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两位姨娘看自己女儿的眼神就能看出来。
  胡姨娘看着小隅之的眼神是期待的,充满了望女成凤的豪情。
  花姨娘则只剩下惶恐,失去了掌控的惶恐。
  陈玉壶端起茶盏,遮挡了自己打量的眼神。
  小丫鬟已经给几个小姐看座了。
  陈玉壶端坐高台,看着下面的众生百态。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确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陈玉壶放下了杯子,说:“今天晚上,你们兄长就要回来了。”
  “我最近忙,要给清桐找个好老师,也要给你们请个正经的女先生和教礼仪的嬷嬷回来。”
  “好久一家人没团聚了,两个孩子在外读书辛苦,既然放假了,那晚上一起吃饭,都过来。”
  底下的人,一起称是。
  陈玉壶有时候感觉自己是在玩什么角色扮演之类的。
  她玩的还蛮高兴,也挺入戏的。
  到了下午果然两个孩子都回来了,一起来给陈玉壶请安。
  一些日子没见,两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了些变化。
  当然还是林清浊显眼了一些,一种说不上来的显著变化。
  陈玉壶笑着看着两个孩子,问了问近况,随意说了几句,就让他们俩走了。
  她还是喜欢女孩儿多一点。
  林隅之年纪还小,听说哥哥回来了,就要去看。
  林清浊从陈玉壶的主母院子里出来,就去给姨娘请安。
  和自己的亲姨娘说话,明显没有了在陈玉壶面前的拘束。
  娘俩说起话来亲近了不少。
  只是男孩儿七岁就挪去外院,现在林清浊更是出去读书了,姨娘能关心的也就更少了。
  只能问一问对方是否安好。
  当然也是一切都好。
  林清浊去的是陈玉壶的娘家,跟着陈玉壶的二哥读书。
  陈家是传承了多年的,有名的清贵人家。
  不论官员大小,代代都有人做官,祖上更是有人做过高官。
  诗书传家,有许许多多林清浊没见过的规矩,且规矩多又细。
  刚开始有些压得林清浊喘不过气,日子过得还不如家里。
  林清浊和大哥说,发现大哥也是一样。
  两兄弟对视一眼,彼此都知道对方的难过,亲近了不少。
  后来林清柏带着林清浊去和自己的表哥说。
  表哥哈哈一笑,说:“你们俩真是实在,走的时候姑姑没交代你们什么话吗?”
  “我们家这么多规矩,就是为了从小告诉家里的孩子,事在人为。”
  好一个事在人为。
  在表哥的提点下,两个人的日子果然好过了一点,感情也好了不少。
  天天一起在家规的红线上跳跃,他们感情当然好。
  晚上一起吃了个饭,陈玉壶特意让小厨房多加菜。
  他们在外读书,跟着陈玉壶的二哥,是学生的待遇。
  而不是上门的外甥,所以过的不会太好。
  但是两个人也没有不满,因为见过真的学生是什么待遇,就知道舅舅还是给了他们一些特殊待遇的。
  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饭,生活无聊,又把花姨娘叫来训了一通。
  大意就是不要太过于管束安之,要约束好娘家人。
  听说最近花姨娘的娘家人又在府里作威作福。
  陈玉壶对着花姨娘的娘家可从来没有手软过。
  只是最近突然给姨娘提了待遇,所以她娘家人也就抖起来了。
  按理来说应该是胡姨娘抖擞,毕竟胡姨娘的儿子大了,而林清洛毕竟还小。
  但是胡姨娘为人小心谨慎,也没娘家人,她出身太低,也不光彩。
  花姨娘的老实厚道是真的,性格有些虚浮也是真的。
  陈玉壶说了两句,她已经面色涨红的不敢说话,还敢去看安之。
  安之被她连累,原本就抬不起头来,她还敢求助女儿。
  林清皎按住了妹妹的手,安之就更加朝着长姐使劲儿,一眼都不看她姨娘。
  花姨娘前头没了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儿,要么是留不住,要么是孩子生下来了养不活。
  否则被最早收房的她,现在怎么可能就这两个孩子。
  花姨娘的母亲进府方便,和花姨娘说是安之的命太硬了,要强。
  一定要当她的长女,所以才让前头的两个孩子留不住。
  这种愚昧的话,花姨娘信了。
  甚至想折一折孩子的傲气,说过要把安之嫁回她娘家的话。
  足以见着人够蠢,但是蠢人也有蠢人的用途。
  陈玉壶喝了一口茶,今年上好的雀舌,只有那一点,被她留在了正房。
  饭后正好清口。
  陈玉壶说:“花姨娘看起来头脑不怎么清明,安之被你教养的畏畏缩缩。”
  “你要是想不明白,不然把清洛送到我这里来,我替你养几天。”
  花姨娘的神色立刻就变了。
  但是很明显又没勇气反抗陈玉壶,只能从椅子上下来,跪在了地上,凄凄惨惨的看着陈玉壶。
  胡姨娘倒是眼睛一亮,花姨娘不愿意,她愿意啊!
  她的隅之还小,跟着主母长大的女儿才有前程。
  胡姨娘面露期待,却没有说话。
  她知道这是主母故意在点花姨娘,而不是真的想养孩子。
  主母膝下三个亲生的,正是操心的是时候。
  清浊隅之也算是得了主母的记挂,她已经知足了。
  花姨娘跪在地上,说了许多的话,主要就是给自己求情。
  陈玉壶真是懒得理她。
  “行了行了,起来吧!回去告诉你老子娘,府中还不到你掌事的时候,让他们给我夹着尾巴做人。”
  花姨娘的神色一惊,立马软了下来,哭丧着脸看着陈玉壶说了声:“是。”
  别说,灯下美人垂泪,别有一番风味。
  “行了,你们都回去睡吧!天色也晚了,明天早上不用来请安了。”
  “是!”
  人都走了,方嬷嬷进来了,拿着一封信。
  早前些日子,陈玉壶就往边疆去了封信,现在也该有回信了。
  陈玉壶打开信看了一眼,放下了心。
  关于信上说的什么他纳了个妾这种话,陈玉壶都假装没看见。
  不过从信中的语气能看出来,他们夫妻确实是有感情的,并且感情应该不错。
  事情办妥了,陈玉壶才懒得管那些。
  第二天陈玉壶起了个大早,让人去把林清桐叫了过来。
  这个孩子非长子,也不擅长读书,日常沉默寡言。
  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长得不像她,那个肤色能看出来长得是像他父亲。
  很有几分桀骜。
  陈玉壶不喜欢,原本的陈玉壶也是喜欢读书好的。
  第9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陈玉壶出身书香门第,喜欢斯文的,看重读书。
  现在的陈玉壶明显就是喜欢长得好看的。
  所以这个孩子的存在感就不太强了,可能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太受待见。
  陈玉壶一大早的叫他过来,他还挺惊讶的。
  陈玉壶什么废话都没有,让他快点吃。
  这孩子的话也不多,让吃饭就赶紧吃。
  方嬷嬷拿着单子进来,陈玉壶接过看了一眼,“都准备好了吗?”
  陈玉壶接过单子检查了一遍。
  然后又去问林清桐,“你吃好了没?”
  林清桐吃的快,狼吞虎咽没有形象可言,陈玉壶皱眉。
  林清桐混不吝,看出母亲不满,也不在乎。
  陈玉壶也懒得说他,说了也听不进去,当爹的不在,她找人治他。
  主母有事儿要出府,马车早就套好了。
  其他人是在主母走了之后,才知道家中主母带着二公子出门了。
  胡姨娘听到了之后没什么反应,她早就知道了。
  都是自己的儿子,送长公子和清浊出去读书。
  没提二公子的时候,她就知道主母应该是另有打算。
  陈玉壶和自己儿子坐上了马车。
  坐在马车上的陈玉壶看着坐的离自己老远的林清桐。
  问:“你坐的离我那么远干什么?”
  “坐过来点。”
  “是!”
  林清桐不情不愿的,到底坐的离陈玉壶近了点。
  陈玉壶今天打扮的很隆重,她平常在家里都是很简单轻便的。
  林清桐好久没见过这么隆重的母亲,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陈玉壶看着偷偷觑她的林清桐。
  直言道:“哼!我也不妨告诉你,今天家中的兄弟们被我安排去和武师傅学骑马比剑了。”
  林清桐的眼睛亮了亮,又随后熄灭。
  他知道母亲一直想让他读书。
  所以今天兄弟们都能去骑马,保不齐就是为了让他死心,特意把他带出来了。
  他既羡慕兄弟们能轻松的读好书,也羡慕他们能去学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