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京城人才荟萃,资源丰厚,于你研究农事、推广良种,更为便利。朕……可以为你安排更好的宅邸,更安全的住所。你也可以将你的家人,尽数接到京城来。”
周衡昌自己也有些困惑,他对阮玲珑的这份关心,绝非男女之情。
看到她,就像看到一颗历经磨难却璀璨夺目的明珠,忍不住就想呵护,想给予她最好的。那份由于文静离世带来的,长久积压在心底的阴郁和头疼,似乎都能得到片刻的缓解。
阮玲珑微微一怔,看向身边的赵铮,两人目光交汇,心意相通。
她转向周衡昌,深深一礼,声音清朗而坚定。
“谢陛下厚爱。京城虽好,但平安镇是玲珑与夫君相识相守、亲手建立家园的地方。那里有信任我们的乡亲,也有我们未完成的试验田,更有我们共同经历的磨难与新生。”
“玲珑的心愿是回到那片土地,用所学所能,继续为乡邻、为大周尽一份绵薄之力。京城繁华,非吾心安处。”
她的回答,坦荡而赤诚,带着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初心的坚守。
周衡昌看着阮玲珑清澈坚定的眼眸,又看了看她身旁沉稳可靠、眉宇间依稀有着故旧影子的赵铮,心中那份莫名的亲近感化作了深深的欣赏与释然。
他明白了,这对璧人,他们的根,他们的心,他们的未来,都牢牢系在那片他们亲手守护、也守护过他们的西南土地上。
那里,才是他们绽放光芒的地方。
“好!”周衡昌朗声一笑,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许。
“不忘根本,心系黎民,方是赤子之心。朕准了!平安镇裕民山庄,朕命工部拨付银两,按你心意重建。规模规格,皆可逾制。朕会赐你一块更大的牌匾,上书‘功在社稷,福泽万民’!望你夫妇二人,永葆此心,为大周,为百姓,再立新功!”
“谢陛下隆恩!”阮玲珑和赵铮真心实意地拜谢。
84
第84章 揭秘
◎赵铮身世◎
从京城返回平安镇,历时一个月的归期,在周衡昌特意安排的那辆外表朴素、内里却宽敞舒适的马车承载下,终于接近了终点。
马车轮碾过熟悉的青石板路,发出轻快的声响,阮玲珑掀开车帘一角,望着渐行渐近的家门,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暖流。
皇帝周衡昌的这份细致体贴,让她感慨万千。
这辆低调的马车是他特意安排人准备的礼物,马车不仅坐着舒坦,里面更是塞满了各种实用又心意满满的物件。
有几匹柔软亲肤、触手生温的细棉布料;也有几匣子京城有名的精致点心,甜而不腻;最让她惊喜的,是几个沉甸甸的锦袋,里面装满了各地搜罗来的、形态各异的种子,每一袋都附带着简略的说明标签。这份礼物,再次精准地送到了她的心坎上。
“皇帝陛下……倒真是位心思细腻的人。”阮玲珑在心中默默道。
当马车稳稳停在平安镇赵家宅院门口时,得到消息的徐闻道和文静,早已在门口翘首以盼多时了。
尽管程家父子伏诛的消息已经传回平安镇,可没亲眼见到阮玲珑和赵铮平安归来,这两位长辈的心始终悬在半空。
“玲珑,铮哥儿!”文静第一个迎了上来,一把拉住刚下车的阮玲珑的手,上下打量着,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担忧与重逢的喜悦。
“你们可算回来了!让文姨好好看看,路上可还顺利?没再遇到什么危险吧?玲珑瘦了,也晒黑了些……”她絮絮叨叨,拉着阮玲珑的手不肯松开。
徐闻道虽未像文静那般激动外露,但紧锁的眉头在看到两人完好无损地站在面前时,也终于舒展开来。
他捋着白色的胡须,目光如炬地在两人身上扫视,最终落在赵铮身上,沉声道:“回来就好。京城之事,等会儿详细说说,一切可还顺利?”
徐闻道心中最挂念的,除了两人的安危,便是程家的结局以及皇帝的态度。之前镖局送来的平安信,只说了大致结果,细节却语焉不详。
赵铮站在阮玲珑身侧,脸上带着归家的轻松笑意。
“爷爷,文姨,我们一切都好。程远山、程嘉禾皆已伏诛,判了斩立决,秋后处决。程家抄没家产,族人流放北地,永世不得回京。陛下对我们颇为照拂。”
一家人进了堂屋落座,赵铮便开始详细讲述京城的经历。
他讲玲珑如何敲响登闻鼓,如何在金銮殿上面圣陈情,讲程远山的狡辩与程嘉禾的疯狂指控,讲皇帝周衡昌的震怒与公正的判决。
“陛下竟然对我父亲还有印象。”赵铮说到此处,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和激动,“当陛下问起我父母名讳,我答家父赵承德,家母徐晓筱时,陛下显得很意外,立刻命人取来了一幅画卷。”
徐闻道听到“赵承德”时,神色微变,但当“徐晓筱”三个字从赵铮口中清晰吐出时,他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目光瞬间变得异常专注,紧紧盯着赵铮。
赵铮并未察觉,继续回忆道:“那画卷上画的是一位身着戎装的年轻将军,看起来英姿勃发。陛下让我辨认,那画中之人,眉眼轮廓竟与家父年轻时分外相似!陛下说,我父亲当年曾是他麾下先锋将军,他们在北境并肩作战过,父亲为人忠义勇猛,是他敬重的袍泽……”
赵铮的声音低沉而带着对父亲的追思与骄傲,他正想接着说皇帝如何感慨父亲英年早逝,未能再会。
“爷爷,您怎么了?”阮玲珑惊愕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赵铮的叙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转移到徐闻道身上。
只见这位向来沉稳如山、喜怒不形于色的老人,此刻竟已是泪流满面!
浑浊的泪水顺着他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滴落在胸前的衣襟上,洇开深色的水痕。他紧握着手中的茶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身体微微颤抖,仿佛正承受着巨大的、无声的悲痛。
赵铮愣住了,文静也惊讶得睁大了眼睛。
堂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徐闻道压抑的、沉重的呼吸声。
“爷爷?”赵铮不明所以,担忧地唤道。
阮玲珑和文静立刻起身,一左一右扶住徐闻道的胳膊。她们都通晓医理,深知老人此刻情绪激动异常,恐伤心脉。
“爹,您哪里不舒服?”文静眼中满是心疼,拿出丝帕,轻柔地替徐闻道擦拭脸上的泪水,动作小心翼翼,充满了孺慕之情。
阮玲珑则迅速搭上徐闻道的脉搏,感受到那急促而紊乱的跳动,心更是揪紧了。
“爷爷,您先别激动,有什么话慢慢说,身体要紧!”
徐闻道没有说话,只是闭着眼睛,任由泪水流淌,仿佛要将积攒了数十年的悲伤在这一刻尽数宣泄。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呜咽。
晓筱……他苦寻多年负气离家的女儿……原来早已……早已病逝!他甚至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没能解开当年父女间的误会心结!
白发人送黑发人,此乃人间至痛。
这份迟来的、残酷的真相,如同最锋利的刀子,狠狠剜开了老人尘封的心。
时间仿佛就此凝固了。
阮玲珑、赵铮、文静都屏息凝神,不敢出声打扰,他们只是用无声的陪伴和担忧的目光守护着他。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徐闻道那汹涌的悲潮才似乎稍稍平息。他缓缓睁开眼,那双饱经沧桑的眼中,盛满了无法言喻的哀恸与深深的疲惫。
他颤抖着抬起手,缓缓伸向自己的胸口。
在衣襟最贴近心脏的内袋里,他摸索着,极其珍重地掏出了一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的、边缘已经磨损泛黄的薄薄纸包。
徐闻道的手指因激动而显得笨拙,拆开油纸的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在开启一个尘封了数十年的、沉甸甸的秘密。
终于,一封折叠整齐、纸张早已泛黄变脆的信件,呈现在众人眼前。信纸的边缘甚至因为无数次的摩挲而变得半透明,上面的墨迹也因岁月流逝而略显模糊。
徐闻道枯瘦的手指,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将这封承载了太多岁月与思念的信,递向了还处于茫然和巨大担忧中的赵铮。
赵铮下意识地双手接过,然后珍重地打开信纸。
当他的目光落在信纸上那熟悉的、刚劲有力的字迹时,瞳孔骤然收缩。
这字迹……他再熟悉不过!是父亲赵承德的亲笔!
他屏住呼吸,带着巨大的疑惑和一丝隐隐的预感,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逐字逐句地看了下去。
信的内容并不长,却字字泣血,句句含情。赵承德代妻子表达了对岳父的深切思念、愧疚之情,这是一封报平安的信,同时也是一封告知徐闻道他们已经结婚生子的信。
赵铮的目光死死钉在“诞下一子”、“取名‘铮’”这几个字上,仿佛被无形的重锤狠狠击中。
他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面前泪痕未干,眼神复杂地注视着自己的老人。
周衡昌自己也有些困惑,他对阮玲珑的这份关心,绝非男女之情。
看到她,就像看到一颗历经磨难却璀璨夺目的明珠,忍不住就想呵护,想给予她最好的。那份由于文静离世带来的,长久积压在心底的阴郁和头疼,似乎都能得到片刻的缓解。
阮玲珑微微一怔,看向身边的赵铮,两人目光交汇,心意相通。
她转向周衡昌,深深一礼,声音清朗而坚定。
“谢陛下厚爱。京城虽好,但平安镇是玲珑与夫君相识相守、亲手建立家园的地方。那里有信任我们的乡亲,也有我们未完成的试验田,更有我们共同经历的磨难与新生。”
“玲珑的心愿是回到那片土地,用所学所能,继续为乡邻、为大周尽一份绵薄之力。京城繁华,非吾心安处。”
她的回答,坦荡而赤诚,带着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初心的坚守。
周衡昌看着阮玲珑清澈坚定的眼眸,又看了看她身旁沉稳可靠、眉宇间依稀有着故旧影子的赵铮,心中那份莫名的亲近感化作了深深的欣赏与释然。
他明白了,这对璧人,他们的根,他们的心,他们的未来,都牢牢系在那片他们亲手守护、也守护过他们的西南土地上。
那里,才是他们绽放光芒的地方。
“好!”周衡昌朗声一笑,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许。
“不忘根本,心系黎民,方是赤子之心。朕准了!平安镇裕民山庄,朕命工部拨付银两,按你心意重建。规模规格,皆可逾制。朕会赐你一块更大的牌匾,上书‘功在社稷,福泽万民’!望你夫妇二人,永葆此心,为大周,为百姓,再立新功!”
“谢陛下隆恩!”阮玲珑和赵铮真心实意地拜谢。
84
第84章 揭秘
◎赵铮身世◎
从京城返回平安镇,历时一个月的归期,在周衡昌特意安排的那辆外表朴素、内里却宽敞舒适的马车承载下,终于接近了终点。
马车轮碾过熟悉的青石板路,发出轻快的声响,阮玲珑掀开车帘一角,望着渐行渐近的家门,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暖流。
皇帝周衡昌的这份细致体贴,让她感慨万千。
这辆低调的马车是他特意安排人准备的礼物,马车不仅坐着舒坦,里面更是塞满了各种实用又心意满满的物件。
有几匹柔软亲肤、触手生温的细棉布料;也有几匣子京城有名的精致点心,甜而不腻;最让她惊喜的,是几个沉甸甸的锦袋,里面装满了各地搜罗来的、形态各异的种子,每一袋都附带着简略的说明标签。这份礼物,再次精准地送到了她的心坎上。
“皇帝陛下……倒真是位心思细腻的人。”阮玲珑在心中默默道。
当马车稳稳停在平安镇赵家宅院门口时,得到消息的徐闻道和文静,早已在门口翘首以盼多时了。
尽管程家父子伏诛的消息已经传回平安镇,可没亲眼见到阮玲珑和赵铮平安归来,这两位长辈的心始终悬在半空。
“玲珑,铮哥儿!”文静第一个迎了上来,一把拉住刚下车的阮玲珑的手,上下打量着,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担忧与重逢的喜悦。
“你们可算回来了!让文姨好好看看,路上可还顺利?没再遇到什么危险吧?玲珑瘦了,也晒黑了些……”她絮絮叨叨,拉着阮玲珑的手不肯松开。
徐闻道虽未像文静那般激动外露,但紧锁的眉头在看到两人完好无损地站在面前时,也终于舒展开来。
他捋着白色的胡须,目光如炬地在两人身上扫视,最终落在赵铮身上,沉声道:“回来就好。京城之事,等会儿详细说说,一切可还顺利?”
徐闻道心中最挂念的,除了两人的安危,便是程家的结局以及皇帝的态度。之前镖局送来的平安信,只说了大致结果,细节却语焉不详。
赵铮站在阮玲珑身侧,脸上带着归家的轻松笑意。
“爷爷,文姨,我们一切都好。程远山、程嘉禾皆已伏诛,判了斩立决,秋后处决。程家抄没家产,族人流放北地,永世不得回京。陛下对我们颇为照拂。”
一家人进了堂屋落座,赵铮便开始详细讲述京城的经历。
他讲玲珑如何敲响登闻鼓,如何在金銮殿上面圣陈情,讲程远山的狡辩与程嘉禾的疯狂指控,讲皇帝周衡昌的震怒与公正的判决。
“陛下竟然对我父亲还有印象。”赵铮说到此处,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和激动,“当陛下问起我父母名讳,我答家父赵承德,家母徐晓筱时,陛下显得很意外,立刻命人取来了一幅画卷。”
徐闻道听到“赵承德”时,神色微变,但当“徐晓筱”三个字从赵铮口中清晰吐出时,他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目光瞬间变得异常专注,紧紧盯着赵铮。
赵铮并未察觉,继续回忆道:“那画卷上画的是一位身着戎装的年轻将军,看起来英姿勃发。陛下让我辨认,那画中之人,眉眼轮廓竟与家父年轻时分外相似!陛下说,我父亲当年曾是他麾下先锋将军,他们在北境并肩作战过,父亲为人忠义勇猛,是他敬重的袍泽……”
赵铮的声音低沉而带着对父亲的追思与骄傲,他正想接着说皇帝如何感慨父亲英年早逝,未能再会。
“爷爷,您怎么了?”阮玲珑惊愕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赵铮的叙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转移到徐闻道身上。
只见这位向来沉稳如山、喜怒不形于色的老人,此刻竟已是泪流满面!
浑浊的泪水顺着他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滴落在胸前的衣襟上,洇开深色的水痕。他紧握着手中的茶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身体微微颤抖,仿佛正承受着巨大的、无声的悲痛。
赵铮愣住了,文静也惊讶得睁大了眼睛。
堂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徐闻道压抑的、沉重的呼吸声。
“爷爷?”赵铮不明所以,担忧地唤道。
阮玲珑和文静立刻起身,一左一右扶住徐闻道的胳膊。她们都通晓医理,深知老人此刻情绪激动异常,恐伤心脉。
“爹,您哪里不舒服?”文静眼中满是心疼,拿出丝帕,轻柔地替徐闻道擦拭脸上的泪水,动作小心翼翼,充满了孺慕之情。
阮玲珑则迅速搭上徐闻道的脉搏,感受到那急促而紊乱的跳动,心更是揪紧了。
“爷爷,您先别激动,有什么话慢慢说,身体要紧!”
徐闻道没有说话,只是闭着眼睛,任由泪水流淌,仿佛要将积攒了数十年的悲伤在这一刻尽数宣泄。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呜咽。
晓筱……他苦寻多年负气离家的女儿……原来早已……早已病逝!他甚至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没能解开当年父女间的误会心结!
白发人送黑发人,此乃人间至痛。
这份迟来的、残酷的真相,如同最锋利的刀子,狠狠剜开了老人尘封的心。
时间仿佛就此凝固了。
阮玲珑、赵铮、文静都屏息凝神,不敢出声打扰,他们只是用无声的陪伴和担忧的目光守护着他。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徐闻道那汹涌的悲潮才似乎稍稍平息。他缓缓睁开眼,那双饱经沧桑的眼中,盛满了无法言喻的哀恸与深深的疲惫。
他颤抖着抬起手,缓缓伸向自己的胸口。
在衣襟最贴近心脏的内袋里,他摸索着,极其珍重地掏出了一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的、边缘已经磨损泛黄的薄薄纸包。
徐闻道的手指因激动而显得笨拙,拆开油纸的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在开启一个尘封了数十年的、沉甸甸的秘密。
终于,一封折叠整齐、纸张早已泛黄变脆的信件,呈现在众人眼前。信纸的边缘甚至因为无数次的摩挲而变得半透明,上面的墨迹也因岁月流逝而略显模糊。
徐闻道枯瘦的手指,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将这封承载了太多岁月与思念的信,递向了还处于茫然和巨大担忧中的赵铮。
赵铮下意识地双手接过,然后珍重地打开信纸。
当他的目光落在信纸上那熟悉的、刚劲有力的字迹时,瞳孔骤然收缩。
这字迹……他再熟悉不过!是父亲赵承德的亲笔!
他屏住呼吸,带着巨大的疑惑和一丝隐隐的预感,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逐字逐句地看了下去。
信的内容并不长,却字字泣血,句句含情。赵承德代妻子表达了对岳父的深切思念、愧疚之情,这是一封报平安的信,同时也是一封告知徐闻道他们已经结婚生子的信。
赵铮的目光死死钉在“诞下一子”、“取名‘铮’”这几个字上,仿佛被无形的重锤狠狠击中。
他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面前泪痕未干,眼神复杂地注视着自己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