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霎时金光大闪,天雷压境。
万鬼恸哭,群仙惊惧。
云层之上有一只长着鱼头的玉皇大帝龇牙咧嘴,大喝道:“竖子蝼蚁,安敢藐视天威!”
修仙界尸横遍野。
无论魔修、道修,修为高的伏跪在地叩首求饶,修为低的已七窍流血奄奄一息。
几乎横铺整个天空的天雷急降人世,同时击中傅润和赵彗之。
急红眼撸袖子亲自上阵的鲛人不禁得意洋洋,忘记了它最初的打算仅仅是看几场黄色情节。
突然,天雷伴生的灰雾还未消散,在更高的地方,有一道金灿耀眼的光芒直直地劈下来——
鲛人吓得抱头鼠窜,鱼眼频频闪烁诡异的光。
“陛下息怒!饶了这畜生罢。”手持净瓶的男子凭空现身,两只大掌硬生生承接了光芒,手心焦肉外翻、白骨可见,却无暇顾及,忙用袖间一金环收了鲛人,蹙眉拈指叹道:“陛下息怒!此事皆因本尊座下金童犯了贪念而起,受这鲛人胁迫,偷拿了法宝与它。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处幻境既假亦真,头顶便是陛下的帝星受供之所,若非陛下饶它,它已灰飞烟灭。”
傅润嗤笑,完全不打算顺着台阶下,“你不救它,孤怎会饶它。”
眉间一点红痣的男子只是微笑,轻拍鲛人口吐白沫的大鱼头,凝神想了想,命犯了错的金童取来一对石杯,“陛下安心,此物非鲛人所制石头杯。陛下乃天下之主,万民之君,本尊居南海一隅,每受陛下仁德,感慨无所应济。今日有缘重逢,愿为陛下和将军再添一点欣喜。”
傅润第三次梦里见此子,警惕地问:“等等,什么欣喜?”
“呵呵,本尊真身尚在印度西天,一时说不清,明日午后本尊回南海,陛下便知。”
这个“明日”,一等就是四年。
正安十年夏七月,傅润和赵彗之在宝庆殿听博士讲经,忽有一襁褓婴儿从天而降。
男婴儿像皱巴巴的猴子,啼声绕梁,双手攥握成拳,御医掰开一看,各有一枚光润的血玉。
不待傅润反应,元勉疑神疑鬼地抬头看了看蹲在梁上的暗卫们,整理衣襟起身出列,道:
“臣恭贺陛下喜得龙子!却不知小皇子是哪位……所生?皇后那里是——”
傅润喝了口茶,早不记得还有这么件“欣喜”,干巴巴地说:“对,皇后生的。嗯!是孤嫡长子。”
胡闹!男人如何生孩子!再者将军不是才从西北大营回来么!
元勉嘴角抽搐,到底没有逼傅润赏小皇子“真正的生母”妃嫔名分,幽怨地说:“原来如此。”
特命暗卫造一场神异现象,又执意把亲儿子放在皇后那里,是个人,都明白皇帝的痴情。
殿内其余中枢六部要臣更不敢追问,同时出列跪拜,喜洋洋贺道:“臣等恭贺陛下!”
傅润轻咳两声,见赵彗之板着脸,“这孩子便叫……诩。今日散了吧。孤去长乐宫瞧瞧皇后。”
宝庆殿只剩他两个。
皇后本人把两卷《尚书》往案上一放,淡淡地说:“陛下。”
傅润听见赵彗之冷淡的声线,留有吻痕的手腕倏地阵阵发烫。
午后一定要把寝殿的镜子撤了。
--------------------
原定还有个讲傅诩小朋友小时候的《我的皇帝父亲》《我的将军父亲》的吐槽番外,春节前争取抽空写了哈,先去更隔壁《废物》啦。
第一百零六章 番外父慈子孝(上)
鼓点弦声如雨,六名乐妓怀抱琵琶琴筝退至后台。
粉腮朱唇的正末往台前站定,手握一枚虎头金符,唱:“海气浮仙槎,三山抒焦雪。某姓朱名俊字守正。有天使降香自京都来,春夏海运两开,要随我等往海神庙走一遭去也呵。只这天色阴霾,像是有好大雨候着。豆蔻香糯,螺杯犀扇,斩鲸鲵,佩金符,无非是钞儿根底生意。”
一时唱罢,四下无声。
躬身站在龙椅旁伺候的太监蹙了蹙细长的眉,见主子神色尚安,又露出笑脸。
这才有丞相率六部官员起身祝酒,说些陛下万年、天佑我朝的吉祥话。
傅汴坐在最后头,因个子矮,实在看不清戏台子,仰起上身要看那正末的扮相,想想作罢。
他放下筷子,待太监送御酒来,恭恭敬敬地朝上首拜了两拜,一滴不剩地喝尽。
这太监与他相熟,撤酒时小声提点道:“陛下此时高兴,要吃酒的,想必不会再传你上前。”
傅汴闷头应了,左右张望,“……唔。我晓得。”
“哎呀,太子殿下早就玩去了,你也去罢。若像元宵节那夜似的苦坐着,等陛下为你赐婚么?”
傅汴听得面热,摇摇头,“那我去了。我不是要赐婚,我要舅舅赐婚做甚么……”
他出了大殿,打听得太子的下落,随便指了两个老太监跟着就往御花园去。
今日是他舅舅的生辰,宫人们都想讨份赏,伺候他的太监多半是跑去孝敬大珰王长全了。
至于周总管——那是舅舅跟前的大太监,面相虽和善,实则冷心冷肺,无事少去献殷勤。
暮春天热,午时的太阳晒得傅汴的影子缩在靴子底,总是巴掌大一小块。
他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只走了百余步便有些气短,就近坐在亭子里歇息。
两个老太监也算是看着傅汴长大的,笑着问:“嗓子又不舒坦了?叫御医来瞧瞧不曾?”
傅汴摇头,“娘胎带出来的毛病。再者,赵将军剿灭真腊海寇回朝,舅舅把整个太医院都打发去将军府了。真腊、安南等国阳奉阴违屡犯南境,此乃国家大事,我这时怎好添乱。”
老太监:“你是怕大将军罢?那是个手里洗不净血的煞神,避避他也好,何况陛下那里……”
另一个老太监作回忆状,叹道:“你这病啊……咱们公主自幼体弱,早早嫁入陶府受他家二公子磋磨,还被、还被——唉,天可怜见,公主若晓得拖累了你,在天上也要掉眼泪。”
母亲兰真早逝,傅汴记忆里便没这么个人,听得舌尖苦涩,别过脸看挂在枝头的红灯笼。
他小时候性子并不闷,养在极富贵极太平的皇宫,又随母姓傅,也曾得意过一阵子。
只是后来无意听宫人说他这名字起得不好……
“陛下是什么命格,姚后梦江入怀,先皇特赐水旁,与别的皇子都不同,后来可不就做了皇帝。难怪人家说病里多思,那位公主的心思多得很,不过是姚后从低位妃嫔那里抱养的女儿,生了个儿子,叫什么不好,竟也起个水旁,生怕她死了、陛下不管她的儿子,真是讨厌!”
当时傅汴午睡方醒,抱着竹夫人(纳凉用品)坐在小床上听得几乎呆了,自此不敢去舅舅跟前说话。
他生辰小,今年虚岁十四,生母弃养,生父获罪流放闽南,思来想去自己是孤苦伶仃的一个。
赐婚……
舅舅国事繁忙,将来会许哪家的女孩儿给他呢?如果是刘侍郎家的——
“阿汴!你发什么呆?王长全派人说你寻我来了,怎么不过去。”
傅汴吓得一颗心跳到了嗓子眼,白着脸回头看来人,好脾气地说:“我累了,吹吹风。”
两个老太监早已跪在一旁。
身着朱红色织金蟒袍的小孩年纪尚小,个头却只比傅汴矮四五寸,“快来。我有事求你。”
“哎呦,太子殿下,这话可说重了。”老太监心疼傅汴,只怕他掺和进去,说罢又磕头。
傅诩轻哼一声,径自拽傅汴的手,口齿清晰地说:“真有事求你。你知道赵将军的宅子在哪里么?我问王长全,他是最狡诈的,骗我去问父皇。我若真信了,少不得一顿板子。”
提及舅舅,傅汴心一颤,为难道:“你要做什么?赵将军的府邸……听说有亲兵把守。”
“这个么!”傅诩边说边带他往路上走,并不看路旁请安的宫女太监,“赵将军有时不住在宫里,他在京都有自己的宅子,我不曾去过,想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难道比禁宫还好么。”
傅汴沉默片刻,慢慢明白了傅诩的意思,惊讶地问:“你想赵将军一辈子住在禁宫?!”
那可是个杀人如麻的活阎王啊。
真有那么一天,他一定收拾包袱搬出去住。
傅诩下意识攥紧手心,没看见傅润的“耳目”才松了口气,“算你懂我。别声张!快来!快!”
他是当今圣人与皇后唯一的嫡子,两岁封太子,明摆着的储君,模样又格外好,不说周总管、王长全那些大太监,就是“止小儿夜啼”的赵将军偶尔也哄着他,性格张扬傲慢是有的。
好在早慧,加上隔三差五去宝庆殿领教训,平日看上去倒还像个温润谦和的小王孙。
当然,这是“平日”。
傅诩早就想出宫玩一回了。
去年姚家来人送节礼,几乎把他的魂勾到山海关去,结果连山海关的驴肉也没吃够两筷子。
万鬼恸哭,群仙惊惧。
云层之上有一只长着鱼头的玉皇大帝龇牙咧嘴,大喝道:“竖子蝼蚁,安敢藐视天威!”
修仙界尸横遍野。
无论魔修、道修,修为高的伏跪在地叩首求饶,修为低的已七窍流血奄奄一息。
几乎横铺整个天空的天雷急降人世,同时击中傅润和赵彗之。
急红眼撸袖子亲自上阵的鲛人不禁得意洋洋,忘记了它最初的打算仅仅是看几场黄色情节。
突然,天雷伴生的灰雾还未消散,在更高的地方,有一道金灿耀眼的光芒直直地劈下来——
鲛人吓得抱头鼠窜,鱼眼频频闪烁诡异的光。
“陛下息怒!饶了这畜生罢。”手持净瓶的男子凭空现身,两只大掌硬生生承接了光芒,手心焦肉外翻、白骨可见,却无暇顾及,忙用袖间一金环收了鲛人,蹙眉拈指叹道:“陛下息怒!此事皆因本尊座下金童犯了贪念而起,受这鲛人胁迫,偷拿了法宝与它。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处幻境既假亦真,头顶便是陛下的帝星受供之所,若非陛下饶它,它已灰飞烟灭。”
傅润嗤笑,完全不打算顺着台阶下,“你不救它,孤怎会饶它。”
眉间一点红痣的男子只是微笑,轻拍鲛人口吐白沫的大鱼头,凝神想了想,命犯了错的金童取来一对石杯,“陛下安心,此物非鲛人所制石头杯。陛下乃天下之主,万民之君,本尊居南海一隅,每受陛下仁德,感慨无所应济。今日有缘重逢,愿为陛下和将军再添一点欣喜。”
傅润第三次梦里见此子,警惕地问:“等等,什么欣喜?”
“呵呵,本尊真身尚在印度西天,一时说不清,明日午后本尊回南海,陛下便知。”
这个“明日”,一等就是四年。
正安十年夏七月,傅润和赵彗之在宝庆殿听博士讲经,忽有一襁褓婴儿从天而降。
男婴儿像皱巴巴的猴子,啼声绕梁,双手攥握成拳,御医掰开一看,各有一枚光润的血玉。
不待傅润反应,元勉疑神疑鬼地抬头看了看蹲在梁上的暗卫们,整理衣襟起身出列,道:
“臣恭贺陛下喜得龙子!却不知小皇子是哪位……所生?皇后那里是——”
傅润喝了口茶,早不记得还有这么件“欣喜”,干巴巴地说:“对,皇后生的。嗯!是孤嫡长子。”
胡闹!男人如何生孩子!再者将军不是才从西北大营回来么!
元勉嘴角抽搐,到底没有逼傅润赏小皇子“真正的生母”妃嫔名分,幽怨地说:“原来如此。”
特命暗卫造一场神异现象,又执意把亲儿子放在皇后那里,是个人,都明白皇帝的痴情。
殿内其余中枢六部要臣更不敢追问,同时出列跪拜,喜洋洋贺道:“臣等恭贺陛下!”
傅润轻咳两声,见赵彗之板着脸,“这孩子便叫……诩。今日散了吧。孤去长乐宫瞧瞧皇后。”
宝庆殿只剩他两个。
皇后本人把两卷《尚书》往案上一放,淡淡地说:“陛下。”
傅润听见赵彗之冷淡的声线,留有吻痕的手腕倏地阵阵发烫。
午后一定要把寝殿的镜子撤了。
--------------------
原定还有个讲傅诩小朋友小时候的《我的皇帝父亲》《我的将军父亲》的吐槽番外,春节前争取抽空写了哈,先去更隔壁《废物》啦。
第一百零六章 番外父慈子孝(上)
鼓点弦声如雨,六名乐妓怀抱琵琶琴筝退至后台。
粉腮朱唇的正末往台前站定,手握一枚虎头金符,唱:“海气浮仙槎,三山抒焦雪。某姓朱名俊字守正。有天使降香自京都来,春夏海运两开,要随我等往海神庙走一遭去也呵。只这天色阴霾,像是有好大雨候着。豆蔻香糯,螺杯犀扇,斩鲸鲵,佩金符,无非是钞儿根底生意。”
一时唱罢,四下无声。
躬身站在龙椅旁伺候的太监蹙了蹙细长的眉,见主子神色尚安,又露出笑脸。
这才有丞相率六部官员起身祝酒,说些陛下万年、天佑我朝的吉祥话。
傅汴坐在最后头,因个子矮,实在看不清戏台子,仰起上身要看那正末的扮相,想想作罢。
他放下筷子,待太监送御酒来,恭恭敬敬地朝上首拜了两拜,一滴不剩地喝尽。
这太监与他相熟,撤酒时小声提点道:“陛下此时高兴,要吃酒的,想必不会再传你上前。”
傅汴闷头应了,左右张望,“……唔。我晓得。”
“哎呀,太子殿下早就玩去了,你也去罢。若像元宵节那夜似的苦坐着,等陛下为你赐婚么?”
傅汴听得面热,摇摇头,“那我去了。我不是要赐婚,我要舅舅赐婚做甚么……”
他出了大殿,打听得太子的下落,随便指了两个老太监跟着就往御花园去。
今日是他舅舅的生辰,宫人们都想讨份赏,伺候他的太监多半是跑去孝敬大珰王长全了。
至于周总管——那是舅舅跟前的大太监,面相虽和善,实则冷心冷肺,无事少去献殷勤。
暮春天热,午时的太阳晒得傅汴的影子缩在靴子底,总是巴掌大一小块。
他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只走了百余步便有些气短,就近坐在亭子里歇息。
两个老太监也算是看着傅汴长大的,笑着问:“嗓子又不舒坦了?叫御医来瞧瞧不曾?”
傅汴摇头,“娘胎带出来的毛病。再者,赵将军剿灭真腊海寇回朝,舅舅把整个太医院都打发去将军府了。真腊、安南等国阳奉阴违屡犯南境,此乃国家大事,我这时怎好添乱。”
老太监:“你是怕大将军罢?那是个手里洗不净血的煞神,避避他也好,何况陛下那里……”
另一个老太监作回忆状,叹道:“你这病啊……咱们公主自幼体弱,早早嫁入陶府受他家二公子磋磨,还被、还被——唉,天可怜见,公主若晓得拖累了你,在天上也要掉眼泪。”
母亲兰真早逝,傅汴记忆里便没这么个人,听得舌尖苦涩,别过脸看挂在枝头的红灯笼。
他小时候性子并不闷,养在极富贵极太平的皇宫,又随母姓傅,也曾得意过一阵子。
只是后来无意听宫人说他这名字起得不好……
“陛下是什么命格,姚后梦江入怀,先皇特赐水旁,与别的皇子都不同,后来可不就做了皇帝。难怪人家说病里多思,那位公主的心思多得很,不过是姚后从低位妃嫔那里抱养的女儿,生了个儿子,叫什么不好,竟也起个水旁,生怕她死了、陛下不管她的儿子,真是讨厌!”
当时傅汴午睡方醒,抱着竹夫人(纳凉用品)坐在小床上听得几乎呆了,自此不敢去舅舅跟前说话。
他生辰小,今年虚岁十四,生母弃养,生父获罪流放闽南,思来想去自己是孤苦伶仃的一个。
赐婚……
舅舅国事繁忙,将来会许哪家的女孩儿给他呢?如果是刘侍郎家的——
“阿汴!你发什么呆?王长全派人说你寻我来了,怎么不过去。”
傅汴吓得一颗心跳到了嗓子眼,白着脸回头看来人,好脾气地说:“我累了,吹吹风。”
两个老太监早已跪在一旁。
身着朱红色织金蟒袍的小孩年纪尚小,个头却只比傅汴矮四五寸,“快来。我有事求你。”
“哎呦,太子殿下,这话可说重了。”老太监心疼傅汴,只怕他掺和进去,说罢又磕头。
傅诩轻哼一声,径自拽傅汴的手,口齿清晰地说:“真有事求你。你知道赵将军的宅子在哪里么?我问王长全,他是最狡诈的,骗我去问父皇。我若真信了,少不得一顿板子。”
提及舅舅,傅汴心一颤,为难道:“你要做什么?赵将军的府邸……听说有亲兵把守。”
“这个么!”傅诩边说边带他往路上走,并不看路旁请安的宫女太监,“赵将军有时不住在宫里,他在京都有自己的宅子,我不曾去过,想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难道比禁宫还好么。”
傅汴沉默片刻,慢慢明白了傅诩的意思,惊讶地问:“你想赵将军一辈子住在禁宫?!”
那可是个杀人如麻的活阎王啊。
真有那么一天,他一定收拾包袱搬出去住。
傅诩下意识攥紧手心,没看见傅润的“耳目”才松了口气,“算你懂我。别声张!快来!快!”
他是当今圣人与皇后唯一的嫡子,两岁封太子,明摆着的储君,模样又格外好,不说周总管、王长全那些大太监,就是“止小儿夜啼”的赵将军偶尔也哄着他,性格张扬傲慢是有的。
好在早慧,加上隔三差五去宝庆殿领教训,平日看上去倒还像个温润谦和的小王孙。
当然,这是“平日”。
傅诩早就想出宫玩一回了。
去年姚家来人送节礼,几乎把他的魂勾到山海关去,结果连山海关的驴肉也没吃够两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