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林清皎被陈玉壶的话给逗笑了。
  “母亲别担心,方家不好惹,如今咱们家也不是好惹的。”
  话是这么说,没人能替安之去吃那些看不见的苦。
  尽管林清柏和林清桐都跟自己的妻子说,母亲是个很好相处的人,两个人也不大相信。
  从她们嫁进来,几乎没有见到婆母真正的展颜过。
  直到安之出嫁。
  陈玉壶一夜没睡好,花姨娘就陪着她。
  花姨娘还能反过来安慰陈玉壶,“夫人您别担心了,各人有各人的命,我不信安之会过不好。”
  “她比我的命好多了,她会过的好的。”
  陈玉壶看着花姨娘,这确实,当娘的是奴隶,女儿却要嫁去大族,比起来是好多了。
  两个儿媳妇娶进来,大大减轻了陈玉壶的压力。
  别的不说,起码安之出嫁的一些事情,有些不必非得她亲自出面了。
  安之那一晚是在嫂子们和长姐表姐的陪伴下过的。
  第二天陈玉壶几乎是亲眼看着安之上妆的,一步一步的。
  等到方千南来娶亲的时候,隅之跑过来和陈玉壶说:
  “母亲,方大人带了他的千金一起。”
  陈玉壶冷脸。
  握紧了拳头,还是跟隅之说:“你们年纪相仿,去招待一下。”
  隅之乖巧的点头,然后快速的出去了。
  方千南迎亲的过程中,还没忘记向人询问。他闺女去哪儿了。
  婚礼风头有十分,方千南的闺女,方拂夕独占三分。
  陈玉壶怎么能不生气?
  这就导致了,等到两个人来拜别父母的时候,陈玉壶的脸拉的快掉地上。
  当着众宾客的面,一点没给方千南面子。
  安之上了大妆,气质上少了些文气,多了些艳丽。
  安之定定的看着陈玉壶,她知道母亲是心疼她。
  本来礼已成。
  安之突然朝着陈玉壶跪下,还行了大礼。
  她神色正式,跪下对着陈玉壶说:“女儿承母亲大恩,今要远嫁,不能侍奉左右,女儿惭愧。”
  “得母亲教导多年,一言一行,女儿皆铭记在心。”
  “女儿必不忘初心。”
  一定会不择手段的好好活。
  “唯担心母亲身体,母亲定要万分珍重,勿念儿。”
  陈玉壶站起身,眼睛只看着安之,一眼不愿意看她旁边那个老东西。
  眼泪滴在安之的嫁衣上。
  “母亲记得了,我儿定会顺遂平安。”
  花姨娘红着眼睛,很坚强的眼泪没有落下来。
  花姨娘坚定的扶起了陈玉壶,站在了陈玉壶和安之中间。
  安之活到这么大,第一次姨娘居高临下的看她。
  “既然知道,那就不要堕了夫人的名声,她为你费尽了苦心。”
  众目睽睽之下,林骥皱起了眉头。
  哪怕今天是安之出嫁,但是她一个妾室,能出席这样的场合,已经是福分了,如今竟然让家里的小姐跪她?
  成何体统?
  林骥的眼风一动,陈玉壶就注意到了。
  她立马站起身,花姨娘则退到了陈玉壶身后。
  看见这一幕的宾客,大家各有所思。
  第135章 既有诏
  安之出嫁,这就是陈玉壶和安之见得最后一面了。
  因为宣府离不开人,所以成亲的第二天,方千南就要带着安之返回宣府。
  三天的回门礼无了。
  皇权之下,什么礼仪都是虚的。
  看着安之穿着一身新嫁娘的红衣,上了远行的马车,陈玉壶的心情能好才怪。
  更是一个好脸色都不给方千南。
  真是都没正眼瞧过对方。
  方千南和安之一起上了马车,安之忍不住掀开车帘回望。
  方千南看安之的情绪不好,出言安慰:“看来这次岳母真是要记恨我了。”
  安之看了方千南一眼,心说,母亲要烦死听见这声岳母了。
  方千南不是不知道,只是已经成婚了,不叫岳母?难道叫嫂夫人?
  那更是倒反天罡了。
  方千南还没忘跟安之说:“你放心就是,不必如此……如临大敌,我娶你回去是当妻子的,我家也不是什么魔窟。”
  想了想,方千南又补了一句:“拂夕很好相处。”
  丝毫不提,方拂夕到现在还没有给林安之行礼的问题。
  别说是一句母亲,就是一句夫人都还没有喊过。
  方千南以为她们年纪相仿会相处的好,实际上只会让其他人本能的看轻她。
  方千南说了很多,安之面带笑意的说了一声“嗯!”
  方千南:……
  不管他和她说什么,她都是这副样子,一点没有了在花园里第一次见面时,表现出的试探和凌厉。
  好像已经看见了日后的相处日常。
  方千南希望看见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相处,林安之却不想让其他人轻易的窥探自己。
  轻易的被琢磨透,对她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儿。
  他们俩所期待的,不能说是从一开始就是相悖的,但也是不太相关。
  斗智斗勇的日子还在后头。
  安之就记得母亲说的一句话,活着就行,就算过的不好,难道还熬不死他?
  到时候回了京城,自己嫁过人,还能陪母亲一起去明楼玩儿。
  安之很期待。
  送走了安之,很快安择的述职也结束了。
  陈玉壶再次送走了安择和林清皎。
  好消息,安择升官了,这次不回蜀地了。
  孩子升官了,这大概是唯一能安慰池婉清和陈玉壶这两个老母亲的地方了。
  ……
  儿媳们日常请安,陈玉壶看着她们。
  郡主日常静养,并不怎么出自己的院子。
  萧薿察觉到她心情不好,倒也乖顺。
  三场大宴办下来,陈玉壶累,累的同时心情又不好。
  萧薿提出,让婆母出去庄子上游玩一番。
  被陈玉壶给拒绝了,“先不去了,本来我是打算去游湖的,但是最近太累了,我先歇一歇。”
  萧薿有一些不好意思,“是儿媳考虑不周了。”
  陈玉壶懒懒的,看着座下的两个儿媳,一想到她们的母亲和自己嫁女儿时候的心情一样,陈玉壶突然有点爽。
  “你们俩不要想太多,怎么舒服怎么过,真的有哪里不好,我会提点的,尤其是郡主的身体不好,要保持心情愉快。”
  本来郡主应该住在郡主府的,但是王妃不同意,说郡主府没有人气,就让郡主住在侯府。
  陈玉壶无所谓。
  婆媳几个人,虽然不熟,但是林清柏和林清桐早就提点过自己的媳妇儿。
  没什么说的,就挑着八卦跟母亲说,母亲爱听。
  郡主也爱听,萧薿捧场一绝,三个人相处还算愉快。
  结果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进来禀报,“夫人,宫内来人了。”
  原本悠闲半躺在榻上的陈玉壶,直起了身体,从半躺变成了坐在了榻上。
  盯着来禀报的人。
  萧薿和郡主也严肃了脸色。
  宫内太监笑眯眯的说:“太后宣忠勇侯夫人进宫。”
  陈玉壶恭敬的跪下,应是。
  两个儿媳一左一右站在了陈玉壶身侧,望着太监离去的方向。
  萧薿没忍住问:“母亲可有头绪?”
  陈玉壶摇了摇头。
  外界传太后病重许久,但是一直也没死。
  况且太后病重,她和太后关系很好吗?重病了为什么召她进宫?
  郡主也微微侧目,“母亲可需要我做些什么?”
  陈玉壶摇了摇头,“什么都不用做,既有诏,我进宫就是。”
  第二天一大早陈玉壶就着了命妇的大妆。
  儿媳们和两位姨娘俱在陈玉壶身侧。
  “夫人。”
  陈玉壶看着镜中的自己,抖了抖衣袖,“没事儿,咱们家和程家这些年相安无事。”
  “庄妃生子,却斗不过皇后,太后担心娘家都来不及,没时间为了一个程家为难我。”
  “况且,太后病重了。”
  陈玉壶心态摆烂,她现在别提寿终正寝了,现在她就想死。
  太后有种让她殉葬。
  看出她一往无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郡主突然在陈玉壶的耳边说了一句话。
  陈玉壶的心神瞬间全都归位了。
  她说:“程氏献玉玺。”
  陈玉壶闻到了阴谋的味道。
  当今皇帝的皇位来的,几乎是半造反来的,其中自然有很多令人诟病的瑕疵所在。
  怪不得程氏这么不怕死,原来是有依仗。
  现在为了保命的玉玺送上去了,郡主也注定是皇室的弃子,程氏该老实了吧?
  但是这些年,程氏该捞的也差不多了。
  看原本势弱的程家,如今的当官人数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