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让让,让让~”
人牙子艰难地带领萧衍挤到门前,朝衙役作揖:“官家老爷,这位便是萧衍。”
萧衍同样作揖,“鄙人正是萧衍。”
衙役神色带着些许敬意,并不显得谄媚,应是于京中见惯了权贵,只有礼貌的尊敬,并无阿谀奉承。
随后流程同以往一般,他为状元,萧宸其次。
在衙役走后,人牙子比萧衍这个当事人还要激动,“恭贺衍弟!恭贺宸弟!”
……
揭榜后,萧衍和萧宸也再难低调,来访送礼之人,大多为某方党派之人试探,并无拉拢之意。
原因无他,自从他写出那篇马屁文,以及帮孝治帝对付太后党派后,所有人都知晓他是孝治帝那边的人,故而拉拢无用,还容易落得结党营私话柄,故而大多为一些普通商贾富户送礼。
表面上是这般,私底下是受何人指使,便也不得而知。
“大哥近来似乎颇有繁忙?”萧宸问道。
萧衍知晓这瞒不过萧宸,便将他整理出的线索道出。
萧宸听闻后,眉头微蹙,“既然涉及那位,何故细查?”
如若孝治帝真有插手此事,他们知晓并不是一种好处,反而还会起杀身之祸。
“已知水中有石,如若不知晓其位,他日又怎知会不会被伤着?”
顿了顿,萧衍又道:“为兄一直觉得,此事恐怕事关某位皇子。”
能让孝治帝对方家动手,必然涉及孝治帝不愿暴露之事。皇室秘辛之多,要说让孝治帝宁肯自损八百,也要将自己手中的刀也要除之的事儿,唯有五皇子!
除此之外,萧衍想不到究竟是什么,才能让孝治帝帝心大乱,*以至于能够下得了这个狠手。
毕竟孝治帝有前车之鉴,很难让人不怀疑他又是‘爱情使人失智’。
且据他所得线索而知,锦常在病逝时,方家曾闭户三日未出。那么问题来了,方家怎么可能认识锦常在?为何会在锦常在病逝时闭门不出?
种种蛛丝马迹结合,方家之死,恐怕也涉及了五皇子!也是孝治帝想要隐瞒的什么事情!
第48章 奸臣48
不论是萧衍还是萧宸,都不会想要看到五皇子上位,所以这个很有可能威胁至五皇子的秘辛,他们必然得知晓,才能占据上方!
哪怕是孝治帝自己愿意,他们也不能让孝治帝得逞,毕竟五皇子并非明主!如若有他上位之际,恐怕便是他们的死期,故而无论如何,这个秘辛必然得知晓!
萧宸明白过来后,也加入了探查当中。别说,还真叫他们发现了一些端倪。
比如说孝治帝与锦常在幼时关系并不融洽,几乎说得上是两见两相厌。可能是随着年岁渐长,情窦顿开,两人开始渐渐变得暧昧起来。
男女之事本就不定,这很正常,可让萧衍感到诧异的是,据知情人所说,锦常在幼时本性跋扈张扬,自从落水后突然间心性大变,变得懂事起来,自此才女之称初显。
一个人的心性变幻之大,一为自个明事理能够想通,二为突遭变故,以锦常在年幼不知事的年岁,即便突遇生死之事,也不该转变得如此之大才对,毕竟年岁在那,才几岁的小娃娃怎么可能明白这么多为人处世之道?
更别说后面与孝治帝陷入爱河后,捣鼓出一堆惊世之举,诸如闻所未闻的兵法之道,政/治远见,上至利国,下至利民之策!为人聪颖,果敢非常,种种迹象表明,此女和后来的恋爱脑完全是两回事!
这种感觉让萧衍觉得,锦常在身体中,似乎有三个人!一个是幼时跋扈张扬的锦常在本尊,第二应是异界之魂,三则可能是另一位异界之魂,亦或是锦常在本尊自己抢夺回身子的掌控权。
如此也能表明,为何孝治帝前期对锦常在爱之深切,后面却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上却任由宫妃欺凌。
除此之外,萧衍还查出了当年方家旁系,为何会脱离主家的原因所在!
方家乃一方大族,底蕴之深,历经多朝,才转而没落。不,也不是没落,而是他们想要退出于人前,故而甘愿没落!
这是因为方家乃前朝帝王心腹!
前朝被颠覆前,方家临危受命,从深宫中抱走了一位小公主逃离京城。
方家为前朝皇帝心腹这事儿罕为人知,要不是萧衍辗转周折,这才打听到当年方家为前朝权臣,而后以政见不合之故,急流勇退,退出朝堂和世人之眼,随后不过数年间,前朝已然倾塌。
世人只道方家好运气,可萧衍只觉得那位前朝皇帝,很有可能知晓亡朝不可逆转,这才另寻一线生机?
想到此处,萧衍顿了顿,突然没由来有了一丝猜测。
有没有一种可能,锦常在便是前朝后人?
或许是锦常在故意顶替锦常在本尊位置,而后与孝治帝‘两情相悦’,有意叫孝治帝知晓自己的才智过人,显露出自己的不凡,想要通过皇嗣,夺得皇位?
可这样一来,锦常在后面为何会变得恋爱脑?还是出现了什么变故,叫她不得已装成恋爱脑进而自保?好让孝治帝对她身份深信不疑?
逻辑有点混乱,萧衍试图捋请其中关系。
首先,锦常在顶替了太傅之女的身份,蓄意接近孝治帝,为其筹谋皇位,谁知孝治帝比起儿女情长,更偏爱权势,选择了当今皇后。
当然,也不排除锦常在以进为退,劝孝治帝迎娶皇后,自己委曲求全,加深孝治帝心中对她的愧疚和情义。
自古帝王多薄情,只有死人才能永远完美,锦常在果断选择死亡,在孝治帝心中保持完美,对她心怀愧疚,爱而不得,如此五皇子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储君。君不见上辈子孝治帝正是如此么?
不过……
萧衍突然想到一点,即便死去的人,会随着时间愈加美化,可人的一生很长,总有太多不定性,锦常在又是如何保证她的计划一定会成功?
还有,如若锦常在真的是前朝皇室后人,在古人观念里,五皇子即便是锦常在所生,可血脉里仍旧掺杂着本朝皇室血脉。这样一来,复不复国,又有什么两样?总不能图着把人家血脉变得不那么纯粹,来个精神胜利罢?
想到此处,萧衍心中一凛。
有没有可能,五皇子并非本朝皇室血脉?而锦常在也并没有死,而是死遁?
倘若他是锦常在,在大业未成时,必然不可能为了一个充满变量的可能,就此去死,必然会选择在后方主导一切。
再回想上辈子的剧情,孝治帝驾崩后,朝中一片混乱,各方皇子均在夺嫡中身亡。本来应当是太子继位,谁曾想遗诏却指定五皇子为新帝……
最主要的是,饶是有孝治帝暗中筹谋,在彼时关键时刻也不可能保证朝臣上下一条心,可稀奇的是,居然除了太子党派,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有异议。
这个问题出现时,上辈子的萧宸已然身陷大牢,他以的也是萧宸的视觉,故而并不知晓其中有什么缘故。
只是……要想全部让人闭嘴,唯有强大的兵权可以让人退缩。也就是说,五皇子除却孝治帝人脉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一个皇子想要在皇帝眼皮下培养自己的势力,哪怕是孝治帝有意传位于他,可帝王心性使然,不可能会让他暗中发展势力,否则自己还活时随时可能被踹下龙椅。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五皇子背后有人,这个人很有可能便是锦常在或是前朝势力!
如此看来,锦常在是前朝皇室后人,而五皇子非本朝皇室血脉的可能性极大!
当夜,萧衍书写一封书信,不动声色放置于墙院上,不多时一道黑影闪过,信件也不翼而飞。
-
夜深依旧,皇宫灯火通明。
明亮的烛光下,孝治帝坐在龙椅上,半张脸笼罩于阴影之中。
此时,孝治帝拿着一封书信,神情高深莫测,帝王威严愈发逼人。随着时间流逝,四周寂静可闻。
“云麾使,凌云帆何在?”
陶公公回道:“回禀陛下,凌大人在殿外等候。”
“宣。”
凌云帆是一位人高马大的男子,已过立之年,为阳州城凌氏之人。同时还是萧衍和萧宸所认识——凌兄的小叔。
受侄子相托,凌云帆对萧家兄弟二人多加照顾。然。萧家兄弟婉拒受邀,寻了块地儿暂住。
萧家兄弟已然站在皇帝这边,谨防被奸人所害,凌云帆只好派人前去保护,谁知今夜萧家兄弟请他帮忙送书信,说是十万火急……
本来这事儿他不太情愿,毕竟如今萧家兄弟还未有官身,即便已然进入陛下之眼,可陛下欣赏之人年年皆有,新人换旧人比比皆是,何况只是年岁不大的少年?
此乃其一,其二是因为他担忧萧家兄弟恃宠而骄,因此惹怒了陛下,这才稍作犹豫。可想了想,萧家兄弟能够在文章上作出惊人之作,应当并非愚人,故而才帮忙呈上。
人牙子艰难地带领萧衍挤到门前,朝衙役作揖:“官家老爷,这位便是萧衍。”
萧衍同样作揖,“鄙人正是萧衍。”
衙役神色带着些许敬意,并不显得谄媚,应是于京中见惯了权贵,只有礼貌的尊敬,并无阿谀奉承。
随后流程同以往一般,他为状元,萧宸其次。
在衙役走后,人牙子比萧衍这个当事人还要激动,“恭贺衍弟!恭贺宸弟!”
……
揭榜后,萧衍和萧宸也再难低调,来访送礼之人,大多为某方党派之人试探,并无拉拢之意。
原因无他,自从他写出那篇马屁文,以及帮孝治帝对付太后党派后,所有人都知晓他是孝治帝那边的人,故而拉拢无用,还容易落得结党营私话柄,故而大多为一些普通商贾富户送礼。
表面上是这般,私底下是受何人指使,便也不得而知。
“大哥近来似乎颇有繁忙?”萧宸问道。
萧衍知晓这瞒不过萧宸,便将他整理出的线索道出。
萧宸听闻后,眉头微蹙,“既然涉及那位,何故细查?”
如若孝治帝真有插手此事,他们知晓并不是一种好处,反而还会起杀身之祸。
“已知水中有石,如若不知晓其位,他日又怎知会不会被伤着?”
顿了顿,萧衍又道:“为兄一直觉得,此事恐怕事关某位皇子。”
能让孝治帝对方家动手,必然涉及孝治帝不愿暴露之事。皇室秘辛之多,要说让孝治帝宁肯自损八百,也要将自己手中的刀也要除之的事儿,唯有五皇子!
除此之外,萧衍想不到究竟是什么,才能让孝治帝帝心大乱,*以至于能够下得了这个狠手。
毕竟孝治帝有前车之鉴,很难让人不怀疑他又是‘爱情使人失智’。
且据他所得线索而知,锦常在病逝时,方家曾闭户三日未出。那么问题来了,方家怎么可能认识锦常在?为何会在锦常在病逝时闭门不出?
种种蛛丝马迹结合,方家之死,恐怕也涉及了五皇子!也是孝治帝想要隐瞒的什么事情!
第48章 奸臣48
不论是萧衍还是萧宸,都不会想要看到五皇子上位,所以这个很有可能威胁至五皇子的秘辛,他们必然得知晓,才能占据上方!
哪怕是孝治帝自己愿意,他们也不能让孝治帝得逞,毕竟五皇子并非明主!如若有他上位之际,恐怕便是他们的死期,故而无论如何,这个秘辛必然得知晓!
萧宸明白过来后,也加入了探查当中。别说,还真叫他们发现了一些端倪。
比如说孝治帝与锦常在幼时关系并不融洽,几乎说得上是两见两相厌。可能是随着年岁渐长,情窦顿开,两人开始渐渐变得暧昧起来。
男女之事本就不定,这很正常,可让萧衍感到诧异的是,据知情人所说,锦常在幼时本性跋扈张扬,自从落水后突然间心性大变,变得懂事起来,自此才女之称初显。
一个人的心性变幻之大,一为自个明事理能够想通,二为突遭变故,以锦常在年幼不知事的年岁,即便突遇生死之事,也不该转变得如此之大才对,毕竟年岁在那,才几岁的小娃娃怎么可能明白这么多为人处世之道?
更别说后面与孝治帝陷入爱河后,捣鼓出一堆惊世之举,诸如闻所未闻的兵法之道,政/治远见,上至利国,下至利民之策!为人聪颖,果敢非常,种种迹象表明,此女和后来的恋爱脑完全是两回事!
这种感觉让萧衍觉得,锦常在身体中,似乎有三个人!一个是幼时跋扈张扬的锦常在本尊,第二应是异界之魂,三则可能是另一位异界之魂,亦或是锦常在本尊自己抢夺回身子的掌控权。
如此也能表明,为何孝治帝前期对锦常在爱之深切,后面却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上却任由宫妃欺凌。
除此之外,萧衍还查出了当年方家旁系,为何会脱离主家的原因所在!
方家乃一方大族,底蕴之深,历经多朝,才转而没落。不,也不是没落,而是他们想要退出于人前,故而甘愿没落!
这是因为方家乃前朝帝王心腹!
前朝被颠覆前,方家临危受命,从深宫中抱走了一位小公主逃离京城。
方家为前朝皇帝心腹这事儿罕为人知,要不是萧衍辗转周折,这才打听到当年方家为前朝权臣,而后以政见不合之故,急流勇退,退出朝堂和世人之眼,随后不过数年间,前朝已然倾塌。
世人只道方家好运气,可萧衍只觉得那位前朝皇帝,很有可能知晓亡朝不可逆转,这才另寻一线生机?
想到此处,萧衍顿了顿,突然没由来有了一丝猜测。
有没有一种可能,锦常在便是前朝后人?
或许是锦常在故意顶替锦常在本尊位置,而后与孝治帝‘两情相悦’,有意叫孝治帝知晓自己的才智过人,显露出自己的不凡,想要通过皇嗣,夺得皇位?
可这样一来,锦常在后面为何会变得恋爱脑?还是出现了什么变故,叫她不得已装成恋爱脑进而自保?好让孝治帝对她身份深信不疑?
逻辑有点混乱,萧衍试图捋请其中关系。
首先,锦常在顶替了太傅之女的身份,蓄意接近孝治帝,为其筹谋皇位,谁知孝治帝比起儿女情长,更偏爱权势,选择了当今皇后。
当然,也不排除锦常在以进为退,劝孝治帝迎娶皇后,自己委曲求全,加深孝治帝心中对她的愧疚和情义。
自古帝王多薄情,只有死人才能永远完美,锦常在果断选择死亡,在孝治帝心中保持完美,对她心怀愧疚,爱而不得,如此五皇子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储君。君不见上辈子孝治帝正是如此么?
不过……
萧衍突然想到一点,即便死去的人,会随着时间愈加美化,可人的一生很长,总有太多不定性,锦常在又是如何保证她的计划一定会成功?
还有,如若锦常在真的是前朝皇室后人,在古人观念里,五皇子即便是锦常在所生,可血脉里仍旧掺杂着本朝皇室血脉。这样一来,复不复国,又有什么两样?总不能图着把人家血脉变得不那么纯粹,来个精神胜利罢?
想到此处,萧衍心中一凛。
有没有可能,五皇子并非本朝皇室血脉?而锦常在也并没有死,而是死遁?
倘若他是锦常在,在大业未成时,必然不可能为了一个充满变量的可能,就此去死,必然会选择在后方主导一切。
再回想上辈子的剧情,孝治帝驾崩后,朝中一片混乱,各方皇子均在夺嫡中身亡。本来应当是太子继位,谁曾想遗诏却指定五皇子为新帝……
最主要的是,饶是有孝治帝暗中筹谋,在彼时关键时刻也不可能保证朝臣上下一条心,可稀奇的是,居然除了太子党派,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有异议。
这个问题出现时,上辈子的萧宸已然身陷大牢,他以的也是萧宸的视觉,故而并不知晓其中有什么缘故。
只是……要想全部让人闭嘴,唯有强大的兵权可以让人退缩。也就是说,五皇子除却孝治帝人脉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一个皇子想要在皇帝眼皮下培养自己的势力,哪怕是孝治帝有意传位于他,可帝王心性使然,不可能会让他暗中发展势力,否则自己还活时随时可能被踹下龙椅。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五皇子背后有人,这个人很有可能便是锦常在或是前朝势力!
如此看来,锦常在是前朝皇室后人,而五皇子非本朝皇室血脉的可能性极大!
当夜,萧衍书写一封书信,不动声色放置于墙院上,不多时一道黑影闪过,信件也不翼而飞。
-
夜深依旧,皇宫灯火通明。
明亮的烛光下,孝治帝坐在龙椅上,半张脸笼罩于阴影之中。
此时,孝治帝拿着一封书信,神情高深莫测,帝王威严愈发逼人。随着时间流逝,四周寂静可闻。
“云麾使,凌云帆何在?”
陶公公回道:“回禀陛下,凌大人在殿外等候。”
“宣。”
凌云帆是一位人高马大的男子,已过立之年,为阳州城凌氏之人。同时还是萧衍和萧宸所认识——凌兄的小叔。
受侄子相托,凌云帆对萧家兄弟二人多加照顾。然。萧家兄弟婉拒受邀,寻了块地儿暂住。
萧家兄弟已然站在皇帝这边,谨防被奸人所害,凌云帆只好派人前去保护,谁知今夜萧家兄弟请他帮忙送书信,说是十万火急……
本来这事儿他不太情愿,毕竟如今萧家兄弟还未有官身,即便已然进入陛下之眼,可陛下欣赏之人年年皆有,新人换旧人比比皆是,何况只是年岁不大的少年?
此乃其一,其二是因为他担忧萧家兄弟恃宠而骄,因此惹怒了陛下,这才稍作犹豫。可想了想,萧家兄弟能够在文章上作出惊人之作,应当并非愚人,故而才帮忙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