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崔丹绮像一朵柔美的花一样,也接了话过去。
“长嫂刚刚归家,孩子们哪里离的开嫂子呢?”
“更何况,前些日子为了妹妹的事情,长嫂已经奔波了一次,掌家的宗妇,怎么能总在外面?”
“不如我去,只是……”
林清浊看了崔氏一眼,崔丹绮和林清浊眼神交汇,继续说了下去。
“只是祖母既然是想要母亲亲自孝顺和请安,那不如让祖母回京来。”
“总在小叔家住着,也不合规矩。”
陈玉壶几乎要给崔丹绮鼓掌了。
好啊!真是好啊!
哈哈哈哈,想要她孝顺,你回来啊?那你回来吗?
肯定不愿意回来。
待在林驱那里,老太太身心舒畅,延年益寿,怎么肯回京城来呢?
这还不算,林清柏直接直言,“如今我已在吏部,小叔工作考绩的事情,又何苦要去拿捏母亲?”
林清柏盯着林骥。
其他人神情一肃,都不敢再说话了。
陈玉壶坐在一旁不肯开口,心里却要笑死了。
林骥也无奈,难道他不知道吗?但是老太太的行为难道受他控制吗?
现下林清柏对他发难,却是实打实的威胁到了他作为家主的尊严。
林骥放下茶盏,大喝道:“如今,你就是这么跟我说话的吗?你母亲孝顺祖母原也是天经地义。”
林清柏捏紧了桌角,盯着林骥。
气氛顿时僵持住了。
其实怎么对待林老太太,林骥不一定关心,刚才崔氏说到林老太太,他也没什么反应。
但是林清柏挑衅林骥,他不能容许。
林清柏却不肯低头。
林骥更是寸步不让,他还没到要对这小子低头的时候。
林清浊笑着开口打了个圆场,“父亲别气,母亲近些日子事忙,还是为了家里,父亲也不是不知道。”
“母亲哪里走得开,长嫂和丹绮还有孩子要照顾,虽说不能为了小辈不顾长辈。”
“但是丹绮有句话说得对。”
“我们孝顺祖母天经地义,不如让祖母回京吧!这样父亲也能放心。”
林骥又被噎住了。
他还想再说点什么,陈玉壶却开口说:“好了,今天说了这么久,你们也累了,都回去歇着吧!”
“清柏清浊,别忘了去看看孩子。”
“是,母亲,儿子知晓了。”
萧薿和崔氏也都站起身来,“母亲,那儿媳们就先回去了。”
孩子们都走了,拂平走了进来。
靠在了外祖母的身上。
林骥有再多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况且,陈玉壶看起来,也没有话想跟他说。
陈玉壶也并不打算服软,总不能孩子们为了她在前面冲锋陷阵,她在后面拆孩子们的台。
她傻了才会那么干。
她语气温和,让林骥回去休息。
林骥却察觉她温和态度下的强硬。
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夫妻日后对峙的日子会越来越多。
以后就不同路了。
林骥要顾忌林驱和林老太太,可陈玉壶不用。
萧薿光明正大的往林驱府上,给林老太太送了一份礼。
并附上一封信,言辞恳切的请求老太太回来。
老太太看了信却黑了脸色。
但是礼物没丢出去。
大房的人不管怎么样,不会做那些下三滥的事情,拿一些乱七八糟的礼物糊弄她。
东西她还要攒着,日后留给正谦。
陈玉壶对她还算了解,早就知道她会怎么做。
既然礼物没有扔出来,那信件也默认她知道了。
过了些日子,萧薿和崔丹绮就大张旗鼓的派人去了林驱的府上,要接林老太太回京。
老太太当然不肯。
这时候也赶巧了,陈府来信,陈老太太病了,陈母向来精神矍铄,这一病就不大好了。
陈玉壶带着孩子们去了陈府侍疾。
连萧薿和崔丹绮也带了去。
林老太太已经放话,说是大房不孝顺,要接她回府,却不肯亲自来接。
陈母病的正是时候。
陈母病了,来看望的人很多,亲朋好友人数众多。
还是那句话,陈家平日里虽然低调,但可不是林骥那种泥腿子。
陈玉壶抱着还小的拂平,对着来往的人哭诉。
陈母病重是事实,林老太太却闹了起来,还扬言大房不孝。
萧薿膝下两个小娃,崔丹绮的孩子也还小。
郡主更加不用提,天潢贵胄。
原本前些日子,因为陈玉壶的态度有些不满,带着沙棠回了王府的郡主,听闻这件事儿,也又回了忠勇侯府。
她身份使然,林老太太的人,不敢在她面前撒泼。
第204章 重孝
通过陈玉壶的这一番操作,外界开始盛传,林老太太刻薄不慈。
偏心的老人不少,但是偏心成这样的,真是少见。
她几乎直接说,大房不孝。
可是林骥,林清柏、林清桐、林清浊……几个孩子全都在朝为官。
就连林清洛和林清桂在读书参加科举。
这话一出,搞不好大房的孩子以后就毁了。
如今不过是仗着姻亲硬气,皇上又肯定会保林骥,所以没人提罢了。
不管别人怎么看这桩事,但是林老太太,这次陈玉壶肯定不会放过她。
做事不计后果,不是一句人老了糊涂就能含糊过去的。
她要剁了她的爪子,让她再也不敢朝着大房伸。
林老太太此刻还不知道,她在京城的名声,已经岌岌可危。
为达目的,陈玉壶不介意自己暂时成为京城中人的谈资。
这些日子她也干脆不回去,就住在陈府。
陈老太太病重,还在跟陈玉壶嘀咕:“你那个婆母真不是个好东西。”
“拿孩子们的前程开玩笑,不能这么轻易就了了。”
陈玉壶笑着安抚:“母亲放心就是,我可不是从前的陈玉壶了。”
然后陈玉壶又把那天清柏和清浊跟林骥作对的事情,说给陈母听。
陈母这才露了笑意,“这很好,你的孩子们都没白养。”
“这才是你日后的底气。”
陈玉壶笑了,“他们才不是我的底气,不要连累我就好了。”
“等我老了,我就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我自己的日子,离他们都远远的。”
陈母一边替她畅快,一边又说:“怕你舍不得你家的孩子。”
陈母也见过陈玉壶膝下的孙女和外孙们,各个都好,玉雪可爱,聪明知礼。
陈玉壶笑着喂了陈母一勺药。
由于陈玉壶这段时间经常待在陈府,她大哥也来问她:“你小叔考绩的事情……”
“大哥不用操心,更不用抬手,清柏会办的。”
“那也好。”
不用他插手最好,如果陈母真的挺不过来,陈家众人势必要丁忧。
这个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陈玉壶显然也明白他的顾虑。
陈母一旦过世,以后陈家和她,彻底成为亲戚了。
直到陈玉颂也赶了回来,陈玉壶才减少了待在陈府的时间。
林清柏不负陈玉壶期望,林驱今年考绩的结果只是平平。
升官是不行了,继任原职罢了。
林清柏和林清浊这兄弟俩并不想让林驱进京。
和林老太太的期望完全相反。
三个月后,陈母去世,陈玉壶需要守孝三年。
陈家罕见的人齐,估计这就是最后一次人这么齐了。
尤其是陈玉颂,她嫁的远,以后除非必要,陈玉壶再也不会见到她了。
等到陈母的丧事结束,陈玉壶去送她。
姐妹两个遥遥对望,全都红肿着眼睛。
陈玉颂没说什么多余的话,姐妹俩只是这么相对的望着。
陈家只剩下她们姐妹两个,她们两个还是双生。
如今却闹到这个地步,轻易不联系。
有时候她联系了陈玉壶,陈玉壶也不一定搭理她。
陈玉颂上马车前,回头跟陈玉壶说:“我要走了,你多保重。”
“以后你也到了母亲这个时候,我会回来看你。”
陈玉颂说这话,没有一点玩笑或者诅咒的意思,她只是陈述事实。
陈玉壶明白。
可她却不需要,“我不用,我死了,你别回来看我,你要死,我也不会去看你。”
陈玉颂不生气,上了马车,拉开车帘看着陈玉壶,反而笑了。
“你会的,你要死我肯定回来。”
陈玉壶白了她一眼,看着车帘被重新拉上,马车走远。
之后的日子,陈玉壶一直沉寂在漪澜院里,也免了众人的请安。
陈母去世,她要守孝,也心安理得的不见人。
“长嫂刚刚归家,孩子们哪里离的开嫂子呢?”
“更何况,前些日子为了妹妹的事情,长嫂已经奔波了一次,掌家的宗妇,怎么能总在外面?”
“不如我去,只是……”
林清浊看了崔氏一眼,崔丹绮和林清浊眼神交汇,继续说了下去。
“只是祖母既然是想要母亲亲自孝顺和请安,那不如让祖母回京来。”
“总在小叔家住着,也不合规矩。”
陈玉壶几乎要给崔丹绮鼓掌了。
好啊!真是好啊!
哈哈哈哈,想要她孝顺,你回来啊?那你回来吗?
肯定不愿意回来。
待在林驱那里,老太太身心舒畅,延年益寿,怎么肯回京城来呢?
这还不算,林清柏直接直言,“如今我已在吏部,小叔工作考绩的事情,又何苦要去拿捏母亲?”
林清柏盯着林骥。
其他人神情一肃,都不敢再说话了。
陈玉壶坐在一旁不肯开口,心里却要笑死了。
林骥也无奈,难道他不知道吗?但是老太太的行为难道受他控制吗?
现下林清柏对他发难,却是实打实的威胁到了他作为家主的尊严。
林骥放下茶盏,大喝道:“如今,你就是这么跟我说话的吗?你母亲孝顺祖母原也是天经地义。”
林清柏捏紧了桌角,盯着林骥。
气氛顿时僵持住了。
其实怎么对待林老太太,林骥不一定关心,刚才崔氏说到林老太太,他也没什么反应。
但是林清柏挑衅林骥,他不能容许。
林清柏却不肯低头。
林骥更是寸步不让,他还没到要对这小子低头的时候。
林清浊笑着开口打了个圆场,“父亲别气,母亲近些日子事忙,还是为了家里,父亲也不是不知道。”
“母亲哪里走得开,长嫂和丹绮还有孩子要照顾,虽说不能为了小辈不顾长辈。”
“但是丹绮有句话说得对。”
“我们孝顺祖母天经地义,不如让祖母回京吧!这样父亲也能放心。”
林骥又被噎住了。
他还想再说点什么,陈玉壶却开口说:“好了,今天说了这么久,你们也累了,都回去歇着吧!”
“清柏清浊,别忘了去看看孩子。”
“是,母亲,儿子知晓了。”
萧薿和崔氏也都站起身来,“母亲,那儿媳们就先回去了。”
孩子们都走了,拂平走了进来。
靠在了外祖母的身上。
林骥有再多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况且,陈玉壶看起来,也没有话想跟他说。
陈玉壶也并不打算服软,总不能孩子们为了她在前面冲锋陷阵,她在后面拆孩子们的台。
她傻了才会那么干。
她语气温和,让林骥回去休息。
林骥却察觉她温和态度下的强硬。
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夫妻日后对峙的日子会越来越多。
以后就不同路了。
林骥要顾忌林驱和林老太太,可陈玉壶不用。
萧薿光明正大的往林驱府上,给林老太太送了一份礼。
并附上一封信,言辞恳切的请求老太太回来。
老太太看了信却黑了脸色。
但是礼物没丢出去。
大房的人不管怎么样,不会做那些下三滥的事情,拿一些乱七八糟的礼物糊弄她。
东西她还要攒着,日后留给正谦。
陈玉壶对她还算了解,早就知道她会怎么做。
既然礼物没有扔出来,那信件也默认她知道了。
过了些日子,萧薿和崔丹绮就大张旗鼓的派人去了林驱的府上,要接林老太太回京。
老太太当然不肯。
这时候也赶巧了,陈府来信,陈老太太病了,陈母向来精神矍铄,这一病就不大好了。
陈玉壶带着孩子们去了陈府侍疾。
连萧薿和崔丹绮也带了去。
林老太太已经放话,说是大房不孝顺,要接她回府,却不肯亲自来接。
陈母病的正是时候。
陈母病了,来看望的人很多,亲朋好友人数众多。
还是那句话,陈家平日里虽然低调,但可不是林骥那种泥腿子。
陈玉壶抱着还小的拂平,对着来往的人哭诉。
陈母病重是事实,林老太太却闹了起来,还扬言大房不孝。
萧薿膝下两个小娃,崔丹绮的孩子也还小。
郡主更加不用提,天潢贵胄。
原本前些日子,因为陈玉壶的态度有些不满,带着沙棠回了王府的郡主,听闻这件事儿,也又回了忠勇侯府。
她身份使然,林老太太的人,不敢在她面前撒泼。
第204章 重孝
通过陈玉壶的这一番操作,外界开始盛传,林老太太刻薄不慈。
偏心的老人不少,但是偏心成这样的,真是少见。
她几乎直接说,大房不孝。
可是林骥,林清柏、林清桐、林清浊……几个孩子全都在朝为官。
就连林清洛和林清桂在读书参加科举。
这话一出,搞不好大房的孩子以后就毁了。
如今不过是仗着姻亲硬气,皇上又肯定会保林骥,所以没人提罢了。
不管别人怎么看这桩事,但是林老太太,这次陈玉壶肯定不会放过她。
做事不计后果,不是一句人老了糊涂就能含糊过去的。
她要剁了她的爪子,让她再也不敢朝着大房伸。
林老太太此刻还不知道,她在京城的名声,已经岌岌可危。
为达目的,陈玉壶不介意自己暂时成为京城中人的谈资。
这些日子她也干脆不回去,就住在陈府。
陈老太太病重,还在跟陈玉壶嘀咕:“你那个婆母真不是个好东西。”
“拿孩子们的前程开玩笑,不能这么轻易就了了。”
陈玉壶笑着安抚:“母亲放心就是,我可不是从前的陈玉壶了。”
然后陈玉壶又把那天清柏和清浊跟林骥作对的事情,说给陈母听。
陈母这才露了笑意,“这很好,你的孩子们都没白养。”
“这才是你日后的底气。”
陈玉壶笑了,“他们才不是我的底气,不要连累我就好了。”
“等我老了,我就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我自己的日子,离他们都远远的。”
陈母一边替她畅快,一边又说:“怕你舍不得你家的孩子。”
陈母也见过陈玉壶膝下的孙女和外孙们,各个都好,玉雪可爱,聪明知礼。
陈玉壶笑着喂了陈母一勺药。
由于陈玉壶这段时间经常待在陈府,她大哥也来问她:“你小叔考绩的事情……”
“大哥不用操心,更不用抬手,清柏会办的。”
“那也好。”
不用他插手最好,如果陈母真的挺不过来,陈家众人势必要丁忧。
这个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陈玉壶显然也明白他的顾虑。
陈母一旦过世,以后陈家和她,彻底成为亲戚了。
直到陈玉颂也赶了回来,陈玉壶才减少了待在陈府的时间。
林清柏不负陈玉壶期望,林驱今年考绩的结果只是平平。
升官是不行了,继任原职罢了。
林清柏和林清浊这兄弟俩并不想让林驱进京。
和林老太太的期望完全相反。
三个月后,陈母去世,陈玉壶需要守孝三年。
陈家罕见的人齐,估计这就是最后一次人这么齐了。
尤其是陈玉颂,她嫁的远,以后除非必要,陈玉壶再也不会见到她了。
等到陈母的丧事结束,陈玉壶去送她。
姐妹两个遥遥对望,全都红肿着眼睛。
陈玉颂没说什么多余的话,姐妹俩只是这么相对的望着。
陈家只剩下她们姐妹两个,她们两个还是双生。
如今却闹到这个地步,轻易不联系。
有时候她联系了陈玉壶,陈玉壶也不一定搭理她。
陈玉颂上马车前,回头跟陈玉壶说:“我要走了,你多保重。”
“以后你也到了母亲这个时候,我会回来看你。”
陈玉颂说这话,没有一点玩笑或者诅咒的意思,她只是陈述事实。
陈玉壶明白。
可她却不需要,“我不用,我死了,你别回来看我,你要死,我也不会去看你。”
陈玉颂不生气,上了马车,拉开车帘看着陈玉壶,反而笑了。
“你会的,你要死我肯定回来。”
陈玉壶白了她一眼,看着车帘被重新拉上,马车走远。
之后的日子,陈玉壶一直沉寂在漪澜院里,也免了众人的请安。
陈母去世,她要守孝,也心安理得的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