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死骗子!杀人犯!说什么我修的功德不够,救不了我儿子,我杀了你!我杀了你!”
  其他信众也都被激起愤怒,纷纷扑向宁凤鸾和几个护卫,将他们打得醒过来,又晕过去。
  若非白衣面具人阻止,他们当场就把他们揍死了。
  冯清岁,即白衣面具人,倒也不是怕打死人不好收场,而是要留着这些人的性命,以便指证太子。
  让暗中跟随她们的燕驰将缴获瑞凤会会首的消息传给纪长卿后,纪长卿马上报给追缉司,缉捕瑞凤会各堂主香主。
  冯清岁把韩瑞香和宁凤鸾等人交到追缉司的人手里,便和五花离开了福县。
  剩下的,就是官府的事了。
  韩瑞香设想过千万种引人瞩目的时刻,没有一种是像现在这样,戴着枷锁,站在囚车上,被沿途百姓扔粪石,扔臭鸡蛋。
  她闭着眼睛,不去看那些满是憎恨与嫌恶的面孔。
  那对“黑白无常”到底哪里冒出来的!
  她咬牙切齿。
  瑞凤会已经有四五万信众了,马上就能向京城发起攻击,只差那么一点点,她就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女丞相,成为千古第一奇女子。
  都被那两人毁了!
  另一辆囚车上,美梦破碎的宁凤鸾同样在憎恨诅咒那对“黑白无常”。
  不过她还没全然绝望。
  毕竟,这不是她第一次戴枷锁。
  “主上不会坐视不理的。”她心想,“他能在流放路上将我救下来,如今肯定也可以。”
  这个念头刚闪过,路边丛林便冲出三四十个灰衣人,杀向追缉司的官兵。
  “主上来救我们了!”
  她冲韩瑞香大喊。
  韩瑞香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她没跟错人。
  主上是不会轻易放弃她这样的得力助手的。
  胸口突然袭来剧痛。
  她下意识看向前方,一个灰衣人正拿弓箭对着她,手一松,又一支箭射过来。
  “为什……”
  她尚未问完,就咽了气。
  身后囚车上,宁凤鸾同样来不及发出尖叫,就被一剑封喉。
  第85章 留不得
  安国寺僧房,看过从馒头里抠出来的纸条后,无念将纸条丢到熏炉里。
  韩瑞香和宁凤鸾已被死士诛杀,瑞凤会只有她们知道他是幕后之人,她们这一死,再无人能指证他。
  瑞凤会这些日子敛来的五福钱和功德钱,足够他养几千私军了,她们也不算白死。
  至于日后……
  他看向窗外空地,万千春草正迎风飘扬。
  一个瑞凤会倒下,自然有千千万万瑞凤会站起来。
  天下到处都是愚民,只要弄点神迹,许以微利,这些愚民就会如同飞蛾扑火一般,扑到他手心里来,成为他搅风弄雨的根基。
  不过纪长卿这人,还是太碍事了些。
  他思忖片刻,写了张纸条,塞到馒头里,将馒头重新放回食盒。
  等送膳收膳的僧人将食盒送回厨房,自然会有人替他将消息传递出去。
  “侯爷,有人给您送了封信。”
  荣昌侯刚被三女儿是邪教会首的消息砸得眼冒金星,门房就送了一封信函进来。
  他烦躁拆开,扫了一眼,认出是太子笔迹,脸色骤变。
  太子自进了安国寺就不曾联络过他,他还以为太子心灰意冷,潜心研究佛法去了,正发愁该怎么激发他的斗志呢。
  他们荣昌侯府的指望可全在太子身上。
  看完信笺内容,想到折在纪长卿手中的一双儿女,他寒着脸道:“这个纪长卿,确实留不得。”
  留不得的纪长卿同样觉得有些人留不得。
  “龚大人,瑞凤会的会首交到你们追缉司手里,你们就只派了二十个人押送,还让刺客把她们都杀了?”
  下早朝时,他拦住追缉司指挥使。
  “饭都喂到嘴边了,还被人打翻,是要嚼碎了喂到你们嘴里吗?”
  龚指挥使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我们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刺客……”
  纪长卿:“瑞凤会在天子眼皮底下作乱,你们一无所知;会首交到你们手里,你们也没保住,本相不得不怀疑,追缉司是不是瑞凤会分会。”
  龚指挥使差点给他跪下。
  “纪大人,瑞凤会的事,追缉司确实失察——”
  纪长卿转身就走。
  小狐狸好不容易把人逮住,追缉司这帮饭桶居然把事情办成这样,真是……
  让他怎么跟她交代?
  回府后,他下厨做了一桌好菜,看着冯清岁心满意足吃完,才和她提韩瑞香和宁凤鸾被人灭口的事。
  冯清岁倒没多大反应。
  “不能指证有点可惜,但那人应该不会善罢甘休,这次没成,再接再厉便是。”
  纪长卿没想到她如此拿得起放得下。
  但他自己过不了这道坎。
  官拜丞相之前,他能在地方一人担当两官,手下自然有不少能人。
  因担心引起皇帝注意,他只带了几个暗卫进京,把其他人丢到了黑风山。
  平日办事都是用皇帝给他的人。
  但从追缉司此次表现来看,皇帝的人远不如他自己的人靠谱。
  “还是得召人过来。”
  他心想。
  “朝廷对地方管控不严,才给了瑞凤会兴风作浪的缝隙。皇帝不关心百姓生计,只顾收割贪官污吏,迟早要出大事。”
  是夜,他放了一只信鸽。
  几天后,黑风山里,烛影将那只信鸽从游隼爪下解救出来。
  “你这习惯得改改,把鸽子都吓破胆了,谁来送信?”
  游隼:“嘎嘎!”
  本尊送得比这傻鸽子快多了!
  烛影看过信笺,给它顺了顺毛:“等我们去了京城,就该你送了。”
  “嘎?”
  冯清岁在府里歇了几天,陪戚氏去了一趟文渊侯府。
  文渊侯府是戚氏娘家,戚氏父亲和姨娘均已不在人世,只嫡母尚在。
  此番便是这位嫡母,也即文渊侯老夫人孟氏称病,遣人来纪府说想见见戚氏,戚氏方回的侯府。
  “你回京这么久,也就刚回来时来府里坐了一坐,年节都不上门,倒让我牵肠挂肚。”
  孟氏斜躺在床榻上,嗔怪道。
  戚氏尴尬一笑:“一直想来看您,只是府里事多,抽不开身。”
  这位嫡母以前不待见他们这些庶子庶女,见到他们总是肃着脸,她姨娘又走得早,她在侯府一贯夹着尾巴做人,也就议亲时高调了一回。
  因婚后不久就随纪长卿他爹去了江州,多年来除了给侯府送送节礼,再无其他往来。
  回京也是碍于情面,才来了一趟。
  孟氏越过戚氏看向不声不响站着的冯清岁,笑道:“你都有儿媳了,也该放手了,她能锻炼锻炼,你也落得轻松。”
  戚氏点头:“母亲说得是。”
  孟氏又指着立在床尾的孙女道:“我生病以来,多亏玉瑶这孩子照顾,阖府上下,也就她耐得住性子,整日陪着我这老婆子。”
  戚玉瑶微微一笑。
  戚氏附和:“有这样的孙女,是母亲的福气。”
  孟氏叹了口气。
  “我快入土了,旁的事都放得下,唯独这孩子的亲事,还没着落,看不到她成家,我真是死了也闭不上眼睛。”
  戚氏:“……”
  大概知道她下一句要说什么了。
  果然,孟氏道:“你家长卿也还没成亲,亲事可定下了?”
  戚氏摇头:“暂且没有。”
  “也该定下了。”孟氏劝道,“他都是做丞相的人了,府里总得有个人替他周旋应酬。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事还得你来操心。”
  “母亲说得是。”
  “都说娶妻当娶贤,可娶个贤惠妻子也不是容易的事,单看容貌才情也看不出一个人的心地,最好找个知根知底的。”
  孟氏继续道。
  “要论知根知底,还有哪家比得上你自己娘家?玉瑶是我亲手带大的,别的不敢说,性情一等一的好,人又孝顺,和你们长卿绝对能把日子过好。”
  戚氏笑道:“玉瑶自然是个好孩子,只是长卿的亲事,我不好擅自做主,还得看他自己。”
  “看他自己?”孟氏摇头,“黄花菜都凉了。他要自己能定,早就成亲了。长风战场厮杀的间隙都能找到媳妇,他呢?”
  “他自个是定不下来的,得你做主。”
  戚氏始终不曾松口。
  孟氏退了一步:“看在我命不久矣的份上,你给玉瑶一个机会,带她到纪府住几天,和长卿相处看看,好不好?没准他们自己就看对眼了呢?”
  第86章 铁石心肠
  孟氏以死相逼,戚氏没办法,只好应下。
  把戚玉瑶带回纪府,安顿到客院后,戚氏对冯清岁道:“过两天就送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