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外界也有很多人说坏话,无所畏惧。
  不过就是目的没有达成后的抱怨罢了,哪敢舞到陈玉壶的面前,陈玉壶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她也没想到,自己能把新皇给熬死。
  听人描述,林清柏作为太子师,亲自扶着太子登基。
  百官瞩目。
  林家盛极了。
  陈玉壶听了人夸张的描述,只觉得要是林骥在,说不定要怎么嘚瑟呢!
  但是当日林清柏回来,陈玉壶靠在榻上,笑着问林清柏:“是不是活够了?”
  “走到你这个位置的,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林清柏笑着答:“人固有一死,或如泰山,或如鸿毛。”
  陈玉壶定定的看着林清柏,明白了,这小子找死。
  想死的人拦不住。
  帝师的名头确实的很吸引人,林清柏如果能活的长,足够他把林家盘活了。
  就在林清柏林清浊他们几个兄弟在朝堂叱咤风云的时候,孩子们都静悄悄的长大了。
  但是最先成亲的却不是莫忍。
  莫惊要凭着县主的爵位招婿,婚事艰难,是意料之中了。
  但是孩子们当中最先成亲的,是拂平。
  这些年随着陈玉壶年纪大了,安之经常来往于宣府和京城。
  问就是怕陈玉壶死。
  拂平没上战场的时候,更是喜欢往陈玉壶这边跑。
  拂平十四岁就上了南疆的战场了,哪里有功劳可以得,他就去哪里。
  还是托崔氏的兄长照顾的。
  每次用上姻亲的时候,陈玉壶都感叹,孩子们的亲事,自己真是结的好。
  一定要在心中暗暗的夸自己一通。
  听到拂平娶了二皇子长女的时候,陈玉壶被一口茶呛了一下。
  现在二皇子,应该叫定安王了。
  陈玉壶和胡姨娘感叹,这些人真是利欲熏心,不可理喻啊!
  感叹完了,又觉得可笑。
  第252章 厚葬我
  当初方千南看似不明不白的死了,真相到底如何大家都清楚。
  宣府成了二皇子的属地。
  现在方拂平为了宣府,要娶二皇子的独女,好好好!
  好大的一场热闹。
  光是这一场热闹,等到小两口来给她磕头的时候,陈玉壶还没反应过来。
  她年纪大了,干脆演都不演。
  直接用戏谑的眼神打量着小两口,给拂平看的抬不起头。
  还是胡姨娘出来打了个圆场。
  胡姨娘无奈的看着陈玉壶,老顽童。
  新媳妇被萧薿她们找个由头带了出去。
  屋内只剩下了祖孙俩。
  方拂平迟疑着喊了一声:“外祖母!”
  这孩子向来坦荡,这次却有点不好意思了。
  “嗯!”
  陈玉壶眼中带笑的和拂平说:“你不用不好意思。”
  “你现在不好意思,无非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可你已经娶了人家,现在这般姿态,可不是君子所为。”
  “你父亲当时的事情,其中是非真假,如今已经不好说。”
  二皇子有没有参与其中,他们也不知道。
  “拂平,你父亲知道你娶了郡主,拿回宣府,他会高兴的。”
  方拂平这才抬头看着向了外祖母。
  自从定下这桩婚约,他是真觉得自己抬不起头,就好像……娶了杀父仇人的女儿一样。
  虽然也差不多。
  陈玉壶笑眯眯的,“你还年轻,以后就知道了,脸皮厚些,没什么的。”
  人与人就是利益与利益,在现实面前,其他的都要退步。
  方千南和林骥要是能对这事儿点评一句,保不齐要大声的赞拂平一句。
  “我只嘱咐你一句,你娶了郡主,其中几分真心我不知情,只是你可要好好的对人家。”
  方拂平得了陈玉壶的话,终于露出了笑,“是,孙儿知道。”
  陈玉壶看着已经长大的孩子,也笑了。
  安之的孩子,是真的记挂她,只要有空,不陪着安之,也要来陪她住一阵子。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直到有一天陈玉壶突然问胡姨娘:“家中老夫人这些日子可好?”
  胡姨娘表情惊讶,毫无准备。
  老夫人已经去世多年了。
  看着胡姨娘的表情陈玉壶也明白了。
  她开始着手处理自己手中的东西。
  明楼没什么好处理的,肯定还是指望着长公主,等到长公主也嗝屁,估计是交给哪位公主,或者交给柔嘉。
  但是长公主看样子,还是偏向交给柔嘉的,这个由长公主定夺。
  商路陈玉壶纠结再三,决定交给丰成。
  丰成的路一看就要比其他人难走一点,再说了,林家的女家主,她喜欢!
  她决定的事情,家中没人二话,都听她的。
  因为林清柏一直站在小皇帝那边,还有人说林清柏和现在太后关系不清白。
  陈玉壶听说的时候,差点笑出声。
  她算是知道,这野史是怎么来的了。
  林家如日中天,陈玉壶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久。
  也没想到林清柏会死在自己的前头。
  随着新帝羽翼渐丰,自然要和朝臣争夺对朝廷的把控力。
  林清柏站在了新帝的那一面,最后给自己选择了和他父亲一样的结局。
  那时候陈玉壶已经病入膏肓了。
  孝子贤孙围绕床前。
  唯独没有林清柏,那时候陈玉壶就明白了。
  她眼睛缓缓睁开,问林清桐,“你兄长回不来了?”
  陈玉壶一直糊涂,很少清醒,让家中人瞒了她许久,但是她突然清醒,换做其他人,可能会说谎话。
  但是林清桐不会。
  “母亲,兄长求仁得仁。”
  陈玉壶就明白了。
  她看着自己的帐顶,不知道在想什么。
  想起来自己放在枕边的家主印。
  转过头问林清桐:“家主……”
  “兄长把侯位给我了,说父亲军功起家,母亲边关又起战事了,儿子不日要去边关了。”
  原本木木的陈玉壶,突然伸出手,抓住了林清桐的手。
  林清桐明白,他娘最担心他的时候,就是他每次出征的时候了。
  “母亲,儿子定平安归来,战无不胜。”
  “母亲等着我。”
  陈玉壶没熬到那个时候,林清桐穿白出征了。
  宫中小皇帝听闻信国夫人薨逝,林将军披麻出征,小皇帝站在偌大的书房里,暗自伤心。
  “听闻老夫人是知道太傅去世,悲痛异常才突然薨逝的。”
  “把我老师的长子和林清浊的孩子接进来给我当伴读,丰成县主破例封为郡主。”
  “出宫,去给太夫人上香。”
  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小皇帝不是一个好相处的,才十几岁就能有如此风姿。
  况且皇帝能掌权,林家居功甚伟。
  林清柏死的时候,小皇帝说要封林清柏为帝师,要让他以文侯位下葬,群臣不同意。
  小皇帝说要入太庙,群臣还是不同意。
  林家冷眼看着,并不运作。
  群臣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他们越逼迫皇帝,皇帝越愧疚。
  皇帝忍的越多,爆发的时候越吓人。
  小皇帝亲自给陈玉壶上了一炷香。
  萧薿捧出来一张明黄色的懿旨,“皇上,家母遗愿。”
  那张懿旨,皇帝也知道,是信国夫人独有的,一辈子都没用。
  此刻皇帝也好奇,这张懿旨的内容,会是为了孩子们写的什么呢?
  懿旨上明晃晃的写着:林氏女,不为宫妃。
  皇帝没想到就这点事儿。
  眼睛本能的扫了一圈,感叹信国夫人与众不同。
  现在许多世家都妄图把孩子塞进他后宫,只有信国夫人希望她的孙女永不为宫妃。
  是真心疼孩子的老人呢!
  这么好的人,却是听闻长子过身,悲痛去世的。
  唯独亲生的两子,一个为了朝廷被奸人所害,一个即将出征,死生不知。
  小皇帝下颌动了动,什么都没说,把那张懿旨紧紧握在了手里。
  光是看着性情这般隐忍,萧薿也明白,为什么林清柏敢在他身上赌个大的了。
  最后陈玉壶以超规格下葬,那规格都不知道超到哪里去了。
  而且陈玉壶没死的时候,就嘱咐家里人。
  “我要厚葬,必须厚葬。”
  “等林家不好了,子孙不争气了,活不下去了,你们就让他们去挖我的坟。”
  萧薿难以形容自己听见这话的惊悚。
  知道自己婆母一向特立独行,但是没想到这么特立独行啊!
  “母亲!”
  “休要多说,听我的就是!”
  最终萧薿和当时还活着的林清柏,到底把这条写在了家规里,当然不是因为让他们去挖祖宗的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