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08节
  李锐想了想:“需要时间。”
  毛主席也点点头:“对,需要时间。你需要更多时间培养出接受了新观念的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主人翁。用他们替代已经腐朽的根基。”
  李锐还问道:“但是毛主席,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辨别这些人。我就怕他们给我玩层层加码的戏。最后一件好事变成坏事。”
  毛主席听罢哈哈一笑,层层加码的戏,毛主席也是知道的。
  毕竟李锐送了那么多后世的资料过来,毛主席要是还看不懂,那他就不是中国毛主席了。
  “你呀,糊涂了。”“啊?”
  “我问你,你都知道拍纪录片团队去安东拍摄美军飞行员的改造过程。你怎么就没想到怎么对文化人的思想改造呢?”
  李锐没听明白:“毛主席,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吗?”
  毛主席道:“我问你,美国飞行员是因为什么才改变态度的?”
  李锐不假思索道:“当然是因为我们的官兵平等制度,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然后才打开了这个缺口。他们只要认同为人的理念,就很难不动摇。”
  “对!”毛主席猛地一拍巴掌:“那我再问你,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人?”
  “我们需要生产文化产品,我们也需要有人教书育人,需要有人传授朴素的思想道德和知识。甚至还需要这些人帮民众解释国家政策。”李锐如此说道。
  毛主席笑着指着李锐:“所以我常说人呐,总是当局者迷。当然我也不好意思说你,我看了那么多资料才发现,我也是个迷糊的当局者。跳出来后才发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人民的教育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你既然知道这群文化人的作用是直接面对民众,那么为什么不我们直接面对民众呢?”
  “你在办杂志都知道另起炉灶,难道你在其他地方就想不到吗?”毛主席笑看着李锐。
  李锐猛地一拍脑袋:“对啊!我真tmd傻x了!”
  经典国骂一气呵成。
  毛主席也就看着笑笑。
  “人民军队靠的是什么?不学我者,无法战胜我。而学我者,终将成我!文化战场上为什么不能肿么办?!”
  “毛主席,你给我一个好想法啊!”毛主席看着李锐,他眯着眼睛笑问:“什么好办法啊?”
  “村通网啊!”李锐站起来跺着脚:“当然,现在村通网不现实,也没网。但是村通广播可以啊!培养人才需要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但是村通广播不需要等待那么久啊!”
  “将文化产品直接下沉!思想政治也直接下沉!用大家最容易获取的方式来做!”
  毛主席继续笑问:“钱从哪里来?”
  “外汇啊!我们出口了那么多文化产品到苏联和其他国家,目前我们部里的资金相当充裕,正考虑怎么花呢。”李锐想也没想的说道。
  “我们还可以继续多写一些歌卖给苏联,多拍一些苏联能用做政治宣传的电影。对!甚至还有漫画!直接作为宣传武器送到老大哥手里换取更多的外汇!”
  “这笔钱专款专用,用来铺设覆盖全中国的广播网络。同时还可以拉动国内部分基础建设!”
  “在乡下,以村庄为集体。在城市和县城,以社区街道为集体。全面铺设大喇叭广播。
  如果资金有富余的话,甚至可以直接补贴收音机厂,让收音机以更低的价格被大家买到。”
  “对!要先开一个电台,然后开辟更多的电台。伴随着收音机走进千家万户的政策,我们可以开辟更多的电台。
  可以开辟专门的学习频道,可以开辟法制频道、科普频道、戏曲频道、文艺频道等等。”
  “教育频道和一些其他的频道甚至可以和线下卖的书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初级的教育网络。用专门为教育频道打造的教育书籍来为大家服务。”
  “对对对,还可以在城市和乡村开设专门的学习室。”
  “还可以开辟专门的三农频道,为村干部和村民专门讲解国家农村政策。不能使最广大的农民受到蒙蔽。”
  “我们为老大哥提供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让老大哥援助我们更多的广播设备。这就是我们的双赢啊!”
  “战士的本质在打赢战争,文化的本质在为人民服务。到时候,他们即便是被倒逼,也不得不学我了。而到时候行政主动权还在我们手上。这就前进了一大步了!”李锐激动地说着。
  这个政策也许不完美,但是就如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办法一样。
  这种不完美的政策或许是现在能实行的最好办法了。
  在另一个时空中,新中国可没有办法向老大哥提供那么多批判性的武器和为人民服务的歌曲电影来换取大量的外汇用以中国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在这个时空中不一样了,李锐越说越兴奋。
  然后他突然看着毛主席道:“毛主席,我能请您帮个忙吗?”
  “嗯?什么忙?”“我想请你录音。”“说什么呢?”
  “恭祝全国人民快乐。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让中央主要领导人都来录音。”
  毛主席想了想:“这个问题倒是不大。马上就要新年了嘛。你录音是准备广播用?”
  “是,也不是。”“嗯?怎么说?”
  “是广播用,但也是为后续计划做一个造势吧。”“哦,你是想做什么?”
  “我想在1951年除夕夜,对全中国广播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第一百九十九章 劳模与工人们与造势
  张祥昂着头挺着胸,胸口挂着大红花,推着一辆黑得发亮的自行车。
  自行车的后货架上海绑着一台全新未开封的收音机。
  包装的纸壳上印着“上海牌收音机”的字样,正面还封绘着一台收音机的模样。
  收音机被麻绳捆扎的牢牢的,但奇怪的是,这封面上收音机的图案却展现得明明白白,没有被麻绳挡住。
  当张祥推着自行车迈着四方步走在街上的时候,路人们都投来了一种羡慕的眼光。
  而当他推着车走进自己所在的胡同时,整条胡同都轰动了。
  “张祥!你发财了?!你是家里找到金元宝了?又是新自行车又是新……哇!收音机!”
  “老张,行啊!这崭新的自行车,还有着收音机。都是高档货啊!”
  “真的是收音机啊!还是上海牌的,老张你牛啊!现在钢铁厂的效益这么好呢,你要不介绍我也去?”
  “桂花!桂花快来啊!你们家那口子给你们家添大件了!”小小的一条胡同,几乎所有的在家的居民都跑了出来围观。
  因为在这个年头,自行车和收音机绝对属于贵重的大物件。
  如张祥推得这个二八大杠的自行车,一台售价在一百元新币左右。现如今北平市内的工资分几个档次,最低一级是学徒工。
  一般在工厂、饭店、维修厂等等部门工作,一个月的工资是十五元新币。
  这个收入不高,也就是保证能满足基本的日常需求。如果想要存钱的话,那就需要非常精确的计算好每天的开销,这才能存下非常少的钱。
  而商店的售货员、一般的轻工,一个月的收入是二十五元。
  这样的收入除了每个月可以给家里缴纳伙食费和存一些钱外,每个月还能有一到两块钱的零花钱。
  拿来谈谈朋友。到了三十五块钱,那就基本上是属于熟练工人,技术工,或者是从事对学历知识有要求的职业了。
  比如说工厂的技术员,绘图员,报社的小记者。张祥一个月收入四十八元新币,如果赶上厂里加班,一个月拿的最多的一次是六十块,在北平属于中上的收入了。
  他已经是大工的级别了。
  再加上张祥的老婆桂花也在居委找了个事情做,一个月也有十七块的收入拿来补贴家用。
  老张家的收入其实不错,就是儿子太多,一共五个。所以开销也大点。
  平时老张家一个月能吃一次鸡,这已经是把邻居们羡慕得不行不行的,现在张祥又推着新自行车和收音机回来,大家更是心理无数的羡慕了。
  住在张祥斜对门的李大爷看着张祥胸口的大红花,他开玩笑道:“咋的,小张。你今天是又去当新郎官了?还把彩礼都带着了?”
  李大爷这一开口,满胡同的人都笑了。
  张祥被臊了个大红脸:“李大爷,您说您岁数也不小了,怎么就知道开口胡说八道啊。”
  “诶,老小孩嘛,你当我小孩就行了。”李大爷是专门给人修自行车的,能说会道幽默得很。
  “你这大红花到底是什么意思?”张祥听到这话,他骄傲地挺起胸膛:“我这是劳模表彰!”
  恰好这时张祥的媳妇桂花到了,她刚来就听到张祥的话。
  她看了看老张胸口的红花,又看了看他带回来的东西。
  桂花忍不住道:“老张,劳模是个什么东西啊?”
  “劳模不是个东西……诶,不对!劳模是个东西。好像也不对,你这话说得话说得我都乱了。”
  张祥的话让胡同里充满笑声。
  “劳模是一种荣誉,是劳动模范的意思。就代表我在厂里是劳动最杰出的那一批人。”张祥拍了拍胸脯。
  “我今年被评为厂里的劳模了。是劳动先进,我带的班组是厂里效率最高的。我还改进了几个生产工艺。厂里评选我当厂里的劳模,还要把我选去参加北平市劳模的评选勒!”
  张祥语气中的自豪是藏不住的。
  桂花眼睛都亮了:“真的啊?!”
  “这还能有假的?瞧瞧,这自行车是奖励给我这劳模的,这收音机是奖励给我改进生产工艺的!”
  张祥拍了拍自行车坐垫,本想在拍拍收音机显摆的,但是手举起来了却没忍心落下去。
  张祥这话说得让胡同里的一众人等纷纷发出羡慕和赞叹。
  “原来是劳模啊。这劳模当着还真不错啊,还奖自行车和收音机呢。哎呀,我也想当。”
  “嘿,就你在粮食站干活,掐着点干活,一点活都不想多干,你还想当劳模?”
  “怎么?想一想还犯法了?”
  “张祥家五个小的,快来,你们爸爸带好东西回来了!”在街坊们的拥簇下,张祥推车自行车回到自己所住的小院。
  张祥的五个孩子,张福、张禄、张寿、张喜、张财 喜笑颜开地帮着爸爸把车推进们。
  几个小朋友比老爸的手脚还要快,还没等张祥反应过来,几人就把收音机卸下来往家里搬。
  “小祖宗们,哎哟,小心小心!收音机老贵啦!”桂花生怕儿子们把收音机搞坏。
  但是几个小孩儿可不管这些,回家找了剪刀,那是咔咔咔地一顿拆。直接把收音机的外包装给拆开了,漂亮的胡桃木色收音机被取出。
  小朋友们发出一片赞叹。
  “哇——”胡同里的街坊和邻居们也是艳羡地看着这台收音机。
  张祥笑呵呵地对着所有人说道:“大家伙以后晚上来我家听收音机啊!咱们可以自己在家听《大侠黄飞鸿》了!”
  “好啊!太好了!”“真的?张大哥,谢你了啊!”“好好好!”大家伙都很高兴,这年头家里有一台收音机,那绝对在胡同里横着走。
  就在张祥收获喜悦的时候,千里之外的一片大草甸中,王进喜正带着工人们奋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