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三岁的赵时安,小小年纪便显露出沉稳聪慧,对新来的老师们恭敬有礼。
而妹妹赵时宜,则是个古灵精怪的性子。她不满枯燥的识字课,偷偷用墨水画花了夫子的胡子,被阮玲珑抓了个正着。
“赵时宜!”阮玲珑难得地板起脸,拿出戒尺,严肃道:“把手伸出来,娘怎么教你的?要尊师重道!”
赵时宜的小手掌心挨了几下戒尺,虽不重,但也让娇生惯养的小姑娘疼得眼泪汪汪。
她委屈地瘪着嘴,趁人不备,一溜烟跑进了山庄那片繁茂的桃林。
赵时宜手脚并用地爬上一棵粗壮的桃树,找了个舒服的枝桠躺下,对着满树粉霞般的桃花,气鼓鼓地抱怨。
“桃花啊桃花,你说娘亲是不是不对?夫子胡子那么长,那么白,我给他涂黑了多好看!她居然打我手心,都打痛了!娘亲坏!”
话音刚落,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一枝原本离她有些距离,开得正艳的桃花枝,仿佛被无形的风温柔地拂过,花枝竟缓缓地、柔顺地弯垂下来,用柔软娇嫩的花瓣,轻轻地地碰了碰赵时宜还挂着泪珠的小脸蛋。
小丫头瞬间破涕为笑,大眼睛弯成了月牙。
“嘻嘻,我就知道,桃花你是最懂我的!”她亲昵地蹭了蹭那花瓣,随即又像想起什么,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对着桃花枝小声嘀咕:“不过,你以后不要这样啦。娘亲说了,不能让别人知道我能和你们说话,这是我们的秘密哦。”
说罢,她伸出小手指,煞有介事地和桃花枝“拉了勾”。
孩子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桃林里很快只剩下小女孩满足的叹息和桃花无声的陪伴。
阮玲珑和文静的真实身份,终究未能成为永远的秘密。
朝堂宗室之中,不乏嗅觉灵敏之人。当“安宁郡主即圣上嫡长公主”、“其母文氏实乃元后文静”的消息悄然传开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宗室成员和朝廷官员,以皇室血脉不容流落民间、需认祖归宗为由,要求阮玲珑和文静回京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向周衡昌的案头。
然而,无论是裕民山庄的安宁郡主,还是她那位深居简出的母亲“文大夫”,对此都置若罔闻。
她们的生活,依旧围绕着山庄、田地、作坊、学堂和那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平安镇的安宁与富足,是她们用智慧和心血浇灌的乐土,她们无意再踏入那座象征着无上尊荣却也束缚重重的紫禁城。
御书房内,周衡昌看着那些或言辞恳切,或别有用意的奏折,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他提起朱笔,只批了四个字:“朕意已决,尔等休得再议。”
他如今唯一的心愿,便是倾尽所有,早早地将那个继承了玲珑坚韧与智慧,又带着皇家血脉的外孙赵时安,培养成材。
他要将这好不容易开创的盛世基业,亲手交到那个流淌着他和文静血脉,在平安镇这片希望之土上成长起来的孩子手中。
至于那些宗室和朝臣的反对?
周衡昌放下朱笔,目光投向窗外辽阔的天空。
经历过生死、洞悉了人心、手握无上权柄的他,此刻拥有绝对的自信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大周,如今是朕的天下!朕要传给谁,便是谁!”
他的声音不高,却如同金铁交鸣,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在殿宇间回荡。
裕民山庄的炊烟依旧袅袅,桃林的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而属于赵时安和赵时宜,以及大周朝的新篇章,才刚刚开始。
温馨提示: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
而妹妹赵时宜,则是个古灵精怪的性子。她不满枯燥的识字课,偷偷用墨水画花了夫子的胡子,被阮玲珑抓了个正着。
“赵时宜!”阮玲珑难得地板起脸,拿出戒尺,严肃道:“把手伸出来,娘怎么教你的?要尊师重道!”
赵时宜的小手掌心挨了几下戒尺,虽不重,但也让娇生惯养的小姑娘疼得眼泪汪汪。
她委屈地瘪着嘴,趁人不备,一溜烟跑进了山庄那片繁茂的桃林。
赵时宜手脚并用地爬上一棵粗壮的桃树,找了个舒服的枝桠躺下,对着满树粉霞般的桃花,气鼓鼓地抱怨。
“桃花啊桃花,你说娘亲是不是不对?夫子胡子那么长,那么白,我给他涂黑了多好看!她居然打我手心,都打痛了!娘亲坏!”
话音刚落,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一枝原本离她有些距离,开得正艳的桃花枝,仿佛被无形的风温柔地拂过,花枝竟缓缓地、柔顺地弯垂下来,用柔软娇嫩的花瓣,轻轻地地碰了碰赵时宜还挂着泪珠的小脸蛋。
小丫头瞬间破涕为笑,大眼睛弯成了月牙。
“嘻嘻,我就知道,桃花你是最懂我的!”她亲昵地蹭了蹭那花瓣,随即又像想起什么,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对着桃花枝小声嘀咕:“不过,你以后不要这样啦。娘亲说了,不能让别人知道我能和你们说话,这是我们的秘密哦。”
说罢,她伸出小手指,煞有介事地和桃花枝“拉了勾”。
孩子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桃林里很快只剩下小女孩满足的叹息和桃花无声的陪伴。
阮玲珑和文静的真实身份,终究未能成为永远的秘密。
朝堂宗室之中,不乏嗅觉灵敏之人。当“安宁郡主即圣上嫡长公主”、“其母文氏实乃元后文静”的消息悄然传开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宗室成员和朝廷官员,以皇室血脉不容流落民间、需认祖归宗为由,要求阮玲珑和文静回京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向周衡昌的案头。
然而,无论是裕民山庄的安宁郡主,还是她那位深居简出的母亲“文大夫”,对此都置若罔闻。
她们的生活,依旧围绕着山庄、田地、作坊、学堂和那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平安镇的安宁与富足,是她们用智慧和心血浇灌的乐土,她们无意再踏入那座象征着无上尊荣却也束缚重重的紫禁城。
御书房内,周衡昌看着那些或言辞恳切,或别有用意的奏折,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他提起朱笔,只批了四个字:“朕意已决,尔等休得再议。”
他如今唯一的心愿,便是倾尽所有,早早地将那个继承了玲珑坚韧与智慧,又带着皇家血脉的外孙赵时安,培养成材。
他要将这好不容易开创的盛世基业,亲手交到那个流淌着他和文静血脉,在平安镇这片希望之土上成长起来的孩子手中。
至于那些宗室和朝臣的反对?
周衡昌放下朱笔,目光投向窗外辽阔的天空。
经历过生死、洞悉了人心、手握无上权柄的他,此刻拥有绝对的自信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大周,如今是朕的天下!朕要传给谁,便是谁!”
他的声音不高,却如同金铁交鸣,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在殿宇间回荡。
裕民山庄的炊烟依旧袅袅,桃林的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而属于赵时安和赵时宜,以及大周朝的新篇章,才刚刚开始。
温馨提示: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