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这话一出,李家那几个孙子孙女都不满地看了一眼自家奶奶,而后拿着扫帚蹿得老远,干得卖力,雪扫得飞扬起来。
反正,下乡是不可能下乡的,就是多听一句都心发慌。
街道里其他年轻人也多是这般想法,好好留在城里吃供应粮,不比下乡面朝黄土背朝天来得强?
年轻人都蹿走了,留下的人也都远离了李老太。
李老太被闹了个没脸,却还强撑面子嘀咕:“谁知道冯家是真打听还是假打听,说不定是找个借口偷懒,资本家可不就擅长偷懒,剥削人民。”
冯家起家后,一向与邻里和善,往日冯家产业还在的时候,邻里不少人是靠着冯家吃饭的,有去工厂做工的,也有在冯家帮佣的。
后来公私合营,冯家退出产业管理,余静秋作为当家太太辞退了帮佣,只留下一个王妈,但每一个为冯家工作过的邻里都额外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
所以,邻里少有说冯家不好的,只除了李老太一家。
据说,当年李老太想给冯家少爷(冯明舒生父)当奶娘,但因奶水不好被拒了。
李老太记恨到现在,挑唆儿孙后辈跟冯家不对付,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但依旧乐此不疲。
冯明舒知道,人言可畏,尤其是这个特殊的年代,人言甚至可以杀人,她自然不能让李老太给自家名声泼脏水,张口驳斥:“论出身,谁家祖上没阔过,不然也留不下血脉延续至今。”
这话不错,街坊邻里纷纷点头,论祖上的荣光,那可是可以说上三天三夜的。
铺设好了基础,冯明舒继续道:“我家就是阔得近了些,而且伟人都说了,资本家是可以改造好的人民群众。李奶奶你刚刚说那话,是在反对伟人吗?”
这年代谁敢反对伟人?
李老太被唬得脸都白了:“谁反对伟人了?我没有!你这黄毛丫头牙尖嘴利,就会给人盖帽子,不是个好的!”
冯明舒:“我好不好的,不是你来评论的,咱们街坊邻里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自可辨出谁好谁坏。”
这话街坊邻里爱听,纷纷赞同:“对,冯家大姑娘是好的,懂事善良,学习又好,我家孙子孙女不少功课都是冯家大姑娘给辅导的,不但不收钱,还给发糖果吃,他们几个学习都认真了,期末成绩都好了一大截。”
“我家的小子也是,调皮得很,就喜欢跟着冯家大姑娘看书画画。”
……
这一句句夸赞,冯明舒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那些孩子愿意跟着她,是因为她出手大方,不时掏出糖果发下去,就能哄得这些小孩陪着自家弟妹玩耍学习,因为她不愿自己孤独的童年在弟妹身上重复。
当然,李家的孩子她从不发糖果,她不是圣贤,不会以德报怨。
这可把李老太气坏了:“你们这些眼皮子浅,一点糖果就把你们收买了!”
“嘿,你家眼皮子不浅,年年秋天我家门前的柿子是谁做贼偷的?”一邻居嘲讽质问。
李老太眼底闪过心虚,面上嘴硬得很:“谁知道谁偷的,反正不是我家!”
“知道你不会认,等下次我逮着偷柿子的贼,我直接拿棍子敲断他的腿!”邻居发狠,又朝众人道,“今儿大伙都在,劳烦替我做个见证,来年我敲掉贼子腿的时候,别说我没提前说过。”
大伙爱热闹,齐声答应了,那响亮的声音可把李老太震得跳脚,又辩不过十张八张嘴,最后拿着扫把灰溜溜走了。
这还是胡搅蛮缠的李老太少有的败绩,朱主任自然能看出,这样的结果是冯家大姑娘有意引导的。
是个聪明姑娘。
朱主任欣赏地拉住冯明舒的手:“明舒啊,你这本事到了垦荒队肯定大有作为,来,阿姨跟你细聊。”
第16章 开了眼了
街面上的雪清扫得差不多了,朱主任干脆拉着余静秋冯明舒母女俩,去居委会办公室细聊。
这上山下乡从十年前,也就是1955年就开始了,学的是苏国垦荒运动。当年,以杨某为首的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北大荒开垦荒地。之后,各个城市都有青年自愿下乡。
这前提便是自愿,靠的是青年的思想觉悟,讲求的是“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
冯明舒清楚地知道,再过两三年,也就是1968年冬,因为形势变化,自愿变成“被”自愿,每家每户都得有孩子下乡,那是硬指标。
冯明舒不想被动,也为了躲开明年那场浪潮,她提早来到居委会了。
但设想很好,了解了才发现,她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
因为目前下乡是以垦荒戍边为主,而非插队,也就是说她不能选择滨城附近的农村插队,而且滨城有固定的下乡区,那就是大北边的农垦区。
那地方有半年处于冬季,最冷能达到零下30多度,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冯明舒还好,余静秋一听到农垦区的情况,眉尖就蹙起来。
她用力握住女儿的手,示意她不要说话,而后歉意地对朱主任道:“朱姐,我想先回去跟孩子商量一下。”
朱主任自然是想要冯明舒当场签了下乡志愿书,但这事还真不能强迫,朱主任只能反复说政策说好处,但余静秋依旧不肯松口。
朱主任只得将母女俩送出办公室,又单独拉着冯明舒叮嘱:“明舒啊,下一批志愿者下乡初定时间是明年四月,你一定要赶在这个时间之前来报名,不然这批就赶不上了,下批还不知什么政策呢。”
“谢谢朱阿姨,我记住了。”
冯明舒道了谢,转过身,无意中瞥见章云潇拿着扫把站在街对面看着她,许是听到了她跟朱主任的对话,神情很是复杂。
“明舒。”
章云潇张口轻唤了一声她的名字,似乎抬脚想要穿过马路来找她,但冯明舒只当没听见,收回视线,挽住母亲的手往家走。
章云潇顿时急得跑起来,但被找来的楚萱萱拉住了。
“云潇哥,地面都是雪,会打滑的,不能跑。”楚萱萱软声细语的劝说。
“我不用你管!”
章云潇冷脸甩开楚萱萱的拉扯,但这一耽搁,冯明舒已经消失在巷道里,看不见了。
章云潇还是过了马路,但没有追去冯家,而是进了居委会,找到朱主任咨询下乡的事。
朱主任刚降下的工作热情瞬间高涨,立刻拉住章云潇,连同跟着他进来的楚萱萱也被好一阵动员。
章云潇捏着下乡志愿表,开口问道:“冯明舒她签了志愿表了吗?”
朱主任一听,哪能不知道这少年是追着冯家姑娘来的?
这冯家姑娘长得漂亮,惹的桃花还不少。
她要心狠一点,用话术糊弄住这单纯的少年让他签了志愿表,一个下乡指标就拿到了,但她还是善良,跟这少年说了实话。
“冯家姑娘是有愿意下乡的,只她母亲担心乡下日子苦,只说回去商量。不过这种事情,只要儿女拿定了主意,最后当父母不都得退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章云潇有些恍惚地“嗯”了一声,目光落在下乡志愿表上。
之前的高考志愿表,冯明舒没有签,如今这张表,他们俩人的名字是不是能签在一起?
楚萱萱瞧见章云潇意动,顿时急了,一把夺走志愿表:“云潇哥你不能下乡,我们说好一起考大学的!”
“我从来没有跟你约定一起考大学,我要做什么也用不着跟你交代,”章云潇冷着脸伸手,“把表还我!”
“对,你不用给我交代,是我缠着你,但你也别想跟冯明舒一起下乡,我撕了也不给你!”
楚萱萱破罐子破摔,用力撕扯志愿表,章云潇脸色一变,伸手抢夺,却被楚萱萱撞入怀里,两人一起跌倒,现场顿时乱了。
见多识广的朱主任,也觉自己开了眼了:“你们这些小青年,有啥感情纠纷也别在居委会闹啊,这像什么样?”
冯明舒不知道居委会的闹剧,她回到家,刚准备开口说服母亲,余静秋就冲她摆手:“快八点了,我要赶去上班,关于你下乡的事等我回来再聊。”
余静秋是百货大楼的会计,这是冯家产业公私合营后,政府给她分配的工作,眼下是年底要会账,是不好请假的。
冯明舒却抱住了母亲的胳膊撒娇:“妈,我陪你一块去,给你当助手好不好?我算账很厉害的。”
余静秋嗔了她一眼:“你不嫌累就跟着。”
冯明舒自是不嫌累的,高兴地替母亲拎包。
到了百货大楼,她就看到门口排了好几长溜的人,人们在翘首等待百货大楼开门。
没几天就过年了,年货都得靠抢的,不然过年都备不起东西,街坊邻居都得笑话。
也就是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雪,不然凌晨三四点就有人裹着棉被,搬着板凳过来排队。
冯家免了这份罪,是因为余静秋是百货大楼的员工,能从内部买到紧俏货,偶尔还能给邻里带一些,这也是余静秋在邻里人缘好的原因之一。
反正,下乡是不可能下乡的,就是多听一句都心发慌。
街道里其他年轻人也多是这般想法,好好留在城里吃供应粮,不比下乡面朝黄土背朝天来得强?
年轻人都蹿走了,留下的人也都远离了李老太。
李老太被闹了个没脸,却还强撑面子嘀咕:“谁知道冯家是真打听还是假打听,说不定是找个借口偷懒,资本家可不就擅长偷懒,剥削人民。”
冯家起家后,一向与邻里和善,往日冯家产业还在的时候,邻里不少人是靠着冯家吃饭的,有去工厂做工的,也有在冯家帮佣的。
后来公私合营,冯家退出产业管理,余静秋作为当家太太辞退了帮佣,只留下一个王妈,但每一个为冯家工作过的邻里都额外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
所以,邻里少有说冯家不好的,只除了李老太一家。
据说,当年李老太想给冯家少爷(冯明舒生父)当奶娘,但因奶水不好被拒了。
李老太记恨到现在,挑唆儿孙后辈跟冯家不对付,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但依旧乐此不疲。
冯明舒知道,人言可畏,尤其是这个特殊的年代,人言甚至可以杀人,她自然不能让李老太给自家名声泼脏水,张口驳斥:“论出身,谁家祖上没阔过,不然也留不下血脉延续至今。”
这话不错,街坊邻里纷纷点头,论祖上的荣光,那可是可以说上三天三夜的。
铺设好了基础,冯明舒继续道:“我家就是阔得近了些,而且伟人都说了,资本家是可以改造好的人民群众。李奶奶你刚刚说那话,是在反对伟人吗?”
这年代谁敢反对伟人?
李老太被唬得脸都白了:“谁反对伟人了?我没有!你这黄毛丫头牙尖嘴利,就会给人盖帽子,不是个好的!”
冯明舒:“我好不好的,不是你来评论的,咱们街坊邻里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自可辨出谁好谁坏。”
这话街坊邻里爱听,纷纷赞同:“对,冯家大姑娘是好的,懂事善良,学习又好,我家孙子孙女不少功课都是冯家大姑娘给辅导的,不但不收钱,还给发糖果吃,他们几个学习都认真了,期末成绩都好了一大截。”
“我家的小子也是,调皮得很,就喜欢跟着冯家大姑娘看书画画。”
……
这一句句夸赞,冯明舒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那些孩子愿意跟着她,是因为她出手大方,不时掏出糖果发下去,就能哄得这些小孩陪着自家弟妹玩耍学习,因为她不愿自己孤独的童年在弟妹身上重复。
当然,李家的孩子她从不发糖果,她不是圣贤,不会以德报怨。
这可把李老太气坏了:“你们这些眼皮子浅,一点糖果就把你们收买了!”
“嘿,你家眼皮子不浅,年年秋天我家门前的柿子是谁做贼偷的?”一邻居嘲讽质问。
李老太眼底闪过心虚,面上嘴硬得很:“谁知道谁偷的,反正不是我家!”
“知道你不会认,等下次我逮着偷柿子的贼,我直接拿棍子敲断他的腿!”邻居发狠,又朝众人道,“今儿大伙都在,劳烦替我做个见证,来年我敲掉贼子腿的时候,别说我没提前说过。”
大伙爱热闹,齐声答应了,那响亮的声音可把李老太震得跳脚,又辩不过十张八张嘴,最后拿着扫把灰溜溜走了。
这还是胡搅蛮缠的李老太少有的败绩,朱主任自然能看出,这样的结果是冯家大姑娘有意引导的。
是个聪明姑娘。
朱主任欣赏地拉住冯明舒的手:“明舒啊,你这本事到了垦荒队肯定大有作为,来,阿姨跟你细聊。”
第16章 开了眼了
街面上的雪清扫得差不多了,朱主任干脆拉着余静秋冯明舒母女俩,去居委会办公室细聊。
这上山下乡从十年前,也就是1955年就开始了,学的是苏国垦荒运动。当年,以杨某为首的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北大荒开垦荒地。之后,各个城市都有青年自愿下乡。
这前提便是自愿,靠的是青年的思想觉悟,讲求的是“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
冯明舒清楚地知道,再过两三年,也就是1968年冬,因为形势变化,自愿变成“被”自愿,每家每户都得有孩子下乡,那是硬指标。
冯明舒不想被动,也为了躲开明年那场浪潮,她提早来到居委会了。
但设想很好,了解了才发现,她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
因为目前下乡是以垦荒戍边为主,而非插队,也就是说她不能选择滨城附近的农村插队,而且滨城有固定的下乡区,那就是大北边的农垦区。
那地方有半年处于冬季,最冷能达到零下30多度,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冯明舒还好,余静秋一听到农垦区的情况,眉尖就蹙起来。
她用力握住女儿的手,示意她不要说话,而后歉意地对朱主任道:“朱姐,我想先回去跟孩子商量一下。”
朱主任自然是想要冯明舒当场签了下乡志愿书,但这事还真不能强迫,朱主任只能反复说政策说好处,但余静秋依旧不肯松口。
朱主任只得将母女俩送出办公室,又单独拉着冯明舒叮嘱:“明舒啊,下一批志愿者下乡初定时间是明年四月,你一定要赶在这个时间之前来报名,不然这批就赶不上了,下批还不知什么政策呢。”
“谢谢朱阿姨,我记住了。”
冯明舒道了谢,转过身,无意中瞥见章云潇拿着扫把站在街对面看着她,许是听到了她跟朱主任的对话,神情很是复杂。
“明舒。”
章云潇张口轻唤了一声她的名字,似乎抬脚想要穿过马路来找她,但冯明舒只当没听见,收回视线,挽住母亲的手往家走。
章云潇顿时急得跑起来,但被找来的楚萱萱拉住了。
“云潇哥,地面都是雪,会打滑的,不能跑。”楚萱萱软声细语的劝说。
“我不用你管!”
章云潇冷脸甩开楚萱萱的拉扯,但这一耽搁,冯明舒已经消失在巷道里,看不见了。
章云潇还是过了马路,但没有追去冯家,而是进了居委会,找到朱主任咨询下乡的事。
朱主任刚降下的工作热情瞬间高涨,立刻拉住章云潇,连同跟着他进来的楚萱萱也被好一阵动员。
章云潇捏着下乡志愿表,开口问道:“冯明舒她签了志愿表了吗?”
朱主任一听,哪能不知道这少年是追着冯家姑娘来的?
这冯家姑娘长得漂亮,惹的桃花还不少。
她要心狠一点,用话术糊弄住这单纯的少年让他签了志愿表,一个下乡指标就拿到了,但她还是善良,跟这少年说了实话。
“冯家姑娘是有愿意下乡的,只她母亲担心乡下日子苦,只说回去商量。不过这种事情,只要儿女拿定了主意,最后当父母不都得退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章云潇有些恍惚地“嗯”了一声,目光落在下乡志愿表上。
之前的高考志愿表,冯明舒没有签,如今这张表,他们俩人的名字是不是能签在一起?
楚萱萱瞧见章云潇意动,顿时急了,一把夺走志愿表:“云潇哥你不能下乡,我们说好一起考大学的!”
“我从来没有跟你约定一起考大学,我要做什么也用不着跟你交代,”章云潇冷着脸伸手,“把表还我!”
“对,你不用给我交代,是我缠着你,但你也别想跟冯明舒一起下乡,我撕了也不给你!”
楚萱萱破罐子破摔,用力撕扯志愿表,章云潇脸色一变,伸手抢夺,却被楚萱萱撞入怀里,两人一起跌倒,现场顿时乱了。
见多识广的朱主任,也觉自己开了眼了:“你们这些小青年,有啥感情纠纷也别在居委会闹啊,这像什么样?”
冯明舒不知道居委会的闹剧,她回到家,刚准备开口说服母亲,余静秋就冲她摆手:“快八点了,我要赶去上班,关于你下乡的事等我回来再聊。”
余静秋是百货大楼的会计,这是冯家产业公私合营后,政府给她分配的工作,眼下是年底要会账,是不好请假的。
冯明舒却抱住了母亲的胳膊撒娇:“妈,我陪你一块去,给你当助手好不好?我算账很厉害的。”
余静秋嗔了她一眼:“你不嫌累就跟着。”
冯明舒自是不嫌累的,高兴地替母亲拎包。
到了百货大楼,她就看到门口排了好几长溜的人,人们在翘首等待百货大楼开门。
没几天就过年了,年货都得靠抢的,不然过年都备不起东西,街坊邻居都得笑话。
也就是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雪,不然凌晨三四点就有人裹着棉被,搬着板凳过来排队。
冯家免了这份罪,是因为余静秋是百货大楼的员工,能从内部买到紧俏货,偶尔还能给邻里带一些,这也是余静秋在邻里人缘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