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这一网的各种鱼获都不多,里边也乱七八糟的啥都有。
春子鱼、马鲛鱼、黑鲷鱼、海鳝、剑虾、鱿鱼、梭子蟹、兰花蟹··· ···
剑虾
兰花蟹
林彩蝶按着大小、类别开始分拣。海货大多数都是越大越值钱。
至于小鱼小虾的,能留的都丢在筐里,不能留的就直接扔回到海里。
分拣完,用破单子把鱼筐都遮盖上,没什么事的她就通过海珠感受今天的一路行程。
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脑海中出现,和以前她在海里的那些路径汇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幅新的海图。
而现在林卫国走的,并不是来的那条线。
因为拖网,船向北走了几公里,现在渔船的方向,也正是出发过来时的海岸方向。
林卫国的方向感果然很好。
船一路破开波浪,向着码头奔行。
一个半小时后,海岸线已经清晰的出现在视野中。
此时周边也出现了很多船,大多数是木船,也有一艘大船。
大家看到林卫国,也会大喊着招呼一声。
“老林,第一天出海收获怎么样啊。”
“阿国这大船就是不一样,看着都威风多了。”
林卫国的船速也降了下来,和这些村里的人热烈的交流着。
2分钟后,渔船停靠码头。
林彩蝶看了一下时间,此时下午5点20分。
到了码头,林彩蝶跟着林卫国一起把装鱼的筐都抬下船。
现在也不用去土产收购点卖货了,达叔直接在码头上等着呢。
看到两人抬着筐,就让人帮着接一下。
他这收购站刚开,肯定要维护好和各条船的关系,尤其是林卫国这样的大船,更是他维护的重点。
“老林,今天收获不错啊,就卖我这吧。”
林卫国没有第一时间应下,这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价格也没说呢。
达叔也不着急,等都卸下船,他才说:“老林啊,我这收购价,每样都比收购点高,平均下来能高个两分钱。
还有,卖我这也不用再大老远的往收购点运了,你看呢,我这刚开始收,咱一个村子的,我也不可能坑你。”
林卫国看了看他,又望了一眼300米外的土产收购点,然后点点头。
“行,就卖你这了,不过,价钱上不能含糊了啊。”
“嗨,你就放心吧,咱们先称,然后我给你开单子。”
一筐筐的鱼获被搬到台秤上。
“老林今天收获不少啊,居然还捕了这么大的海狼。”
“是啊,这鱼还真大,这几条啊,一条怕不是得有30斤。”
“得有,这都半米长了。”
“还得是大船啊,小木船是捞不起来。”
几个小木船的船主在那羡慕的说着。
第55章 将近100块
货物一一上称,然后计算斤数。
今天最值钱的就是那4条海狼,4毛6一斤,这四条一共134斤,一共61块4毛。
27斤剑虾卖了12块1毛5;
虾姑有大有小,价格不一样,但是一共也卖了9块7毛8;
那条青斑2斤4两,直接算3块51斤,8块4毛;
再就是那些不值钱或者不成规模的了,合计也卖了1块2毛钱。
整个一合计,今天这些也卖了将近100块。
达叔扒拉着算盘子,随算随说着数。
最后已统计,说道:“老林,你这些一共91块7毛3,我先给你开单子,你明天晚上来拿钱,行吧。”
林父高兴的说道:“行,行。”
大上午的才出去,捕了将近100块,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旁边人也是羡慕的紧。
“阿国可以啊,一天就将近100块了。”
“他那是大船,出去兜一网都比咱们折腾一天的强。”
“那也不少了,前边老陈家那条不也是大船,昨天才卖了60多块钱。”
其实,除非有鱼潮或者渔汛的时候,正常出海的每天收入也就60块钱左右。
当然,运气好碰上大鱼或者值钱的鱼不算,基本上的拖网收入就是这些。
这也和现在渔船的技术有关,拖网很难下到海底。
林卫国高兴的接过货单,然后装好,笑着和众人告辞。
今天将近100块的收入,他也十分满意,买大船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对于渔民来说,船是家底,是家业,一条船是能传几代的。
有了船,就意味着有了源源不断的收入,不说多少,但绝对稳定。
两人带着那筐小杂鱼回家,路上,林卫国说道:“明天板车推出来,就放到阿达那,回来卖完货再推回来。”
林彩蝶点头:“也行。”
林卫国:“等下你做饭,我去看一下新网,不然明天没有用的。”
林彩蝶:‘行。’
虽然跟着出海了,但是她真没感觉多累,要是这样的跟着出海,其实也挺轻松。
现在这样想,不到两天,林彩蝶就不这样想了。当然这是后话。
林彩蝶在家,先洗澡换衣服,然后做饭。
小杂鱼清理后,直接一锅焖了,然后再煮了些南瓜白米粥。
林家早晚一般都是吃稀的,稀饭、粥这些,只有中午的时候会吃干的,也是多年留下的习惯。
以前家里人多,地里收成又少,粮食不够吃,现在倒是不那么紧张了,不过习惯也都养成了。
把饭做上后,林彩蝶先到水缸里,用空间溪水灌满水缸,又拿着衣服到外边大盆里。
刚把衣服放进去,林卫国就回来了。
看林卫国两手空空的进来,林彩蝶问:“渔网没拿回来?”
林卫国:“就差收尾了,等下睡觉前再去拿就行。”
林彩蝶:“你去洗澡换衣服吧,衣服拿出来给我洗。”
林卫国去换了衣服,然后把衣服拿出来扔给林彩蝶。
两人一个洗衣服,一个在另一边捣鼓他自己的地笼网。
林彩蝶时不时的还要起身,去锅里搅合一下,避免粥粘锅。
等衣服洗完,粥也好了,装了两碗后喊林卫国吃饭。
粥就是普通的粥,但是小杂鱼一锅焖还是挺有味道的,以前林卫国不咋喜欢吃这些小玩意,但今天还真没少吃。
吃完饭,林彩蝶收拾了桌子,也不管林卫国忙啥,自己早早的回了房间。
今天她根本就不累,所以晚上还是给自己找了点活计,继续开发空间里的土地。
林彩蝶虽然不着急,但是只要有时间了就会挖一点,就是上次挖的那些,现在也还什么都没种呢。
挖了一块地,然后看看时间,已经晚上11点多了,她也不想干了,洗了个澡,直接去睡觉了。
第二天,凌晨三点,林卫国就敲响了林彩蝶的门:“小蝶,起来了,该出海了。”
林彩蝶醒来倒是没有太累的感觉,也没有睡眠不足的那种状态。
当然这和海珠的恢复作用有关系。
不过还是因为作息习惯,而有些不适应。
她快速的穿好衣服,然后出门:“现在就走吗,还没做饭呢。”
林卫国:“以后都得这个点起来了,今天咱们要去的再远一点。”
林彩蝶也有些着急了,早饭没做,午饭也没准备,不能饿一天干活啊。
林卫国:“等下把小锅带上,我把煤炉子也搬上船,等下我开船,你在船上随便做点就好。”
林彩蝶一听,这样也行,反正自己在船上也没那么多事,这样还能多休息一下。
她进屋就开始翻找能带的吃食。
带米肯定不现实,这煮出来太浪费时间了,她在后厨那里翻了下粮食柜子。
首先就是林彩凤上次捎回来的挂面,这个可以。
又看到底下还有一些粉皮,她也抓上一些,找个布袋子全装里边。
转身拿个篮子,里边放上两副碗筷,还拿了一个勺子。想了想,又跑到房后,摘了一把韭菜,也一起放到篮子里。
都装好后,才左手布袋子,右手篮子的往外走。
林卫国此时也正在往板车上放煤炉子,林彩蝶看了下,渔网、地笼网、小锅这些都已经在板车上了,还有一桶淡水,她也赶紧把东西放上去。
忽然想到,自己连盐都没拿,又跑回屋子,在厨房拿了些盐,找了块油纸包上。
油纸就是这时候包糕点、油饼的那种发黄的纸,不过这纸并不刷油了,但是也是这时候很多人家都离不开的东西。
想了想,又找了个 输液瓶,往里边倒了些油。
输液瓶还是上次她到乡里住院,打针挂水的时候的,这时候的人都节省,自己用的都拿回来。
葡萄糖的玻璃瓶子,洗洗就能用,平时装个油盐酱醋的也好使。
她这边还没灌完,林卫国已经在外边喊了。
“来了,马上就好。”
也不用灌满,两个人煮个面能用多少,在家里的时候,很多时候煮面也都不放油。
春子鱼、马鲛鱼、黑鲷鱼、海鳝、剑虾、鱿鱼、梭子蟹、兰花蟹··· ···
剑虾
兰花蟹
林彩蝶按着大小、类别开始分拣。海货大多数都是越大越值钱。
至于小鱼小虾的,能留的都丢在筐里,不能留的就直接扔回到海里。
分拣完,用破单子把鱼筐都遮盖上,没什么事的她就通过海珠感受今天的一路行程。
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脑海中出现,和以前她在海里的那些路径汇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幅新的海图。
而现在林卫国走的,并不是来的那条线。
因为拖网,船向北走了几公里,现在渔船的方向,也正是出发过来时的海岸方向。
林卫国的方向感果然很好。
船一路破开波浪,向着码头奔行。
一个半小时后,海岸线已经清晰的出现在视野中。
此时周边也出现了很多船,大多数是木船,也有一艘大船。
大家看到林卫国,也会大喊着招呼一声。
“老林,第一天出海收获怎么样啊。”
“阿国这大船就是不一样,看着都威风多了。”
林卫国的船速也降了下来,和这些村里的人热烈的交流着。
2分钟后,渔船停靠码头。
林彩蝶看了一下时间,此时下午5点20分。
到了码头,林彩蝶跟着林卫国一起把装鱼的筐都抬下船。
现在也不用去土产收购点卖货了,达叔直接在码头上等着呢。
看到两人抬着筐,就让人帮着接一下。
他这收购站刚开,肯定要维护好和各条船的关系,尤其是林卫国这样的大船,更是他维护的重点。
“老林,今天收获不错啊,就卖我这吧。”
林卫国没有第一时间应下,这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价格也没说呢。
达叔也不着急,等都卸下船,他才说:“老林啊,我这收购价,每样都比收购点高,平均下来能高个两分钱。
还有,卖我这也不用再大老远的往收购点运了,你看呢,我这刚开始收,咱一个村子的,我也不可能坑你。”
林卫国看了看他,又望了一眼300米外的土产收购点,然后点点头。
“行,就卖你这了,不过,价钱上不能含糊了啊。”
“嗨,你就放心吧,咱们先称,然后我给你开单子。”
一筐筐的鱼获被搬到台秤上。
“老林今天收获不少啊,居然还捕了这么大的海狼。”
“是啊,这鱼还真大,这几条啊,一条怕不是得有30斤。”
“得有,这都半米长了。”
“还得是大船啊,小木船是捞不起来。”
几个小木船的船主在那羡慕的说着。
第55章 将近100块
货物一一上称,然后计算斤数。
今天最值钱的就是那4条海狼,4毛6一斤,这四条一共134斤,一共61块4毛。
27斤剑虾卖了12块1毛5;
虾姑有大有小,价格不一样,但是一共也卖了9块7毛8;
那条青斑2斤4两,直接算3块51斤,8块4毛;
再就是那些不值钱或者不成规模的了,合计也卖了1块2毛钱。
整个一合计,今天这些也卖了将近100块。
达叔扒拉着算盘子,随算随说着数。
最后已统计,说道:“老林,你这些一共91块7毛3,我先给你开单子,你明天晚上来拿钱,行吧。”
林父高兴的说道:“行,行。”
大上午的才出去,捕了将近100块,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旁边人也是羡慕的紧。
“阿国可以啊,一天就将近100块了。”
“他那是大船,出去兜一网都比咱们折腾一天的强。”
“那也不少了,前边老陈家那条不也是大船,昨天才卖了60多块钱。”
其实,除非有鱼潮或者渔汛的时候,正常出海的每天收入也就60块钱左右。
当然,运气好碰上大鱼或者值钱的鱼不算,基本上的拖网收入就是这些。
这也和现在渔船的技术有关,拖网很难下到海底。
林卫国高兴的接过货单,然后装好,笑着和众人告辞。
今天将近100块的收入,他也十分满意,买大船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对于渔民来说,船是家底,是家业,一条船是能传几代的。
有了船,就意味着有了源源不断的收入,不说多少,但绝对稳定。
两人带着那筐小杂鱼回家,路上,林卫国说道:“明天板车推出来,就放到阿达那,回来卖完货再推回来。”
林彩蝶点头:“也行。”
林卫国:“等下你做饭,我去看一下新网,不然明天没有用的。”
林彩蝶:‘行。’
虽然跟着出海了,但是她真没感觉多累,要是这样的跟着出海,其实也挺轻松。
现在这样想,不到两天,林彩蝶就不这样想了。当然这是后话。
林彩蝶在家,先洗澡换衣服,然后做饭。
小杂鱼清理后,直接一锅焖了,然后再煮了些南瓜白米粥。
林家早晚一般都是吃稀的,稀饭、粥这些,只有中午的时候会吃干的,也是多年留下的习惯。
以前家里人多,地里收成又少,粮食不够吃,现在倒是不那么紧张了,不过习惯也都养成了。
把饭做上后,林彩蝶先到水缸里,用空间溪水灌满水缸,又拿着衣服到外边大盆里。
刚把衣服放进去,林卫国就回来了。
看林卫国两手空空的进来,林彩蝶问:“渔网没拿回来?”
林卫国:“就差收尾了,等下睡觉前再去拿就行。”
林彩蝶:“你去洗澡换衣服吧,衣服拿出来给我洗。”
林卫国去换了衣服,然后把衣服拿出来扔给林彩蝶。
两人一个洗衣服,一个在另一边捣鼓他自己的地笼网。
林彩蝶时不时的还要起身,去锅里搅合一下,避免粥粘锅。
等衣服洗完,粥也好了,装了两碗后喊林卫国吃饭。
粥就是普通的粥,但是小杂鱼一锅焖还是挺有味道的,以前林卫国不咋喜欢吃这些小玩意,但今天还真没少吃。
吃完饭,林彩蝶收拾了桌子,也不管林卫国忙啥,自己早早的回了房间。
今天她根本就不累,所以晚上还是给自己找了点活计,继续开发空间里的土地。
林彩蝶虽然不着急,但是只要有时间了就会挖一点,就是上次挖的那些,现在也还什么都没种呢。
挖了一块地,然后看看时间,已经晚上11点多了,她也不想干了,洗了个澡,直接去睡觉了。
第二天,凌晨三点,林卫国就敲响了林彩蝶的门:“小蝶,起来了,该出海了。”
林彩蝶醒来倒是没有太累的感觉,也没有睡眠不足的那种状态。
当然这和海珠的恢复作用有关系。
不过还是因为作息习惯,而有些不适应。
她快速的穿好衣服,然后出门:“现在就走吗,还没做饭呢。”
林卫国:“以后都得这个点起来了,今天咱们要去的再远一点。”
林彩蝶也有些着急了,早饭没做,午饭也没准备,不能饿一天干活啊。
林卫国:“等下把小锅带上,我把煤炉子也搬上船,等下我开船,你在船上随便做点就好。”
林彩蝶一听,这样也行,反正自己在船上也没那么多事,这样还能多休息一下。
她进屋就开始翻找能带的吃食。
带米肯定不现实,这煮出来太浪费时间了,她在后厨那里翻了下粮食柜子。
首先就是林彩凤上次捎回来的挂面,这个可以。
又看到底下还有一些粉皮,她也抓上一些,找个布袋子全装里边。
转身拿个篮子,里边放上两副碗筷,还拿了一个勺子。想了想,又跑到房后,摘了一把韭菜,也一起放到篮子里。
都装好后,才左手布袋子,右手篮子的往外走。
林卫国此时也正在往板车上放煤炉子,林彩蝶看了下,渔网、地笼网、小锅这些都已经在板车上了,还有一桶淡水,她也赶紧把东西放上去。
忽然想到,自己连盐都没拿,又跑回屋子,在厨房拿了些盐,找了块油纸包上。
油纸就是这时候包糕点、油饼的那种发黄的纸,不过这纸并不刷油了,但是也是这时候很多人家都离不开的东西。
想了想,又找了个 输液瓶,往里边倒了些油。
输液瓶还是上次她到乡里住院,打针挂水的时候的,这时候的人都节省,自己用的都拿回来。
葡萄糖的玻璃瓶子,洗洗就能用,平时装个油盐酱醋的也好使。
她这边还没灌完,林卫国已经在外边喊了。
“来了,马上就好。”
也不用灌满,两个人煮个面能用多少,在家里的时候,很多时候煮面也都不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