严重?
刚好方院判朝他马车走来,他叫住问道:“方大人,下官想请教一事。”
“何事?”
他将当时的情形说了。
方院判捋着胡子道:“遭受撞击时,有人伤的是四肢,有人伤的是内脏,后者可能一时半会没有反应,等出现症状,便无力回天。”
裴云湛听完,又沉默了半天。
第204章 小灶
临时安置流民的棚屋搭建起来后,纪长卿将京师第三营和部分医官留在城外,领着其余人进了城。
胡县令将他们带到一栋三进宅子门前,道:“这是本县富户甄员外的宅院,听闻朝廷派了钦差大臣来河州赈灾,特地腾出宅子,给各位大人歇脚。”
站在他身后的一个五旬老者恭敬道:“甄某久沐皇恩,今得效犬马之劳,实乃三生有幸。”
纪长卿微微颔首。
“甄员外有心了。”
旋即安排随行官员入住。
待众官将行李搬进宅子,安置妥当后,胡县令道:“诸位大人一路劳顿,下官偕本地乡绅在春风楼备了薄酒素宴为诸位大人接风。”
纪长卿对众官道:“你们随胡县令去吧,本官和冯医官有事相商,不和你们一起用膳了。”
众官:“……”
什么有事相商,分明是想自己开小灶。
可恶,居然不带他们。
压下心中怨念后,他们有气无力地应了声:“好的,大人。”
胡县令一早便留意到随行官员里夹了个女子,还以为是纪长卿爱妾。
如今听了纪长卿所言,才知是个女医。
怎么偏带了一个女医?
估计是安了医官名头的小妾。
他心念急转,脸上堆着笑问道:“等会下官让人送酒食来甄宅给大人?”
纪长卿摆手:“不必,本官自会解决。”
胡县令脸色一僵。
不去酒楼用膳,也不吃他送来的膳食,这是防着他做手脚?
果真刁钻。
他掩去眸底暗色,恭敬道:“既如此,下官便和诸位大人先去春风楼用膳。回头大人若有吩咐,尽管差遣。”
纪长卿道好。
等众人都离开后,他对冯清岁道:“怕你不喜觥筹交错,将你留了下来,可怪我自作主张?”
冯清岁笑眯眯道:“有纪大人亲自下厨,便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我也不去。”
纪长卿微微一笑。
因天色已晚,菜肆空寂无人,他让人从郊外农家买了鸡鸭鱼,做了几道简单菜式:血鸭、小炒仔鸡、剁椒鱼头、清炒丝瓜。
冯清岁胃口大开,吃得头也不抬。
不经意抬首,发现纪长卿光看她吃,自己没动筷,疑惑道:“二爷怎么不吃?”
纪长卿自是不会承认自己看她吃饭入了迷,轻咳了一声,道:“刚刚不小心辣到了,得缓一缓。”
冯清岁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旋即取出蜂蜜,给他冲了一杯蜂蜜水,笑道:“吃点甜的就不辣了。”
“多谢。”
纪长卿抿了一口蜂蜜水,甜意从舌尖直淌到心头。
春风楼,胡县令旁敲侧击打听到,那位冯医官竟是纪长卿的嫂子,心中暗暗称奇。
难怪纪长卿一把年纪了还不成亲,原来是有“嫂夫人”了。
赈灾平叛都不忘将冯氏带上,可见冯氏在其心中的位置。
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将众官灌得醉醺醺地送回甄宅后,他回了衙门,关起门来和自家夫人耳语了一番。
翌日一早,冯清岁洗漱完毕,用出发前纪长卿给她的肉酱拌了份面条吃,便和其他医官出了城,给伤病患者复诊。
午间伙夫蒸了炊饼,炒了两个菜,她和五花一人领了一份。
盘坐在树荫下,正要开吃,一个打扮素净的年轻妇人领着两个拎着食盒的丫鬟朝她走来。
“见过冯夫人。”
年轻妇人躬身行了个礼。
“妾身乃胡县令夫人蒲氏,特来给夫人送午膳。”
说罢,将食盒放到地上,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的丰盛菜肴。
“多谢蒲夫人。”
冯清岁笑道。
“不过我们有规矩,不得随意收受他人赠送的吃食,你的心意我领了,膳食还是收回去吧。”
蒲氏一脸讶异:“可是担心吃食不干净?这是妾身盯着厨房做的,绝无问题。”
冯清岁摇头。
“只是不好坏了规矩而已。不然我收你也收,吃出疫病该如何处置?”
蒲氏讪讪道:“妾身不知此规,只是见夫人躬身亲为,自己安坐后宅,羞愧难当,想略尽绵薄之力。”
冯清岁轻笑:“你若有心,可以加入我们,一同照料灾民。”
蒲氏神色一顿。
旋即摇头苦笑:“妾身倒是有心,可惜府中还有幼儿需要照料,脱不开身。”
冯清岁:“既如此,你便安心照料家人。”
说完低头用膳。
蒲氏见她看也不看自己送来的饭菜,唯有将食盒收起,叹息道:“夫人如此吃苦耐劳,真真令妾身自愧弗如。”
她站到一侧,等冯清岁吃完饭,方再次开口。
“等夫人空闲下来,还请给妾身一个机会,带夫人品尝我们云怀当地美食。”
冯清岁挑眉:“云怀有何美食?”
“我们云怀有两大名菜,一是糖醋鲤鱼,二是窑鸡。”
蒲氏笑道。
“这糖醋鲤鱼,夫人在京中可能也吃过,不觉稀奇。窑鸡估计还是头一回听。”
不但吃过还亲手做过窑鸡的冯清岁:“……”
“愿闻其详。”
“这窑鸡,须得到田里挖土块,用土块搭建土窑,将土窑烧得滚烫后,再把泥巴和荷叶包裹的整鸡放进窑膛,借余温焖熟。”
“大人!胡县令紧闭城门,驱除流民,一粒粮食都不肯施舍,大人一定要斩了这狗官!”
“大人快救救我爹,他拉了一天的血便……”
……
一排箭簇整齐斜射在最前方流民身前的地面上。
流民齐齐止步。
“老幼妇孺列左,青壮列右,伤病者卧道旁,一炷香内,不成队者逐出赈灾之列。”
纪长卿朗声道。
“推搡作乱者,当暴民处置。”
流民当即被镇住,慌忙如他所说,列起队来。
纪长卿旋即命人埋锅煮粥烧水,着医官诊治伤病患者,眨眼便将方才乱糟糟的局面,变得整齐有序。
站在城楼上,居高临下看着这一幕的大腹便便中年男子眸光微闪。
旋即转身下了城楼。
不一会,城门“咔咔”打开。
中年男子领着一大帮人从门内快步走出。
“云怀县县令胡虎威,叩见丞相大人。”
“蒙天恩垂怜,遣诸位大人率京师将士赈济,实乃云怀百姓之福。”
“下官谨代阖县黎庶,恭请圣安。”
说完齐齐跪拜在地。
纪长卿骑马慢步走到他们跟前,沉声问道:“为何不开仓赈济灾民?”
胡县令抬头,惭愧道:“非是下官不愿开仓赈灾,盖因粮仓被匪盗劫掠烧毁,如今已成废墟,城中百姓存粮有限,难以伸出援手。”
“且临县因放流民入城接济,遭混在流民里的劫匪烧杀劫掠,占城为王。”
“下官恐城中百姓性命不保,不得不将流民拒之城外。”
纪长卿盯着他看了会,方缓声道:“起来吧。”
“谢大人!”
胡县令领着一众县官从地上爬起。
“大人请入城。”
纪长卿淡淡道:“等灾民吃上东西,再进城也不迟。”
胡县令忙不迭道:“大人说的是。”
铁锅里飘出麦饭香气时,灾民们忍不住咽口水,望眼欲穿地看着沸腾的饭锅。
待麦饭煮好,分发到他们手里,顾不得烫,便往口里送。
冯清岁和众医官诊完伤病患者,给其他流民也都一一诊了脉,将可能感染了痢疾之人也都隔离开来。
“我们会十二个时辰供应热水,所有人务必取用热水,不得私饮生水。”
诊脉时,他们逐一交代流民。
“如厕需统一到茅厕,不得随地大小便,违者将按故意传播疫病处置。”
裴云湛尚未完全康复,毋需参与赈济。
他坐在马车里,远远看着忙碌的同僚,和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救治病患的冯氏。
想起自己先前讽刺冯氏的话,像被人狠狠扇了一耳光似的,脸上火辣辣地疼。
原来,他才是来“游山玩水”之人。
被羞愧灼烧了一会后,他又想起初次见冯氏时,冯氏放着重伤的樵夫樵妇不治而去治富贵公子那一幕,心里头一次掠过疑惑。
莫非那富贵公子当真伤得比樵夫樵妇严重?
刚好方院判朝他马车走来,他叫住问道:“方大人,下官想请教一事。”
“何事?”
他将当时的情形说了。
方院判捋着胡子道:“遭受撞击时,有人伤的是四肢,有人伤的是内脏,后者可能一时半会没有反应,等出现症状,便无力回天。”
裴云湛听完,又沉默了半天。
第204章 小灶
临时安置流民的棚屋搭建起来后,纪长卿将京师第三营和部分医官留在城外,领着其余人进了城。
胡县令将他们带到一栋三进宅子门前,道:“这是本县富户甄员外的宅院,听闻朝廷派了钦差大臣来河州赈灾,特地腾出宅子,给各位大人歇脚。”
站在他身后的一个五旬老者恭敬道:“甄某久沐皇恩,今得效犬马之劳,实乃三生有幸。”
纪长卿微微颔首。
“甄员外有心了。”
旋即安排随行官员入住。
待众官将行李搬进宅子,安置妥当后,胡县令道:“诸位大人一路劳顿,下官偕本地乡绅在春风楼备了薄酒素宴为诸位大人接风。”
纪长卿对众官道:“你们随胡县令去吧,本官和冯医官有事相商,不和你们一起用膳了。”
众官:“……”
什么有事相商,分明是想自己开小灶。
可恶,居然不带他们。
压下心中怨念后,他们有气无力地应了声:“好的,大人。”
胡县令一早便留意到随行官员里夹了个女子,还以为是纪长卿爱妾。
如今听了纪长卿所言,才知是个女医。
怎么偏带了一个女医?
估计是安了医官名头的小妾。
他心念急转,脸上堆着笑问道:“等会下官让人送酒食来甄宅给大人?”
纪长卿摆手:“不必,本官自会解决。”
胡县令脸色一僵。
不去酒楼用膳,也不吃他送来的膳食,这是防着他做手脚?
果真刁钻。
他掩去眸底暗色,恭敬道:“既如此,下官便和诸位大人先去春风楼用膳。回头大人若有吩咐,尽管差遣。”
纪长卿道好。
等众人都离开后,他对冯清岁道:“怕你不喜觥筹交错,将你留了下来,可怪我自作主张?”
冯清岁笑眯眯道:“有纪大人亲自下厨,便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我也不去。”
纪长卿微微一笑。
因天色已晚,菜肆空寂无人,他让人从郊外农家买了鸡鸭鱼,做了几道简单菜式:血鸭、小炒仔鸡、剁椒鱼头、清炒丝瓜。
冯清岁胃口大开,吃得头也不抬。
不经意抬首,发现纪长卿光看她吃,自己没动筷,疑惑道:“二爷怎么不吃?”
纪长卿自是不会承认自己看她吃饭入了迷,轻咳了一声,道:“刚刚不小心辣到了,得缓一缓。”
冯清岁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旋即取出蜂蜜,给他冲了一杯蜂蜜水,笑道:“吃点甜的就不辣了。”
“多谢。”
纪长卿抿了一口蜂蜜水,甜意从舌尖直淌到心头。
春风楼,胡县令旁敲侧击打听到,那位冯医官竟是纪长卿的嫂子,心中暗暗称奇。
难怪纪长卿一把年纪了还不成亲,原来是有“嫂夫人”了。
赈灾平叛都不忘将冯氏带上,可见冯氏在其心中的位置。
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将众官灌得醉醺醺地送回甄宅后,他回了衙门,关起门来和自家夫人耳语了一番。
翌日一早,冯清岁洗漱完毕,用出发前纪长卿给她的肉酱拌了份面条吃,便和其他医官出了城,给伤病患者复诊。
午间伙夫蒸了炊饼,炒了两个菜,她和五花一人领了一份。
盘坐在树荫下,正要开吃,一个打扮素净的年轻妇人领着两个拎着食盒的丫鬟朝她走来。
“见过冯夫人。”
年轻妇人躬身行了个礼。
“妾身乃胡县令夫人蒲氏,特来给夫人送午膳。”
说罢,将食盒放到地上,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的丰盛菜肴。
“多谢蒲夫人。”
冯清岁笑道。
“不过我们有规矩,不得随意收受他人赠送的吃食,你的心意我领了,膳食还是收回去吧。”
蒲氏一脸讶异:“可是担心吃食不干净?这是妾身盯着厨房做的,绝无问题。”
冯清岁摇头。
“只是不好坏了规矩而已。不然我收你也收,吃出疫病该如何处置?”
蒲氏讪讪道:“妾身不知此规,只是见夫人躬身亲为,自己安坐后宅,羞愧难当,想略尽绵薄之力。”
冯清岁轻笑:“你若有心,可以加入我们,一同照料灾民。”
蒲氏神色一顿。
旋即摇头苦笑:“妾身倒是有心,可惜府中还有幼儿需要照料,脱不开身。”
冯清岁:“既如此,你便安心照料家人。”
说完低头用膳。
蒲氏见她看也不看自己送来的饭菜,唯有将食盒收起,叹息道:“夫人如此吃苦耐劳,真真令妾身自愧弗如。”
她站到一侧,等冯清岁吃完饭,方再次开口。
“等夫人空闲下来,还请给妾身一个机会,带夫人品尝我们云怀当地美食。”
冯清岁挑眉:“云怀有何美食?”
“我们云怀有两大名菜,一是糖醋鲤鱼,二是窑鸡。”
蒲氏笑道。
“这糖醋鲤鱼,夫人在京中可能也吃过,不觉稀奇。窑鸡估计还是头一回听。”
不但吃过还亲手做过窑鸡的冯清岁:“……”
“愿闻其详。”
“这窑鸡,须得到田里挖土块,用土块搭建土窑,将土窑烧得滚烫后,再把泥巴和荷叶包裹的整鸡放进窑膛,借余温焖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