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浓烟起来需要些时间,熊锦州搬起旁边单独弄的竹门挡在门口,用棍子抵紧实了。
宁归竹站远了点,叉腰欣赏了会儿熏棚,轻快地道:“走吧,弄晚饭吃,然后再去跟娘说说几家的安排,让娘他们去通知一下大家。”
“好。”
熊锦州习惯性地伸手,和宁归竹牵着手进入厨房。
…
短暂的休息日过去。
熊锦州回到县衙上值,而家里人还没商量好学习顺序,宁归竹就关着院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孩童认真读书的声音不绝于耳,宁归竹看着发酵好的豆腐块,伸手碰了碰上面的白毛,挽着袖子准備把腐乳做了。
腐乳弄起来很简单,调配好辣椒面和食盐,油烧热放在旁边等待晾凉,宁归竹把洗干净后又晒干水分的陶罐拿进厨房,给豆腐裹上调好的辣椒面,再放入陶罐之中。
豆腐都准备好,等到油温下去之后,倒入陶罐中浸泡着豆腐,然后封罐等待。
处理好腐乳,宁归竹回到卧室内,看了眼沙盘中的大字,无奈抓着小孩的手,重新讲笔画顺序。
“记住了吗?”
“记住了!”
小朋友超乖地应声,被松开手后写的第一个字倒是规规矩矩的,但宁归竹并未彻底放心。
孩童的奇思妙想太多,很容易被影响到,需要经过一次次的纠正,才能让他们记下正确的内容。
幸运的是,宁归竹很有耐心。
教导着小孩,宁归竹用竹条编了块网格板,以后教三人时,就可以把提前板书好的纸固定在网格板上,撑开后面的竹棍将其立起来,方便观看。
孩子乖巧,只教他们的情况下,宁归竹还能做很多事情。
有这经验在,宁归竹原本以为能轻松兼顾教书和教手艺,但真正开始忙活之后,还是手忙脚乱了好一段时间,每天一结束教学,他就只想躺着睡觉。
熊锦州心疼夫郎,接过了做饭的任务。
唔,宁归竹说,熊锦州做。
看着新鲜出锅的煎鸡蛋,熊锦州沉默半晌,道:“好像有点太黑了。”
宁归竹道:“没事,闻着很香,味道不会太差。”
明显比熊锦州有信心多了。
·
随着宁归竹的徒弟逐渐出师,安和县城内多了好几个吃食摊子,手艺一个比一个好,卖的东西风味各不相同,搞得原本的摊贩不得不多花些心思,将卖的东西弄出了花儿来,整个县城一派欣欣向荣。
陈县令转了一圈,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等走到人烟较少的位置时,才对跟在身边的晋汤道:“看来这宁归竹没说大话,他会的东西是真的多。”
晋汤笑着道:“他教学也厉害,学堂里留下来的那几个先生开始时什么都怕,教起来后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问什么都是宁先生讲过。”
陈县令一合扇子,“再过一段时间,这批纺织工也能出师了,麻线和织机准备得如何?”
“都准备好了。”
“嗯。”陈县令点头,“等他们出师就签合书,头三年必须得在纺织坊内干活,工钱按市价的八成来算。”
“我都记着呢,您放心。”
说话间到了纺织坊前,陈县令看着这一片新坊,忽然道:“纺织坊这个名字已经不合适了,等再将宁先生请来时,就改回去吧。”
“是。”晋汤闻言激动起来。
纺织坊最开始的定名是工坊,但陈县令找不到那么多愿意公开教授本领的工匠,工坊建成一年,里面没有半点人烟。
陈县令都想着要不要放弃这个法子时,上头搞出了新织机,他就想着借此机会寻个纺织师父也行,谁知道……
宁归竹,真真是个福星。
陈县令回到县衙,看见在阴影处打哈欠的熊锦州,乐呵呵地调侃:“你这没夫郎陪着,精气神都差了。”
“大人。”熊锦州站直身体行了一礼,又道:“这不是天气热嘛,人容易困些。”
陈县令笑着摇摇头,想起方才的事,对熊锦州道:“你今儿回去跟宁先生说说,最多再过半月就要请他来教其他手艺了,得将时间空出来。不过这回不给赏银,咱们改发月例。”
“我回去就跟竹哥儿说。”
陈县令心情愉悦地走了,熊锦州又躲回了阴影中,百无聊赖地等着下一次巡逻的时间到来。
傍晚。
宁归竹检查完孩子们的功课,放他们出去玩耍,挽着袖子在院子里检查腊肉的情况。
腊肉熏制的过程中,宁归竹偶尔会趁着太阳好,拎出来晒一晒,然后再放回熏棚里继续熏制。
轻飘的烟雾被关在熏棚中,不需要太多松柏枝,就能熏制上大半天,几天的时间过去,腊肉也差不多可以吃了。
宁归竹琢磨着切一块下来尝尝的事情,听见院门被人推开,抬头见熊锦州回来,眉目一弯,笑着道:“回来了。”
熊锦州凑到他旁边亲了一下,随口把县令交代的事情说了。
“还有半个月,我这儿倒是忙得过来。”宁归竹顿了下,有些许迟疑:“我这两天听堂哥堂嫂他们提起,说是可以收麦子了,不知道时间会不会撞上。”
“收麦子?”
熊锦州算了下时间,发现真的差不多时候了。
他道:“等不了那么久,现在已经是迟了。”
宁归竹顿了下,抬眸看去。
他当然种过地,但时隔太久,学的东西又太多,而且种地时多是跟着年长者的步伐行事,在这方面的判断实在是比不上熊锦州。
熊锦州解释:“麦子晚个一两天收成影响不大,估计是家里太忙,又想着你这边手艺还没教完,这才没说。”
宁归竹有些担心,“鸟会啄麦粒吃啊。”
熊锦州笑着牵紧宁归竹的手,“放心吧,爹娘肯定安排好了的。”
种了一辈子的地,这些事他们比宁归竹清楚。
宁归竹顺着他的话放下心,但还是道:“那今天早点吃饭,吃了饭去家里问问,看爹娘他们是个什么打算,咱们也好提前确定好时间。”
“好——”熊锦州应声,“今天吃什么?”
宁归竹注意力转移,欢快道:“腊肉!新熏好的腊肉最好吃了!”
弄了那么多天,终于能吃,熊锦州也高兴起来,问道:“要准备什么东西吗?”
宁归竹想了下:“弄点辣椒和蒜苗吧,咱们炒着吃!”
“好,我去准备。”
熊锦州往后院走了两步,脚步一转又回卧室,先把身上的捕快服和鞋子换了下来。
宁归竹挑了条最漂亮的腊肉,切下一块,用锅里剩下的温热水泡着,仔细清洗干净。
这腊肉每回拿出来晒,宁归竹都会清洗一遍,这会儿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将腊肉表面的黑色烟尘洗去。
洗干净的肉细细切成透光的薄片,堆放在碗里看着数量不少,熊锦州将摘回来的辣椒和蒜苗洗干净切成块,放在砧板上备用。
宁归竹道:“今天弄一锅米饭吧,正好腐乳也可以吃了。”
“那我去淘米。”
熊锦州说干就干,立即淘洗干净大米,放到瓦罐里面加水焖煮。宁归竹有些好奇他们煮饭的方式,就没有插手熊锦州的动作,坐在窗边的小餐桌前,偶尔看一眼灶台的方向。
熊锦州也坐了过来。
这扇窗与朝后院开的窗户正对着,夏日的晚风吹过很是凉爽。
第67章
瓦罐中的米飯煮到翻滚, 熊錦州将里面多余的米汤盛了出来,翻拌过米飯后,往锅底倒了一点点油, 将炉子里烧着的火調小, 盖上盖子继续焖煮。
“竹哥儿,你喝不喝米汤?”熊錦州问道。
“要。”
宁歸竹接过熊錦州递来的碗, 米汤并非纯白, 而是淡淡的乳黄色。稍稍吹凉之后喝上一口,味道清淡只有米香, 喝起来很是顺滑。
太久没喝,宁歸竹喝完一碗,不由又舀了一点, 一邊喝一邊准备炒菜。
炒锅烧热,放入一点点油,将碗里的腊肉倒进锅中,炒制腊肉邊缘卷曲出油,肥肉部分透明起来,宁歸竹将腊肉推到锅邊,铲出部分腊肉油放到碗里, 然后往里加入辣椒块, 让熊錦州将火升高,开始翻炒。
这辣椒是后院菜地里摘的,刚结的果子辣味比较淡, 宁歸竹往里面添了点幹辣椒末,随着翻炒,香味激发出来,让人不由喉头翻滚。等到腊肉看着熟透, 往里淋入些许酱油,再把葱段放进去翻炒片刻,出锅。
浓郁的香味让人眼馋,熊锦州又翻了一遍瓦罐里的米飯,将其盖好后,往炉子里添了一点柴火,期待米飯能早点焖熟。
宁归竹把炒好的腊肉放在旁边,看着油汪汪的锅底,想了下,从橱柜中取出一个雞蛋,打碎搅散放在旁边,“我再去摘点辣椒回来,你守着米饭啊。”
“好。”
摘回来的辣椒洗幹净后细细切成丝,混入雞蛋液中搅拌均匀,再往里放入食盐調味,炒锅还是热的,往里倒入方才炒腊肉盛出来的油,蛋液入锅。
宁归竹站远了点,叉腰欣赏了会儿熏棚,轻快地道:“走吧,弄晚饭吃,然后再去跟娘说说几家的安排,让娘他们去通知一下大家。”
“好。”
熊锦州习惯性地伸手,和宁归竹牵着手进入厨房。
…
短暂的休息日过去。
熊锦州回到县衙上值,而家里人还没商量好学习顺序,宁归竹就关着院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孩童认真读书的声音不绝于耳,宁归竹看着发酵好的豆腐块,伸手碰了碰上面的白毛,挽着袖子准備把腐乳做了。
腐乳弄起来很简单,调配好辣椒面和食盐,油烧热放在旁边等待晾凉,宁归竹把洗干净后又晒干水分的陶罐拿进厨房,给豆腐裹上调好的辣椒面,再放入陶罐之中。
豆腐都准备好,等到油温下去之后,倒入陶罐中浸泡着豆腐,然后封罐等待。
处理好腐乳,宁归竹回到卧室内,看了眼沙盘中的大字,无奈抓着小孩的手,重新讲笔画顺序。
“记住了吗?”
“记住了!”
小朋友超乖地应声,被松开手后写的第一个字倒是规规矩矩的,但宁归竹并未彻底放心。
孩童的奇思妙想太多,很容易被影响到,需要经过一次次的纠正,才能让他们记下正确的内容。
幸运的是,宁归竹很有耐心。
教导着小孩,宁归竹用竹条编了块网格板,以后教三人时,就可以把提前板书好的纸固定在网格板上,撑开后面的竹棍将其立起来,方便观看。
孩子乖巧,只教他们的情况下,宁归竹还能做很多事情。
有这经验在,宁归竹原本以为能轻松兼顾教书和教手艺,但真正开始忙活之后,还是手忙脚乱了好一段时间,每天一结束教学,他就只想躺着睡觉。
熊锦州心疼夫郎,接过了做饭的任务。
唔,宁归竹说,熊锦州做。
看着新鲜出锅的煎鸡蛋,熊锦州沉默半晌,道:“好像有点太黑了。”
宁归竹道:“没事,闻着很香,味道不会太差。”
明显比熊锦州有信心多了。
·
随着宁归竹的徒弟逐渐出师,安和县城内多了好几个吃食摊子,手艺一个比一个好,卖的东西风味各不相同,搞得原本的摊贩不得不多花些心思,将卖的东西弄出了花儿来,整个县城一派欣欣向荣。
陈县令转了一圈,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等走到人烟较少的位置时,才对跟在身边的晋汤道:“看来这宁归竹没说大话,他会的东西是真的多。”
晋汤笑着道:“他教学也厉害,学堂里留下来的那几个先生开始时什么都怕,教起来后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问什么都是宁先生讲过。”
陈县令一合扇子,“再过一段时间,这批纺织工也能出师了,麻线和织机准备得如何?”
“都准备好了。”
“嗯。”陈县令点头,“等他们出师就签合书,头三年必须得在纺织坊内干活,工钱按市价的八成来算。”
“我都记着呢,您放心。”
说话间到了纺织坊前,陈县令看着这一片新坊,忽然道:“纺织坊这个名字已经不合适了,等再将宁先生请来时,就改回去吧。”
“是。”晋汤闻言激动起来。
纺织坊最开始的定名是工坊,但陈县令找不到那么多愿意公开教授本领的工匠,工坊建成一年,里面没有半点人烟。
陈县令都想着要不要放弃这个法子时,上头搞出了新织机,他就想着借此机会寻个纺织师父也行,谁知道……
宁归竹,真真是个福星。
陈县令回到县衙,看见在阴影处打哈欠的熊锦州,乐呵呵地调侃:“你这没夫郎陪着,精气神都差了。”
“大人。”熊锦州站直身体行了一礼,又道:“这不是天气热嘛,人容易困些。”
陈县令笑着摇摇头,想起方才的事,对熊锦州道:“你今儿回去跟宁先生说说,最多再过半月就要请他来教其他手艺了,得将时间空出来。不过这回不给赏银,咱们改发月例。”
“我回去就跟竹哥儿说。”
陈县令心情愉悦地走了,熊锦州又躲回了阴影中,百无聊赖地等着下一次巡逻的时间到来。
傍晚。
宁归竹检查完孩子们的功课,放他们出去玩耍,挽着袖子在院子里检查腊肉的情况。
腊肉熏制的过程中,宁归竹偶尔会趁着太阳好,拎出来晒一晒,然后再放回熏棚里继续熏制。
轻飘的烟雾被关在熏棚中,不需要太多松柏枝,就能熏制上大半天,几天的时间过去,腊肉也差不多可以吃了。
宁归竹琢磨着切一块下来尝尝的事情,听见院门被人推开,抬头见熊锦州回来,眉目一弯,笑着道:“回来了。”
熊锦州凑到他旁边亲了一下,随口把县令交代的事情说了。
“还有半个月,我这儿倒是忙得过来。”宁归竹顿了下,有些许迟疑:“我这两天听堂哥堂嫂他们提起,说是可以收麦子了,不知道时间会不会撞上。”
“收麦子?”
熊锦州算了下时间,发现真的差不多时候了。
他道:“等不了那么久,现在已经是迟了。”
宁归竹顿了下,抬眸看去。
他当然种过地,但时隔太久,学的东西又太多,而且种地时多是跟着年长者的步伐行事,在这方面的判断实在是比不上熊锦州。
熊锦州解释:“麦子晚个一两天收成影响不大,估计是家里太忙,又想着你这边手艺还没教完,这才没说。”
宁归竹有些担心,“鸟会啄麦粒吃啊。”
熊锦州笑着牵紧宁归竹的手,“放心吧,爹娘肯定安排好了的。”
种了一辈子的地,这些事他们比宁归竹清楚。
宁归竹顺着他的话放下心,但还是道:“那今天早点吃饭,吃了饭去家里问问,看爹娘他们是个什么打算,咱们也好提前确定好时间。”
“好——”熊锦州应声,“今天吃什么?”
宁归竹注意力转移,欢快道:“腊肉!新熏好的腊肉最好吃了!”
弄了那么多天,终于能吃,熊锦州也高兴起来,问道:“要准备什么东西吗?”
宁归竹想了下:“弄点辣椒和蒜苗吧,咱们炒着吃!”
“好,我去准备。”
熊锦州往后院走了两步,脚步一转又回卧室,先把身上的捕快服和鞋子换了下来。
宁归竹挑了条最漂亮的腊肉,切下一块,用锅里剩下的温热水泡着,仔细清洗干净。
这腊肉每回拿出来晒,宁归竹都会清洗一遍,这会儿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将腊肉表面的黑色烟尘洗去。
洗干净的肉细细切成透光的薄片,堆放在碗里看着数量不少,熊锦州将摘回来的辣椒和蒜苗洗干净切成块,放在砧板上备用。
宁归竹道:“今天弄一锅米饭吧,正好腐乳也可以吃了。”
“那我去淘米。”
熊锦州说干就干,立即淘洗干净大米,放到瓦罐里面加水焖煮。宁归竹有些好奇他们煮饭的方式,就没有插手熊锦州的动作,坐在窗边的小餐桌前,偶尔看一眼灶台的方向。
熊锦州也坐了过来。
这扇窗与朝后院开的窗户正对着,夏日的晚风吹过很是凉爽。
第67章
瓦罐中的米飯煮到翻滚, 熊錦州将里面多余的米汤盛了出来,翻拌过米飯后,往锅底倒了一点点油, 将炉子里烧着的火調小, 盖上盖子继续焖煮。
“竹哥儿,你喝不喝米汤?”熊錦州问道。
“要。”
宁歸竹接过熊錦州递来的碗, 米汤并非纯白, 而是淡淡的乳黄色。稍稍吹凉之后喝上一口,味道清淡只有米香, 喝起来很是顺滑。
太久没喝,宁歸竹喝完一碗,不由又舀了一点, 一邊喝一邊准备炒菜。
炒锅烧热,放入一点点油,将碗里的腊肉倒进锅中,炒制腊肉邊缘卷曲出油,肥肉部分透明起来,宁歸竹将腊肉推到锅邊,铲出部分腊肉油放到碗里, 然后往里加入辣椒块, 让熊錦州将火升高,开始翻炒。
这辣椒是后院菜地里摘的,刚结的果子辣味比较淡, 宁歸竹往里面添了点幹辣椒末,随着翻炒,香味激发出来,让人不由喉头翻滚。等到腊肉看着熟透, 往里淋入些许酱油,再把葱段放进去翻炒片刻,出锅。
浓郁的香味让人眼馋,熊锦州又翻了一遍瓦罐里的米飯,将其盖好后,往炉子里添了一点柴火,期待米飯能早点焖熟。
宁归竹把炒好的腊肉放在旁边,看着油汪汪的锅底,想了下,从橱柜中取出一个雞蛋,打碎搅散放在旁边,“我再去摘点辣椒回来,你守着米饭啊。”
“好。”
摘回来的辣椒洗幹净后细细切成丝,混入雞蛋液中搅拌均匀,再往里放入食盐調味,炒锅还是热的,往里倒入方才炒腊肉盛出来的油,蛋液入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