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我知道,阿耶,你可要被骂狠了。”李承乾笑了笑,“你的房谋杜断,你的国舅,哪一个不算是世家?”
李世民亦笑道:“他们知道该作何选择。”
李承乾歪了歪头,道:“那我要留下。”
李世民皱眉道:“承乾,你尚未加冠,并未参政……”
“我出的主意,我得瞧瞧他们的表情。”李承乾笑道,“至于得罪满朝文武世家大族,我本来就看他们不顺眼,无所谓。”
李世民道:“承乾,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只怕他们……”
“他们若要对付我,岂不是更好?”李承乾笑道。
李世民砸了下案,气道:“前些时候叫你跟着学,你不愿意,这会儿让你走,你又偏上赶着,你真是……真是气死我了!”
李承乾给他拍拍背,安慰道:“你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纣王不行,亡了殷商,但大家非得说红颜祸水,推到苏妲己身上去。”
“圣人是好的,但太子忒坏了,他蛊惑了圣人。”李承乾咂咂嘴,觉得这剧本简直完美,“你的房谋杜断和你的国舅还会爱你的,别怕啊。”
李世民:“……”
“你……”李世民叹息道,“承乾,你的心意阿耶领了,但这点事,我倒不至于怕。”
李承乾连忙摇头:“那倒不是,我不是为了替你顶锅,我主要是不想让你的满朝文武喜欢我。”
李世民瞧着他真挚的表情,不禁问道:“为何?”
李承乾道:“他们看不惯我,又能如何?”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世民道,“承乾,我说了,他们会中伤你,会陷害你,甚至会刺杀你。”
“我也说了,他们对付我,那挺好的。”李承乾坚决道,“我一定要留下。”
“我是大唐的太子。”
……
圣人突然传召,朝臣们还以为有什么突发情况,一头雾水,却不想一进大殿就看到了皇太子。
说起来,自从正式册封,皇太子很少公开露面,东宫属官不少,却只是例行公事的与太子见过几次,并没有太多的交流。
常与太子接触的朝臣只有他的一文一武两个老师,但这两个人一个年纪大了一个有病在身,都是不怎么见外客的那种,让人想打听太子现在的情况都打探不到。
此时乍一见,朝臣们都忍不住将他与过年那会儿或者更早之前作比较,至少从外表上来看,太子瞧着长大了些,面色也好看了点,比从前瞧着身体强健了些。
于国朝而言,太子长大,没有早夭的风险,是件好事。但不确定太子脾气是否有变的朝臣们还是存了分不确定,陆元朗可是个博学的大儒,这都一年多了,也该将太子教的大度谦和,有储君风范了吧?
然而随着圣人一张口,朝臣们登时死了心。
太子是不是大度先放在一边,储君风范也不要紧,他能不能先有点脑子啊!
这出的什么损招!
让他们捐粮食救灾?还让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捐?这……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主意吗?他是真不怕惹祸啊!
圣人还欣然采纳了,圣人脑子也……
这可不兴想,不能想啊。
先是有人上奏世家大族是比寻常百姓多了几亩地,但各家人口也多呀,他们也得吃饭活着呀!
然而,圣人当即表示,他知道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不是要他们把家里的粮食都捐出来,只是稍稍捐出些存粮即可,积少成多,大家齐心协力,渡过这次旱灾。
另外,圣人还说,宫里从他开始,后妃皇子公主们的衣裳、首饰、脂粉、膳食,即日起都减半,直到山东诸州下雨,百姓们不再饿肚子。
这些话说完,赞同圣人称颂圣人之言络绎不绝,此事就此定下,而督粮救灾这件事交由魏徵全权负责。
待众臣退下后,李世民又单独将魏征留下来,将更详细的方案讲给他,当然不能像李承乾说的那么直白。
魏徵倒是不怕得罪人,但这个主意着实大胆得很,他不只是佩服,还刮目相看。
将刀子动到世家大族头上,逼着他们不得不服从,圣人这是真不怕他们联合起来反击啊。
李承乾的确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没关系,天可汗考虑到了,联合?纵然这些世家大族再联姻,终究不是铁板一块,关键时刻,还是自己家族的利益为大。
何况,世家有大族就有小族,皇帝总揽天下,想借力打力,不是手到擒来吗?
魏徵听完圣训,准备退下时,看了眼从头到尾没说话的太子,他正支着下巴发呆,似乎根本没在听。
所以,圣人留太子在,就是想说明这个主意是太子出的?这对太子有什么好处?
魏征从不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但这会儿他真有些糊涂,摸不懂天家父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魏左丞?”李承乾歪了歪头,对上魏征的眼神,“我怎么了?”
李世民也看过来:“玄成,你还有不明之处?”
魏徵将视线移开,不慌不忙道:“臣有一事不明,想问殿下。”
李承乾想站起来听他说话,但一动却叫了一声:“哎哟……这个姿势保持太久,我腿麻了。”
“抱歉,魏左丞,我只能坐着听你说话了。”李承乾抬头看着魏征,满脸的不好意思。
魏徵:“……”
所谓闻名不如见面,太子与传闻中似乎不尽相同,他有些过于活泼和孩子气了。
李世民轻咳一声,道:“玄成,你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魏徵道:“敢问殿下,此事为殿下所提,臣也是殿下举荐的吗?”
“那不是。”李承乾笑道,“魏左丞,是我阿耶看上你啦!”
魏徵躬身向李世民道:“多谢圣人看重,臣无事了,容臣告……”
“等会儿等会儿!”李承乾打断了他的话,“不好意思,魏左丞,我还有一句话想跟你说,你先别告退。”
魏徵顿了顿,道:“殿下请讲。”
李承乾道:“魏左丞,你放心大胆的做事,有我阿耶给你做靠山后台,整个大唐没人能比得过你,谁敢不服,我阿耶就让尉迟将军去砍他!”
魏徵:“……”
李世民:“……”
“太子……”李世民找补道,“太子一心为民,口不择言了些,玄成,你明白这意思就好。”
魏徵恍惚道:“臣明白。”
太子说话可真……直白啊,魏徵的脑子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转了,他读了那么多书,一时之间竟没有用武之地了。
李承乾耸耸肩:“我有说错哪一点吗?”
李世民咬牙道:“朕不会随意让敬德砍人。”
“但是尉迟将军爱你,你让他去他肯定去。”李承乾道。
李世民:“……”这是重点吗?
魏徵回过神来,立刻道:“圣人,臣告退!”
李世民心累地摆摆手:“去罢。”
魏徵倒是想跑,但顾忌着规矩,只能慢慢走,然而还没等他出了大殿,就听到后头圣人的声音。
“腿是不是还麻,阿耶给你揉揉。”
太子都说那些话了,您还给他揉腿,圣人,太子这么言语无忌,看起来都是您惯的。
“不用!我都快好了!”太子听声音很激动,“你一碰就不好了!”
确认了,魏徵心道,太子就是圣人惯出来的。
他是不是得进谏一下,圣人是君父,太子须得守儿子与臣下的礼数,不能这么跟圣人说话。
算了,现在灾区的老百姓更重要,魏徵迈过门槛,等他回来圣人和太子相处再如此出格,他再进谏。
202
第202章
◎从夏到冬。◎
魏徵的工作进展起初很不顺利,朝中身居高位者碍于皇帝诏令,不得不拿出点粮食来意思意思,但仗着天高皇帝远的世家大族们却有百般借口,总是不肯交粮食。
依李承乾的计划,将路上损耗的口粮加上,距离受灾地区越远,要交的粮食就越多,谁也不愿意吃这个亏,魏徵的收粮计划就僵住了。
下一步就该是下马威了,魏徵挑挑拣拣,选中了一家先下手。
“孔家?”李承乾正吃葡萄,闻言兴奋的险些被籽噎住,他忙吐到碟子上,“孔家啊,孔家好啊,就该从孔家下手。”
自汉太祖刘邦起,孔子的嫡系后代便有世袭爵位,因此孔家虽不比五姓七望人口多势力大,却比那些小世家强上许多倍,加之还托了先祖孔圣人的福,孔家历朝历代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动一动孔家人,的确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而且,孔家人的确算不上干净,天下读书人尊孔子,可孔家和孔子从来都是两回事。
“这听着像是幸灾乐祸啊。”李世民递给他一张帕子,“吃了一手,擦擦。”
李承乾将手帕搁在一旁,接着剥葡萄:“幸灾乐祸怎么了,孔家若是清白无辜,我想幸灾乐祸,我有这个机会吗我!”
李世民亦笑道:“他们知道该作何选择。”
李承乾歪了歪头,道:“那我要留下。”
李世民皱眉道:“承乾,你尚未加冠,并未参政……”
“我出的主意,我得瞧瞧他们的表情。”李承乾笑道,“至于得罪满朝文武世家大族,我本来就看他们不顺眼,无所谓。”
李世民道:“承乾,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只怕他们……”
“他们若要对付我,岂不是更好?”李承乾笑道。
李世民砸了下案,气道:“前些时候叫你跟着学,你不愿意,这会儿让你走,你又偏上赶着,你真是……真是气死我了!”
李承乾给他拍拍背,安慰道:“你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纣王不行,亡了殷商,但大家非得说红颜祸水,推到苏妲己身上去。”
“圣人是好的,但太子忒坏了,他蛊惑了圣人。”李承乾咂咂嘴,觉得这剧本简直完美,“你的房谋杜断和你的国舅还会爱你的,别怕啊。”
李世民:“……”
“你……”李世民叹息道,“承乾,你的心意阿耶领了,但这点事,我倒不至于怕。”
李承乾连忙摇头:“那倒不是,我不是为了替你顶锅,我主要是不想让你的满朝文武喜欢我。”
李世民瞧着他真挚的表情,不禁问道:“为何?”
李承乾道:“他们看不惯我,又能如何?”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世民道,“承乾,我说了,他们会中伤你,会陷害你,甚至会刺杀你。”
“我也说了,他们对付我,那挺好的。”李承乾坚决道,“我一定要留下。”
“我是大唐的太子。”
……
圣人突然传召,朝臣们还以为有什么突发情况,一头雾水,却不想一进大殿就看到了皇太子。
说起来,自从正式册封,皇太子很少公开露面,东宫属官不少,却只是例行公事的与太子见过几次,并没有太多的交流。
常与太子接触的朝臣只有他的一文一武两个老师,但这两个人一个年纪大了一个有病在身,都是不怎么见外客的那种,让人想打听太子现在的情况都打探不到。
此时乍一见,朝臣们都忍不住将他与过年那会儿或者更早之前作比较,至少从外表上来看,太子瞧着长大了些,面色也好看了点,比从前瞧着身体强健了些。
于国朝而言,太子长大,没有早夭的风险,是件好事。但不确定太子脾气是否有变的朝臣们还是存了分不确定,陆元朗可是个博学的大儒,这都一年多了,也该将太子教的大度谦和,有储君风范了吧?
然而随着圣人一张口,朝臣们登时死了心。
太子是不是大度先放在一边,储君风范也不要紧,他能不能先有点脑子啊!
这出的什么损招!
让他们捐粮食救灾?还让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捐?这……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主意吗?他是真不怕惹祸啊!
圣人还欣然采纳了,圣人脑子也……
这可不兴想,不能想啊。
先是有人上奏世家大族是比寻常百姓多了几亩地,但各家人口也多呀,他们也得吃饭活着呀!
然而,圣人当即表示,他知道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不是要他们把家里的粮食都捐出来,只是稍稍捐出些存粮即可,积少成多,大家齐心协力,渡过这次旱灾。
另外,圣人还说,宫里从他开始,后妃皇子公主们的衣裳、首饰、脂粉、膳食,即日起都减半,直到山东诸州下雨,百姓们不再饿肚子。
这些话说完,赞同圣人称颂圣人之言络绎不绝,此事就此定下,而督粮救灾这件事交由魏徵全权负责。
待众臣退下后,李世民又单独将魏征留下来,将更详细的方案讲给他,当然不能像李承乾说的那么直白。
魏徵倒是不怕得罪人,但这个主意着实大胆得很,他不只是佩服,还刮目相看。
将刀子动到世家大族头上,逼着他们不得不服从,圣人这是真不怕他们联合起来反击啊。
李承乾的确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没关系,天可汗考虑到了,联合?纵然这些世家大族再联姻,终究不是铁板一块,关键时刻,还是自己家族的利益为大。
何况,世家有大族就有小族,皇帝总揽天下,想借力打力,不是手到擒来吗?
魏徵听完圣训,准备退下时,看了眼从头到尾没说话的太子,他正支着下巴发呆,似乎根本没在听。
所以,圣人留太子在,就是想说明这个主意是太子出的?这对太子有什么好处?
魏征从不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但这会儿他真有些糊涂,摸不懂天家父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魏左丞?”李承乾歪了歪头,对上魏征的眼神,“我怎么了?”
李世民也看过来:“玄成,你还有不明之处?”
魏徵将视线移开,不慌不忙道:“臣有一事不明,想问殿下。”
李承乾想站起来听他说话,但一动却叫了一声:“哎哟……这个姿势保持太久,我腿麻了。”
“抱歉,魏左丞,我只能坐着听你说话了。”李承乾抬头看着魏征,满脸的不好意思。
魏徵:“……”
所谓闻名不如见面,太子与传闻中似乎不尽相同,他有些过于活泼和孩子气了。
李世民轻咳一声,道:“玄成,你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魏徵道:“敢问殿下,此事为殿下所提,臣也是殿下举荐的吗?”
“那不是。”李承乾笑道,“魏左丞,是我阿耶看上你啦!”
魏徵躬身向李世民道:“多谢圣人看重,臣无事了,容臣告……”
“等会儿等会儿!”李承乾打断了他的话,“不好意思,魏左丞,我还有一句话想跟你说,你先别告退。”
魏徵顿了顿,道:“殿下请讲。”
李承乾道:“魏左丞,你放心大胆的做事,有我阿耶给你做靠山后台,整个大唐没人能比得过你,谁敢不服,我阿耶就让尉迟将军去砍他!”
魏徵:“……”
李世民:“……”
“太子……”李世民找补道,“太子一心为民,口不择言了些,玄成,你明白这意思就好。”
魏徵恍惚道:“臣明白。”
太子说话可真……直白啊,魏徵的脑子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转了,他读了那么多书,一时之间竟没有用武之地了。
李承乾耸耸肩:“我有说错哪一点吗?”
李世民咬牙道:“朕不会随意让敬德砍人。”
“但是尉迟将军爱你,你让他去他肯定去。”李承乾道。
李世民:“……”这是重点吗?
魏徵回过神来,立刻道:“圣人,臣告退!”
李世民心累地摆摆手:“去罢。”
魏徵倒是想跑,但顾忌着规矩,只能慢慢走,然而还没等他出了大殿,就听到后头圣人的声音。
“腿是不是还麻,阿耶给你揉揉。”
太子都说那些话了,您还给他揉腿,圣人,太子这么言语无忌,看起来都是您惯的。
“不用!我都快好了!”太子听声音很激动,“你一碰就不好了!”
确认了,魏徵心道,太子就是圣人惯出来的。
他是不是得进谏一下,圣人是君父,太子须得守儿子与臣下的礼数,不能这么跟圣人说话。
算了,现在灾区的老百姓更重要,魏徵迈过门槛,等他回来圣人和太子相处再如此出格,他再进谏。
202
第202章
◎从夏到冬。◎
魏徵的工作进展起初很不顺利,朝中身居高位者碍于皇帝诏令,不得不拿出点粮食来意思意思,但仗着天高皇帝远的世家大族们却有百般借口,总是不肯交粮食。
依李承乾的计划,将路上损耗的口粮加上,距离受灾地区越远,要交的粮食就越多,谁也不愿意吃这个亏,魏徵的收粮计划就僵住了。
下一步就该是下马威了,魏徵挑挑拣拣,选中了一家先下手。
“孔家?”李承乾正吃葡萄,闻言兴奋的险些被籽噎住,他忙吐到碟子上,“孔家啊,孔家好啊,就该从孔家下手。”
自汉太祖刘邦起,孔子的嫡系后代便有世袭爵位,因此孔家虽不比五姓七望人口多势力大,却比那些小世家强上许多倍,加之还托了先祖孔圣人的福,孔家历朝历代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动一动孔家人,的确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而且,孔家人的确算不上干净,天下读书人尊孔子,可孔家和孔子从来都是两回事。
“这听着像是幸灾乐祸啊。”李世民递给他一张帕子,“吃了一手,擦擦。”
李承乾将手帕搁在一旁,接着剥葡萄:“幸灾乐祸怎么了,孔家若是清白无辜,我想幸灾乐祸,我有这个机会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