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说得直白点,这是看在宁归竹面子上才给的价格。
  宁归竹也知道这一点,真情实意地跟晋汤道谢。等带着孩子从书房里出来后,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他上门找人办这事,应该带些礼物才是。
  现在补礼物是不合适了,宁归竹揉了把兴奋的小孩,说道:“好好干,莫要让晋管事后悔今日的决定。”
  安和用力点着脑袋:“我会的!”
  他在心里算着,距离教学还差几天,他这两天可以在家里多采些草药,染布需要等待,他可以做好后交给奶奶看顾着,以后每天下午回家还可以做些头花,攒上一大批头花再来縣里卖。
  或许会很忙,但都是能够得到回报的,安和恨不得更忙一些。
  等攒夠了钱,就可以重新弄一下家里,不用太好,冬天的时候茅草顶不被积雪压垮就足夠了。还可以做两身新衣服,这样他和奶奶冬天可以不那么冷……
  宁归竹不知道小孩的想法,问道:“今天要不要買点什么东西?”
  安和“啊”了一声,认真想了下,说道:“我想去买一点白色的布,然后買点玉米碴回去。”
  家里的布料只有从宁归竹那里買来的布条,其中大部分都是靛蓝色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用来染色。
  然后就是玉米,每次吃了很久的红薯后,奶奶就会拿几文钱出来,找附近的奶奶或者婶婶,买上一碗其他的粮食煮了吃。
  安和想,他赚钱了,可以买粮食回去。
  小孩提起,宁归竹就带着人去了商铺。安和算着银钱,在布料和玉米碴上各花了三十文钱,剩下八文珍惜地放到了衣襟之间。
  带着他往縣衙回去时,正好远远路过菜市口,见那边围着不少人,宁归竹想起上午听的事情,对安和道:“阿叔一会儿有事,安和在县衙的房间内等着阿叔好不好?”
  安和乖巧,“好的,阿叔不用担心我。”
  “乖。”
  宁归竹揉揉小孩脑袋,带着他来到县衙,跟路上遇到的衙役仆从介绍了下,然后把人安置到了房间中。
  “桌子上有水,那里有扇子,你都可以用,阿叔会很快回来。”
  “好的,阿叔再见!”
  目送宁归竹离开,安和关上房间的门,将桌上的茶壶往靠墙的位置推了推,然后把竹篓里的东西取了出来,欢喜地翻来覆去地看着。
  宁归竹出了县衙,没走多远,迎面和熊錦州遇上。
  看见他,熊錦州的脚步一顿,身后跟着的捕快们和宁归竹打过招呼,直接进了县衙里面。
  熊錦州上前两步,牵着宁归竹的手,问道:“这是要做什么去?药草那边处理好了?”
  “不是说三娘父母受了伤?我想去看看。”宁归竹说完,又将方才的事情跟熊锦州说了一遍,“安和家的情况太差了,我想着,能帮一回是一回。”
  熊锦州整理了下宁归竹散开的碎发,说道:“不用和我解释这些,想做就做,这是你凭借自己本事做到的。”
  闻言,宁归竹笑了下。
  要去钱家看伤患,两人先去了趟商铺,买了一包补血的红枣,然后才结伴往钱家的方向去。
  有熊锦州在,宁归竹省了问路的心思,开始琢磨其他事情:“咱们家有枣树吗?”
  熊锦州:“山里有,怎么了?”
  宁归竹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说道:“想摘点枣子晒了收起来。”
  他不爱吃枣子,但这是补气血的好东西,可以不吃,不能没有。
  熊锦州:“到时候我带你去。”
  “嗯。”宁归竹又道:“还想移栽枣树苗。”
  “下次放假去。”
  面对宁归竹提出的事情,熊锦州完全是有求必应。
  钱家所在的巷子并非城内条件最差的,但走在这其中,还是能看到不少穿着简陋穷苦的人家,有些看上去甚至不如村里的人。
  “到了。”
  熊锦州停下步伐。
  看着围了不少人的院子,宁归竹轻轻拉了下熊锦州,先他一步上前,敲了敲门问道:“请问这里是钱三娘家吗?”
  听见询问声,院子里的人纷纷看过来。
  容貌昳丽的青年站在院门口,被踹得破破烂烂的院门,都显出了几分风采来。
  怔愣间,钱三娘听到声音匆匆出来,“宁先生,您怎么来了?”
  “我今儿正好在衙里,听说了些,你爹娘情况可还好?”
  “大夫说没什么大事。”钱三娘擦着手上的水,招呼宁归竹和熊锦州进来坐,同时说道:“他们那群人冲进来是为了抢柱子,我爹娘是在争夺时被人推开摔到了腰腿。”
  “那就好。”宁归竹松了口气,又问道:“孩子怎么样?是不是被吓坏了?”
  钱三娘苦笑,“刚哄着睡下。”
  出了这一桩事情,钱三娘的两个姐姐也带着丈夫回来了,家里有人操持,钱三娘在招待过宁归竹和熊锦州后,一家人商量着,就让钱三娘回去继续做豆腐菜,不能耽误了赚钱的营生。
  宁归竹看着被压在菜市口的李家人,问熊锦州:“他们会在这里待到什么时候?”
  “大人说以儆效尤。”熊锦州道,“自然是把人性子磨平了才能放人。”
  不然今儿放回去养好了伤,改天又冲进钱家对钱家人非打即骂,该把律令和县衙的面子往哪里放。
  宁归竹不知道要怎么磨性子,但想想古代不把人当人看的凶残特性,大概想象了这群坏家伙可能会有的待遇,心情顿时愉悦起来。
  方才在钱家的时候,听周围邻里七嘴八舌的,宁归竹才知道李家人抢孩子,是琢磨着把孩子抢回去后,从钱三娘那里换银钱。
  蠢,还毒。
  -
  民间百姓都忙着生活,工坊放出消息后,不管是认识草药还是不认识草药的,都凑过来询问起情况。
  在得知是陳县令安排的后,众人的热情更是高涨。
  虽然骨子里还带着对当官的恐惧,但所有人都知道陳县令是个好官,他说要拿钱收草药,就绝对不会少他们一枚铜钱。
  消息刚放出去时,就有不少人呼朋唤友地上了山,试图根据告示上的图纸,寻找到需要的草药。等到下午,安和卖的草药被摆出来作为样品,迟疑着过来的百姓心中有了几分底,也带着东西出了城。
  他们不仅自己去挖,还给各种亲朋好友递消息,安和县内的山上顿时热闹起来。
  等第二天,宁归竹出现在工坊门口时,这里已经排了好几队人,熊锦州在县衙点完卯,直接被安排着,带队来工坊这边维护治安。
  夫夫俩难得凑到一起做事,宁归竹却全程忙到没时间抬头。
  太多了。
  再加上挖采的百姓并不认识草药,里面大多是染色用不上的,宁归竹一个人清点,根本忙不过来。
  而且……
  一斤湿草药的价格只有几文钱,愿意花时间弄这个的都是穷苦人家,再加上为了争分夺秒多挖些,来排队的人也以老人小孩为主。
  将用来染色的那一小部分挑出来,宁归竹看着面前小孩蜡黄脸蛋上浮现的失落,心中轻轻叹了口气,在小厮称重时,将另一堆少的推到前面,“这些也是草药,或许你可以去药铺问问,看人家收不收。”
  闻言,小孩神情明亮起来,“谢谢先生!谢谢先生!”
  宁归竹摆摆手,示意人可以去账房面前排队了。
  剩下的那堆杂草中或许也有草药,但宁归竹辨认不出来,只能任由小厮收拢走丢掉。
  分辨草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熊锦州看宁归竹急得满头大汗,跟身边人说了一声,挽着袖子绕到桌后,跟着一起辨别草药。
  他不认识别的,但染色需要的那些,是跟着宁归竹和安和上山找过的,能够轻而易举地挑选出来。
  有他搭把手,宁归竹轻松了不少,喝了口小厮递过来的水,主动将熊锦州分拣剩下的杂草拨到近前,又帮百姓分拣了一次。
  排队的老人小孩收了钱,拎着箩筐,带着被宁归竹挑出来的其他草药,高高兴兴地往药房而去。
  不远处的茶楼上。
  陳县令给坐在对面的华服男子斟了杯茶,笑道:“你总说我这事干不成,现如今看看,我干得如何?”
  华服男子闻言,将视线从那夫夫俩身上收回,虚点了陈县令两下,哼道:“你啊你,向来好运。”
  开学堂让人大公无私地把手艺教出去,换作之前,是任谁听了都会说他是在痴心妄想,偏偏这人命就这么好,离开京城这才几年,居然就走上了正轨。
  陈县令道:“这好运可不是我一个人的。”
  大批只会基础技艺的工匠,能够给王朝带来不少后续影响,当今身体康健,太子亦有明君之相,只要这两代人能稳住朝野,完全可以想见百年之后会是何等繁荣。
  眼见着人情绪激动起来,华服男子及时打断,“说这么多,你确定那个哥儿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