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94节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比之前要成熟一点了,知道思考了。你的担心放回去。有的人心里有鬼,不用怕他们。”
  毛主席拍了拍李锐的肩膀。
  “有的事情晚点说不如早点说,早点说不如现在说。”毛主席淡定的说道。
  周总理也笑了:“小李同志,我提个意见啊。你这份周刊要发往全国,发到广大群众手中去。我看你能不能用有趣的小故事的方式将国家的政策穿插进去。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懂呢?”
  李锐一拍脑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可以啊!”
  关于《朝闻》的发行就这么定了下来。对于很多人老百姓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花钱买的纸质读物。
  而对很多旧文人来说,这本刊物的一经发售就立刻冲击了他们的传统利益,一群人正聚在一起批判。
  第一百八十五章 支书难当
  彭学武是安徽的一个农民,同时也是一名村支书,还是一名退伍的解放军人。
  十八岁跟着八路军打鬼子,一转眼就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了。
  十八岁的小后生也成为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彭学武个头不算高,一米六五的样子。但是他的指骨头粗大有力,一看就是个经常干活而且有膀子力气。
  不过这个在部队里当过排长的男子汉回到村子里当了村支书之后才发觉,支书这个工作不是那么好干的。
  先是组织分地,分地这就是一滩烂事儿。农民有农民的狡猾,谁家的地靠近河滩,谁家的地需要挑水,这都是一头的虱子。
  好不容易用在部队搞生产时学来的抽肥补瘦的办法把分地的事情给摆平了。
  结果村子里又有新的事情。
  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国家开始弄安哥拉长毛兔养殖这件事开始说起。
  安哥拉长毛兔是李锐从后世弄过来的品种。
  他选的就是那种适合小农小户养殖,抵抗力相对比较好,可以散养不容易得病的品种。
  在另一个时空中,新中国也推广过安哥拉长毛兔的养殖。
  就是因为它适合没什么养殖知识的普通农民养。
  只要不淋雨、不要夏天暴晒、注意通风、定时喂食喂水,这兔子基本上都能养大。
  它也不是很挑食,有些菜叶子和果皮瓜皮它也吃。国家免费发兔种,但是要缴纳押金。
  等收购一定数量的兔毛,确定养殖户真的在养兔子,而不是吃兔子后,才会把押金退回去。
  而这个时候养殖户已经能从兔毛中获得收益了,聪明点的人都会选择继续养兔子,而不是真的因为兔子免费而把兔子吃掉。
  这事怎么看也是好事吧,但是这村子里一百多户,加起来老老少少四百多人。
  你指着这四百多人里没一两个小混蛋那是不可能的。
  村东头老张家欢欢喜喜的去农技站提了四只兔子,眼瞅养大了着可以剪毛了,可以把押金给换回来了。
  结果村里的葛蛋把老张家的四只兔子全都给霍霍了。
  一个晚上,全给烤了吃了。
  那是一只没剩下啊!老张气的差点没脑血栓。这事该彭学武这个村支书管吧。
  村民们倒是没想过报警,因为在这个年代大家的脑子里始终还是觉得不要和官家扯上关系。
  从前吃警察和县老爷的亏难道少吗?大家已经养成思维惯性了。所以村里只要不是出现大事,这种鸡鸣狗盗的小事其实都是由村长和村支书去解决的。
  如何公正的解决这些问题,非常考验彭学武这个曾经的解放军排长。
  彭学武不得不开了个全村大会。“葛蛋,说你为什么头张大爷家的兔子。”
  村头大屋(村委办公地)的正堂里,彭学武坐在竹子编的椅子板凳上。
  张大爷一家和葛蛋分别坐在左右,村里的其他人则带着自家的小板凳坐在大屋的空处。
  十七岁的葛蛋穿着一身补丁叠着补丁的衣服,很难说他穿的到底是衣服还是穿了一身补丁。
  已经十七岁,但是身高只有一米六的葛蛋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道:“因为饿的。”
  这话说的理直气壮,也没有任何掩饰。
  “我饿了,老张家的兔子好偷,我就偷了。”老张气的从凳子上蹦起来:“小兔崽子!看我不抽你!”
  他做势要打,但是却被彭学武给拦下了。
  “全国解放了,也给你家分了地。去年粮税还免了那么多。大家都有饭吃,怎么就你挨饿啊!”
  老张家在县城裁缝铺学徒的儿子一边拦着老爹,一边对着葛蛋怒骂。
  “你有手有脚的,还偷人东西啊!”葛蛋一擦鼻涕继续道:“我家连把铁杵头都找不到,你让我种田?咋种啊?!让我用手刨地啊!连种子都买不起。”
  “你穷你有理啊!”
  “这是我想穷吗?!我爹生病的时候欠了那么多饥荒。我哪来的钱搞农具搞种子?我不到处打短工嘛。这冬天农活歇了,没了短工做。我不偷我饿死啊!”
  “那你把我家兔子全吃了?”“多吃点,我能多抗两天!”张家和葛蛋吵成一团,彭学武听得脑袋都大了。
  村民的矛盾比军队里展示之间的矛盾要麻烦的多。
  他只能不断回想在部队里指导员是怎么给战士做工作的,然后套用进来。
  最后根据村民们作证,葛蛋平时虽然是没有正形,喜欢口花花。但也确实是因为饿才偷人东西。
  他分了地,但是却连料理土地的启动资金都拿不出来。
  三亩地的种子钱,农具钱,多多少少还要买一些化肥的钱。葛蛋是一分都没有,属于贫农中的贫农。
  只能以给人打短工的方式混口饭吃。吃了老张家的四只兔子,葛蛋也是一分钱没有,根本还不上。
  最后彭学武做出了相应的处罚,等明年开春,葛蛋帮老张家干活抵债。
  这事算是勉强解决了,但是葛蛋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他连基本的把土地搞起来的钱都没有。
  这年头农村也穷,谁也帮不了葛蛋。再加上葛蛋平时在村里人缘也一般。
  更没有人愿意撇家帮他了。彭学武挠挠头,也不能让葛蛋饿死吧。这些都是伤脑筋的事情。
  而在村子里还有一些更烦心的事情,那就是彭学武是要给村子里的人识字扫盲的。
  他本来想要按照自己在部队里的办法,念新闻讲政策教识字。但是收效甚微,地里刨食的农民对这些完全没有兴趣。
  实际上在这个年头的新中国,解放军已经算是非常有见识的一个群体了。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既不想学也懒得学。按照他们的想法,反正一辈子都是种地,孩子也是种地。
  种地的要识字干嘛?认识自己的名字就好了。
  所以村里除了几十个孩子来跟他识字外,其他的大老爷们都懒得学。彭学武本来觉得念新闻会吸引人,结果这群村民对新闻也不感兴趣。
  准确来说这群还把自己生活在十七世纪的村民们,对超过自身二十公里外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趣。
  这不仅仅是彭学武遇到的麻烦,这也是全中国许许多多乡村同样面对的麻烦。
  无数的村长和村支书遇到了与彭学武一样的困难。
  所以一月份彭学武进县城和县长县委书记汇报工作的时候提了这些事。
  “要不然县长、书记,你们还是把我这村支书撤了吧。这支书真的太不好当了,我情愿就安稳种地。”
  汇报完工作后彭学武忍不住说道。
  县长和县委书记对视一眼,县委书记摇摇头道:“彭学武啊,我们县一共一百三十二个村子。你彭家村不算最大的,也不算最小的。一个村子男女老少四百多号人交到你手里,你这就撂挑子不干了?”
  “你身为党员的自觉性在哪里?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吗?”县委书记盯着彭学武。
  “我知道你难,彭家村是我们县里最困难的一个村。从前民国时,每年都饿死人。你去年上任,村里饿死人了吗?”
  提到这个问题,彭学武就神气了:“没有!全村没有一个人饿死,也没有人因为今年的大雪冻死!1950年全年,只有一个倒霉蛋自己从山下摔下来摔死的意外。其他都是老人到了年纪了。”
  县委书记也笑了:“那证明你工作干的还不错。其实你的困难和我的困难是一样的。”
  书记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我们县是安徽最穷的县。你们彭家村是我们县里最穷的村。”
  “今年毛主席发表元旦讲话,穷不代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国家已经和苏联人签订了很多外贸订单了,我们的科学家用技术为我们换回来很多外汇和生产线。我们国家要搞工业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要搞起来。”
  “我们的农民很穷很穷,很多人连裤子都穿不起。彭学武,你是党员,你能在这个时候退缩吗?当年打鬼子打伪军的劲头呢?”
  县委书记说的话让彭学武鼓起了劲,但是他转头又泄气了:“书记,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我这人笨啊,您能不能给我支招啊。就葛蛋这种人我村子里好几个。”
  “你说他们坏,他们也是被逼的。乡里乡亲的,我也不能真看他们饿死啊!”
  彭学武说着说着就拐弯说道:“要不然县里有没有进厂工作的名额……”
  “打住。”县委书记半笑半怒的看着彭学武:“葛蛋这种人连字都不认识,进工厂能干嘛?叫他切一根十厘米长的钢管怕是都能搞错了。
  彭学武,我实话和你说。县里几个工厂开了年就要扩招。但是最低标准也是要识字超过五百个。字都不认识,怎么搞生产?”
  “你也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书籍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杂志交给彭学武:“好好看看这个,里面兴许有能帮你的东西。”彭学武回村的时候是顺脚搭了个老乡的牛车,让人捎带自己一段。
  坐在牛车上彭学武看着这本名叫《朝闻》的杂志发愣,这杂志自己没见过啊。
  上面写着“创刊号”,新出的?彭学武坐在牛车上看起了杂志,这一看眼睛就拔不出来了。
  里面的故事太引人入胜了。
  而那些故事中有一篇故事看完后彭学武只拍大腿!
  “好主意!好主意啊!”这个故事便是一个农村的村长面对这和彭学武一样的困境。
  但是他却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解决了村中这种矛盾。
  而这个故事中村长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是“村民互助小组”。
  看完这则小故事,彭学武感觉自己脑海豁然开朗,很多自己想不到解决的事情,现在自己好像都能解决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卑贱者最聪明
  彭学武看的故事叫做《马成才回乡记》,写的就是一名退伍转业的战士回到家乡后带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这故事里的第一集讲的就是马成才回到家乡后帮着村民们分地的故事,故事里发生的那些分地时候的烂事,彭学武看着太有感触了。
  因为和自己分地的时候几乎一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