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坐在一起插科打诨的一群人对视一眼,嘻嘻哈哈的,虽然不反驳,但也不接她的话茬。
  女人可是能跟哥儿成婚的,这话要是传出去,就熊捕头对他家夫郎的在乎样儿,指定得上门找她们麻烦来。
  嬉笑的声音传到田地里,家里人就在其中的男人脸色难看地哼了一声,低下头去继续干活,一副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剩下的人对视一眼,倒也跟着聊了起来。
  不过他们可不敢聊河边人聊的话题——那是真的会被熊锦州揍的,他们说的熊家兄弟往家里砍的那些竹子。
  “听说熊老二夫郎会篾活,那些竹子都是砍回去,方便他给家里添置東西的。”
  “就他那细皮嫩肉的样儿,还能动手做篾活?”
  “你自己去熊家后头看看不就知道了?我昨儿远远的,看见他们家后院里多了好些東西,前院也用笸籮晒着東西,就熊老二之前那性子,家里哪里会准备这些东西,指定是新夫郎到家才弄的。”
  东西就摆在那里,又没听熊家请工的消息,是谁做的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忍不住羡慕道:“先前还以为熊老二会寡一辈子呢,结果天上掉了个夫郎下来,又能赚钱又能收拾家里。”
  篾匠也赚钱啊,一个竹篮子就要一二十文,要是东西大一点,这个价格还得往上涨。地里的活就那么多,忙完了就得想办法到处找事干,若是会一手篾匠活,中间空下来找不到活干的这些日子,不就也能赚钱补贴家里了吗?!
  越说越酸,心里想的都是,如果他们也会做篾匠活就好了。
  这些人的心思传不到走远的两人耳中,宁归竹接过熊锦州递来的三月泡送入口中。
  舌尖只需轻轻一用力,就能将上面的薄皮抿破,清甜中带着微酸的味道散开,在这个很寻常的春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根藤上的山泡不多,熊锦州把剩下的都摘了,每个都掰开检查过后,才将其放到宁归竹的手里。
  宁归竹见状,捏了一个送到熊锦州唇边,“你也尝尝。”
  “我不爱吃这个。”
  嘴上说着,熊锦州还是张开嘴,接受了宁归竹的投喂。
  喜欢不喜欢不重要,这可是竹哥儿喂的。
  宁归竹哪里知道他心里转的小九九,见人吃了,还以为熊锦州是为了省着给自己吃呢,心里甜滋滋的,自己吃一口又给熊锦州喂一口,很快就把摘的那几个果子给分吃完了。
  他们这会儿走的并非是村里人常走的道路,草丛十分茂密,熊锦州带着宁归竹稍微走了一段,就拉着宁归竹往一条平坦的道路走去。
  宁归竹跟在他后面,穿过一片树木之后,就看见一个不算很大的溪水平地,这条溪水是从深山里流淌出来的,水量比较充沛。平地上是随处可见的石头,宁归竹视线环绕一圈,看见了几个不算高的石崖,这平地上的石头应该是经年累月坠落而来。
  “竹哥儿你在周围逛逛,我去找树枝插魚。”熊锦州将人从斜坡上带下来后才松开手,话说完想了想又道:“不能离开太远,必须在我能看到的范围内。”
  虽然平日里这里没啥危险的动物,但万一呢?
  宁归竹笑着保证:“绝不离开这片地方半步。”
  熊锦州这才放心地去找掉落的干枯树枝。
  宁归竹在周围转了转,抬头时看见一棵算不上高大的树木,缓缓眨了下眼睛,又眨了下,凑近仔细瞧了瞧,这个好像肉桂树啊。
  “在看什么?”熊锦州见人站着不动了,凑过来问道。
  宁归竹指着面前的树,“看着像是肉桂,咱们剥点树皮带回去吧,这个用来炖肉吃特别香。”
  听到和吃的有关,熊锦州把手里的树枝塞给宁归竹,拎着刀就往那斜坡上爬,宁归竹连忙上前两步,站在他下方护着,直到人在肉桂树上方稳稳站住脚之后,才开口道:“你小心点弄,只把皮剥下来就好了,别破坏树干。”
  “行。”
  熊锦州动作小心了些,用刀劃拉了好几次,才将树皮劃出一个能动手剥的口子来,又沿着那口子往下继续劃。
  宁归竹在下面一直看着,见划出来的桂皮大小差不多了,就开口喊住了熊锦州的动作。
  熊锦州带着那块树皮从斜坡上下来,把东西给宁归竹看,“你再看看,这是那什么桂皮不?”
  “没错。”
  宁归竹翻来覆去地看着,脸上的笑意就浓郁了起来,他将桂皮放到竹篓里,琢磨着处理桂皮的步骤,和熊锦州一起来到了溪流边。
  山溪的溪水不是很深,但在里面游动的魚儿不少。
  大概是时不时地就会有人来抓魚,溪水里的魚儿精得很,熊锦州站在石头上好半天,才等到一条慢悠悠游过的肥鱼,他比划了两下,手中的棍子用力插下。
  宁归竹在旁边看着,就见他动作迅速地插了两回,第三回的时候,木棍前端扎了条肥胖的大鱼,他立即捧场地鼓掌:“好厉害。”
  熊锦州差点没绷住脸上的笑。
  手上有刀,两人原地收拾了鱼,找了树叶将剖出来的鱼内脏包好,东西放到竹篓里后,拎着东西继续转悠。
  直到熊锦州带着宁归竹将村子周围都转了遍,给他划好活动的安全范围之后,两人才从家后面的林子里出来,抬眸就是家里的后院。
  三个小孩儿已经不在家里了,狗也不知道去了哪里。鸡鸭在圈里慢悠悠活动着,根本不在乎人类的出现。倒是家里的馒头叫了两声,意思意思地欢迎了他们一下。
  从前院进入家里。
  宁归竹去收拾桂皮了,熊锦州把鱼内脏丢到鸡鸭圈中,回到前院给鱼去鳞片。
  肉桂树皮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全部处理干净,宁归竹将其切成小块之后,在笸籮里清出一个位置来,把桂皮放上去晒着了。
  弄完这些一转头,熊锦州也已经处理好了鱼,见他看来正好问道:“这个先放橱柜里可以吗?”
  “行啊。”宁归竹随口回答,“等晚上炖了吃。”
  难得休息一天,又没什么娱乐用品,宁归竹在院子里活动着身体,想起来件事情,脚步轻快地往厨房里去。
  熊锦州正好从里面出来,差点和宁归竹撞在一起,他及时伸手扶住身体往后仰的宁归竹,问道:“要做什么?”
  “酵母粉!”宁归竹反握住熊锦州的手往里去,“之前说要做,后来去县里教纺织,就把这件事暂时放下了。”
  熊锦州也想了起来,抬步跟在他的身后,“酵母粉是做什么用的?”
  “和面酵母一个用处啊,就是帮助包子馒头变蓬松的。”宁归竹比比划划。
  熊锦州懂了,“引子啊。”
  听熊锦州吐出来的词汇,宁归竹才意识到酵母可能是现代用词1,他用力点头肯定了熊锦州的话。
  酵母粉的做法,宁归竹知道两种。
  因而他之前做准备的时候,就将面酵母分成了两碗,用不同的方法养着。
  这两碗面酵母中,一碗是浓稠的液体状态,每隔两三天就往里面放入一些面粉养着。而另一碗则是扎实的面团状,这种只有头几次放的是面粉,等面酵母发酵到黏稠后,就要将面粉换成烫过再冷却的玉米面。
  宁归竹端着两个碗,熊锦州拿着刀和油纸,两人一起走出厨房来到了堂屋。
  他们家堂屋使用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会儿正好用来风干酵母粉。
  “锦州,清两个笸籮出来吧。”宁归竹道。
  家里笸籮里现在晒着的野菜,都是每天回来后零零散散采摘的。因着铺散些干得比较快,这才把家里的笸箩都用上了。
  熊锦州闻言,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在竹枝堆上随便找了两个笸箩,将里面的野菜散在了其他笸箩里。
  笸箩到位,宁归竹展开油纸,将浓稠液体状的面酵母倒上去,用刀背划过,将其铺均匀之后,把这一片油纸放在笸箩里,宁归竹再动手拿下一张油纸。
  熊锦州怕宁归竹用起来不方便,买的油纸都是一张一张的,这会儿弄起来,倒也真的方便宁归竹将面酵母抹平了。
  一小碗面酵母又不多,不一会儿就全部抹完了。
  两个人放倒凳子,将笸箩挪到了堂屋角落。
  然后就是面团状的面酵母。
  宁归竹“啊”了一声,在熊锦州的询问声中道:“忘了燒热水了。”
  熊锦州闻言,将没用完的油纸和刀收起来,笑着道:“那就现在烧,反正今天也没事,慢慢来嘛。”
  “好的吧。”
  宁归竹想想也是。
  今天太阳挺好的,两人把火烧起来后,也没在厨房里守着,而是搬了凳子到屋檐下,就着温暖的阳光靠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锅里的水烧开了,烫好的玉米面拨散放在旁边晾凉,再放入面酵母中揉均匀。
  揉好的面酵母发酵半个时辰。
  空着的笸箩中铺上油纸,等这份面酵母发酵好,掰碎铺在笸箩里,同样放到角落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