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
哄堂大孝了家人们。
熊锦州将剥好的虾放到宁归竹碗里,笑眯眯地说道:“你看大哥现在这脾气好的,养孩子果然不一样哈。”
听见熊锦州这话,熊锦平抬眸看来,似笑非笑地拆他台:“我以前脾气不好不是都怪你吗?”
要说熊川水皮,他三个孩子加起来,都没熊锦州一个让人操心。小屁孩力气大又是个倔性子,想做的事情就算是道理说破了天,他也只当什么都没听见,自顾自地去干。
要不是爹娘媳妇加起来都管不住他,熊锦平也不至于带着不满十岁的熊锦州去县里干苦力活。
熊锦州闻言,心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预感。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反驳,就听宁归竹好奇地问道:“锦州以前是什么样的?”
“哎哎哎,这有什么好问的,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竹哥儿你吃鱼,我刚把刺挑出来了,这可是最好吃的那一段,你快尝尝。还有这豆皮,吸饱了红烧鱼的汤味,可好吃了。”
“谢谢。”宁归竹习惯性地轻声道了句谢,夹起吃了口,抬眼时眉目中依旧是清晰的期待。
一家子对视一眼,纷纷开始揭熊锦州老底。
熊锦州:“……”
他痛苦闭眼。
完了,在竹哥儿面前的形象。
宁归竹从家人们的话语中,拼凑出一个和他认知相差很大的人。
又皮性子又倔,还天不怕地不怕的。
再往回十年,山里经常有野兽出没,熊锦州就会经常拎着竹篓上山,还美其名曰去采野菜,回来的时候总能逮到一些东西,兔子野鸡都是小的,还抓到过半大的狍子,因为不敢大白天的带下山,就在山里守着狍子,等一家子人去找。
自从熊锦州能跑能跳后,是两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也不长记性,打完了继续偷溜。
是的,偷溜。
在那段都忙着到处找活干,孩子们全散养的日子里,熊锦州是唯一一个需要拴绳带在身边的小孩儿。
“……”
不说还好,一提起来,一家子人满肚子的苦水,就连向来话少的熊石山和熊锦平都提了好几件事情。这些事因为有些吓人,当年还是瞒着王春华和柳秋红的,搞得婆媳俩听了止不住地吸气又叹气。
熊锦州从一开始的夹菜试图阻止,到之后生无可恋地认命只花了一盏茶的时间。
宁归竹笑得根本止不住。
大人们说着,小孩投到熊锦州身上的目光,逐渐变得崇拜起来。
熊锦平注意到了,额头青筋一跳,抬手挨个敲了一下脑袋,“想学他也行,明儿就先打断你们一条腿,有本事跟他一样拄着拐上山。”
宁归竹轻嘶了一声,拉着熊锦州问道:“断了腿还上山,你想什么呢?”
被说了这么多糗事,熊锦州已经破罐子破摔了,他凑宁归竹耳边道:“没断,就是崴了下脚,山里我还藏了兔子呢,得去拿回来才行。”
那个时候穷,往山里寻摸的人很多,不早点过去的话,指不定就被谁拿走了。
宁归竹:“……”
崴脚到要拄拐的程度,听上去可不比骨折轻松多少。
饭菜美味,酒香浓郁,但在熊锦州的糗事面前,都成了寻常的配菜。
一家子人吃饱喝足,收拾好家务后,坐在院子里端着碗棠梨叶水慢慢喝着,这回在熊锦州的强烈抗议下,不在宁归竹面前说他干的那些事情了,而是说起宁归竹新院子的暖锅饭来。
既然是要搬到县里面去,跟他们一起做事的那些人要请,还有送院子的陈县令,村里这边的话,除了他们自家人外,亲近的几家都去说说这个好消息,但不正式请,免得人家来不了到时候为难。
这种事反正是瞒不住的,先前熊锦平不当着长工的面说,也只是怕话先从别人嘴里传出去。
村里的话头传得快,外人又不知内情,经常会将寻常事情传得变了模样。
等到太阳下山。
热热闹闹的院子安静了下来。
宁归竹伸着懒腰往后一靠,椅子前腿离地,身体晃晃悠悠起来,抬眼和熊锦州默默注视而来的目光对上,脑海里浮现的全是熊锦州挨揍集锦,不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目光瞬间幽怨。
熊锦州凑过来,捏着宁归竹的脸左右揉搓:“好啊你,居然笑话我。”
宁归竹本来还忍着呢,听见这话,干脆大笑出声。
他笑得这么欢喜,熊锦州的嘴角不由跟着上翘,又飞速拉平,将宁归竹捞进怀里一顿乱蹭,“你别想了,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怎么还笑我。”
宁归竹笑了会儿肚子疼,靠在熊锦州身上,间歇性闷笑两声,好半天才止住笑意说道:“你小时候真的好不乖啊。”
熊锦州看着他,忽然想知道宁归竹的过往,就直接问道:“那你呢?”
宁归竹对上他期待的目光,回忆了下说道:“我爹娘很早就走了,跟爷奶住了一段时间,他们也离世了,后来就一个人生活。当时情况还挺好的,周围邻居亲戚都愿意帮把手,教我些东西。”
像是篾活,就是跟附近的篾匠伯伯学的,一开始是为了让他能自己做点家里用的篾制品,减少花销,后来因为他学得快,就多教了些,时不时地还能介绍些小生意过来,一年到头也有几百块收入。
还有木匠、泥瓦匠、制茶之类的手艺,也是跟村里人学来的。
只是后面几样不像篾活,拿一把刀就能从头做到尾,宁归竹这才没有表现出来。
熊锦州抱着人,叹道:“遇到了好人……”
他的竹哥儿并非是吃了很多苦才进的大户人家。
宁归竹大概能猜到熊锦州的想法,他笑着应了一声,心里对原主道着歉。面对喜欢的人,他无法说出欺骗的话语,也不想占据原主的生平。
夫夫俩靠在一起说笑片刻,又起了身,一个去给家里的小动物准备食物,一个把晒了一天的腊肉和腊猪肝挂回熏棚里,升了烟慢慢熏制着。
弄完这边,又先后去洗了澡。
等到过了水的衣服挂在晒竿上的时候,天已经暗了下来,今夜月光明亮,可以做很多事情。
-
第二天不用上值,但因着院子的事情,宁归竹还是跟着熊锦州和安和到了县里。
他没去县衙,而是直接到了院子这边。
先将竹篓和篮子放在桌上,宁归竹又仔细看了遍院子里的东西,确定好这边还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后,他又整理了遍竹篓和篮子,取出用来遮掩的干草后,带着剩下的东西朝县令府邸而去。
县令的府邸在西城。
住在这里的人家大多都有钱有势,道路宽敞干净,摊贩不多且井然有序,酒馆食肆更是收拾得明亮舒适。
间或有小厮仆从经过,面对路上的行人,都带着股高高在上的味道。
宁归竹看见陈府的牌匾,刚走上前,就有护卫制止道:“这里是陈大人私人住宅,不接待外客,冤情可去县衙击鼓。”
竟是直接不接待外客。
宁归竹眨了眨眼,心里感慨一句,这得赶出去多少本地势力,面上好脾气地朝人道:“护卫大哥,我是在工学堂任职的宁归竹,先前大人送了在下一个院落,此行是来道谢的。”
护卫闻言,态度和缓下来,说道:“我进去问问,你在这等会儿。”
“麻烦了。”
·
在凉亭里歇凉的陈县令听到通传,示意人去请宁归竹进来,又笑着与同他对弈的人说道:“夫人你先前念着,今儿总算是能见着人了。”
对面的妇人穿着束袖的便装,身板笔直,身上并无配饰,只在发间簪了一朵花,四十岁的年纪,眉目间已经生了纹路,看着很是威严。
听见陈县令这话,吕天骄勾唇评价了句:“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两人停下对弈,立即有侍女小厮上前,将桌上的棋盘原封不动地撤下去,又摆上精致的茶水点心。
宁归竹到来看见这一幕,心里生出些许尴尬,面上镇定地朝人行礼:“见过大人,见过这位夫人。”
古代‘夫人’并非特指男子配偶,也可用来称呼有名望有本事的女子,面前这位女士,一看就久居高位,很有本事。
吕天骄听见他的称呼,笑着看了丈夫一眼,率先开口道:“起吧,过来坐。”
宁归竹道谢起身。
等他入座,陈县令才开口介绍,“这是我夫人,也是本朝的将军侯,你称呼声伯母即可。”
这个称呼……
宁归竹下意识看了眼陈县令,先叫吕天骄伯母,等人应了,又十分识趣地朝陈县令喊了声伯父。
陈县令哈哈笑起来,朝夫人道:“看吧,我就说这孩子是个聪明的。”
“我又没反驳你。”吕天骄笑着摇头,给宁归竹斟茶,“你别紧张,我和他也是农户出身,咱们就怎么自在怎么来。”
哄堂大孝了家人们。
熊锦州将剥好的虾放到宁归竹碗里,笑眯眯地说道:“你看大哥现在这脾气好的,养孩子果然不一样哈。”
听见熊锦州这话,熊锦平抬眸看来,似笑非笑地拆他台:“我以前脾气不好不是都怪你吗?”
要说熊川水皮,他三个孩子加起来,都没熊锦州一个让人操心。小屁孩力气大又是个倔性子,想做的事情就算是道理说破了天,他也只当什么都没听见,自顾自地去干。
要不是爹娘媳妇加起来都管不住他,熊锦平也不至于带着不满十岁的熊锦州去县里干苦力活。
熊锦州闻言,心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预感。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反驳,就听宁归竹好奇地问道:“锦州以前是什么样的?”
“哎哎哎,这有什么好问的,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竹哥儿你吃鱼,我刚把刺挑出来了,这可是最好吃的那一段,你快尝尝。还有这豆皮,吸饱了红烧鱼的汤味,可好吃了。”
“谢谢。”宁归竹习惯性地轻声道了句谢,夹起吃了口,抬眼时眉目中依旧是清晰的期待。
一家子对视一眼,纷纷开始揭熊锦州老底。
熊锦州:“……”
他痛苦闭眼。
完了,在竹哥儿面前的形象。
宁归竹从家人们的话语中,拼凑出一个和他认知相差很大的人。
又皮性子又倔,还天不怕地不怕的。
再往回十年,山里经常有野兽出没,熊锦州就会经常拎着竹篓上山,还美其名曰去采野菜,回来的时候总能逮到一些东西,兔子野鸡都是小的,还抓到过半大的狍子,因为不敢大白天的带下山,就在山里守着狍子,等一家子人去找。
自从熊锦州能跑能跳后,是两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也不长记性,打完了继续偷溜。
是的,偷溜。
在那段都忙着到处找活干,孩子们全散养的日子里,熊锦州是唯一一个需要拴绳带在身边的小孩儿。
“……”
不说还好,一提起来,一家子人满肚子的苦水,就连向来话少的熊石山和熊锦平都提了好几件事情。这些事因为有些吓人,当年还是瞒着王春华和柳秋红的,搞得婆媳俩听了止不住地吸气又叹气。
熊锦州从一开始的夹菜试图阻止,到之后生无可恋地认命只花了一盏茶的时间。
宁归竹笑得根本止不住。
大人们说着,小孩投到熊锦州身上的目光,逐渐变得崇拜起来。
熊锦平注意到了,额头青筋一跳,抬手挨个敲了一下脑袋,“想学他也行,明儿就先打断你们一条腿,有本事跟他一样拄着拐上山。”
宁归竹轻嘶了一声,拉着熊锦州问道:“断了腿还上山,你想什么呢?”
被说了这么多糗事,熊锦州已经破罐子破摔了,他凑宁归竹耳边道:“没断,就是崴了下脚,山里我还藏了兔子呢,得去拿回来才行。”
那个时候穷,往山里寻摸的人很多,不早点过去的话,指不定就被谁拿走了。
宁归竹:“……”
崴脚到要拄拐的程度,听上去可不比骨折轻松多少。
饭菜美味,酒香浓郁,但在熊锦州的糗事面前,都成了寻常的配菜。
一家子人吃饱喝足,收拾好家务后,坐在院子里端着碗棠梨叶水慢慢喝着,这回在熊锦州的强烈抗议下,不在宁归竹面前说他干的那些事情了,而是说起宁归竹新院子的暖锅饭来。
既然是要搬到县里面去,跟他们一起做事的那些人要请,还有送院子的陈县令,村里这边的话,除了他们自家人外,亲近的几家都去说说这个好消息,但不正式请,免得人家来不了到时候为难。
这种事反正是瞒不住的,先前熊锦平不当着长工的面说,也只是怕话先从别人嘴里传出去。
村里的话头传得快,外人又不知内情,经常会将寻常事情传得变了模样。
等到太阳下山。
热热闹闹的院子安静了下来。
宁归竹伸着懒腰往后一靠,椅子前腿离地,身体晃晃悠悠起来,抬眼和熊锦州默默注视而来的目光对上,脑海里浮现的全是熊锦州挨揍集锦,不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目光瞬间幽怨。
熊锦州凑过来,捏着宁归竹的脸左右揉搓:“好啊你,居然笑话我。”
宁归竹本来还忍着呢,听见这话,干脆大笑出声。
他笑得这么欢喜,熊锦州的嘴角不由跟着上翘,又飞速拉平,将宁归竹捞进怀里一顿乱蹭,“你别想了,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怎么还笑我。”
宁归竹笑了会儿肚子疼,靠在熊锦州身上,间歇性闷笑两声,好半天才止住笑意说道:“你小时候真的好不乖啊。”
熊锦州看着他,忽然想知道宁归竹的过往,就直接问道:“那你呢?”
宁归竹对上他期待的目光,回忆了下说道:“我爹娘很早就走了,跟爷奶住了一段时间,他们也离世了,后来就一个人生活。当时情况还挺好的,周围邻居亲戚都愿意帮把手,教我些东西。”
像是篾活,就是跟附近的篾匠伯伯学的,一开始是为了让他能自己做点家里用的篾制品,减少花销,后来因为他学得快,就多教了些,时不时地还能介绍些小生意过来,一年到头也有几百块收入。
还有木匠、泥瓦匠、制茶之类的手艺,也是跟村里人学来的。
只是后面几样不像篾活,拿一把刀就能从头做到尾,宁归竹这才没有表现出来。
熊锦州抱着人,叹道:“遇到了好人……”
他的竹哥儿并非是吃了很多苦才进的大户人家。
宁归竹大概能猜到熊锦州的想法,他笑着应了一声,心里对原主道着歉。面对喜欢的人,他无法说出欺骗的话语,也不想占据原主的生平。
夫夫俩靠在一起说笑片刻,又起了身,一个去给家里的小动物准备食物,一个把晒了一天的腊肉和腊猪肝挂回熏棚里,升了烟慢慢熏制着。
弄完这边,又先后去洗了澡。
等到过了水的衣服挂在晒竿上的时候,天已经暗了下来,今夜月光明亮,可以做很多事情。
-
第二天不用上值,但因着院子的事情,宁归竹还是跟着熊锦州和安和到了县里。
他没去县衙,而是直接到了院子这边。
先将竹篓和篮子放在桌上,宁归竹又仔细看了遍院子里的东西,确定好这边还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后,他又整理了遍竹篓和篮子,取出用来遮掩的干草后,带着剩下的东西朝县令府邸而去。
县令的府邸在西城。
住在这里的人家大多都有钱有势,道路宽敞干净,摊贩不多且井然有序,酒馆食肆更是收拾得明亮舒适。
间或有小厮仆从经过,面对路上的行人,都带着股高高在上的味道。
宁归竹看见陈府的牌匾,刚走上前,就有护卫制止道:“这里是陈大人私人住宅,不接待外客,冤情可去县衙击鼓。”
竟是直接不接待外客。
宁归竹眨了眨眼,心里感慨一句,这得赶出去多少本地势力,面上好脾气地朝人道:“护卫大哥,我是在工学堂任职的宁归竹,先前大人送了在下一个院落,此行是来道谢的。”
护卫闻言,态度和缓下来,说道:“我进去问问,你在这等会儿。”
“麻烦了。”
·
在凉亭里歇凉的陈县令听到通传,示意人去请宁归竹进来,又笑着与同他对弈的人说道:“夫人你先前念着,今儿总算是能见着人了。”
对面的妇人穿着束袖的便装,身板笔直,身上并无配饰,只在发间簪了一朵花,四十岁的年纪,眉目间已经生了纹路,看着很是威严。
听见陈县令这话,吕天骄勾唇评价了句:“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两人停下对弈,立即有侍女小厮上前,将桌上的棋盘原封不动地撤下去,又摆上精致的茶水点心。
宁归竹到来看见这一幕,心里生出些许尴尬,面上镇定地朝人行礼:“见过大人,见过这位夫人。”
古代‘夫人’并非特指男子配偶,也可用来称呼有名望有本事的女子,面前这位女士,一看就久居高位,很有本事。
吕天骄听见他的称呼,笑着看了丈夫一眼,率先开口道:“起吧,过来坐。”
宁归竹道谢起身。
等他入座,陈县令才开口介绍,“这是我夫人,也是本朝的将军侯,你称呼声伯母即可。”
这个称呼……
宁归竹下意识看了眼陈县令,先叫吕天骄伯母,等人应了,又十分识趣地朝陈县令喊了声伯父。
陈县令哈哈笑起来,朝夫人道:“看吧,我就说这孩子是个聪明的。”
“我又没反驳你。”吕天骄笑着摇头,给宁归竹斟茶,“你别紧张,我和他也是农户出身,咱们就怎么自在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