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君父……李世民咂摸了下这两个字,冷漠冰冷,就像他对待太上皇,给与礼数要求的规矩体面,至于其他的……就再没有了。
他和承乾,缘何会如此?李世民想着,就将这句话问了出来。
李承乾平静道:“天家父子,不是终究都会如此吗?”
李世民心一沉:“终究?承乾,你在你所笃信的那个未来中,究竟看到了什么?”
“你不会想知道的。”李承乾摇了摇头。
李世民欲要再追问,但看到李承乾的神色又无法再将话说下去。
循序渐进,他想到孙思邈的提醒,要慢慢来,承乾今日愿意说这些,明日就能透露更多,终有一日,他能知道长子全部的心事。
……
即便玻璃铺子的背后老板是皇太子已经人尽皆知,但世家大族们照样不吝啬银子的去购买。
也许他们认为这是在向皇帝和太子示好,也许他们的确打从心底认为皇帝拿他们没法子。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世家大族们看起来真的认为这是一条铁律了,可他们不想想看,皇帝有多少兵马,他们手里又有什么?
掌握生杀大权的,从来都是手里有兵的人。
——难怪黄巢砍你们,死得不冤。
李承乾边看着大蒜边想,居高位太久,人就看不清自己几斤几两了。
半个月过去,因着天气渐渐热起来,大蒜已经出了苗,并且长势不错,李承乾看完就回了立政殿。
长孙氏正在窗下读书,见长子回来了笑道:“日日往外头跑,承乾,你可是晒黑了。”
“有吗?”李承乾摸了摸脸,“黑点挺好,白煞煞跟鬼似的。”
今早刚化了妆的长孙氏笑道:“过来,白煞煞的鬼有件事跟你说。”
服侍的女官们都没忍住轻轻笑了出来。
李承乾也没忍住笑道:“阿娘!”
“跟你说正经的呢,承乾,不许撒娇。”长孙氏故意一本正经道。
李承乾没进屋,只是趴在窗户上道:“阿娘,您这是恶人先告状。”
长孙氏没撑住笑道:“阿娘又从鬼变成恶人了?”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哈哈笑了起来,李承乾更是笑道扶不住窗框,险些栽到地上去。
长孙氏笑到肚子疼,还要吩咐人扶着太子。
半晌,李承乾才止住笑:“不能笑了,我肚子疼……”
“给太子揉揉……”长孙氏笑着吩咐道,她也已经笑到肚子疼了。
等母子俩都缓过劲来,李承乾抱着碗奶茶窝到软榻上:“阿娘,您要跟我说什么事?”
长孙氏手边也有一碗奶茶,她不放心地嘱咐道:“怪热的,你当心些,别泼到手上。”
“没事没事。”李承乾尝了一口,心想还差点珍珠椰果。
长孙氏见他这般孩子气,倒是高兴:“不是什么大事,方才太上皇着人来请你了。”
“阿翁,他叫我做什么?”李承乾道,“我都说了好几遍了,分店他只能占十分之一,不可能再多了。”
“老头怎么这么啰嗦。”最后,他小声嘟囔道。
长孙氏没听清最后这一句,不过看长子这般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因此叮嘱道:“承乾,太上皇召你跟他说话,你不可以惹他生气。”
李承乾乖巧答应:“放心,阿娘,我都知道哒。”
太上皇就喜欢我惹他生气,李承乾心道,这真是一个别人不能理解的乐趣。
“不过……”李承乾又道,“近来还有别的事么,既然阿翁叫我,万一是有别的事呢。”
长孙氏想了想,道:“近来圣人赐死了长乐王李幼良。”
“就是那个胡作非为的凉州都督啊。”李承乾道,“他也不是阿翁的儿子,肯定不是为这事。”
李渊与李幼良是堂兄弟,论血脉不算特别远,但论关系那就不怎么亲近了,李渊不至于为他生气伤心。
李承乾去了大安宫一问,果然不是为了李幼良,也不是为了股份,太上皇是想美食了。
“上次那几道菜很不错。”李渊笑道,“承乾,你再教尚食局几道新菜,那些我都吃烦了。”
“行,我回去写菜谱。”李承乾很干脆地答应了,“不过,阿翁,你也悠着点,又不是年轻人了,不能光吃不运动,你也得散散步练练剑。”
李渊敷衍道:“知道知道,我又不是你娘,也不是你兄弟妹妹,朕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不知道怎么好好保养?”
李承乾撇嘴道:“我看你并不知道。”
回去写了菜谱让人送到尚食局,李承乾躺在床上玩了会儿手机,长孙氏就派人叫他用膳。
一天就这些事做,李承乾起身穿鞋时叹了口气,真的好无聊啊。
地府使这个诡计的目的是想让他们重新投胎做人吗?李承乾不以为然,做人和做鬼一样无聊,投胎和在地府有什么区别?
李映回宫送账本时听到了此等暴论,便道:“对你来说还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这一辈子的事全部忘记,就不会有怨念缠着你了。”
“就你现在这个心理疾病,你夜里总是失眠,源头都不在这里吗?”李映道,“所以殿下,对于你来说忘记这一世重新做人,区别大了去了。”
李承乾想了想,道:“听起来是不错,来,给我碗孟婆汤。”
李映把手机递到他眼前,道:“看到了吗?任务尚未完成,殿下,等你消解了怨念,不用你催,到时候就会有孟婆汤送到你嘴边。”
“怎么完成?”李承乾点点上边两个对号,“他们两个怎么完成的?”
李映道:“我们好像聊过了,封禅以后,但你爹不封禅。”
李承乾:“……”
唐朝共有两次封禅,一次是唐高宗一次是唐玄宗,难道要他等到稚奴封禅吗?
哦,他等不到,那时候他早就死透了。
“我好像明白了,所以……”李承乾道,“我其实不用做别的事,我只要促使唐太宗去封禅就成了。”
李映迟疑了下,道:“你就这么叫你爹的庙号吗?鉴于他现在还活着呢。”
李承乾:“……”
“请关心你的任务。”李承乾咬牙道。
198
第198章
◎天灾。◎
“封禅?”李世民险些将手里的茶杯跌了,“我去封禅?”
李世民近日跟长子的关系还是没有丝毫进展,他虽不气馁,但长子主动求见还是给他增加了些信心,但没想到这小子一开口就是跟他谈封禅的事。
李承乾道:“没说今年这会儿就去,而是等过几年那啥那啥就海晏河清什么的,就能去了。”
怎么促使天可汗完成封禅这一目标?李承乾给出的答案是亲自同他说,让他在人生的规划中定下这一个关键目标。
李世民无奈道:“哪啥哪啥,我登基尚未满一年,距离海晏河清还有很远,承乾,考虑封禅的事太早了些。”
李承乾老实道:“我担心你不会去,所以想让你早些做准备。”
“我为何不想去?”李世民不解。
李世民当然想去泰山封禅,不是为了虚名,而是因为这代表了一种证明。
至少对于初登基的李世民来说,他需要这种证明来让自己安心。
但不能是他才登基这会儿就提起来,总得等过些年他做出成绩后才能有脸提。
——唐太宗毕竟不是宋真宗,脸皮没那么厚。
李承乾想了想,上辈子天可汗为什么没有去泰山封禅?
贞观十五年时,本来是有过这个计划的,次年二月封禅,并且已经定下人来敲定封禅程序,开始做准备工作了,但当年出现了彗星,天象不利,在封建社会这是个很不吉利的事,因此只能停止封禅。
——贞观年间的天上,是不大安稳。
——譬如今年,会有两次日食。
李承乾很是同情地看向天可汗,道:“阿耶,你知道吗?今年还有一次日食。”
“什么?”李世民捂了捂胸口,自从他登基,已经有过两次日食了,李世民都忍不住要怀疑,难道老天真看不过去我当皇帝么?
李承乾道:“淡定,就跟下雨刮风一样,天象跟人无关,也不是上天的警示,而且这不重要。”
李世民勉强接受了长子不算是安慰的安慰,毕竟天象是真的没法子人为左右,他只能做好善后工作。
李世民拍拍胸口,道:“那你说,什么重要。”
“夏天山东诸州大旱,秋天关东、河南这边有霜害,然后明年还有旱灾、蝗灾。”李承乾看他有点接受不能,忙抬手给他抚了抚胸口,“先说到这里哈。”
李世民眼前一黑又一黑,半晌才缓过气来:“怎么会如此多灾多难?”
“这多正常啊。”李承乾道,“两千年前,两千年后,都是这样,主要是你,你这个皇帝,你得做好灾害的预防和后续的抢救工作。”
他和承乾,缘何会如此?李世民想着,就将这句话问了出来。
李承乾平静道:“天家父子,不是终究都会如此吗?”
李世民心一沉:“终究?承乾,你在你所笃信的那个未来中,究竟看到了什么?”
“你不会想知道的。”李承乾摇了摇头。
李世民欲要再追问,但看到李承乾的神色又无法再将话说下去。
循序渐进,他想到孙思邈的提醒,要慢慢来,承乾今日愿意说这些,明日就能透露更多,终有一日,他能知道长子全部的心事。
……
即便玻璃铺子的背后老板是皇太子已经人尽皆知,但世家大族们照样不吝啬银子的去购买。
也许他们认为这是在向皇帝和太子示好,也许他们的确打从心底认为皇帝拿他们没法子。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世家大族们看起来真的认为这是一条铁律了,可他们不想想看,皇帝有多少兵马,他们手里又有什么?
掌握生杀大权的,从来都是手里有兵的人。
——难怪黄巢砍你们,死得不冤。
李承乾边看着大蒜边想,居高位太久,人就看不清自己几斤几两了。
半个月过去,因着天气渐渐热起来,大蒜已经出了苗,并且长势不错,李承乾看完就回了立政殿。
长孙氏正在窗下读书,见长子回来了笑道:“日日往外头跑,承乾,你可是晒黑了。”
“有吗?”李承乾摸了摸脸,“黑点挺好,白煞煞跟鬼似的。”
今早刚化了妆的长孙氏笑道:“过来,白煞煞的鬼有件事跟你说。”
服侍的女官们都没忍住轻轻笑了出来。
李承乾也没忍住笑道:“阿娘!”
“跟你说正经的呢,承乾,不许撒娇。”长孙氏故意一本正经道。
李承乾没进屋,只是趴在窗户上道:“阿娘,您这是恶人先告状。”
长孙氏没撑住笑道:“阿娘又从鬼变成恶人了?”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哈哈笑了起来,李承乾更是笑道扶不住窗框,险些栽到地上去。
长孙氏笑到肚子疼,还要吩咐人扶着太子。
半晌,李承乾才止住笑:“不能笑了,我肚子疼……”
“给太子揉揉……”长孙氏笑着吩咐道,她也已经笑到肚子疼了。
等母子俩都缓过劲来,李承乾抱着碗奶茶窝到软榻上:“阿娘,您要跟我说什么事?”
长孙氏手边也有一碗奶茶,她不放心地嘱咐道:“怪热的,你当心些,别泼到手上。”
“没事没事。”李承乾尝了一口,心想还差点珍珠椰果。
长孙氏见他这般孩子气,倒是高兴:“不是什么大事,方才太上皇着人来请你了。”
“阿翁,他叫我做什么?”李承乾道,“我都说了好几遍了,分店他只能占十分之一,不可能再多了。”
“老头怎么这么啰嗦。”最后,他小声嘟囔道。
长孙氏没听清最后这一句,不过看长子这般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因此叮嘱道:“承乾,太上皇召你跟他说话,你不可以惹他生气。”
李承乾乖巧答应:“放心,阿娘,我都知道哒。”
太上皇就喜欢我惹他生气,李承乾心道,这真是一个别人不能理解的乐趣。
“不过……”李承乾又道,“近来还有别的事么,既然阿翁叫我,万一是有别的事呢。”
长孙氏想了想,道:“近来圣人赐死了长乐王李幼良。”
“就是那个胡作非为的凉州都督啊。”李承乾道,“他也不是阿翁的儿子,肯定不是为这事。”
李渊与李幼良是堂兄弟,论血脉不算特别远,但论关系那就不怎么亲近了,李渊不至于为他生气伤心。
李承乾去了大安宫一问,果然不是为了李幼良,也不是为了股份,太上皇是想美食了。
“上次那几道菜很不错。”李渊笑道,“承乾,你再教尚食局几道新菜,那些我都吃烦了。”
“行,我回去写菜谱。”李承乾很干脆地答应了,“不过,阿翁,你也悠着点,又不是年轻人了,不能光吃不运动,你也得散散步练练剑。”
李渊敷衍道:“知道知道,我又不是你娘,也不是你兄弟妹妹,朕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不知道怎么好好保养?”
李承乾撇嘴道:“我看你并不知道。”
回去写了菜谱让人送到尚食局,李承乾躺在床上玩了会儿手机,长孙氏就派人叫他用膳。
一天就这些事做,李承乾起身穿鞋时叹了口气,真的好无聊啊。
地府使这个诡计的目的是想让他们重新投胎做人吗?李承乾不以为然,做人和做鬼一样无聊,投胎和在地府有什么区别?
李映回宫送账本时听到了此等暴论,便道:“对你来说还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这一辈子的事全部忘记,就不会有怨念缠着你了。”
“就你现在这个心理疾病,你夜里总是失眠,源头都不在这里吗?”李映道,“所以殿下,对于你来说忘记这一世重新做人,区别大了去了。”
李承乾想了想,道:“听起来是不错,来,给我碗孟婆汤。”
李映把手机递到他眼前,道:“看到了吗?任务尚未完成,殿下,等你消解了怨念,不用你催,到时候就会有孟婆汤送到你嘴边。”
“怎么完成?”李承乾点点上边两个对号,“他们两个怎么完成的?”
李映道:“我们好像聊过了,封禅以后,但你爹不封禅。”
李承乾:“……”
唐朝共有两次封禅,一次是唐高宗一次是唐玄宗,难道要他等到稚奴封禅吗?
哦,他等不到,那时候他早就死透了。
“我好像明白了,所以……”李承乾道,“我其实不用做别的事,我只要促使唐太宗去封禅就成了。”
李映迟疑了下,道:“你就这么叫你爹的庙号吗?鉴于他现在还活着呢。”
李承乾:“……”
“请关心你的任务。”李承乾咬牙道。
198
第198章
◎天灾。◎
“封禅?”李世民险些将手里的茶杯跌了,“我去封禅?”
李世民近日跟长子的关系还是没有丝毫进展,他虽不气馁,但长子主动求见还是给他增加了些信心,但没想到这小子一开口就是跟他谈封禅的事。
李承乾道:“没说今年这会儿就去,而是等过几年那啥那啥就海晏河清什么的,就能去了。”
怎么促使天可汗完成封禅这一目标?李承乾给出的答案是亲自同他说,让他在人生的规划中定下这一个关键目标。
李世民无奈道:“哪啥哪啥,我登基尚未满一年,距离海晏河清还有很远,承乾,考虑封禅的事太早了些。”
李承乾老实道:“我担心你不会去,所以想让你早些做准备。”
“我为何不想去?”李世民不解。
李世民当然想去泰山封禅,不是为了虚名,而是因为这代表了一种证明。
至少对于初登基的李世民来说,他需要这种证明来让自己安心。
但不能是他才登基这会儿就提起来,总得等过些年他做出成绩后才能有脸提。
——唐太宗毕竟不是宋真宗,脸皮没那么厚。
李承乾想了想,上辈子天可汗为什么没有去泰山封禅?
贞观十五年时,本来是有过这个计划的,次年二月封禅,并且已经定下人来敲定封禅程序,开始做准备工作了,但当年出现了彗星,天象不利,在封建社会这是个很不吉利的事,因此只能停止封禅。
——贞观年间的天上,是不大安稳。
——譬如今年,会有两次日食。
李承乾很是同情地看向天可汗,道:“阿耶,你知道吗?今年还有一次日食。”
“什么?”李世民捂了捂胸口,自从他登基,已经有过两次日食了,李世民都忍不住要怀疑,难道老天真看不过去我当皇帝么?
李承乾道:“淡定,就跟下雨刮风一样,天象跟人无关,也不是上天的警示,而且这不重要。”
李世民勉强接受了长子不算是安慰的安慰,毕竟天象是真的没法子人为左右,他只能做好善后工作。
李世民拍拍胸口,道:“那你说,什么重要。”
“夏天山东诸州大旱,秋天关东、河南这边有霜害,然后明年还有旱灾、蝗灾。”李承乾看他有点接受不能,忙抬手给他抚了抚胸口,“先说到这里哈。”
李世民眼前一黑又一黑,半晌才缓过气来:“怎么会如此多灾多难?”
“这多正常啊。”李承乾道,“两千年前,两千年后,都是这样,主要是你,你这个皇帝,你得做好灾害的预防和后续的抢救工作。”