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嫁入侯府后 第5节
她害羞。私底下怎么都成,当着旁人面不行。
季松也不敢去触她霉头,当下也不敢给她夹菜,只正襟危坐问:“今儿怎么想起来晒衣裳了?”
沈禾只说话,不吃饭;季松再说,她抬头一眼,说食不言寝不语。
季松就不认了:“那我自己说。你不说是你的事,你拦不住我。”
那样子颇有几分无赖,沈禾没忍住笑了,季松凑近了道:“苗苗笑起来真好看……那什么,正好到夏天了,是时候该做些衣裳了……”
把人惹恼了,就得讨好讨好人家啊;再说了沈禾是自己媳妇儿,她漂漂亮亮的,季松看着也顺心。
“你别破费,我好多衣裳呢,”沈禾总算抬起头来,目光有些躲闪:“你……我嫁妆里有不少宋锦,颜色花样都合适,给你做几套衣裳吧?”
“宋锦啊,这料子适合你,”见沈禾注意力没在餐桌上,季松抬手夹了一筷子豆腐过去:“我用棉布就好。”
沈禾有点不痛快:“几匹布而已,我又不是掏不起,哪里用这样厚此薄彼?”
又把那筷子豆腐还给季松:“再说了,我穿金戴银,你穿着棉布,别人怎么看我?”
“没人说你,”季松满不在乎地把那筷子豆腐吃掉:“我习惯穿棉布。”
沈禾明晃晃的不信,想了想斟酌道:“不用掏钱,料子都是现成的。”
料子确实是现成的,可料子本身就能当钱用——多少地方收税还是收粮食布匹呢。
这是因为上回那三十两银子的事情误解了他、这会儿心里愧疚、所以一定要给他做衣裳?
季松忍不住笑了:“想什么呢,我单纯爱穿棉布。”
“咱们同床共枕快一个月了,你就没发现我日日早起出去练功?”
“你说这软玉温香的,我还能出去——好好好我不说了,”见沈禾横眉冷目地要离开,季松也不再逗她,只笑着解释:“打小养成的习惯,每天早上都去练功,少说也要半个时辰,回回出一身的汗,大冬天都能把衣裳湿透。”
“绸缎穿着确实舒服,可它不吸水,反倒没有棉布适合我。”
季松这么一说,沈禾总算想起来了——季松出去时轻手轻脚,但临走前会拉着她手亲上一口,上差前再回来换衣裳,出去时一身清爽。
她原先以为他是在御前效力,故而比较在意形象,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桩缘由。
想明白了,沈禾也笑了:“好,正巧有些松江棉布,颜色还是你喜欢的绿色,过几天给你。”
“对啊,那些绸缎还是适合你,”季松此刻心花怒放,信马由缰地说到哪儿算哪儿:“再者说了,我整天练功,免不了摸爬滚打、跌打扭伤,丝绸哪里经得起这样折腾?倒是棉布结实些。”
沈禾忍俊不禁,又见季松蠢蠢欲动地夹了菜给她,当即夹住他的筷子头,一昂下颌,递过去一个挑衅的眼神:“单看结实,那你怎么不用麻布呢?”
小动作被发现,季松也不恼,反倒因为她的眼神愈发兴致高昂;他半道撤回筷子,把菜送到自己碗中:“你还知道这个呢?我家苗苗怎么什么都知道?”
沈禾一时无言以对。
季松在外人面前没少夸她,但沈禾全不在意——外人面前总要给自己伴侣留够脸面。对方要是一无是处,那你们做了夫妻,你岂不是……
但此时季松满脸认真,仿佛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物,看得沈禾一阵不快:“这也需要知道?”
季松没说话,可神情分明默认了——
她这般横针不拿竖线不捻、缝个荷包都要用好长时间的人,知道这个确实出乎季松意料。
沈禾顿时哭笑不得:“你猜我家是靠什么起家的?”
“开药铺嘛,上回还去辽东置办人参,”季松顺口道,忽地见沈禾眉头紧锁,一时间有些奇怪:“怎么了?”
“子劲,”沈禾挑高了眉,满脸都是恶作剧的意味:“我是哪里人,你知道吗?”
话一入耳,季松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可季松脸皮厚啊,他只当没发现沈禾的异样,只温言笑语道:“苏州啊,若非苏州这样钟灵毓秀的地方,怎么能养出来我夫人这样玲珑心窍的人呢。”
“说得对,”沈禾笑了,右手撑在桌子上托着脸:“具体些。”
“苏州那么大的地方,太宽泛了。”
“子劲说我具体生在什么地方,说不定你也去过呢,对不对?”
季松:“……”
坏了,他只知道沈长好是苏州人,所以猜测沈长生沈禾父女也生在苏州,后来移居京城;具体是苏州内的哪个州县……季松还真不知道。
眼见姑娘满脸的不怀好意,季松好笑之余多了点意气——
想看他的笑话,哪里有那么容易?
“苗苗说的是,”季松正经起来,双眼紧紧盯着她的面容:“苗苗生在一处人烟繁茂的富庶之地。”
“非要说的话,那里水网稠密,以船代车。”
“那里丝绸业很是兴盛,地方也很是富庶;妇人性情有些霸道,男子反倒好脾气。”
“新奇的衣裳首饰妆容发型很多,有许多商铺,它们聚集在几条街道上。”
“不过,那处不怎么产粮食,靠水网将别处的粮食运到当地。”
“苗苗,我说的对不对?”
虽说是询问,但见沈禾吃惊的模样,季松便知道自己猜中了——
或者说,正是在她惊诧目光的肯定下,季松才一条条往下猜。
沈禾垂下手臂。她满面疑惑:“你既然知道这些,怎么说我家是开药铺起家呢?”
第6章
“上回在辽东,你们采办了许多人参,”季松低低笑了,面上多了几分愧疚:“我确实不知道你祖籍何处。我只知道沈长好是苏州人,而你们寓居京城也有三年了。”
沈禾越发愣怔:“那你——”
“我怎么能猜对?”季松不疾不徐地开口:“你是苏州人,又不是开药铺起家,对布料很了解,那大概是开布料店铺起家。”
“苏州鱼米之乡,水网稠密,船只代步并不难猜;既然绸缎业兴盛,那妇人织布挣的钱不少,或许比男子耕田还要多;拿人手短,男子自然气短,女子也会霸道。”
“赚了钱,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口腹之欲,衣食住行都会要求更多,虽有诸多禁令,但不废而废,当地市井必定繁荣。”
“丝绸少不了生丝,生丝少不了养蚕,养蚕少不了桑树,那么许多原本种田的地方,就会被改种桑树,以此来供给生丝。”
“粮食不同于他物,没粮吃会饿、会死,因此自当有粮食从别处运来。”
一条条解释过,季松明显发觉沈禾眼睛亮了许多,一错不错地盯着自己。
季松心情大好,却故意做出一副愧疚模样:“苗苗,说来是我不对,你……是哪里人?”
这丫头心软,遇事往自己身上担,以退为进更容易博她好感。
“震泽……”沈禾望着季松忍不住地笑:“你、你真的没有提前查过?”
季松假作无奈地叹息:“我要是查过,还能说不出你的祖籍、平白让自己担一个不用心的罪名?”
“不过是一方水土、一方方物,我知道你在苏州,一点点猜测而已。”
“譬如,为何辽东盛产皮毛、山参?”
“因着辽东冬日漫长酷寒,倘若没有皮毛御寒,许多人都活不下去;也因着那处寒冷,许多东西都不能种,人们便只能钻进大山、深水里,找些人参、珍珠换钱度日。”
“偏偏辽东是个险要位置,需要御敌于国门外,所以才生生在那里设了一处边镇。”
“说来……震泽似乎是处市镇。”
“是,”沈禾目光紧紧粘在季松脸上:“我太爷爷才迁过去,我家人亲眼见证了它从一处人烟稀少的小地方,变成如今的繁华模样。”
“若有机会,我也想去看看,”季松压低声音,轻轻握住沈禾的手:“我也要谢谢它,把我的苗苗养的这么好。”
沈禾不自在地别过了脸去——季松这人倒是见多识广,就是不太正经,总能把话题绕回到她的身上。
偏偏她还有点窃喜……沈禾脸颊渐渐烧起来了。
见沈禾这副表情,季松故作苦恼地叹气:“苏州那地方真是人杰地灵,不像辽东,一年倒有半年是冬天,冻得人不敢出去,只能看书消磨时间。”
季松这话说的不对。他打小就不是个爱看书的性子,只是被他爹他哥逼着读书,倘若不从……
他爹他哥的马鞭没怎么抽过马,全抽他了。
后来到了辽东,外头天寒地冻,他没办法,只得看书消磨时间,虽说获益匪浅,但总觉得亏。
没想到……居然在此处帮了他。
不过,季松这么说,主要是知道她爱看书,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沈禾果然上了当。她低低笑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有什么不好的?”
“不对,”季松打断沈禾的话:“我看了许多年的书,从没有在书中见过苗苗。”
沈禾愣了会儿才反应过来季松的意思——这是,说她是颜如玉?
她忍不住去看季松——见他长眉扬起,漆黑的眼睛里头满是笑意,一时间脸颊愈发烫了,忙转过头道:“你……你能不能再讲讲辽东?”
“爹爹不让我出门,上回我虽然去了辽东一趟,但也无缘领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子劲,你怎么这样看着我?”
季松半是认真、半是逗她:“苗苗好看,我看着看着就移不开眼了。”
沈禾:“……”
沈禾倒是一直都知道自己好看,但从来没有人这么直白地夸赞过她,一时间恼羞成怒,顺手挥开季松的手:“你别胡说!……你、你说说辽东。”
沈禾声音越来越低,季松也愈发得意。他懒洋洋道:“辽东其实没什么好……你要是晚去几个月,恐怕会冻病。”
沈禾又抬起头看着季松。
她是真的想了解外头的风土人情,毕竟她自小体弱,这辈子就出过两次远门——一次是从苏州到京城,一次是从京城到辽东——对外头的事情特别好奇。
可季松似笑非笑地睨着她,沈禾便会错了意,以为是方才季松说错了自己的祖籍、她一心看他笑话,这会儿季松故意吊她胃口。
这事,倒是很符合季松的性子;偏偏她实在好奇……
想了想,沈禾拉过季松的手低低道歉:“子劲……是在怪我方才捉弄你?”
“这确实是我不对,我任凭夫君处置……”
“……没有这回事,”沈禾低头撒娇,季松心头愈发软了。他抬手捏了捏沈禾的脸蛋儿:“苗苗方才的样子……我很喜欢。”
沈禾一时愣住,倒也没有避开季松的手,只哭笑不得地问:“喜欢我捉弄你?子劲……是不是有什么怪癖?”
怪癖?
喜欢她就是怪癖?
季松也不敢去触她霉头,当下也不敢给她夹菜,只正襟危坐问:“今儿怎么想起来晒衣裳了?”
沈禾只说话,不吃饭;季松再说,她抬头一眼,说食不言寝不语。
季松就不认了:“那我自己说。你不说是你的事,你拦不住我。”
那样子颇有几分无赖,沈禾没忍住笑了,季松凑近了道:“苗苗笑起来真好看……那什么,正好到夏天了,是时候该做些衣裳了……”
把人惹恼了,就得讨好讨好人家啊;再说了沈禾是自己媳妇儿,她漂漂亮亮的,季松看着也顺心。
“你别破费,我好多衣裳呢,”沈禾总算抬起头来,目光有些躲闪:“你……我嫁妆里有不少宋锦,颜色花样都合适,给你做几套衣裳吧?”
“宋锦啊,这料子适合你,”见沈禾注意力没在餐桌上,季松抬手夹了一筷子豆腐过去:“我用棉布就好。”
沈禾有点不痛快:“几匹布而已,我又不是掏不起,哪里用这样厚此薄彼?”
又把那筷子豆腐还给季松:“再说了,我穿金戴银,你穿着棉布,别人怎么看我?”
“没人说你,”季松满不在乎地把那筷子豆腐吃掉:“我习惯穿棉布。”
沈禾明晃晃的不信,想了想斟酌道:“不用掏钱,料子都是现成的。”
料子确实是现成的,可料子本身就能当钱用——多少地方收税还是收粮食布匹呢。
这是因为上回那三十两银子的事情误解了他、这会儿心里愧疚、所以一定要给他做衣裳?
季松忍不住笑了:“想什么呢,我单纯爱穿棉布。”
“咱们同床共枕快一个月了,你就没发现我日日早起出去练功?”
“你说这软玉温香的,我还能出去——好好好我不说了,”见沈禾横眉冷目地要离开,季松也不再逗她,只笑着解释:“打小养成的习惯,每天早上都去练功,少说也要半个时辰,回回出一身的汗,大冬天都能把衣裳湿透。”
“绸缎穿着确实舒服,可它不吸水,反倒没有棉布适合我。”
季松这么一说,沈禾总算想起来了——季松出去时轻手轻脚,但临走前会拉着她手亲上一口,上差前再回来换衣裳,出去时一身清爽。
她原先以为他是在御前效力,故而比较在意形象,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桩缘由。
想明白了,沈禾也笑了:“好,正巧有些松江棉布,颜色还是你喜欢的绿色,过几天给你。”
“对啊,那些绸缎还是适合你,”季松此刻心花怒放,信马由缰地说到哪儿算哪儿:“再者说了,我整天练功,免不了摸爬滚打、跌打扭伤,丝绸哪里经得起这样折腾?倒是棉布结实些。”
沈禾忍俊不禁,又见季松蠢蠢欲动地夹了菜给她,当即夹住他的筷子头,一昂下颌,递过去一个挑衅的眼神:“单看结实,那你怎么不用麻布呢?”
小动作被发现,季松也不恼,反倒因为她的眼神愈发兴致高昂;他半道撤回筷子,把菜送到自己碗中:“你还知道这个呢?我家苗苗怎么什么都知道?”
沈禾一时无言以对。
季松在外人面前没少夸她,但沈禾全不在意——外人面前总要给自己伴侣留够脸面。对方要是一无是处,那你们做了夫妻,你岂不是……
但此时季松满脸认真,仿佛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物,看得沈禾一阵不快:“这也需要知道?”
季松没说话,可神情分明默认了——
她这般横针不拿竖线不捻、缝个荷包都要用好长时间的人,知道这个确实出乎季松意料。
沈禾顿时哭笑不得:“你猜我家是靠什么起家的?”
“开药铺嘛,上回还去辽东置办人参,”季松顺口道,忽地见沈禾眉头紧锁,一时间有些奇怪:“怎么了?”
“子劲,”沈禾挑高了眉,满脸都是恶作剧的意味:“我是哪里人,你知道吗?”
话一入耳,季松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可季松脸皮厚啊,他只当没发现沈禾的异样,只温言笑语道:“苏州啊,若非苏州这样钟灵毓秀的地方,怎么能养出来我夫人这样玲珑心窍的人呢。”
“说得对,”沈禾笑了,右手撑在桌子上托着脸:“具体些。”
“苏州那么大的地方,太宽泛了。”
“子劲说我具体生在什么地方,说不定你也去过呢,对不对?”
季松:“……”
坏了,他只知道沈长好是苏州人,所以猜测沈长生沈禾父女也生在苏州,后来移居京城;具体是苏州内的哪个州县……季松还真不知道。
眼见姑娘满脸的不怀好意,季松好笑之余多了点意气——
想看他的笑话,哪里有那么容易?
“苗苗说的是,”季松正经起来,双眼紧紧盯着她的面容:“苗苗生在一处人烟繁茂的富庶之地。”
“非要说的话,那里水网稠密,以船代车。”
“那里丝绸业很是兴盛,地方也很是富庶;妇人性情有些霸道,男子反倒好脾气。”
“新奇的衣裳首饰妆容发型很多,有许多商铺,它们聚集在几条街道上。”
“不过,那处不怎么产粮食,靠水网将别处的粮食运到当地。”
“苗苗,我说的对不对?”
虽说是询问,但见沈禾吃惊的模样,季松便知道自己猜中了——
或者说,正是在她惊诧目光的肯定下,季松才一条条往下猜。
沈禾垂下手臂。她满面疑惑:“你既然知道这些,怎么说我家是开药铺起家呢?”
第6章
“上回在辽东,你们采办了许多人参,”季松低低笑了,面上多了几分愧疚:“我确实不知道你祖籍何处。我只知道沈长好是苏州人,而你们寓居京城也有三年了。”
沈禾越发愣怔:“那你——”
“我怎么能猜对?”季松不疾不徐地开口:“你是苏州人,又不是开药铺起家,对布料很了解,那大概是开布料店铺起家。”
“苏州鱼米之乡,水网稠密,船只代步并不难猜;既然绸缎业兴盛,那妇人织布挣的钱不少,或许比男子耕田还要多;拿人手短,男子自然气短,女子也会霸道。”
“赚了钱,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口腹之欲,衣食住行都会要求更多,虽有诸多禁令,但不废而废,当地市井必定繁荣。”
“丝绸少不了生丝,生丝少不了养蚕,养蚕少不了桑树,那么许多原本种田的地方,就会被改种桑树,以此来供给生丝。”
“粮食不同于他物,没粮吃会饿、会死,因此自当有粮食从别处运来。”
一条条解释过,季松明显发觉沈禾眼睛亮了许多,一错不错地盯着自己。
季松心情大好,却故意做出一副愧疚模样:“苗苗,说来是我不对,你……是哪里人?”
这丫头心软,遇事往自己身上担,以退为进更容易博她好感。
“震泽……”沈禾望着季松忍不住地笑:“你、你真的没有提前查过?”
季松假作无奈地叹息:“我要是查过,还能说不出你的祖籍、平白让自己担一个不用心的罪名?”
“不过是一方水土、一方方物,我知道你在苏州,一点点猜测而已。”
“譬如,为何辽东盛产皮毛、山参?”
“因着辽东冬日漫长酷寒,倘若没有皮毛御寒,许多人都活不下去;也因着那处寒冷,许多东西都不能种,人们便只能钻进大山、深水里,找些人参、珍珠换钱度日。”
“偏偏辽东是个险要位置,需要御敌于国门外,所以才生生在那里设了一处边镇。”
“说来……震泽似乎是处市镇。”
“是,”沈禾目光紧紧粘在季松脸上:“我太爷爷才迁过去,我家人亲眼见证了它从一处人烟稀少的小地方,变成如今的繁华模样。”
“若有机会,我也想去看看,”季松压低声音,轻轻握住沈禾的手:“我也要谢谢它,把我的苗苗养的这么好。”
沈禾不自在地别过了脸去——季松这人倒是见多识广,就是不太正经,总能把话题绕回到她的身上。
偏偏她还有点窃喜……沈禾脸颊渐渐烧起来了。
见沈禾这副表情,季松故作苦恼地叹气:“苏州那地方真是人杰地灵,不像辽东,一年倒有半年是冬天,冻得人不敢出去,只能看书消磨时间。”
季松这话说的不对。他打小就不是个爱看书的性子,只是被他爹他哥逼着读书,倘若不从……
他爹他哥的马鞭没怎么抽过马,全抽他了。
后来到了辽东,外头天寒地冻,他没办法,只得看书消磨时间,虽说获益匪浅,但总觉得亏。
没想到……居然在此处帮了他。
不过,季松这么说,主要是知道她爱看书,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沈禾果然上了当。她低低笑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有什么不好的?”
“不对,”季松打断沈禾的话:“我看了许多年的书,从没有在书中见过苗苗。”
沈禾愣了会儿才反应过来季松的意思——这是,说她是颜如玉?
她忍不住去看季松——见他长眉扬起,漆黑的眼睛里头满是笑意,一时间脸颊愈发烫了,忙转过头道:“你……你能不能再讲讲辽东?”
“爹爹不让我出门,上回我虽然去了辽东一趟,但也无缘领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子劲,你怎么这样看着我?”
季松半是认真、半是逗她:“苗苗好看,我看着看着就移不开眼了。”
沈禾:“……”
沈禾倒是一直都知道自己好看,但从来没有人这么直白地夸赞过她,一时间恼羞成怒,顺手挥开季松的手:“你别胡说!……你、你说说辽东。”
沈禾声音越来越低,季松也愈发得意。他懒洋洋道:“辽东其实没什么好……你要是晚去几个月,恐怕会冻病。”
沈禾又抬起头看着季松。
她是真的想了解外头的风土人情,毕竟她自小体弱,这辈子就出过两次远门——一次是从苏州到京城,一次是从京城到辽东——对外头的事情特别好奇。
可季松似笑非笑地睨着她,沈禾便会错了意,以为是方才季松说错了自己的祖籍、她一心看他笑话,这会儿季松故意吊她胃口。
这事,倒是很符合季松的性子;偏偏她实在好奇……
想了想,沈禾拉过季松的手低低道歉:“子劲……是在怪我方才捉弄你?”
“这确实是我不对,我任凭夫君处置……”
“……没有这回事,”沈禾低头撒娇,季松心头愈发软了。他抬手捏了捏沈禾的脸蛋儿:“苗苗方才的样子……我很喜欢。”
沈禾一时愣住,倒也没有避开季松的手,只哭笑不得地问:“喜欢我捉弄你?子劲……是不是有什么怪癖?”
怪癖?
喜欢她就是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