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照我说,这皇帝陛下的赏赐还是太轻。亩产9石的小麦良种,说是价值万金也不为过!”
  皇帝周衡昌的赏赐,意味着阮玲珑的产业版图,从平坦的农田,直接扩展到了拥有丰富山林资源的广阔天地。
  山林可以育林、放牧、种植药材、甚至开发山泉……未来的潜力不可限量。
  就在阮玲珑接收这份厚重赏赐,忙于规划新得的山林时,徐闻道也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提醒”。
  一个看似普通的行商,在卖药材时,巧妙地避开旁人,将一个密封的蜡丸交到了徐闻道手中。
  徐闻道捏开蜡丸,里面是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迹刚劲的小字。
  “晓筱已逝,节哀。外孙赵铮和外孙媳妇阮玲珑均安,望珍重。”
  纸条没有署名,但徐闻道瞬间就明白了。
  来人是皇帝周衡昌的暗卫,他在履行皇帝的命令,提醒自己女儿徐晓筱已逝,但外孙赵铮和外孙媳妇阮玲珑一切安好,请他保重。
  握着这张小小的纸条,徐闻道的心情异常复杂。
  皇帝周衡昌……确实是个周全人。
  他与自己不过两面之缘,还都跟文静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记得让人来提醒自己这个“故人”,告知女儿的死讯,并宽慰他外孙一切安好。
  这份细心和人情味,让徐闻道心中颇不是滋味。
  徐闻道坐在昏暗的书房里,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长长地叹了口气。
  自己明知他的爱妻文静和唯一的亲生女儿阮玲珑,此刻就在这平安镇,就在自己身边。而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却还在为失去“爱妻”而痛苦,为寻找“亡女”而渺茫无望,甚至头疼难眠……自己却选择了隐瞒。
  这份隐瞒,是为了保护文静和玲珑来之不易的平静。但是,面对周衡昌这份不动声色的关怀,徐闻道心中难免升起一丝愧疚。
  京城,皇宫。
  此时夜色深沉,御书房内却灯火通明,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龙椅之上,周衡昌面沉如水,眼神冰冷得如同寒冰。
  他面前的地上,跪着几个瑟瑟发抖的官员和内侍。旁边,一个衣衫不整、容貌确有几分酷似文静,但气质却天差地别的年轻女子,被侍卫押着,她花容失色,抖如筛糠。
  “好!真是好得很!”
  周衡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雷霆般的怒火,每一个字都像冰锥砸在地上。
  “朕的话,你们全当耳旁风了?朕说过,后宫之事,不容任何人插手!更不需要任何人替朕‘分忧’!”
  他猛地抓起龙案上的一本奏折,狠狠摔在地上:“你们竟敢找此等庸脂俗粉,妄图鱼目混珠,行此龌龊下作之事!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陛下息怒!臣等……臣等也是一片忠心,见陛下日夜操劳,龙体欠安,又……又思念元后娘娘,才……才出此下策……”一个官员涕泪横流地辩解。
  “思念元后?”周衡昌怒极反笑,笑声中充满了讽刺和悲凉,“你们找来的赝品,也配与静儿相提并论?也配玷污静儿的名声?来人!”
  御前侍卫应声而入。
  “将此女即刻逐出宫门,涉事官员,革职查办,流放三千里!内侍总管监管不力,杖责三十,贬去皇陵守陵。再有敢以此等手段媚上,妄图插手后宫者,无论何人,杀无赦!”
  周衡昌冰冷的声音在御书房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哭喊求饶声瞬间响彻御书房,但很快就被侍卫无情地拖了下去。
  书房内恢复了死寂,只剩下周衡昌粗重的喘息声。
  怒火过后,是更深沉的疲惫,周衡昌头疼得如同无数根针在脑中搅动。
  他扶着额头,跌坐在龙椅上,太阳穴突突直跳,根本无法入睡。
  烦躁地挥退了想上前伺候的内侍,周衡昌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桌案一角。
  在那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封信函:正是阮玲珑之前进献良种时附上的信件,以及汇报平安镇农事进展的奏报。
  鬼使神差地,周衡昌伸出手,将那几封信拿了过来。
  信上阮玲珑的字迹清秀工整,条理清晰,言语质朴却充满力量。
  他一遍遍地翻看着,看着信中描述田间的丰收景象,看着她对新型肥料、农药的构想,看着她对平安镇百姓生活的点滴关切。
  说来也怪,当周衡昌专注地看着这些来自平安镇,来自那个奇女子阮玲珑的信件时,那折磨了他许久的剧烈头痛,竟如同退潮般,慢慢地缓解了下来。
  一股难以言喻的安宁感,如同山间的清泉,悄然流淌过他烦躁的心田,抚平了那翻腾的怒火和无边的孤寂。
  周衡昌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信纸的边缘,仿佛能透过那薄薄的纸张,感受到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和那个总是能带来惊喜与安宁的女子。
  只有在这时,他紧锁的眉头才微微舒展,获得片刻的喘息。
  91
  第91章 巨富
  ◎告示一出,整个平安镇乃至邻县都轰动了。◎
  平安镇赵家,阮玲珑坐在灯下,面前摊开的是文静给的上百亩良田地契,徐闻道那沉甸甸的紫檀木匣,以及皇帝周衡昌御赐的三座山林契书,和那明晃晃的千两黄金。
  指尖拂过这些巨额财富,阮玲珑心中腾起一股不真实的“一夜暴富”的快感。
  有钱,有地,还有山!
  这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令人艳羡的资本。
  然而,来自末世,经历过资源极度匮乏的特殊时期,阮玲珑骨子里那份对生存资源的警惕和焦虑并未因此消散。
  金银珠宝、地契山林,远不如实实在在、堆满仓廪的粮食更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因此,在巨额财富面前,阮玲珑的规划十分清晰且务实。
  阮玲珑心中,粮食是根本。
  地里产出的优质小麦、稻谷,除了按惯例精挑细选一部分作为“贡品”送往京城,再拿出一部分卖给那些渴求良种的农户外,剩下的大部分,都被她小心翼翼地收入了新建的超大粮仓中。
  这座粮仓是她的心血之作,粮仓不仅墙体厚实、结构坚固,防火防盗性能极佳,更在徐闻道的指点下,采用了特殊的防潮、防虫蚁设计,仓底铺设了厚厚的生石灰和特制药粉混合层,仓内悬挂着驱虫药囊,通风口也加装了细密的铜丝网。
  所有粮食入库前,都经过严格的晾晒筛选。
  管理粮仓的是她精挑细选签了死契的下人。卖身契牢牢握在她手中,加上她待下宽厚但也赏罚分明,这些人的忠诚度极高,粮仓的安全和干燥清洁得到了最大保障。
  仅仅储存粮食,还不够。
  阮玲珑清楚地知道粗粮和蔬菜深加工带来的增值效益,关键是深加工后利于储存,也极大的丰富了储备粮的种类。
  因此,她大量雇佣人手,将收获的红薯清洗、粉碎、过滤、沉淀、晾晒,制成易于储存和运输的红薯淀粉。
  然后再将一部分淀粉加水调浆、漏丝、煮熟、冷却、晾干,制成耐储存的红薯粉条。
  这两种深加工产品,不仅大大延长了红薯的保存期,也提升了附加值。
  除此外,南瓜也安排上。将其中一部分切成薄片或条状,晒成香甜有嚼劲的南瓜干;一部分蒸熟捣泥,过滤晾晒成细腻的南瓜粉,这是制作点心和婴幼儿辅食的好材料。
  阮玲珑甚至尝试熬制了一些南瓜糖,它们甜度适中,带有独特的南瓜清香。
  至于收获的玉米,大部分脱粒后磨成金黄的玉米面,阮玲珑吃不惯粗的玉米面,因此她家的玉米面都要求磨细一点,多磨几遍。
  好在家里养了马和骡子,倒不用太担心出力的问题。
  新鲜洋芋不易久存,除了留足秋季播种的洋芋种子和自家食用的一部分外,阮玲珑暂时没有安排大规模深加工。但她计划未来研究薯片、洋芋粉等产品。
  深加工后的农产品,例如:红薯粉、粉条、南瓜干、南瓜粉、玉米面等,阮玲珑采取“囤一半,卖一半”的策略。
  至于农副产品的销售,则全部整合进了赵铮的“顺达镖局”。
  镖局如今不仅负责押运贵重货物,也利用其遍布各地的站点和商路信息,直接销售这些紧俏的农产加工品。
  这相当于砍掉了中间环节,利润最大化地落入了自家口袋。镖局也因此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稳定收入来源。
  就在家里最后一批晚熟的寒瓜挂满藤蔓,等待采摘的时节,赵铮终于风尘仆仆地从北地回来了。
  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十几匹神骏异常,一看就耐力十足的北地良驹。
  这些马匹高昂着头,打着响鼻,透着一股南方马匹难以企见的彪悍气息。
  虽然新建的马场还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但临时搭建的围栏和棚舍宽敞干净,足以让这些远道而来的“贵客”得到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