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职务上有点变动,现在是锦川、宜河两个地方来回跑。”
  “哦。”
  黄蓉应了声,架着腿歪在沙发上,一只手托着下巴打量不远处坐着的樊景遥。
  个头上窜了几分,没以前那么瘦了,体格上看着比原来读书时结实了不少,衣着也是显而易见的价格不菲,衬得人有模有样的。人也健谈了些,眉眼的线条仍旧凌厉,眼神却没那么强硬了。
  不过……
  “你干的是正经生意吧?”
  “……”樊景遥无言以对。
  “老师,法治社会。况且你知道的,我从小都很省心,很少参与打架斗殴的。”
  无言以对的人换成了黄蓉,她可记得当年脚还没迈进会议室,就被教导主任指着鼻子骂,都是因为樊景遥。
  她克制了半晌,抛弃了师德与素质,咬着牙道:“放屁吧你。”
  第11章 手(往事5)
  常来光顾懒洋洋的人多了两个,陈敏和李晏。
  这俩人就像商量好的一样,排好班轮换着出现在樊景遥面前。
  崔阿姨不晓得发生过什么,但还挺开心的和樊景遥说:“小遥交好朋友了?”
  樊景遥起初还纠正,说只是同学,另一个连同学都算不上。但崔姨还是乐呵,她觉得樊景遥身边有同龄人搭伴儿就是好事。
  樊景遥能在便利店打工是走的正式流程,陈敏基本只能在休息日来,离得近的李晏来得就格外频繁。
  有时候是晚自习结束先过来一趟买兜儿零食再回家,反正离得也不远,自行车蹬一脚的距离。有时候是在晚自习的时间来,樊景遥最初还以为他是逃课。
  六中和对门实验一中的校服都是蓝白配色,质感却截然不同。不知道是成绩加持,还是单纯更贵些,俩人站一块儿看起来像是商量好的一起逃课。
  李晏来得勤了,樊景遥才知道原来那省重点的晚自习上与不上是真的全凭自愿。即便这样,每个班留下的也是大多数,溜回去的才是零头,基本都有合理理由。
  不敢想象,这要是在六中得是何种场景。
  陈敏在便利店撞见李晏好几次,他们俩性格上多少也算有点共性,不然实在没法和樊景遥玩儿到一起去。一来二去的,就也都熟悉了。
  那阶段的樊景遥对人情世故都别说精不精通了,这四个字怎么写他也许都不知道。
  他跟着别人管陈敏叫小胖,李晏却无论如何都要叫陈敏大名,尽管陈敏心大得很,被叫什么都不太在意。
  高三生国庆节一共就休三天,其中两天占了周六周日,气得这帮人哭天喊地,但最终也没法撼动铁律。
  周六那天三个人整整齐齐出门吃饭,樊景遥是被他俩从二楼的床铺上薅下来的。
  李晏是主力,陈敏偷偷摸摸的同时还有点跃跃欲试的兴奋。
  也不知道是混得久了沾上点李晏的自来熟,还是时间长了意识到樊景遥只是表面上吓人。
  樊景遥毛病多,不愿意别人碰他。
  从床上下来后就脸色不善,路上俩人也没再拉扯他,一左一右把人夹在中间,跟看犯人一样。
  樊景遥忍受了一路叽叽喳喳,不明白吃个饭而已为啥还得聚堆。
  居民区东边最外围有家面馆,开了有几年,樊景遥常去。
  店面临街,门口方便车来车往,加上味道不错价格还算实惠,客流一直很大。
  进门前李晏仰着头看了眼牌匾,上面写着:美玲馄饨面。
  所以点单时他很自然地问了句:“这儿的馄饨面好吃吗?”
  刚坐下的另外两个人看向他,看傻子一样的眼神。
  陈敏:“阿姨,我要两碗牛肉面,一碗大的一碗小的。”
  樊景遥:“三鲜馄饨和牛肉饼。”
  李晏听完才知道,那个牌匾上写的应该是:美玲馄饨面。
  不过相比于李晏,更令人震撼的是陈敏的饭量。
  虽然看他的体型也能猜出来,但也难比亲眼看见的冲击力。
  美玲牛肉面的份量是名声在外,小碗都和其他家大碗没差多少。陈敏一大一小两碗下去,桌上另外俩人才吃了不到一半。
  他闲着没事儿,又要了一盘拌牛肉和醪糟。
  “她们家的拌牛肉很适合饭后当零食吃,你们尝尝?”说着,陈敏还将盘子往中间退了退。
  另外俩人摇头拒绝时,眼中还夹杂着震撼后的僵滞。
  “你们学校是不是要开校庆了?我前两天听我妹说的。”陈敏问道。
  李晏点点头,随后问:“你妹妹在我们学校?”
  “是啊,在初中部。每天都沉迷追星,成绩竟然还不差。听说是六十五周年校庆,规模好像挺大的。”
  “是这样的。”说起来后李晏也有了兴致,“你们有时间可以去看啊,虽然在校内礼堂,但说学生亲属也可以来。所以我估摸着,你们和我一块儿进去应该也是可以的。”
  明明是和陈敏说话,说完后却不自觉看向旁边安静的樊景遥:“要来吗,我还有节目。”
  樊景遥还没出声,对面坐着的陈敏有点咋呼:“什么什么?唱歌还是跳舞啊?”
  “小提琴。”
  “你学小提琴呀?”
  “嗯。”李晏道,“我妈是教小提琴的,能拿得动琴的时候就在学。”
  陈敏“哦”了一声,拖着长音,来自毫无艺术熏陶家庭出身的惊羡。
  陈敏他爸是个土大款,发家之路复刻不来,堪称天上掉馅饼,还得是直接砸进嘴里的。
  他们家在教育孩子上显得很随意,没有规划和目的,任由小孩儿野蛮生长。大概是钱带来的底气,告诉陈敏书读得好不好都无所谓,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就不学,怎么开心怎么来。这一开心,陈敏就直接胖成个球样了。
  或许出于此,陈敏对这类从小饱受艺术熏陶的人感到好奇,开始对着李晏问东问西地打听。
  而樊景遥听到后则像是恍然。
  怪不得这人对他那双手宝贝得不行,甚至于到了矫情的地步,原来是要拉琴。
  美玲家的店面不大,一眼能望到头,街边上很不起眼的面馆。
  桌椅板凳的样式太常见,这条街上用同款的不知道有多少家。
  李晏顾着和陈敏讲话,将左手随意搭在木头桌的边缘。
  从手腕到手指都仿佛精雕细琢般,骨节与皮肉相合得恰到好处,唯独指尖与众不同,修剪得过于短的指甲,指尖顶端粗糙得与右手截然不同。
  破坏掉了整体的观感,甚至有些突兀。
  “那你之前在哪里读书啊?”
  “平京。”
  “你从平京往这儿转学?!”陈敏震惊了,“为什么?”
  李晏略有犹豫,像是不太好说理由。
  樊景遥看出来了,陈敏根本无所察觉,还在那儿眼巴巴盯着,十分好奇的样子。
  樊景遥觉得这小胖像是个小傻子,还在想要不要做个替人解围的好人,但没等开口,李晏却自己交代了。
  /
  “我妈最近几年身体不太好,本来想自己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后来我爸知道了,就和单位申请调来这边工作,顺便把我也带过来了。”
  “你父母感情好好哦……不过我还是头一回见到高三转学的,也太紧张了吧?”
  “还好。”
  李晏没再多解释,倒是陈敏自顾自说了不少。
  “我在想如果实在不行,我也让我爸送我出国吧。管他什么学校,水一个也比我啥都考不上要强吧?”
  李晏笑笑说:“那你考虑一下。”
  陈敏点得最多,吃得最快。
  勺子刚撂下就接到家里电话,被召唤回去,桌上留下他剩的三个碗和空盘。
  樊景遥这会儿还是个话不多的性格,不插嘴问别人的事,也不愿意别人来问自己,时时刻刻冷着脸,难以沟通的样子。
  李晏和陈敏也不问他太多,处得算是相安无事。
  吃完饭回去的路可顺也可以不顺,李晏或许是出于才来北华不久人生地不熟,又或是他本身就是个性格外放且健谈的人,所以必然会选择跟在樊景遥身后,强行顺路。
  偶尔樊景遥也会觉得他挺奇怪的,按道理讲他这样的人,想要交到朋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大多时候樊景遥都会选择无视他的存在,想着等他在这里待久了,认识得人多了,自然就不会来找他了。
  三个人从懒洋洋结伴来的,为了迁就陈敏,连自行车都没骑。
  李晏没经验,还想载陈敏过来,后来被樊景遥制止了,干脆步行着去的。
  现在被迁就的那个跑了,剩下俩还得步行着走回去。
  樊景遥对此却并未有抱怨。
  这个季节北华的气温太舒服了,没有平京从早到晚的燥热,每一阵风吹过都带着夏季余留的暖洋洋的味道。
  李晏跟在樊景遥身后半步远的距离,抬起两条长胳膊抻了个懒腰,悠哉自在地晃荡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