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1节
所以他乖乖的配合了中国医疗防疫队伍进驻朝鲜。
中国前往朝鲜的防疫队伍迅速集结。
这些都是经过一段时间集训过的医生护士和解放军战士。
英国大使馆领事乔治·布莱克觉得自己绝对是倒了血霉。之前在汉城待得好好的,突然朝鲜就打过来了。
其实打过来也就打过来吧,朝鲜对他们这些外交人员还是比较客气的。
除了让他们在局势没有稳定前不允许踏出大使馆之外,没有对他们做任何不人道的事情。
他们该吃吃该喝喝,朝鲜的官员也来拜会过他们。毕竟外交官是有豁免权的,更何况北朝和英国还没开战呢。
结果他们的好日子还没过几天,远在万里之遥的英国在还没营救自己大使馆成员的情况下直接宣布对朝鲜进入战争状态。
这下好了,布莱克等人突然从中立国的外交人员成为了战争国家的俘虏了。
这一来就不可能让他们继续住在大使馆里了。
人民军把他们从大使馆里都抓了出来,不过也没虐待他们,只是把他们押送到了朝鲜平壤的一所大学的一个宿舍里。
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罢了。条件虽然比不上大使馆吧,除了比较无聊外其实也还行。
大使馆内的一众同僚觉得最差也不过如此吧。
但有句老话说得好啊,人要倒霉起来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倒霉。
就在前不久,大学里面突然开始闹老鼠。最开始大家还没怎么注意,毕竟大学男生宿舍嘛,出现点什么小动物都不奇怪。
天才会知道大学男生宿舍里有多少奇奇怪怪的东西。
乔治·布莱克同寝室的一名翻译被老鼠给咬了一口。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和人民军说了一下之后,人民军的战士带着他去处理了一下伤口,还打了个消炎针。
被老鼠咬了一般也就是这么处理。结果没有想到到了当天晚上,这位老兄就不行了,体温开始上升。
布莱克还以为他是伤口感染造成了体温升高,还照顾了一晚,他还让人去找医生。
结果医生来了之后左右检查,觉得这人不像是伤口感染了。仔细一检查吓了医生一跳,好家伙!鼠疫!
这下不光医生吓到了,布莱克和负责站岗的战士都吓着了。谁能不知道鼠疫的厉害啊。
鼠疫绝对算是人类生命收割机,每一次大爆发都代表着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两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都赶不上鼠疫对人类的收割。
这位翻译被立马送去隔离治疗。而乔治·布莱克也被关在了一个单独的房间里。
从那时开始,乔治·布莱克就三不五时听见隔壁关押的同伴们传来剧烈的咳嗽,和各种杂音。
还有医生和战士的脚步声。在惶惶不可终日下,乔治·布莱克也没有逃过鼠疫感染这一劫。
在脑子还算清楚的时候,他通过医生知道,是美国佬开始在全朝鲜无差别投细菌弹。
乔治·布莱克想要问候所有美国人的先人!这好像有点不对,美国人的先人好像是英国人来着……
现在,乔治·布莱克已经问候不动美国人了。因为他现在已经烧的迷迷糊糊了,全身就像是被点着了一样的热。
在迷迷糊糊中,他感觉好像有医生进来了。但是他看不清,不过感觉好像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医生。
这名新医生简单的检查了自己的身体之后,就撸起了自己的袖子,然后掏出了一根针筒开始给自己静脉注射。
迷糊之中布莱克昏沉的睡了过去。等到他再次醒来后,他感觉自己身体舒服了很多。
虽然还是有些疼痛,但是身体内那种如火烧一样的触感没有了。
自己对身体的掌控力也恢复了。
“他们给我用了特效药?”布莱克疑惑道。
要知道现在的朝鲜可是没有炼制链霉素的工厂。
所有的链霉素都是进口的。
所以布莱克不是很确定朝鲜愿意花宝贵的进口药用在自己这个敌对国家的领事身上。
就在布莱克疑惑的时候,一名医生推门走了进来。
他上下检查了一下布莱克的身体状况,然后对着旁边的医护人员说了些什么。
布莱克完全听不懂,但是可以确定他说的应该不是朝鲜语。
因为在韩国待了这么久,他还是能分辨朝鲜语的发音的。
不是朝鲜的?难道是中国人?中国人进入朝鲜了?布莱克忍不住开口问道:“医生,你是中国人?”
有懂英文翻译了这段话给医生听,这名医生点点头道:“对,我是中国人。”
“你们中国出兵朝鲜了?”医生皱着眉道:“我们不是出兵朝鲜,而是处于人道主义援助。美国在朝鲜投掷大量的生化武器,坑害朝鲜百姓。这是人道灾难。”布莱克默然。
第一百一十章 中国有神药?
阿廖沙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摇摇晃晃的从莫斯科一路驶来中国。
和他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来自苏联援助朝鲜的各种药物。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阿廖沙并不觉得坐几千公里的火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相反,他为自己即将报道的事情感到激动和愤怒。
激动的是他终于获得了独立报道的机会了。
而愤怒的是从朝鲜方面穿回来的消息表明,朝鲜正在遭受惨无人道的细菌弹袭击。
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主义阵营的记者,自己必须要揭露美军的暴行。细菌武器的使用无疑是反人类的。
只有纳粹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即便是身体很疲劳了,但是阿廖沙依旧是精神亢奋,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而和他一起前往朝鲜的还是有中国援助朝鲜的大量医护人员和接受过疫病处理的解放军战士?现在他们都褪去了军装,穿上了白色外套。在中朝边境上,阿廖沙和这群中国战士们会和了。
他举起相机对着战士们就是一顿拍摄。
为了方便阿廖沙的采访工作,中方这边特别为他配备了一名懂得中朝苏三语的翻译。
一名学过俄语的中国朝鲜族战士金福喜。
“可以让战士们看下这边吗?我方便拍照。”阿廖沙对着金福喜说道。
金福喜立刻对乘坐卡车路过的战士们喊道:“同志们,看下这边的镜头。苏联的记者同志要拍照。”
这时候大家还是很配合的,听见金福喜的喊话,卡车上的战士们都统一的把头看向了阿廖沙这边。
阿廖沙立刻按下快门键,不断的拍摄着这批入朝作战的战士们。
中国这次为了朝鲜战争筹备了许久。
但是也没有想到第一批入朝作战的战士居然是去帮朝鲜抗疫的。
阿廖沙在中朝友谊大桥上将一辆一辆的中国卡车和战士们记录到自己的相机中。
等到最后一辆卡车开过友谊大桥后,他才直着身体感叹道:“这才是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国应该做的事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苏联援助药品,中国援助大量的人力。相信朝鲜这次是可以挺过疫情的。”
“记者同志,我们也要上车了。”阿廖沙在金福喜的招呼下登上一辆吉普车。
吉普车驶过中朝友谊大桥,开始向着朝鲜方向前进。
中国和苏联方面已经和朝鲜方面打过招呼了。
每一批援助的卡车都有相应的朝鲜战士做接应。
把他们带去相应的地点。阿廖沙的吉普车比较特别一点,因为他是记者所以给了他相当高的自由度。
只有一辆朝鲜的吉普车跟着他,一边是当向导,一边也是保护他的安全。
他想要去的地方只要不涉及朝鲜机密,基本上他都可以去。他可以去任何地方去采访。
阿廖沙早就盯上几个地方了,就是在中国这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且白烟柱非常集中的地方。
在朝鲜同志的带领下,阿廖沙的吉普车行驶了大概四十多分钟,才抵达他想去的这个地方。
这里是朝鲜的一个自然乡,有五百多户人家在这里生活,平时有超过两千人口。
但是现在……阿廖沙进入这个乡村的时候只看见每一户人家的门口都挂着黑布。
“这是什么习俗吗?”阿廖沙问着金福喜。
金福喜语气沉重的说道:“家中有亲人去世了,就会在门口悬挂黑布或者白布。”
“这个乡村……”金福喜没有说下去,但是含义已经很明显了。
阿廖沙面色沉重,他想要继续向前走。但是有人叫住了他们。
“同志!同志!戴口罩!”一名女卫生员跑了过来,同时带来了纱布口罩。
“好的,谢谢。”金福喜和阿廖沙接过口罩后道谢。
戴上口罩继续往乡村里面走,情况不容乐观。染病的人数很多,不少人都有咳嗽发热的症状。
这里已经有了一支中国援助的卫生队进驻了。
卫生队大概三十人,他们正在积极展开救援。
他们拿白油漆用中朝双语在土墙上写着“中国抗疫卫生队”的字样。
阿廖沙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好几名医生模样的人正站在乡口大声的说道:“每家每户,有发热发病的病人就都送来这座庙里。我们在这庙里搭建了临时医院。”
“所有人,不能再喝生水。由副乡长组织一个开水房。所有人喝水都去开水房取水,不许直接饮用河流里的水。”
“第二,大家不许吃冷食。食物冷掉之后一定要在加热食用。泡菜也必须要加热煮沸后食用。大家明白吗?”
医生模样的人对着十几名村民小组的组长大声的说着。
他一旁的朝鲜翻在翻译的时候同时把他严厉的语气一起翻译过去了。
甚至还补充道:“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如果不想家里在死人的话就严格执行。你们的命也只有一条,明白吗?!”
这些村民组长点头称是。
阿廖沙找到医生问道:“你好,我是真理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些关于这个乡村的问题,请问有时间吗?”
中国前往朝鲜的防疫队伍迅速集结。
这些都是经过一段时间集训过的医生护士和解放军战士。
英国大使馆领事乔治·布莱克觉得自己绝对是倒了血霉。之前在汉城待得好好的,突然朝鲜就打过来了。
其实打过来也就打过来吧,朝鲜对他们这些外交人员还是比较客气的。
除了让他们在局势没有稳定前不允许踏出大使馆之外,没有对他们做任何不人道的事情。
他们该吃吃该喝喝,朝鲜的官员也来拜会过他们。毕竟外交官是有豁免权的,更何况北朝和英国还没开战呢。
结果他们的好日子还没过几天,远在万里之遥的英国在还没营救自己大使馆成员的情况下直接宣布对朝鲜进入战争状态。
这下好了,布莱克等人突然从中立国的外交人员成为了战争国家的俘虏了。
这一来就不可能让他们继续住在大使馆里了。
人民军把他们从大使馆里都抓了出来,不过也没虐待他们,只是把他们押送到了朝鲜平壤的一所大学的一个宿舍里。
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罢了。条件虽然比不上大使馆吧,除了比较无聊外其实也还行。
大使馆内的一众同僚觉得最差也不过如此吧。
但有句老话说得好啊,人要倒霉起来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倒霉。
就在前不久,大学里面突然开始闹老鼠。最开始大家还没怎么注意,毕竟大学男生宿舍嘛,出现点什么小动物都不奇怪。
天才会知道大学男生宿舍里有多少奇奇怪怪的东西。
乔治·布莱克同寝室的一名翻译被老鼠给咬了一口。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和人民军说了一下之后,人民军的战士带着他去处理了一下伤口,还打了个消炎针。
被老鼠咬了一般也就是这么处理。结果没有想到到了当天晚上,这位老兄就不行了,体温开始上升。
布莱克还以为他是伤口感染造成了体温升高,还照顾了一晚,他还让人去找医生。
结果医生来了之后左右检查,觉得这人不像是伤口感染了。仔细一检查吓了医生一跳,好家伙!鼠疫!
这下不光医生吓到了,布莱克和负责站岗的战士都吓着了。谁能不知道鼠疫的厉害啊。
鼠疫绝对算是人类生命收割机,每一次大爆发都代表着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两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都赶不上鼠疫对人类的收割。
这位翻译被立马送去隔离治疗。而乔治·布莱克也被关在了一个单独的房间里。
从那时开始,乔治·布莱克就三不五时听见隔壁关押的同伴们传来剧烈的咳嗽,和各种杂音。
还有医生和战士的脚步声。在惶惶不可终日下,乔治·布莱克也没有逃过鼠疫感染这一劫。
在脑子还算清楚的时候,他通过医生知道,是美国佬开始在全朝鲜无差别投细菌弹。
乔治·布莱克想要问候所有美国人的先人!这好像有点不对,美国人的先人好像是英国人来着……
现在,乔治·布莱克已经问候不动美国人了。因为他现在已经烧的迷迷糊糊了,全身就像是被点着了一样的热。
在迷迷糊糊中,他感觉好像有医生进来了。但是他看不清,不过感觉好像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医生。
这名新医生简单的检查了自己的身体之后,就撸起了自己的袖子,然后掏出了一根针筒开始给自己静脉注射。
迷糊之中布莱克昏沉的睡了过去。等到他再次醒来后,他感觉自己身体舒服了很多。
虽然还是有些疼痛,但是身体内那种如火烧一样的触感没有了。
自己对身体的掌控力也恢复了。
“他们给我用了特效药?”布莱克疑惑道。
要知道现在的朝鲜可是没有炼制链霉素的工厂。
所有的链霉素都是进口的。
所以布莱克不是很确定朝鲜愿意花宝贵的进口药用在自己这个敌对国家的领事身上。
就在布莱克疑惑的时候,一名医生推门走了进来。
他上下检查了一下布莱克的身体状况,然后对着旁边的医护人员说了些什么。
布莱克完全听不懂,但是可以确定他说的应该不是朝鲜语。
因为在韩国待了这么久,他还是能分辨朝鲜语的发音的。
不是朝鲜的?难道是中国人?中国人进入朝鲜了?布莱克忍不住开口问道:“医生,你是中国人?”
有懂英文翻译了这段话给医生听,这名医生点点头道:“对,我是中国人。”
“你们中国出兵朝鲜了?”医生皱着眉道:“我们不是出兵朝鲜,而是处于人道主义援助。美国在朝鲜投掷大量的生化武器,坑害朝鲜百姓。这是人道灾难。”布莱克默然。
第一百一十章 中国有神药?
阿廖沙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摇摇晃晃的从莫斯科一路驶来中国。
和他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来自苏联援助朝鲜的各种药物。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阿廖沙并不觉得坐几千公里的火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相反,他为自己即将报道的事情感到激动和愤怒。
激动的是他终于获得了独立报道的机会了。
而愤怒的是从朝鲜方面穿回来的消息表明,朝鲜正在遭受惨无人道的细菌弹袭击。
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主义阵营的记者,自己必须要揭露美军的暴行。细菌武器的使用无疑是反人类的。
只有纳粹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即便是身体很疲劳了,但是阿廖沙依旧是精神亢奋,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而和他一起前往朝鲜的还是有中国援助朝鲜的大量医护人员和接受过疫病处理的解放军战士?现在他们都褪去了军装,穿上了白色外套。在中朝边境上,阿廖沙和这群中国战士们会和了。
他举起相机对着战士们就是一顿拍摄。
为了方便阿廖沙的采访工作,中方这边特别为他配备了一名懂得中朝苏三语的翻译。
一名学过俄语的中国朝鲜族战士金福喜。
“可以让战士们看下这边吗?我方便拍照。”阿廖沙对着金福喜说道。
金福喜立刻对乘坐卡车路过的战士们喊道:“同志们,看下这边的镜头。苏联的记者同志要拍照。”
这时候大家还是很配合的,听见金福喜的喊话,卡车上的战士们都统一的把头看向了阿廖沙这边。
阿廖沙立刻按下快门键,不断的拍摄着这批入朝作战的战士们。
中国这次为了朝鲜战争筹备了许久。
但是也没有想到第一批入朝作战的战士居然是去帮朝鲜抗疫的。
阿廖沙在中朝友谊大桥上将一辆一辆的中国卡车和战士们记录到自己的相机中。
等到最后一辆卡车开过友谊大桥后,他才直着身体感叹道:“这才是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国应该做的事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苏联援助药品,中国援助大量的人力。相信朝鲜这次是可以挺过疫情的。”
“记者同志,我们也要上车了。”阿廖沙在金福喜的招呼下登上一辆吉普车。
吉普车驶过中朝友谊大桥,开始向着朝鲜方向前进。
中国和苏联方面已经和朝鲜方面打过招呼了。
每一批援助的卡车都有相应的朝鲜战士做接应。
把他们带去相应的地点。阿廖沙的吉普车比较特别一点,因为他是记者所以给了他相当高的自由度。
只有一辆朝鲜的吉普车跟着他,一边是当向导,一边也是保护他的安全。
他想要去的地方只要不涉及朝鲜机密,基本上他都可以去。他可以去任何地方去采访。
阿廖沙早就盯上几个地方了,就是在中国这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且白烟柱非常集中的地方。
在朝鲜同志的带领下,阿廖沙的吉普车行驶了大概四十多分钟,才抵达他想去的这个地方。
这里是朝鲜的一个自然乡,有五百多户人家在这里生活,平时有超过两千人口。
但是现在……阿廖沙进入这个乡村的时候只看见每一户人家的门口都挂着黑布。
“这是什么习俗吗?”阿廖沙问着金福喜。
金福喜语气沉重的说道:“家中有亲人去世了,就会在门口悬挂黑布或者白布。”
“这个乡村……”金福喜没有说下去,但是含义已经很明显了。
阿廖沙面色沉重,他想要继续向前走。但是有人叫住了他们。
“同志!同志!戴口罩!”一名女卫生员跑了过来,同时带来了纱布口罩。
“好的,谢谢。”金福喜和阿廖沙接过口罩后道谢。
戴上口罩继续往乡村里面走,情况不容乐观。染病的人数很多,不少人都有咳嗽发热的症状。
这里已经有了一支中国援助的卫生队进驻了。
卫生队大概三十人,他们正在积极展开救援。
他们拿白油漆用中朝双语在土墙上写着“中国抗疫卫生队”的字样。
阿廖沙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好几名医生模样的人正站在乡口大声的说道:“每家每户,有发热发病的病人就都送来这座庙里。我们在这庙里搭建了临时医院。”
“所有人,不能再喝生水。由副乡长组织一个开水房。所有人喝水都去开水房取水,不许直接饮用河流里的水。”
“第二,大家不许吃冷食。食物冷掉之后一定要在加热食用。泡菜也必须要加热煮沸后食用。大家明白吗?”
医生模样的人对着十几名村民小组的组长大声的说着。
他一旁的朝鲜翻在翻译的时候同时把他严厉的语气一起翻译过去了。
甚至还补充道:“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如果不想家里在死人的话就严格执行。你们的命也只有一条,明白吗?!”
这些村民组长点头称是。
阿廖沙找到医生问道:“你好,我是真理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些关于这个乡村的问题,请问有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